成办函〔2011〕192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点(2011-2015)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1-14 11:10:33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点(2011-2015)的通知》



成办函〔2011〕192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成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点(2011—2015)》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成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点

(2011—2015)



为加快推进成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壮大我市现代中药产业,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点(2011—2015)的通知》(川办函〔2011〕134号)和《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中药(材)大品种的系统开发和综合利用、中药大品种的培育、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培育一批有品种、有技术、有储备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批规模效益突出、区域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市中药产业产值和商贸业销售收入突破11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50家以上,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中药产品20个以上;确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电子商务、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的国内行业领先地位,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创新成药等现代中药领域形成国内领先的研发与产品优势;建成产业集聚发展、效益突出、特色鲜明的中药现代化基地,有力支撑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建设。

2.具体目标(2015年)。

(1)经济目标。中药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中药(材)种植业实现产值25亿元,中药制造业实现产值325亿元;中药(材)商贸业实现销售收入7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医药贸易基地。

(2)企业发展目标。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1家、100亿元的1—2家、50亿元的1—2家、10亿元的3—5家、5亿元的3—5家、1亿元的50家以上;打造1个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的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新增IPO(首次公开募股)企业1—3家。

(3)重点产品目标。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中药大品种1—3个、5亿元的2—4个、1亿元的15—20个;力争2—3个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培育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1—2个;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新药20个以上,保健食品、化妆品及中药农药等中药相关产品30个以上;至少完成7个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

(4)创新能力建设指标。建成6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区域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安全性评价、临床评价、中试生产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平台,组建现代中药等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6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工程)实验室,培育5家以上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二、重点任务

(一)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对中药工业及商贸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制定“一对一”的专项培育计划,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对科伦集团、地奥集团、康弘集团、科创集团、恩威集团、国嘉集团、新绿色药业、四川医药、德仁堂等一批成长迅速、产品贮备充足、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二)培育中药(材)流通市场。充分发挥我市作为全国中药制药企业原料采购中心、西部药品和中药(材)交易中心、全国三大中药(材)交易市场及全国中药(材)价格指数发布地的综合优势,坚持以市场促招商、以商贸促产业,加快推进中药(材)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国药集团西南物流中心、中药(材)网上交易和信息发布平台[成都中药(材)天地网]建设。着力完善西部医药贸易中心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国家中药(材)信息中心、交易标准制定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及西部中药(材)物流中心,积极创建全国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

(三)培育中药大品种。

1.加强现有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选择有一定市场规模,疗效确切、特色明显、增长潜力大的中药大品种,围绕完善质量标准和疗效提升等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优先支持地奥心血康胶囊、洁尔阴洗液、松龄血脉康胶囊、三七通舒胶囊、一清胶囊、抗病毒颗粒、脂必泰等7个中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2.加速中药新药和相关产品的成果转化。重点支持地黄叶总苷胶囊、痛风定胶囊、疏肝解郁胶囊、渴络欣胶囊、银杏内酯注射液、荆感胶囊等已批准上市或即将获得批准上市的中药新药、中药相关产品的成果转化。

3.加强中药品种国际化示范研究。重点支持地奥心血康胶囊、三七通舒胶囊、糖脉康颗粒等3—5个中药品种的国际注册研究,力争2—3个中药品种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四)强化科技创新。

1.关键技术研发。加快中药研发关键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开展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优良品种选育、中药饮片炮制、中药提取分离、中药新制剂、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成药性分析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全面提升我市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2.中药新药创制。立足我市中医药资源和医疗科研优势,结合我国各大疾病谱和中医药的优势病种,充分挖掘经方验方、院内制剂、现代组分配伍新药等资源,鼓励创新复方,重点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病、消化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常见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研发预防、治疗或康复类重大中药新药。

3.创新平台建设。按照省、市、区(市)县共建的模式,加强对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大平台、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华西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基地、天河孵化器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试生产服务平台等现有中医药优势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实验动物养研一体化基地建设和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打造集分析检测、研究开发、中试生产、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中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平台资源开放共享。深化成都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产业联盟建设,提升成都服务外包整体形象,促进医药外包服务机构加快发展。

(五)深化道地中药(材)系统研究与综合开发。重点围绕川芎、郁金、黄连、川明参、川贝母、杜仲、厚朴、黄柏、石斛等道地中药(材)优势资源,开展规范化种植加工、资源监测预警及可持续利用、中药(材)品质评价标准构建、药材的药化和药效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饮片、提取物、创新中药、配方颗粒、保健品、食品、美容护肤品等系列产品,做大做强道地中药(材)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中药(材)大品种品牌。

(六)推进中药现代化示范(特色)基地建设。鼓励中医药技术、人才、企业比较密集,中药产业整体发展较好或特色突出的区(市)县积极创建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和中药现代化特色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开展中药(材)种植适应性品种筛选、规范化种植、综合利用开发试点示范,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密切产学研关系,推动中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七)建设中药(材)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积极开展中药(材)、饮片和中药溯源系统的研究,逐步实现对道地中药(材)品种的种植、流通、生产、使用等各环节的全程质量溯源,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塑造成都产中药(材)品牌。

(八)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抓好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工作;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建立一批“治未病”科研基地。加快“成都国际医学城”建设,打造专业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健康产业服务平台;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都江堰市、温江区集中发展中医医疗、养生康复、药膳、健康旅游、中医药美容、护理安老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康复体系,建设中医药文化养生公园、四川中医药精品文化特色园区,提供中医药精品特色服务,带动中医药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发展。

(九)探索医药互动发展新模式。按照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三次产业互动的思路,以药材标准化、配送规范化及基层服务网络化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手段,探索建立中医诊疗、中药自动化煎煮、方剂(配方颗粒、饮片、汤剂)配送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平台,发展区域性传统中药物流配送服务,解决中药服用不便、标准不一等问题,带动中药配方颗粒和饮片产业做大做强。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产业布局,加强载体建设。结合地域特点和中药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金堂县、双流县、大邑县、蒲江县规划建设中药(材)种植产业区,开展川芎、郁金、黄连、乌梅、厚朴、黄柏、杜仲、桔梗、叠鞘石斛、珙桐、银杏、川明参等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在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高端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开展生物医药研发、产业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临邛工业园、天府生命科技园、天河孵化器等现有医药产业园,完善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招商引资,壮大产业规模。将天然保健品和药物化妆品产业纳入中药现代化产业招商引资范畴,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瞄准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及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中医药、天然药物及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挖掘我市优势资源,实施资源招商。发挥我市中药(材)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中医药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利用已落户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作用,强化与境内外行业协会、医药联盟的招商协作,开展以商招商。

(三)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大企业、大项目。对重点中医药企业实施扩能、重大技改等项目,给予流动资金和技改贷款贴息支持;对重大中药产业项目,在规划、用地、环评、用电、用气等方面优先予以保障,并按照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补贴。

(四)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中医药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种子资金、新药研发孵化资金等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金融产品,探索“银行+保险+担保”融资新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积极申报国家、省、市中医药现代化相关扶持计划项目,对获得国家重大专项资助的项目给予一定配套支持。

(五)加大引导力度,支持企业扩张和拓展市场。抓住国家新一轮GMP认证机遇,鼓励我市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和上市融资,对成功融资和再融资的企业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提高补助标准。完善我市中医药名优产品、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建立地方名优中医药产品目录,将符合条件的本地产中药自主创新产品及院内制剂、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纳入医保目录及报销范围。在同等条件下,鼓励本地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本地产中医药产品。

(六)加强国内外交流,拓展合作空间。继续办好“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等活动,积极参加“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搭建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吉林、云南、贵州等国内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较好省市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支持一批有实力的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植物药、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保健食品、中成药等产品出口。

(七)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产业人才素质。积极引进中医药产业领军人才,对成功入选成都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给予100万元补助,并在科研经费、办公场所、种子资金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支持企业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对列入我市“市、校、企”联合培养制药工程硕士计划的企业在读人员,给予学费补贴。大力培养传承型和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加速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造就中医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城乡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定向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的措施,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实用技术培训。

(八)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我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制定完善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成都市中医药现代化产业技术路线图》,指导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发展工作。整合市、区(市)县各类资源,完善信息收集、招商引资、成果孵化和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附件:成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分解表附件



附件: 1 · 13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47012.html

本文关键词: 成都市, 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