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办函〔2016〕86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100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1-14 11:42:34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100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成办函〔2016〕86号





有关区(市)县政府,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成都市100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5月30日





成都市100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行动计划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我市决定用3年时间,实施100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下简称高标准农田)提升行动计划,实现田网、渠网、路网、观光网、服务网、信息化网和设施用地网“七网”配套,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保障蔬菜供应、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推动新常态下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2016—2018年,按照“因地制宜、菜粮优先、设施配套、产村相融、集约高效、机制创新”的原则,坚持“区域集中连片、项目集成整合、产村同步推进”的思路,按照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数字化、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风景美的总体要求,依据《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相关技术标准,围绕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带)建设,新建标准更高、配套更优、产业更强的高标准农田100万亩(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别建设30万亩、40万亩、30万亩),并力争在产业基地、新村建设、种养循环、乡村旅游、经营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二、建设区域





根据《四川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3-2020年)》和《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十三五”期间建设任务,建设区域为我市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带)及周边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区域,涉及二、三圈层14个区(市)县和成都天府新区。





三、建设内容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按照集中连片规划、分组团实施的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二圈层区县集中连片规模不低于2万亩,三圈层县(市)平坝区集中连片规模不低于10万亩、丘陵区不低于2万亩。规划区域范围内,全面推进“田网、渠网、路网、观光网”和地力提升,结合产业发展配套实施“服务网、信息化网、设施用地网”建设,实现田网、渠网、路网、观光网、服务网、信息化网、设施用地网“七网”协调发展,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农田灌排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





1. “田网”建设。开展耕地平整、田(地)型调整,使地块规范、田型方正;土层或耕层厚度不够的,进行土层或耕层增厚工程。





2. “渠网”建设。统筹兼顾生态保护功能,注重与生态自然环境相协调,配套完善农田灌溉、排涝、排洪沟渠,构建水清岸绿、生态良好的农田沟渠生态系统。新建、改造提灌设施、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大力推广滴喷灌技术和水肥一体化建设,形成引、蓄、提、灌、排协调的农田灌排能力。





3. “路网”建设。整治农村机耕道,完善田间生产道路及其配套设施,与通乡、通村道路形成田间路网,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





4. “观光网”建设。因地制宜,结合田、渠、路、居民点景观建设和“四旁”绿化,在田园间“种”风景,打造稻田公园、油菜花田等农田景观,突出农田的生产、生态、景观综合功能,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5. “服务网”建设。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机械化服务、农资配送服务、粮食收储服务、公共品牌打造、农产品市场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套等为主要内容,集成应用高产创建、耕地保育、绿色防控、测土配方等措施技术,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协调联动,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服务。





6. “信息化网”建设。完善农田通信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光纤、宽带、4G网络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监管平台和田间监测系统,在监控农业生产过程中光、水、温、肥等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同时,重点监测作物苗情、土壤墒情、病虫害疫情和农业灾情,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信息服务,为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7. “设施用地网”建设。在项目区域内,合理规划直接用于农产品的生产设施用地、辅助生产的附属设施用地以及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粮食制种基地种子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如晾晒场、粮食烘干设施、粮食和农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等设施农业用地,加强和规范用地管理,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8. 地力提升。强化耕作层保护,建立熟土保留利用监督机制,对建设中剥离的熟土必须复原到土表。开展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建设,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地力培肥措施。大力推进耕地土壤酸化和污染治理,开展耕地重金属普查和全程监控,探索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有效途径,提高农田基础地力和农业生产能力。





(二)配套项目建设。





1. 产业发展。以发展菜、粮、油为主,集中推广菜、粮、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建成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集中连片的菜、粮、油产业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2. 种养循环。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项目(新建或提档升级改造规模化养殖场、新建种养循环家庭农场、新建有机肥厂、新建稻田综合种养配套设施等),按照“一座养殖场+一片粮田”或稻渔共生、稻渔轮作等模式,发展“畜+沼+粮(菜)”或“水产品+粮食”循环农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平衡发展。





3. 经营机制。以农业新型主体培育、构建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等为主要建设内容,大力推广建设区域内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把农业经营机制建设和创新融合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





4. 新农村建设。坚持“产村相融”和“产村一体”的理念,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和“建、改、保”的要求,推进“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内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





5. 乡村旅游。结合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推动景观节点打造和文化资源挖掘,完善健康绿道、健康步道、乡村酒店等服务设施,打造田园化、景观化、生态化的乡村旅游基地,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建设模式





采用“统一规划、企业建设、政府购买”的建设模式,由相关区(市)县政府(含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下同)根据《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本计划相关要求,编制上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方案。市政府委托市农委确定项目业主并签订委托代建购买服务合同(协议)。由项目业主牵头组织编制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初步设计报告,负责项目融资和建设等事宜;项目建设完成后,无偿移交给相关区(市)县政府。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全市新建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平坝区80万亩、山丘区20万亩),平坝地区亩平投资约4000元、山丘区亩平投资约10000元,估算总投资52亿元(不含融资成本)。





(二)资金筹措。市级融资46.3亿元(含建设期利息4.3亿元),区(市)县配套11.6亿元,共计57.9亿元。





1.市级融资由项目业主向农发行省分行申请贷款46.3亿元,贷款期限20年(包含3年建设宽限期),还款期限17年;购买服务资金逐年列入市级财政支农资金年度预算统筹安排。





2.区(市)县按项目总投资20%配套落实项目资本金,配套资金可整合国家、省、市相关项目资金,包括: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国家和省级财政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部门土地综合整理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林业部门农田林网建设、交通部门统筹城乡村组道路建设等项目资金,不足部分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对区(市)县级配套资金落实的优先安排项目任务。





3.积极引导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青苗补偿费、投工投劳折资可作为工程投资抵缴资本金。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灌溉保障,改良土壤质量,增大复种指数,增强农田灌排能力,提升农机作业能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以上,农田粮食生产能力每亩提高100公斤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约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约10%。





(二)社会效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显著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和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和应用;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等涉农信息平台的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实现产村相融互动发展。





(三)生态效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发展和耕地、水资源紧张的矛盾,促进农业生产中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改良土壤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有效减少肥料流失和浪费,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通过土地平整、保护性耕作、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田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市100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交委、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园林局、市质监局、市农林科学院、市农发投公司和农发行省分行营业部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农委主要负责人兼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具体推进工作方案等事宜由领导小组行文明确。





(二)明确建设任务。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100万亩,若区(市)县政府申报建设任务总数超过100万亩,市政府将采用竞争比选方式确定区(市)县建设任务;若申报总数低于100万亩,市政府直接确定建设任务。





(三)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从市级融资中安排专项资金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区(市)县政府引导和支持各类业主、社会资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加强资金安全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四)加强技术支撑。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市)县政府要建立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支撑体系,为行动计划实施提供技术保障;要强化技术创新,吸收引进和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工程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要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借脑借智,组建涵盖水利、土肥、植保、农机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团队,开展全程技术指导,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47274.html

本文关键词: 成都市, 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