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办函〔2018〕132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1-14 12:34:26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的通知》



成办函〔2018〕132号





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8月3日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意见》(成委发〔2018〕6号)和《关于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成委发〔2018〕21号),进一步巩固拓展成都生活中心和消费中心地位,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和全球影响力的消费城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和发挥消费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遵循,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并举、对标国际与彰显特色并举、顺应需求与创新引领并举,大力实施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场景塑造、消费品牌建设、消费热点培育、消费平台打造、消费生态优化六大工程,提升成都对国内外消费的集聚、引领和创新能力,打响“成都休闲、成都消费、成都创造、成都服务”四大品牌,努力将成都建设成为特色彰显、世界知名的国际消费城市。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建成西部地区国际化程度最高、消费场景最潮、消费环境最优的消费中心,初步形成国际消费市场承接地、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地、国际消费时尚创新地,再通过若干年持续努力,最终建成辐射引领丝路沿线国家的消费门户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

——国际消费市场的承接地。消费性服务业产业规模和能级进一步提升,国际国内市场消费实现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500亿元。培育形成1个千亿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商圈,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商圈,8个高品位特色商业街区,11大标识性消费场景。广泛吸引和汇聚国内外消费者,境内外游客人数及人均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入境旅游人次占本地人口比重突破25%。

——国际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消费资源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配置能力不断提升,汇集众多具有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的市场主体和全球优质消费品牌,国际知名一线品牌入驻率超过85%,培育50个“成都造”消费品品牌,打响20个老字号品牌。开放包容、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参与消费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更加频繁,成为带动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形成区域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支撑。

——国际消费时尚的创新地。消费领域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不断涌现,天府文化与国际时尚潮流浸润融合,本土特色消费品和消费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培育10个品牌节会,打造国际知名消费类会展首选地,形成时尚消费展示发布中心和新兴消费体验输出中心,引领带动中西部消费发展升级。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品质化消费供给提升工程

1.推动商业零售创新升级。实施全市商业零售业提质行动计划,一是引导零售企业实施智慧化转型,开展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移动支付等融合发展模式。支持企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解析顾客消费特征,量身定制服务内容,提升个性化、柔性化服务水平。二是引导传统零售企业变革创新,增加体验式商业业态,引入买手制运营模式,鼓励中小百货店、品牌专卖店通过创意改造,向精品型、主题型、自主经营百货转型。三是推动社区商业创新升级,支持新零售企业下沉社区,改造老旧社区商业形态,提升社区商业发展品质。四是支持协会、商贸企业举办成都特色的宣传推广和营销活动,依托“新春欢乐购”“过节耍成都”等节会活动,创新营销方式,叠加资源,增强客流吸引力。(牵头单位: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委社治委、市新经济委、市经信委、市金融局)

2.增加国际化消费品供给。一是引导实体零售企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商品品类,增加中高端品质商品品种,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二是依托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消费市场,支持本地企业在主要商圈开设跨境电子商务O2O(线上线下)体验店,力争实现跨境电商保税线下自提模式。加快口岸进境免税店、免税购物中心、区域性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建设,拓宽国际中高端消费品购买渠道。三是支持有条件的零售企业整合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依托成都国际航空港和国际铁路港,发展进口商品集采分销,拓展全球直采业务能力,扩大进口商品经营规模,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牵头单位: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税务局、成都海关)

3.扩大特色服务消费供给。重点培育以旅游、文化、体育、餐饮、健康等为代表的服务消费产业。一是打造熊猫、美食、休闲、绿道四大旅游品牌,构建七大世界级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加强与峨嵋山、九寨沟等周边旅游资源互动,强化成都在“出川入蜀”旅游黄金轴线、“大九寨”旅游环线等跨区域合作旅游线路中的枢纽功能,彰显“耍在成都”魅力。二是加快全球川菜交流中心建设,传承弘扬成都餐饮老字号,引进世界各地风味美食和特色餐饮,做实做强“美食之都”,增强“吃在成都”的全球影响力。三是提升传媒影视、创意设计、原创音乐孵化等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展演活动,提升文化创意的国际美誉度。四是加快国际一流赛事场馆建设,完善大众体育和休闲运动功能,引进和培育一批国际品牌赛事,积极申办高级别国际体育赛事,扩大体育消费吸引力。五是发展本土高端医疗,促进成都三级医院与国外知名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推动中医药服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大力提升和规范发展医疗美容服务,打造“医美之都”,丰富康养产品和服务,形成大健康消费新热点。(牵头单位:市旅游局、市商务委、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卫计委、市经信委)

4.丰富“成都造”精品供给。一是支持蜀锦、蜀绣、瓷胎竹编等成都特色工艺美术行业开发传承天府文化和代表城市形象的产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发展高级定制等中高端服务。二是推动熊猫文化、川剧文化、南丝路文化等文化衍生品创新,打造和输出一批相关主题文化的当代文学艺术、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等文化精品。三是优选一批成都小吃、特色火锅、经典川菜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种新、质量好、附加值高的方便食品和半成品。四是推动服装、女鞋、家居等成都优势工业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重点加强研发设计、品牌推广,推动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五是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基因检测等高科技、智能化产品发展,加大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培育“成都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农委、市科技局、市新经济委)

(二)实施标识性消费场景塑造工程

5.打造具有成都标识的高品质商圈。一是加快将春熙路商圈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商圈,实施老街区改造提升计划,升级现有商业业态,加快推动太古里二期建设,形成现代时尚文化聚集地和中高端消费目的地。二是加快培育建设3个高端新商圈,以金融城为中心统筹地铁TOD(公共交通导向性发展)商圈开发集成打造高端消费商圈,以双流空港为核心打造国际化消费商圈,以锦江两岸为载体打造锦江夜消费商圈,通过做强产业推动商圈可持续发展,以高端项目带动商圈业态升级。三是差异化打造42个城市品质商圈,按照都市级、城市级、区域级三个层次,积极引导商圈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不断增强商圈整体水平和美誉度。[牵头单位: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建委、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城管委、有关区(市)县]

6.打造承载成都记忆的特色商业街区。一是推动太古里、宽窄巷子等争创国家级步行商业街示范街区。二是新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高品位步行街区,加快建设提升成都音乐坊、成都国医汇、铁像寺水街、文殊坊、东郊记忆等特色商业街区。三是实施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提升行动,充分挖掘和利用蜀锦蜀绣、手工陶艺、川菜川茶、老建筑老故事等传统商业文化资源和数字动漫、音乐、酒吧等时尚文化资源,差异化打造传统历史文化特色商业街、川菜美食文化特色商业街、时尚文化特色商业街、休闲文化特色商业街品牌,培育建设65条彰显天府文化和成都休闲特质的特色街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建委、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城管委、有关区(市)县]

7.打造凸显体验特质的新兴消费场景。一是推动天府锦城、天府中心、天府奥体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锦城生态公园、天府绿道、都江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成都音乐坊、熊猫星球、成都健康城、欧洲产业城11大消费场景建设,融合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等业态,打造彰显成都休闲特质、融合国际时尚潮流、引领品质消费方式的新兴消费目的地。二是鼓励区(市)县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特色文化建设一批具有区域标识度、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消费场景。三是打造国际化社区生活新场景,推进社区形态国际化、公共服务国际化、语言环境国际化、社区治理国际化,布局一批具备国际化水准的文化、教育、医疗、餐饮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一批产业服务型、文化教育型、商旅生态型、居住生活型国际化社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委、市委社治委;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建委、市国资委、有关区(市)县]

(三)实施多元化消费品牌建设工程

8.集聚全球高端品牌。一是围绕商贸流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100强、行业100强等领军企业开展精准高端招商,重点引进一批具有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的总部型企业,鼓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零售企业在蓉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性总部和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提升“总部成都”品牌影响力和含金量。二是增强成都高端品牌集聚优势,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一线品牌,支持国际知名商业企业品牌、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在蓉设立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鼓励品牌商在成都开设直营门店或引入品牌工厂生产厂,提高高端品牌的投放首位度。(牵头单位:市投促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体育局、市经信委)

9.振兴老字号品牌。一是支持老字号传承传统技艺,鼓励成都特色工艺、特色餐饮等老字号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教学基地,支持设立技能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有效推动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保护。二是支持老字号创新经营,鼓励老字号企业依托现代技术,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各环节的模式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品,开发新产品,开展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受众。三是提升老字号品牌影响力,引导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和服务,积极申报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由各级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开展的技能大赛和技能大师认定工作。(牵头单位: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经信委、市文广新局、市人社局、市旅游局)

10.孵化成都原创品牌。一是推动构建品牌孵化平台,健全创意设计、广告宣传、国际营销、体系认证、品牌评价等品牌建设配套服务,扶持做强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二是实施品牌名牌化战略,支持成都原创品牌产品进商场,鼓励在全市重要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和商场设立“成都造”精品馆,加大市场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发展直营连锁,引导发展自愿连锁,提升市场影响力。三是鼓励和引导本土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开展兼并联合和资产重组,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零售集团。(牵头单位:市工商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经信委、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委、市旅游局、市体育局)

(四)实施引领性消费热点培育工程

11.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一是加快培育锦江夜消费商圈,引入川菜、川剧等传统特色业态和现代新兴消费业态,打造成都夜消费地标。二是依托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一批夜间消费示范街区,鼓励商贸企业、餐饮企业等积极开展夜间经济示范点建设,引导商贸服务类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和营业时间,增加适合夜间消费的经营项目。三是鼓励发展24小时不打烊餐饮店、便利店和娱乐场所,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放夜间旅游或延长观光时间,打造一批富有成都特色的夜间消费活动项目。四是加强夜间经济的环境营造,完善夜间公交线路布局和运营班次,按需延长公交线路夜间收车时间,优化地铁夜间低峰期运行组织,完善街面停车位管理、夜间临时停车的服务保障。[牵头单位:市商务委、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交委、市公安局、有关区(市)县]

12.引领时尚消费新风尚。一是打造时尚展示发布平台,办好成都国际时尚周、成都国际时装周等时尚活动,增强时尚集聚、时尚发布、时尚体验功能。强化与米兰、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知名时尚城市的合作交流,积极引入欧洲设计中心等国际时尚机构,打造时尚创新中心,集聚国内外时尚人才、时尚品牌、时尚资源,打响成都时尚品牌。二是搭建时尚设计品牌孵化平台,支持和推动原创设计、培育时尚买手,鼓励时装、女鞋、蜀锦蜀绣、家具等成都优势产业跟踪最新时尚潮流,加强本土化与国际化、传统特色与时尚潮流的融合发展,推出系列创意设计周,发展更多时尚产品和品牌。支持国际知名品牌融合熊猫文化、巴蜀文化等成都元素,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系列产品。三是打造时尚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推动时尚特色街区、时尚小镇建设,整合时尚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效应。[牵头单位: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博览局、市旅游局、市外事侨务办、市经信委、有关区(市)县]

13.培育创意消费新潮流。推动文商旅体会联动发展,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一是支持文化、艺术、社交和零售跨界融合,鼓励复合书店、创意设计酒店等多业态聚合的新型复合消费业态发展。二是支持文化、体育、健康等与旅游产业融合,鼓励主题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创意民宿产品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三是推动“文创+”发展,加快文创园区建设,打造熊猫、川菜美食等特色IP(知识产权),推进IP创意向产品衍生发展,打造符合国际消费群体审美要求和品质标准的高辨识度创意产品。[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卫计委、市博览局、市新经济委、有关区(市)县]

14.引导绿色消费新理念。一是推进绿色流通发展,制定流通领域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开展绿色商场、市场、节能超市等创建活动,引导流通企业优先采购和销售节能环保、易于循环利用的商品,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二是引领绿色消费潮流,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施资源再利用;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和公务车使用新能源比例,推广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网络拼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鼓励酒店、餐饮企业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牵头单位: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交委、市城管委;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

(五)实施开放型消费平台打造工程

15.打造消费品进出口服务平台。一是加快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口岸开放,推动设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港物流保税区,提高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贸易功能,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水平,健全国际贸易综合服务体系。二是借助“蓉欧+”“一带一路”等战略部署和向西向南开放战略通道建设契机,依托国际航空港、国际铁路港双枢纽,加快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申报,建设欧洲进口商品国家馆、南亚商品馆等,大力引进国外特色产品,推动本土产品出口海外。三是积极搭建本土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平台,鼓励特色产业及企业参加境外国际性展会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市场拓展活动,扩大“成都造·全球行”的推广城市覆盖范围,引导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牵头单位:市商务委、市口岸物流办;责任单位:市博览局、成都海关)

16.打造国际化消费促进平台。一是大力引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前沿品牌展会、国际赛事活动、国际消费节会、知名时尚秀展、高层论坛对话等高端消费活动。二是扩大现有消费活动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成都日用消费品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创意设计周、金熊猫创意设计奖等消费活动影响力,壮大成都国际美食节、成都购物节、成都婚庆博览会等本土消费活动规模。三是发挥美食、熊猫、巴蜀文化等资源优势,持续培育本土消费活动品牌,创新办会方式,形成美食推介、时尚展示、文化输出平台。四是积极开展国际友好城市交往、结好工作,深化与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在消费领域的资源互通和合作交流。(牵头单位:市博览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委、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外事侨务办)

17.实施国际供应链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支持企业与供应商系统对接,建设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实时共享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支持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系统对接,建设设计、采购、分销、仓储、配送等全过程供应链协同平台。二是构建满足全球采购、全球配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国际铁路港自贸通平台、国际航空跨境贸易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为全球贸易和产业项目在蓉发展提供从国内端至国际端、生产端至销售端的供应链一体化综合服务。三是加快城市物流升级和转型,优化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分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开展多式联运模式示范应用,提升物流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快建设城市共同(集中)配送体系,以超市卖场、便民连锁等零售商业业态为突破口,引导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开展“统仓统配”“多仓共配”,推进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各类公共智能快递服务终端建设,做好“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牵头单位:市口岸物流办;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委社治委、市农委、市经信委)

(六)实施国际化消费生态优化工程

18.提升基础设施信息化便利化水平。一是优化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市内主要消费区域的交通站点建设,推动机场、车站到主要商圈、景区交通方便换乘、高效衔接。以打造站点接驳、休闲和立体商业为重点,增加路网密度,结合地铁和公交站点建设商圈立体慢行交通系统。二是加快推进高速、泛在、互联、智能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际直达数据通信专用通道扩容,推进商圈、景区(点)、机场、车站、宾馆饭店等主要消费场所区域光纤宽带、无线网络、4G信号等全覆盖,加快5G通讯网络建设,加快推动提速和窄带物联网深度覆盖。三是引导商圈、旅游景点、文化体育场馆等消费场所拓展智能化、网络化全渠道布局,增加互联网、大数据、AR(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打造一批智慧商圈、智慧景区等示范试点,构建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的消费环境。四是加快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公共厕所、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五是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推进国际化结算和货币兑换平台建设,满足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全面提高支付与结算的便利性。[牵头单位:市交委、市经信委、市金融局;责任单位:市建委、市旅游局、市商务委、市委社治委、有关区(市)县]

19.完善国际化的服务配套。一是用好用活离境退税政策,优化离境退税服务,保障旅客及时办理离境退税,增加购物离境退税商店、进境免税店、市内免税店,探索建立免税店内快速退税通道。二是探索入境签证便利化措施,用好成都航空口岸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完善中转服务体系,积极扩围72小时过境免签国家,申请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中西部率先实现出入境证件办理业务“基本不跑”。三是完善多语种服务,建立多语种的服务呼叫中心,实施公共场所国际化标识改造工程,规范设置中英文双语导视标识标牌,在重点公共服务窗口设立国际居民服务台,推出双语设置的便民服务网络终端,全面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四是建设专门以及日常的高素质志愿服务队伍或公益服务群体,在消费热门区域提供咨询等服务。(牵头单位:市税务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委、团市委;责任单位:成都海关、市交委、市旅游局、市外事侨务办、市总工会)

20.推进营商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企业信用积分管理办法,鼓励行业组织开展以信用记录为基础的第三方专业评价,定期发布企业守信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实行企业信用与市场准入、政策优惠、政府采购等挂钩,促进诚信经营。二是加快针对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的追溯体系建设,制订重要产品目录,加强消费品源头管理,推动溯源信息资源稳妥、有序地向社会开放。三是强化消费市场监管力度,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并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失信行为的整治力度,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四是完善落实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责任制和赔偿先付制度,健全重点行业侵权约谈机制、缺陷产品强制召回、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牵头单位:市工商局;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市商务委)

21.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一是推动服务评价体系建设,规范服务流程,定期发布业内优质企业名录。鼓励企业开展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内容的消费体验评价并公开评价结果。二是推动建立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格局,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发挥“12345”市长公开电话作用构建跨部门快速协调机制,完善“谁监管、谁受理、谁维权”的消费维权机制,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能力、效率和精准度。三是探索建立跨境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充分发挥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维权中心作用,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消费者投诉站力量,完善推动跨境消费争议解决,促进信息互通互享。(牵头单位:市工商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外事侨务办、市司法局、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

22.强化城市营销推广。一是健全对外宣传和城市形象推广机制,精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城市形象推广,依托西博会、创交会、欧洽会等展会平台,借助全球峰会、行业大会等重大活动,激发文创、艺术、旅游、美食等国际特色交往活力,充分展现休闲之都的城市形象。二是建立与国内外主流媒体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各类境内境外、线上线下媒体平台,借助国内外媒体专业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推介成都。三是拓展多渠道的传播途径,充分发挥成都本土知名企业家、音乐人、电影明星、技艺大师等名人效应,用好现代新媒体传播工具,加大城市宣传力度。四是持续做好成都旅游海外体验中心建设工作,扩大海外体验中心的设立范围,通过开展富含成都元素和成都文化的主题活动,提升城市美誉度。(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旅游局、市博览局、市文广新局)

四、保障措施

23.加强组织领导。市生活性服务业领导小组下设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日常工作由市商务委牵头负责,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督导机制、统计监测机制和考核机制。(牵头单位: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生活性服务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4.加强政策保障。用好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建设资金,加大对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内市政配套设施的支持力度。用好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消费性服务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的支持力度。支持在蓉金融机构开展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促进信用消费。加大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土地保障等方面对成都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倾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商务委、市建委、有关区(市)县]

25.强化人才支撑。完善产业人才内生机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高层次人才的双向流动。推动建立专家智库咨询机制,汇集一批经济学家、管理专家、文化艺术大师等高层次人才,针对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短板弱项、创新举措、体制机制障碍等建言献策。落实成都“人才新政12条”等政策,在创业扶持、政务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按政策为满足条件的高层次服务类人才提供服务保障,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蓉聚集。(牵头单位:市人才办;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房管局、市卫计委)

26.营造良好氛围。强化舆论宣传导向,加大对成都国际消费城市建设重要理念、建设成果等的报道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广大市民、社会力量和民间智慧参与到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中来,充分调动区(市)县积极性,提高社会组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参与度,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生活性服务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区(市)县]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47507.html

本文关键词: 成都市, 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