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政办发〔2016〕120号《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三五”邮政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1-15 12:19:36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三五”邮政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宁政办发〔2016〕12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十三五”邮政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京市“十三五”邮政业发展规划


邮政业作为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服务业的关键产业,是推动流通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产业,是物流领域的先导产业。邮政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障我市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商品的流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邮政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进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快递服务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的决胜期。根据国家邮政局关于全国邮政行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省邮政管理局的统筹安排,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三五”规划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十三五”邮政业发展规划》等为依据,结合我市邮政业发展实际,以城乡全部区域为规划范围,以2016年至2020年为规划期限,编制《南京市“十三五”邮政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市邮政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南京市邮政管理局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邮政业健康发展,保持领先优势的重要指引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南京市邮政业坚持安全为基、发展为要、服务为上,以“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为主线,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升行政服务能力,优化行业发展环境,邮政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快递业发展呈现加速态势,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居全国第九位,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奋力开创“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新局面作出重要贡献。


(一)发展基础


1.业务规模稳居前列


“十二五”期间,全市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增长迅速。2015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02.54亿元,同比增长57.86%;业务收入达到77.14亿元,同比增长40.59%。全市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5.02亿件,同比增长77.00%;业务收入达到60.09亿元,同比增长45.96%。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均居全国所有城市第九位,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位。全市全年收投快件10.19亿件,其中收寄5.02亿件,投递5.17亿件。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33.8%、65.61%和1.39%;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20.29%、65.17%和8.7%。全年日均快递业务量达138万件,年人均快递业务量60件,居全省第一,是江苏省平均水平的2倍,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快递服务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销售额达8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约3万人。邮政业业务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8‰。


2.普遍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邮政普遍服务保障水平不断强化,综合效益不断提升。严守“两条红线”,强化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截至“十二五”末,全市共有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180个。研究出台《南京市邮政设施专项规划(2013—2020)》,该规划已纳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将邮政普遍服务设施划分为应予保障功能的公共设施。做好新建居民住宅信报箱验收工作和智能信报箱引进工作,全市新建小区住宅信报箱安装率达到100%。推进交邮合作,共同建设农村物流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启动村邮站惠民工程,全市共建成村邮站292家,建设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村邮站建设纳入南京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实施计划和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项目。村邮站组织运营形式多样,与村委会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相结合,并试点向快递企业开放,全市共120个村邮站与阿里巴巴合作成为天猫自提点。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邮政普遍服务社会监督员制度,有效提升群众公共服务参与度。


表 1 “十二五”期间南京邮政普遍服务完成情况


指标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邮政业务总量(亿)元)

7.42

8.88

9.44

10.66

11.93

邮政业务收入(亿)元)

8.14

9.94

10.82

11.59

14.10

邮政网点局所(个)

188

183

216

181

180

信筒信箱(个)

818

798

896

570

675

邮运汽车(辆)

714

730

742

170

421

邮路总长度(公里)

68803

17482

16900

18980

24016

邮路(公里)

17492

12090

15042.5

15042.5

17717

铁路邮路(公里)

7662

4972

1162

1162

0

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公里)

7635

12042

14690

27054

14380

函件(万件)

12753.7

10220.9

10195.18

9794.84

7658.05

包裹(万件)

80.17

80.63

64.88

36.48

33.86

快递(万份)

928.38

1143.28

19728.88

28391.36

50251.9

订销报纸累计份数(万份)

18915

19125.5

18356.7

17388.4

15486.18


3.快递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快递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快递企业加快设施和场所提档升级。快递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快递服务网点全面融入城市配送体系,快递下乡工程积极推进,快递企业乡镇网点实现全覆盖。中国邮政集团南京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航空快递集散中心,快递航空专用货机26架。快递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品牌企业100%开通客服投诉电话,邮政管理系统建立快递申诉中心,开通12305邮政业申诉热线。深入推进快递服务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共评选出10家先进单位,3家示范单位。快递作业车辆城市通行得到改善,邮政管理部门加强与交通、公安等部门联系,出台快递企业运输车辆管理办法。积极推广新能源车辆,鼓励企业采取购买、租赁等多种方式合计投入使用89辆新能源车辆。快递业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门,被纳入内贸流通体制,市邮政管理局先后成为南京市推进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物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快递业与交通运输、电子商务、制造业等关联产业加快联动发展,对国民经济贡献力不断增强。


4.邮政监管不断强化


成立市级邮政管理机构,邮政监管效率和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进政策规划体系建设,《南京市快递服务业发展规划(2013—2015》,《南京市邮政管理条例》(修订版)相继出台实施,依法治邮环境不断健全。以规划引领行业发展,紧密融入南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普遍服务安全监管,做好集邮市场以及邮政用品用具市场监管。强化机要通信监督管理,提升机要通信设施装备水平和机要服务能力。加强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先后成立市邮政业安全监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并完善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协调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执法,不断提升快递市场监管水平。做好全市快递站点登记和分支机构备案。加大快递市场执法力度,重点查处违规收寄行为。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积极推行企业安全员制度。组织全市10家快递企业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对安全监管的支撑。做好全行业旺季保障工作,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圆满完成了亚青赛、青奥会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工作。


5.人才建设稳步推进


加强邮政监管部门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打造有活力、能干事的高素质队伍。一方面,加强邮政管理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专题培训,优化管理队伍知识结构,提升管理队伍活力。另一方面,与南京高等院校以及国家级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为邮政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和科学技术支撑,推动南京邮政行业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加强快递员技能鉴定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有约6768名快递员参加快递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到2015年,持证上岗快递从业人员达到2482人,获得安全资格证书的安全管理人员达到97名。引导寄递企业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做好人力资源储备。为国内外高层次邮政管理人员来宁提供政策优惠,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邮政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我市邮政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邮政普遍服务需求逐年萎缩,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建设进程不相适应。南京行政区划不断优化调整,新区邮政基础设施和邮政普遍服务场所规划建设滞后,与当地居民实际用邮需求相矛盾。现有部分网点超负荷运作,影响投递时限,引发用户用邮不便。


二是快递服务粗放发展,同质竞争依然存在,整体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尚未形成本地品牌龙头快递企业,未建立专业化快递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和总部经济优势不强,不利于快递业实现专业化、集聚化、规范化发展。快递末端投递在机动车辆和电动车辆通行方面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难题。


三是行业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化人才不足,高级管理人员缺失,技能型从业人员流失,邮政业人才整体素质跟不上现代邮政发展需求。


四是邮政行业安全隐患多、安全风险高,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寄递渠道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影响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面临形势


1.国家战略带来新机遇


南京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处,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城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加速展开,长江经济带建设强力推进,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加快复制推广,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扎实推进,江北新区规划建设稳健起步,宁镇扬同城化深入实施,多重国家战略发挥叠加效应,为全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升级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南京港、高铁南站、禄口空港三大枢纽齐头并进,南京枢纽特性越发突显,区位优势不断增强,战略地位愈加重要,辐射能级大幅提升。全市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打造南京经济“升级版”,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五型经济”,努力把南京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把枢纽经济打造成新时期南京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品牌。在南京发展新形势下邮政业迎来新机遇,应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多重国家战略,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努力提升南京邮政业区域中心地位。依托南京综保区、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高铁枢纽等优势资源,协调推进快递业做大做强、扩大开放,加强与关联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和发展水平,努力成为南京服务型和枢纽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为南京“五型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2.创新驱动激发新活力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改革攻坚、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各种商业新模式风起云涌,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全市邮政业应在新常态下,努力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拓宽开放发展新领域,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打造跨越发展新动力,全面提升邮政业整体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快递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要充分发挥南京科教与人才资源优势,切实把创新驱动战略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行业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谋划邮政业发展,加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市场功能、市场主体、交易规模、交易手段等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市场结构多元化、交易手段信息化、服务功能复合化的新型快递市场。加快推进邮政业智慧园区、智慧快递服务中心和智慧村邮站建设,不断提高邮政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邮政和快递企业要做好新技术、新设施、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通过创新发展,在收寄、分拣、运输、投递、全程时限、跟踪查询等方面持续改善,更好地满足社会用邮需求。


3.跨界融合注入新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度推进的大背景下,产业升级正在以产业跨界和产业融合等方式进行,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传统经济的跨界融合正在加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跨界融合颠覆了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成为链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桥梁,构筑了产业跨界投资和融合的重要平台,促使生产、消费、服务和流通一体化,为邮政业实现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邮政业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将不断消除,混合经营模式将成为新亮点、新特色。全市邮政和快递企业之间应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在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领域探索合作新模式。南京邮政业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依托现代流通体系和全球产业跨界融合为支撑,实施品牌化和国际化战略,重构市场功能体系、交易模式、形态结构,加强与关联产业对接、配套和融合,打造集聚平台、延伸产业链条、释放发展能量,积极构建现代邮政服务网络体系,肩负起服务经济民生的助推器重任。快递业要重点加强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先进制造、科技金融、现代农业等南京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形式多样、高附加值的寄递服务,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促进南京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五型经济”,带动辐射南京经济圈整体协调发展。


4.行业安全提出新要求


确保寄递渠道安全是邮政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邮政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随着跨境电商迅速发展,跨境邮件快件的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寄递企业综合运用多种交通工具,实行全程全网作业,具有企业数量多、营业网点多、从业人员多等特点,安全管理难度比较大。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设备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物防、技防能力和水平严重滞后,难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安全生产形势,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邮政业安全监管任务进一步加重,完善邮政业安全防范体系、提高安全治理能力、配置安全生产设备势在必行。寄递企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为原则,科学配置相关安全生产设备,增强识别风险源、预防安全事故的能力,做到安全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保障生产经营及寄递渠道安全。邮政管理部门要不断优化邮政业安全防范模式,构建科学安全防范体系,加强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合作,形成多部门联动监察机制,完善行业监管手段,提高行业安全监管水平,更好地服务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寄递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依法治邮,坚持提质增效,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推进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快递服务现代化。聚焦南京“五型经济”,加快建设现代邮政产业体系,为枢纽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贡献力量。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率先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对外开放、共享发展,大力推进普惠、智慧、安全、诚信、绿色等“五个邮政”建设,推动实现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快递服务现代化,继续保持全市邮政业在发展规模、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综合实力等方面领先优势,跻身全国邮政业第一方阵。加快“两城一中心”建设,“一中心”就是积极打造南京国际航空快递物流枢纽港,将南京建设成为区域性航空快递枢纽中心;“两城”就是争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努力将快递业打造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和服务型及枢纽型经济的重要引擎。


2.具体目标


质量效益更加显著,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促进邮政业发展规模稳步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行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全市邮政业业务总量突破214亿元(2015年不变单价),年均增长16%,业务收入达到169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快递业务量达到12亿件,年均增长20%,快递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20%。年均新增就业岗位约5000个,日均服务用户500万人次以上,全年支撑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行业收入占GDP的比重突破1%,有效降低流通成本。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加强全市邮政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邮政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健全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可持续发展的邮政公共服务体系,提升邮政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能力,全面实现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升行业监管能力,保障寄递渠道安全。确保机要通信和特殊服务质量。加强快递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大幅提升快递服务现代化水平。构建普惠城乡、网络共享的的现代快递服务网络,打造末端投递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服务网点向社区(村组)延伸,促进快递服务能力和社会贡献率跃上新台阶。


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大力加强邮政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动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社会认可度显著增强。丰富快递服务产品,提高快递服务标准,完善快递服务体系,推动快递服务水平、服务满意度、社会美誉度大幅提升。激发集邮市场活力,打造特色集邮文化,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发展环境全面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着力提高快递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快递企业总部基地,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快递企业集团区域总部落户南京,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品牌优、后劲足的本地龙头快递企业。提升行业整体凝聚力,带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促进全市快递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争创国家一级快递物流园区,打造国家跨境快递节点城市和国内一级跨省快件集散中心,为南京枢纽型经济增添新动力和新活力。


表 2 “十三五”南京市邮政业发展主要指标


发展方向

发展指标

2015年

2020年

发展规模

邮政业业务总量(亿元)

102.54

214

邮政业业务收入(亿元)

77.14

169

邮政业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

0.8

1

快递业务量(亿件)

5.03

12

快递业务收入(亿元)

60.09

150

支撑网络零售交易额(亿元)

800

2000

年均新增就业岗位(个)

2000

5000

日均服务用户(万人次)

200

500

服务能力

邮政服务点总数(个)

474

698

其中: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个)

182

353

农村(社区)邮政便民服务站总量(个)

292

345

快递企业标准化门店比例(%)

54

90

服务能力

快递企业行政村或新社区网点覆盖率(%)

40

80

快件收寄验视(%)

/

100%

快件实名收寄(%)

/

100%

快件过X光安检机检查(%)

/

100%

智能快件箱在全市居民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写字楼布放率(%)

40

70

高校校园快递服务中心覆盖率(%)

20

50

快递企业枢纽型分拨中心自动化分拣设备(个)

2

5

邮政普遍服务网点开放率(%)

10

30

服务水平

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分)

97.6

98.5

村或社区直接通邮率(%)

100

100

快递服务满意度(分)

95.6

97.5

快件妥投率(%)

82

90

快件全程完好率(%)

76

85

快件全程时限达标率(%)

65

80

申诉率(‰)

0.05

0.03

综合实力

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个)

0

3

前5位企业收入占比(%)

46

70

快递物流园区(个)

0

2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促进南京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全市邮政业市场结构、网络结构、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推动服务上水平、产业发展上规模、行业管理上层次,着力提升行业发展能级,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抢抓南京江北新区开发机遇,围绕南京枢纽经济建设,发挥南京枢纽资源优势,加快邮政业转型升级,实现全市邮政业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宁镇扬同城化和构建南京都市圈,积极建立促进邮政业区域协同发展的联席会议协作机制。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继续保持快递业发展优势,以南京建设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和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行业创新转型,实现南京快递业高起点、大发展、上水平。建立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机制、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健全统一高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引导快递企业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大仓配一体化服务,搭建开放共享的快递配送信息平台和社会化的仓储设施网络。


全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邮政企业改革创新,促进快递企业转型升级。支持第三方企业开展快递服务。鼓励邮政和快递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延伸服务链,融入产业链,创新价值链,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快递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从经营业务向经营网络和经营渠道转变、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从做大规模向做强实力转变、从快递运营商向综合物流运营商转变。加快实现企业经营集约化、市场规模集中化、产业发展集群化。


大力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以推进“智慧南京”建设为契机,将“智慧邮政”列入南京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加快邮政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重点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提升邮政和快递服务智慧化水平。加大投入全自动、半自动分拣装备和仓储设备,推广应用智能标签识别、快件跟踪定位、可视化位置服务和移动信息服务等先进技术,加快智能手持终端、智能快件箱普及,着力建设以智能收寄、智能仓储、智能分拣、智能运输、智能投递、智能安全为特征的“智慧快递”。


全面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深入推进绿色邮政建设,提高邮政业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引导寄递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在收寄、仓储、分拣、运输、投递各个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示范工程和示范项目,培育绿色发展示范企业。鼓励快递企业加强合作,组建多企业运输联盟,降低运输能耗,提高配送效率。积极稳妥推广新能源车辆,支持企业投入使用符合国家快递车辆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三轮车,逐步提高行业内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辆使用比例,实现绿色环保低碳运输。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先进装备和节能设备。加强邮快件封包装管理,推广应用可循环的包装材料和可降解的物料辅料,提高邮快件包装的循环使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积极应用环保快递面单,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提高消费者增强环境意识和低碳用邮意识。


(二)提高邮政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南京市邮政设施专项规划(2013—2020)》。依托南京城乡规划、结合功能布局和综合交通体系,统筹区域、城乡的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将邮件处理场所和邮政营业场所纳入城乡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行规划控制。其中,邮件处理场所,包括邮区中心局、邮件转运站、邮政中心支局,规划布局主要考虑邮政专业功能性、空间结构和交通条件,用地应由政府划拨;邮政营业场所,包括邮政支局、邮政所、投递部,为便民型公共设施,规划布点应结合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设置,可以不高于建筑成本价出售给邮政企业,也可通过委托代建、无偿交付邮政企业使用。依法设置邮筒、信报箱、智能包裹柜、报刊亭等邮政配套设施以及邮政车辆停保场等邮政辅助设施。


加快普遍服务产品创新。鼓励邮政企业加快改革创新,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并重,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依法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不断提升服务标准,超过国家和省级标准。发挥网络、品牌、渠道优势,促进邮政普遍服务业务、邮政速递物流业务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发展规模,创新内容服务模式,拓展增值空间,培育新增长点。调整函件业务构成,加大商业信函发展力度。创新包裹业务,实行分类经营。加快报刊信息化,改善投递服务。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加快汇兑业务创新步伐,积极研发和推广电子汇兑、电话汇款、网上汇款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的邮政汇兑新产品。


构建邮政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邮政业在服务南京枢纽型经济、改善投资环境、保障民生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放大邮政品牌价值和社会效应,提高全市邮政公共服务水平。完善覆盖城乡的邮政公共服务网络,增强政府保障公共服务的能力,打造邮政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加快实现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形成责权统一的邮政普遍服务保障与监督机制。引导邮政企业积极承接全市公共服务项目,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邮政普遍服务网点标准化建设,建立社会共享、便民高效的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机制。


打造农村公共投递平台。按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规划建设布局均衡、功能集成、服务便捷的邮政公共服务设施。邮政企业利用网络和平台优势,解决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发展农村电商等服务三农新业务,发挥双向服务作用,推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进村,推动农产品进城,服务农民创业和创收。结合南京市各区村庄(新社区)布点规划,鼓励和支持村民委员会在规划农村新社区内设置村邮站或者确定其他接收邮件场所,村邮站优先设置在行政村综合服务中心或者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点。建立村邮站运行长效机制,完善村邮站服务功能和服务模式,支持邮政企业将网络资源向快递企业开放,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将村邮站打造成为农村地区公共投递平台,着力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三)提升快递末端服务水平


完善快递末端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快递末端投递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普惠城乡、网络共享、功能集成的快递服务网络体系,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给予快递专用车辆通行和作业便利。深入推进快递企业标准化门店创建工作,督促企业加强末端网点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打造快递标准化示范门店和特色网点,提升末端投递服务水平,提高末端投递网络覆盖率,全市快递企业标准化示范网点总数突破800个。积极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加快农村地区快递网络布局,逐步提高快递村级覆盖率和覆盖密度,深度融合和支持南京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和支持快递企业和社会物业、社区服务中心、商业机构、校园管理机构、开发园区、村委会等开展合作,延伸快递服务网络,全面推动快递服务进政区、进园区、进商区、进校区、进小区、进郊区、进乡村。


打造末端投递公共服务平台。拓展都市型、社区型快递服务公共空间,合理布局和规范建设快递公共投递服务站和快递服务中心,打造快递末端投递公共服务平台。到2020年,全市建成30个校园快递公共服务平台,800个快递公共服务平台(快递服务中心和快递公共投递服务站)。鼓励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有效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问题。引导快递企业积极参与南京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加强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建设,构建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共同配送快递服务网络。将快递服务网点、快递末端投递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快件箱等纳入城市共同配送终端节点建设工作,探索建设全市终端节点信息监管共享平台。


加快推广应用智能终端技术。加快智能快件箱、手持智能终端等智慧装备的普及应用,打造一批水平高、示范作用强的快递智能终端服务工程。鼓励企业创新第三方合作模式,积极探索和推广智能投递,提升快递末端投递服务水平,切实提高智能快件箱的覆盖率和使用率。规范智能快件箱设置、使用和管理,依法加强快件安全、信息安全和用户权益的保护。大力推广普及快递服务APP等应用和专业化的末端投递信息平台。积极推动快递末端服务数字化、信息化,通过网络传播、新媒体、云服务等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化快递公共服务网。


(四)促进快递产业提质增效


大力提升快递服务质量。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健全行业安全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服务质量监测,降低快件延误率、损毁率、丢失率和投诉率,引导快递企业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积极推广快递保险业务,保障用户权益。实现快件国内重点城市间48小时送达、长三角内城市间24小时内送达。鼓励快递企业不断细分快递市场,增加代收货款、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提供更多及时送、限时达、当日达、次晨达、次日达等承诺时限服务,2020年,实现快递承诺时限服务业务量比例大幅增长。


优化快件处理中心布局。引导和支持快递设施资源集中集聚集约,培育一批综合性快件处理中心、专业分拨中心和统一配送中心。着力提升同城配送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布局市级快件处理中心。鼓励快递企业在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和江北新区等区域,优先建设快件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中心,增强快递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能力。到2020年,全市形成覆盖城乡,网络通畅,运作高效的快件集散处理体系,快件处理中心总数突破20个。


统筹快递产业园区规划。推进快递产业集中集聚集约,提高集中仓储、自动分拣、快速集散、统一配送、电商运营等综合服务能力,高标准制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高点定位、分步实施,加快建设现代化专业快递产业园区,争创国家一级快递物流园区。着力构建“一园三区”发展格局,重点建设南京江宁湖熟快递产业园、南京禄口空港跨境电商快递物流集聚区、南京空港国际航空快递物流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现代快递物流示范区。完善快递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形成具有南京产业特色的快递产业集群,打造国家跨境快递节点城市、国内一级跨省快件集散中心和区域性航空快递枢纽中心,争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培育壮大优势快递企业。积极构建跨国快递企业、国有控股快递企业、民营快递企业共同发展的现代快递企业体系,着力提升我市区域性快递中心城市地位。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快递企业的集团总部或区域总部项目落户南京。打造平台经济,支持快递企业向快递物流服务平台型企业转型。鼓励快递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带动力、社会影响力的现代企业集团。鼓励各类优势资本依法进入快递领域,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整合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培育若干家本地龙头快递企业,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知名快递品牌。


(五)推动产业跨界深度融合


促进“快递+”协同创新。积极推动快递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广“快递+”模式,建设一批综合类、商品销售类、消费服务类和跨境贸易类电商快递服务集聚区,形成快递+现代农业、快递+制造业、快递+服务业的新型产业链,实施南京快递企业创新培育和规模发展计划,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快递+”试点产业和企业。启动快递服务制造业示范工程、商贸快递标准化实施推广工程、农村快递服务体系提升工程,打造快递与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深化快递与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集聚力。加强综合性、专业性快递公共信息平台和快件配送中心建设,衔接快件信息,匹配运输工具,提高快递业综合效率。


推进快递电商协同发展。构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国性快递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全面布局,推进快递业与南京电子商务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建立新型的产业联动战略合作关系,打造跨界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鼓励快递企业完善仓储功能,创新配送模式,完善供应链服务,积极建设适应电商发展的仓配一体化配送体系。引导快递企业扩大服务领域,加强与工业园区、大型购物中心、专业交易市场、农产品集聚区业务衔接,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全市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力争将南京建设成为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衔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南京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大力加强基础设施联建共享,努力实现快递业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无缝衔接。实施快递“上车、上船、上铁、上机”工程,加强与公路、铁路、民航等运输企业合作,实施快递设施通用标准,强化运输保障能力。在南京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内配套建设快件处理设施、快件运输通道和接驳场地。建立快递业与交通运输业合作新机制,探索建立务实高效的多式联运组织方式。促进溧水、高淳、六合等新区快递业发展,稳妥推进公路客运班车代运快件试点,着力提升快递同城配送能力。加快建设农村快递物流站点,推广“多站合一”的农村物流节点发展模式,支持建设集客运、物流、商贸、邮政、快递、供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乡镇客运综合服务站,实现“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因地制宜发展快件水路运输,大力推进快件航空运输。


(六)全面提升行业监管效能


深入推进邮政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邮,认真执行邮政业法律法规,确保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落地和实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认真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营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法治化市场环境。修订出台《南京市邮政管理条例》,为邮政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快递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建立法治邮政宣传长效机制,增强邮政业整体法治观念。督促企业落实邮政业法律法规,树立依法经营的法治理念。引导企业参与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


加强邮政监管力量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全市邮政法治化水平。完善市级以下邮政监管体系,扩大网格化监管范围,建立邮政业属地监管、联动监管、片区化监管机制。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法律素质,提高监管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积极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公众参与、司法保障等多元共治的邮政监督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建立全程监管体系和综合考评指标体系,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切实履行政府监管职责。按照依法行政、监管为民、促进发展的原则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深化改革、监督保障并行。积极实行有效的监管方法,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维护企业经营公平正义,规范邮政和快递市场秩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确保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运行质量,强化集邮和邮政用品用具市场执法检查。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调查处理服务质量问题,引导邮政企业改善运行质量,确保服务水平不降低,保护用户合法用邮权益。


建立行业监管协作机制。结合南京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建立权责统一、务实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创新执法方式和管理体制,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构建邮政业综合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联席会议制度,确定工作协调机制和联合执法管理机制,抓好工作协同和任务落实,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给予执法人员、装备和专项经费支持。


(七)全力保障寄递渠道安全


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行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网络向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延伸,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员工。全面实施寄递实名制,依法落实邮件、快件收寄验视制度,邮件、快件实现100%通过X光机安检。督促企业确保寄递渠道安全畅通和邮件、快件安全,切实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维护邮政通信与信息安全。


强化部门安全监督责任。加强邮政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强化邮政管理部门安全监督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在各自分管领域各负其责。推进安全监管力量建设,加强机构、队伍、装备和机制建设,提升安全监管工作水平。打牢邮政业安全工作基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抢抓市场源头,加大执法监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南京邮政业安全监管综合平台。


构建安全联动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南京市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作用,邮政管理部门加强与市政府各部门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衔接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高效运行机制。建立邮政安全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切实做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工作。强化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将寄递渠道安全应急保障建设纳入南京市应急管理体系。加强节假日及重大活动、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寄递渠道的反恐和安全防范工作。


(八)加强邮政行业文明建设


提高行业精神文明水平。弘扬“诚信、规范、服务、共享”的邮政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和“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综合运用法治和德治手段,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努力将文明创建的要求贯穿到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中,确保南京邮政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倡导诚信服务,树立文明形象,促进企业坚持守法经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提升行业文明水平。着力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具有行业特色的文化体系,为提高南京城市文明程度作出新的贡献。


深入开展文明示范建设。创建文明先进单位,建设文明示范企业。狠抓快递企业安全服务长效机制、快递车辆交通文明整治、快递人员文明形象树立,切实把城市管理难点变为精神文明建设亮点。挖掘文明人物,宣传先进典型,创建青年文明号,寻找最美快递员,展示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文明形象。发展集邮文化,传递行业正能量,提高全社会精神追求,增强邮政业社会影响力,推动邮政行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行业诚信体系。建立健全诚信监管机制,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阳光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深入推进邮政和快递企业诚信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自觉履行诚信义务,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全面提高全行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加快建设邮政业诚信信息系统,建立邮政和快递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对接全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继续深入开展放心消费活动,健全消费纠纷解决服务体系,营造诚信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力争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政府部门、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综合诚信体系。


四、重点工程


(一)邮政基础设施强化工程


强化基础网络,健全保障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邮政基础设施,推进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南京市邮政设施专项规划》,按照“一个核心、六站辅助、多局接续、群点支撑”的空间规划,优化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一个核心:南京邮区中心局在全市邮政基础设施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继续加强邮区中心局在全省乃至华东地区的枢纽作用,并将中心局直接投运范围扩大至整个中心城区。六个邮件转运站:结合航空、铁路、公路邮件转运站打造邮件进出六大门户。2座航空转运站(保留中邮航禄口转运站,规划新建六合马鞍机场转运场地),3座铁路转运站(保留南京站转运站,新增铁路南京北站转运站、江宁宁芜铁路货场转运站),2座公路转运站(江北公路转运站与铁路转运站合建,南京南站新建公路转运站)。多局接续:结合板桥、桥林等新城设置多个中心支局,完善新城邮政局所布局,辐射周边乡镇地区。江宁、浦口、六合邮政区局:规划保留现状用地,中转站功能外移至相应新城。溧水邮政中心支局:保留现状区局用地及一般支局功能,规划在老城区南部新城中心新选址中心支局。高淳邮政中心支局:保留现状区局用地及一般支局功能,规划在城区东部新建地区选址中心支局。新城新建中心支局:桥林新城、龙袍新城、板桥新城、禄口新城、龙潭新城、汤山新城,新建6座中心支局。群点支撑:全市按照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设置邮政局所,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到2020年,全市共规划353座邮政营业局所,其中保留现状182座,在建4座,规划新增167座,平均服务人口约2.9万人,平均服务半径2.4千米。全市共规划144座邮政投递局所,保留现状108座,规划新增36座,平均服务人口约7.3万人,平均服务半径3.8千米。


(二)快递特色产业创新工程


坚持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加快实施“快递+”发展战略,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提升产业价值,打造南京“快递+”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快递+制造业工程,创新快递服务制造业新模式,鼓励快递企业向服务链、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延伸,建立产业联动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鼓励快递企业加快建设仓配一体化项目,为南京优势制造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供应链服务。扩大订单生产配送,推动快递业高效化,促进制造业服务化。以互联网为载体,提升快递服务能力,促进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加快服装服饰、电子产品、食品药品、生活快消品等南京特色品牌和优质商品走出去步伐,着力打造快递服务制造业的“南京样本”工程。大力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加快快递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南京“快递+特色农业”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创新传统流通渠道,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民需求,促进农村地区商品双向流通。鼓励和指导符合条件的快递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和争取政策扶持。加快发展冷链快递物流,鼓励快递企业与第三方专业企业加强合作,布局冷链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生产仓储、分拣转运、中间运输、末端投递各环节的冷链功能,提高快递全程冷链配送质量。支撑现代订单农业发展,引导快递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急速递”服务,提高分拣配送效率,满足人民群众不同需求,推动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发挥高淳区、溧水区、六合区、江宁区、浦口区现代高效农业区优势资源,支持快递企业积极构建服务农业发展的现代快递网络,推动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促进农业创新升级,带动农民创业创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快递农业协同发展集聚区,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瓜果、特色水产、特色农产等优势产业。


(三)快递枢纽经济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南京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优势,大力提升南京快递产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快递业向园区集中、向枢纽集中,为南京枢纽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江宁区规划建设南京江宁湖熟快递产业园、南京禄口空港跨境电商快递物流集聚区和南京空港国际航空快递物流示范区。充分发挥中国邮政南京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领先优势,加快实施“快递上机”工程,吸引国内外知名快递企业入驻,优化网络资源,实时增开全货航国际航班,服务跨境电商,融入航空产业链。构建立足长三角、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航空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国际快件转运中心和结算中心建设,努力将南京禄口机场打造成为国际航空快递物流枢纽港,努力将南京建设成为区域性航空快递枢纽中心。在江北新区规划建设南京江北新区现代快递物流示范区,以服务于江北新区新材料产业、高端交通装备产业、现代农业为目标,引进国内外知名快递物流企业,重点发展综合快递物流、专业冷链快递物流和智慧快递物流产业。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加快建设智能化快件处理中心和快件分拨中心,积极推广应用符合国家快递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三轮车,大幅提升江北新区快递服务水平。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打造、高质量建设江北新区现代快递物流示范区,将江北新区建成快递业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和先行区,促进江北快递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全市快递业南北协同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领导


完善组织领导。加强邮政管理部门规划组织领导。制定“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和细则,分解目标任务,研究重大问题,加强综合协调,集成各种资源,推动规划目标、任务和工程有效实施。强化规划实施过程中督查和评估工作,检查规划实施情况,确保规划分阶段有效落实。


加强规划衔接。确保邮政业发展目标和指标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邮政业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与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物流规划等相吻合,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推动规划落地。各区政府、各园区要充分认识促进邮政业发展的重大意义,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邮政业重点发展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体系,纳入民生工程和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建立协调机制。加快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的南京市促进邮政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市邮政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控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全市邮政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全市邮政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依法规范快递市场经营秩序,完善快递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努力营造统一开放、标准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邮政机要通信应急预案,切实保障机要通信安全。发挥快递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


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完善邮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建立与发改、国土、规划、住建等部门联席协调机制,确定合理土地价格,保障土地供应。完善全市快递车辆运输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落实快递专用车辆相关管理办法,切实给予快递专用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通行便利和作业便利。


构建和谐发展环境。完善金融支撑体系,构建内涵丰富、运作高效的资本市场。鼓励寄递企业多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投融资环境。积极协调落实国家鼓励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在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城市通行、充电实施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邮政公共服务支持政策。加大对邮政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和完善邮政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南京现行政策中优惠举措,积极争取落实江苏省邮政条例有关邮政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邮政设施补偿机制,对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邮政设施,在建设用地、规划选址、开发建设等方面必须严格按照邮政设施专项规划执行,保障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


快递服务支持政策。在相关专项资金中加大对快递企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快递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快递服务现代化水平。加大快递末端投递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地方立法、专项规划、简化许可备案程序等手段,结合社区、学校、工业园区、商业区、医院、地铁、轻轨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预留快递服务网点场地、快递服务中心场地、公共投递服务场地和智能快件箱安装场地。


(四)强化人才队伍保障


优化行业人才结构。加强邮政管理部门干部队伍建设。统筹推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扩充人才数量,提高人才素质。加快培养或引进一批行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提升一批骨干人才,采取定期培训等方式,提升核心队伍能力。培养一批新生人才,鼓励大专院校、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到邮政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加大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加强邮政业职业技能鉴定,持续推进初级快递业务员和中高级人才的全面评定工作,逐步提高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比例。鼓励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制定员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提升计划。


拓展职业技能教育。积极利用南京集中的优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支持和鼓励有关院校开办快递相关专业,大力推进邮政行业职业教育。


加强校企人才合作。引导邮政和快递企业加强与各类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建设邮政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和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将快递企业纳入南京市中小企业职工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多层次、多类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构建适应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邮政职业教育体系,打造1—2个国家级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附件下载:

宁政办发[2016]120号.doc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47656.html

本文关键词: 南京市, 南京市人民政府, 宁政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