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政办发〔2017〕86号《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1-15 12:51:27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的通知》




宁政办发〔2017〕8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4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京市“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

 

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基础测绘,形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是形势任务的必然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江苏省测绘条例》和《南京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省、市政府有关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在回顾我市“十二五”基础测绘发展和分析南京市社会经济“十三五”发展对基础测绘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和《江苏省“十三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基础测绘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的实施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关心指导下,南京市基础测绘工作面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数字南京的建设,实施“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的重点工程,基本实现了“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的既定目标。

 

1.测绘管理体制明显改进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在外围7个区设立了测绘管理机构,测绘管理力量得到了加强。2014年5月,根据现代城市地下管线管理需要,组建了“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中心”,负责地下管线数据的获取、整合、更新和利用。二是相继出台了《南京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南京市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管理规定》和《测绘成果使用和管理规定》等管理规章,为依法依规开展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管理和考核评价奠定了法规和制度基础。三是坚持依法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汇交、项目备案、资质年审、信用评价等行业管理工作。与保密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实施长效执法机制,每年开展地图市场、成果保密、测绘成果质量等方面的执法检查。

 

2.参考框架维护取得进展

 

维护南京市高精度三维GPS(全球定位系统)控制网,完成了NJ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集成北斗的多星化改造。实施了5处跨江高程测量,完成了南京市首级高程控制网1800km的复测。进一步精化并获取了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成果。建成了NJCORS中心,提供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实时高精度空间定位服务。

 

3.数据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十二五”期间,完成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约3050km2,基本实现全市域大比例尺地形图全覆盖。初步建立并实施了按要素、分区域以不同的方式和周期进行数据更新的机制。以6个月为更新周期,更新维护了8943幅江南六区地形图。完成了市区联网大比例尺地形图建库和数据核查12200幅。每2年获取覆盖全市域的高分辨率航空航天影像。

 

2015年完成了全市城市公共空间地下管线普查,地下管线探测总长度约54000km,并录入“南京市地下管线地理空间信息系统”。

 

4.地理国情普查取得成果

 

建立了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联络员制度、督察督办制度和信息交流通报制度。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方案》、《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监理实施细则》和《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设计书》,扩充了15个调查子项,于2015年底全面完成了国家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任务,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实现了预期目标。

 

5.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加快

 

“十二五”期间,面向应用开展科研,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步,提高了数据采集处理和建库应用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了我市基础测绘综合实力和保障能力。“南京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南京市城乡地籍数据整合与宗地统一编码”2个项目获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南京市江南八区基础地形图动态维护”等3个项目获得中国测绘学会优秀测绘工程金奖。“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南京市交通市政工程数字报建”等4个项目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和中国测绘学会的优秀测绘工程银奖。“轨道工程安全三维高精度智能检测体系及工程应用”和“基于3S技术的历史南京城市空间格局数字复原和研究”等4个项目获得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南京河西长江漫滩地区地面沉降持续监测”项目获得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发的优秀测绘工程一等奖。“南京市政务版电子地图集成与共享”、“基于‘一张图’的国土资源服务与监管体系建设”和“大型钢铁企业‘数字管网’全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示范应用”等5个项目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和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南京市影像地图集研制”项目获得裴秀奖银奖和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南京政府办公用图”获得中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铜奖。

 

组织研究、编制、发布了《南京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2014版)》《南京市管线数据标准》和《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规范》等十余个测绘标准。研发了相关的系列配套软件,提升了数据生产与服务的技术水平,增强了数据功能,提高了数据质量,为地理数据信息共享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标准基础。目前,基于上述标准,已初步实现了规划与国土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融合。

 

6.测绘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十二五”期间,据不完全统计,为公益事业和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免费提供测绘地理信息千余项,累计基础数据的覆盖面积为41.6万km2,服务于政府行政、城乡规划、土地储备规划、雨污分流和南京市环境综合提升工程等。

 

每年新编行政区域系列地图、《南京市交通旅游图》等专题图。更新出版了《南京市影像地图集》《南京市政务专题图》、政务版电子地图等,编制出版了《地图中的南京变迁》和《南京手绘地图》等系列图册,保障了政府部门和青奥会等用图,为百姓出行旅游等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地理信息服务。

 

建设了系列服务与共享平台系统。“天地图·南京”以全国第一个副省级城市节点接入国家“天地图”主节点,实现了国家、省、市三级公共地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开发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其数据在城管、公安等部门,以及建邺区、高淳区的建设项目中应用。以南京市管线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为平台,实现了管线数据管理、更新和利用。此外,还开发了南京市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和南京市高新区数字城管平台等系列地理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为智慧南京和大型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字南京地理空间框架体系建设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验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来宁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南京市测绘事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与分析

 

由于历史和机制等原因,我市基础测绘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了基础测绘又好又快地发展,削弱了基础测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基准启用缓慢

 

由于机制体制和历史等多种因素,南京市除法定测绘基准以外,还同时存在着多种测绘坐标系统,有关单位和部门基于不同的坐标系统测绘了大量基础地理数据。基于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所建立并获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的南京市新一代NJD2008(2008年建立南京相对独立坐标系)并未按计划得到推广应用,影响了我市测绘地理数据空间一致性和地理数据的共享,削弱了全市基础测绘事业发展的合力。

 

2.数据覆盖范围不足

 

我市基础测绘数据采集、加工处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应急测绘手段不强,数据产品单一。到目前为止,覆盖的基础地理数据比例尺较小,尚有约一半区域的建成区缺少1∶500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已经覆盖的区域中,约30%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未得到及时更新,“十二五”规划中的三维建模工作未按计划完成,覆盖全市的大部分DEM(数字高程模型)的现势性、分辨率和精度不高,难以满足地下管线和市政道路等应用分析需求。

 

3.共享应用领域不宽

 

我市数十年积累了大量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源,但共享应用范围有限,主要局限在十几个合作部门,且多个部门应用层次较浅,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数据优势和协作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地理信息在城乡规划的应用层次不高,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应用还较少。测绘地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依然存在着条块分隔、自我服务、重复测绘等现象,浪费了政府资源。

 

4.经费投入尚显不足

 

基础测绘投入尚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测绘规划的全面实施和完成。尤其是实行地形图免费供图服务后,数据资源建设和更新维护等迫切需要经费的支持。经费投入不足还导致南京各区的测绘事业发展不均衡,一些区域覆盖数据比例尺较小,现势性较差,亟待扩大1∶500地形图的覆盖范围,加强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更新维护。

 

综上所述,我市测绘事业在统一测绘基准,实现测绘基准现代化,提高测绘装备水平,发展智能测绘,建设更新数据资源,强化测绘公共服务,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和全国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1.应用需求增强

 

基础测绘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特征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多层次、持久和广泛的应用需求。具体分析如下。

 

政府管理与决策的需求。“十三五”期间,南京市将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些目标的实现均以一系列标志性重大工程的实施为依托,这些工程的实施均需要基础地理信息和测绘技术的支撑。在构建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方面,将以大数据开发应用为重点,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发,系列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和有效运转均需要基础地理数据的支撑和更新维护服务。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空间化与可视性特征,使其越来越成为统筹各级各类规划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实现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必不可少的基础。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搞好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是建设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支撑。开展地下空间测绘也是实施我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和基本前提。

 

经济社会发展与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我市明确了“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的奋斗目标。江北新区已初步编制未来5—10年共100项重大投资与建设项目计划。这些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均需要测绘技术和基础地理数据的保障,都将对地理信息数据提出更高的需求。玄武湖整治、滁河防洪治理工程、长江新济洲河段河道整治、石臼湖和固城湖两湖防洪能力提升等,都需要大比例尺的地面、地下和水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测绘技术的支持与服务。其中,水下地形测量将为我市“十三五”期间开展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和区域水系连通,优化水网格局,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提供必需的基础地理数据。

 

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测绘地理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是“智慧南京”基础平台建设和其他专题数据的载体和框架。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将完成37项重点工程。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均离不开南京市全覆盖的基础测绘数据的支持和应用。此外,在新农村建设推进中,需要测绘地理信息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和重大工程提供保障,需要开发农村实用专题地图,开展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社会化服务与改善民生的需求。“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提升平安南京建设水平,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推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及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等。上述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均需要二维、三维等多种基础地理数据的支撑,需要现代化的测绘基准及其参考框架的服务保障。

 

2.科技进步加快

 

我国将发展具有全球覆盖、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等特征的新型基础测绘。以数据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十三五”时期,随着“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城市”、“物联网+”、“工业4.0”的发展,将提供更海量的信息存储能力、更快速的信息传输能力、更高精度的信息获取能力、更直观的表达能力、更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更便捷的信息服务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地理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服务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互联网+”与“物联网+”不仅为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共享、应用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手段,而且将地理信息产业推向移动化、智能化、便捷化和实时化。同时,也催生了地理信息产业与智慧城市的结合。我市科教与人才资源丰富,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发展规模和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为我市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依托。

 

(二)面临的挑战

 

1.提升数据获取能力

 

“物联网+”的发展向室内外无缝定位和导航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获取、激光雷达技术、高精度的工业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需求。此外,按需更新、动态更新、面向对象的更新将成为重要的更新方式。在数据处理技术方面,提出了快速、协同、智能化的地理数据处理要求。数据管理将从按图幅的管理方式向按行政区域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方式转变,实现时空、三维、动态数据,以及大众上传的地理数据的有效管理等。

 

2.提高共享质量效益

 

面向智慧城市和重要工程建设及时提供全方位、多内容、个性化的地理信息服务。面向信息化智能化测绘体系建设和共享应用需求,研究制定覆盖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分发、应用和服务全链条的标准体系。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社会化应用,实现安全和最大利益共享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挑战之一。

 

“十三五”期间,信息化智能化测绘体系发展速度更快,测绘技术和地理信息的应用要求更高。在我市测绘地理信息创新能力不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的情况下,基础测绘事业发展要适应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与智能化测绘体系,大幅提高基础测绘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将是“十三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三党代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以及省委常委会对南京发展的新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省党代会确立的“两聚一高”主题和市党代会确定的“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目标,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和测绘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全面提升基础测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测绘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末,全面实现我市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的地理空间数字框架。“十三五”期间,综合运用“天空地”一体化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基本实现我市基本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陆域、地下空间和水下地形的立体全覆盖。丰富和完善我市测绘地理信息系列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加快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促进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型升级。深化地理国情监测及其成果的分析评价和应用。构建形成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协调发展的生产体系和创新模式,提高测绘创新的能力、人才队伍的影响力,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向新型基础测绘的全面转型升级,为“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地理信息服务。

 

四、主要任务

 

建立起高效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完善并实施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测绘成果定期发布机制、信息安全机制、生产标准体系和社会化应用体系。实施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提高测绘的装备技术水平,初步建成智能化测绘体系和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升级发展。

 

(一)完善融合参考框架,扩大基准服务领域

 

全面实现我市测绘基准现代化,启用NJD2008坐标系统,实现全市测绘基准的统一。形成覆盖我市统一的大地、高程和重力三网融合的现代化高精度测绘基准体系。集成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提升NJCORS的多星集成与服务水平,拓展北斗卫星高精度快速定位的服务范围。提高大地水准面精化精度与可靠性,为高精度实时三维空间定位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拓展数据覆盖范围,丰富更新数据资源

 

按照统一标准,持续整合、丰富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提高数据的集成关联度,提高存量数据的社会化应用效益。开展综合航空摄影,强化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应用统筹,推动规划、国土、房产等部门开展多图并出,充实和拓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内容和类型,丰富语义信息。开展水下地形和地下空间测量,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多样性以及数据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提高基础地理数据的广泛适用性和应用的针对性,增强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功能。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全市域基础地理数据立体全覆盖。

 

针对我市发展战略,以城镇化、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等作为切入点,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理国情信息的基本需求,实施地理国情动态监测。每年发布监测成果和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和社会需求提供依据。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协调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援疆援藏工作列入“十三五”规划》,组织开展西藏墨竹工卡县和新疆伊宁市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并形成长效投入机制和常态化工作机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能测绘技术

 

建设和配置与新型基础测绘和维护国家安全等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满足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分析、服务等需要。重点是加强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装备建设,形成全天候的快速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

 

提升“天地图·南京”的软硬件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地理数据社会化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推进测绘技术一体化集成。探索建立快速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数据的技术方法,优化工艺流程,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基础测绘生产与管理平台,实现测绘生产流程的网格化、智能化和标准化。

 

(四)推进信息共享应用,支撑服务智慧南京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进行现代化管理和决策的数据框架,与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推动地理框架数据标准化,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加快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促进共享应用,避免政府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加强地理信息共享机制体制的创新,克服目前地理信息数据在流通和消费等共享环节存在的障碍,畅通共享渠道,拓宽共享领域,促进我市基础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强规划、国土、房产、水利等部门间的协同测绘,提高测绘和地理信息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加强数据汇交和发布,为数据共享创造条件。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核心价值是服务。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产品形式、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消除“信息孤岛”。丰富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系列比例尺地图产品,继续推进公众版地图的编制出版,不断拓展和丰富面向政府与公益事业的地理信息数据的服务范围和数据种类。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对智慧南京建设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五、重点项目

 

“十三五”规划的基础测绘项目详见附录“南京市‘十三五’基础测绘项目预算与年度实施表”,规划的重点基础测绘项目分述如下。

 

(一)基准参考框架升级与维护

 

改造升级南京市测绘基准参考框架。继续维护完善NJCORS,提高北斗系统等多星多模的GNSS定位网络的集成度。建造基岩标10座,以GNSS的B级和二等水准的精度联测大地坐标和高程,新增30个基本标志,以GNSS的C级和二等水准的精度联测大地坐标和高程,提高基准框架的稳定性。进一步精化获取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根据都市圈的规划,扩大大地水准面精化的覆盖范围,提高精化精度15%。完善南京市高精度GNSS大地控制网(C级)与精密水准控制网(一、二等),加密控制点,优化控制网结构,扩大控制范围。开展全市域各等级测量标志普查维护和托管保管工作。全面提高我市首级控制网的现势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测绘成果基准统一与服务

 

完成全市测绘成果基准统一。升级基础地理数据空间转换系统并提供应用,实施全市基础测绘成果等空间转换,力争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南京市基础地理数据的空间转换和数据处理工作,并向社会提供应用服务,实现南京市测绘基准的统一。主要内容是现有系列比例尺地形图的空间转换、数据处理和重新分幅,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空间转换和图形处理,数字高程模型和专题图等数据的空间转换以及数据库数据的空间转换与服务等。

 

(三)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更新

 

采用天空地一体化技术,即航空航天遥感测量、全站仪数据采集和地下水下探测等技术,立体采集和更新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制作DLG(数字线划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G(数字栅格图)、DMI(可量测实景影像),即5D系列产品。获取我市地下空间和水下地形测绘数据。开展玄武湖、内外秦淮河、滁河、石臼湖、固城湖等1∶2000水下地形探测约165km2,建设水下地形数据库系统。扩大管线信息采集范围,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公共空间以外地下管线的探测普查。进一步推动地理信息的动态维护,推动政务版天地图的实时动态更新,以及重大工程和应急测绘的实时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周期,主建成区为0.5年,建成区和规划区为1年,其他地区为2年。

 

(四)三维地理场景构建与应用

 

利用全景三维技术,采集构建三维地理场景,搭建全市多尺度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全景南京”。为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等提供三维立体地理数据。

 

构建中心城区及重点区域400km2的三维数据模型。完成全市路网、城市主要干道、主要河道等目标的车载激光点云数据和360度全景影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场景构建。集成三维地理场景、三维模型及可量测街景数据成果。推出普适大众的三维电子地图以及街景地图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产品。

 

(五)地理国情常态监测与评价

 

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重点开展与经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地理国情变化监测,升级维护地理国情数据库,提供应用服务。聚焦我市发展重点热点,深化统计分析,充分挖掘地理要素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联合相关部门编制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和图册,发布年度地理市情白皮书和蓝皮书,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真实可靠、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

 

(六)地理信息系统升级与共享

 

整合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以及社会化地理空间信息等成果,更新维护多尺度、多时相、高精度的遥感影像、地名地址、地理实体、三维模型、地下空间设施等信息的“大数据”。升级改造全市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下管线数据库等,实现不同尺度和不同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融合统一。开展测绘历史档案和历史性基础地理数据的整理、保护和利用,升级维护数字栅格图数据库,建设测绘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升级“天地图·南京”。建设天地图区级分布式云节点,实施“天地图+”行动计划,提高在线服务能力,扩充完善在线服务功能。

 

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应用。采用省、市、区和部门间多级多方数据协同和信息更新的机制,共建共享地理信息数据,建设智慧南京时空信息云平台,为政府、企业和民众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实现数据资源的广泛增值应用。

 

(七)公益地图编制与援边测绘

 

利用基础测绘成果,更新编制出版南京市政务专题图、南京政区图、南京市综合地图集、南京市国情监测地图集、南京市系列导航交通图、南京市影像地图集等系列地图,更新维护南京市(电子)地图集,编制城市历史地图等,统一提供和应用一张图,提供便捷、适用和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满足政府、社会、公众对地图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组织开展西藏墨竹工卡县和新疆伊宁市两地共约100km2的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并实施更新维护,保持其建成区地理数据1—2年的现势性。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测绘行政管理机构,按照统一、协调、有效的原则,合理界定市和区测绘管理与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专业水平,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管职责。分析发展形势,研究相关政策,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完善基础测绘事业发展业绩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全行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南京市测绘管理办公室是市政府测绘行政管理机构,肩负着基础测绘工作的行政管理工作。“十三五”期间工作重点是优化产业政策,规范市场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鼓励基础测绘服务外包,释放和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力,激发全行业整体活力。探索实行政府购买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机制和方式,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二)法规机制保障

 

推进《南京市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立法。加强测绘成果保密、成果汇交、监理质检和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地方测绘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推行测绘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主体合法、职能落实、事权清晰、监管有力、运转协调、执法公正、服务高效。

 

建立公众参与基础测绘制度。建立市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实施计划、测绘任务、任务进度的网上发布和反馈制度。实施网上监督,畅通网上调查、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等渠道,让公众了解测绘、参与测绘、监督测绘。

 

(三)创新驱动保障

 

基础测绘事业的发展要借助南京创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契机,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青年科技与管理人才,尤其是创新型和领军型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充分利用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建设一支与新型测绘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优化的测绘人才队伍。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尤其要大力培养和提高我市测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组织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多星多模北斗位置集成服务、基础地理要素和地理国情要素一体化采集建库、图库一体数据建库、联库增量更新、多尺度级联更新与自动综合、历史数据保存、多元化地图生产、多视角航测成图和地理场景模型构建、自动化与智能化变形监测、地下空间探测、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建模与分析以及多系统、多源地理信息数据集成共享等专题技术,探索实现基于高清视频的地理信息数据实时更新技术和模式。

 

针对我市基础测绘和应急测绘装备需求,政策鼓励应用地理信息智能识别、自动提取、自动处理等软硬件装备和技术。

 

(四)经费来源保障

 

基础测绘的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安排基础测绘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科学有序投入。同时,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测绘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

 

基础测绘管理部门要防止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效益。严格落实本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年度计划指标体系,发挥规划对年度计划编制、项目预算和投资安排的约束引导作用。

 

附件:南京市“十三五”基础测绘项目预算与年度实施表

 


附件下载:

宁政办发[2017]086号.doc附件:南京市“十三五”基础测绘项目预算与年度实施表.docx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47778.html

本文关键词: 南京市, 南京市人民政府, 宁政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