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政办发〔2017〕4号《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宁政办发〔2017〕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京市“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南京全面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开放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南京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依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商务发展、江苏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特制定《南京市“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南京融入经济全球化、推进城市国际化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国际化”为引领,积极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开放发展战略,抓改革促开放,实施优进优出,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力度走出去,更优环境促开放,持续做大总量规模,加快转型升级和体制机制创新,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市开放型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货物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2789.8亿美元,是“十一五”的1.49倍;其中出口1592.3亿美元,是“十一五”的1.52倍,进口1197.5亿美元,是“十一五”的1.44倍。“十二五”期末,全市外贸净出口贡献率达12.6%,较“十一五”末提高2.3个百分点。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出口占比接近60%,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突破20%;机电产品出口占据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接近25%;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超过30%,成为外贸发展的生力军;一般贸易企业向工贸一体转化,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共培育了46个省级和26个市级出口知名品牌。评选认定和培育了一批市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初步形成了“两园一中心”布局。载体建设不断强化,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达到12个,申报设立了省级进口交易中心,综保区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成营运。
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快速发展。“十二五”期末,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72.1亿美元,较“十一五”期末增长42.5%。旅游、商务、健康、体育、教育、金融和技术研发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文化贸易出口额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达到1.69亿美元。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累计完成437.3亿美元,年均增长40%以上,在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排名第一。我市被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城市。连续五年成功承办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着力打造“智慧南京、服务全球”品牌。
引进外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十二五”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83.6亿美元,年均36.7亿美元,比“十一五”增长61.8%,占全国份额由2.6%提升至3%,占全省份额由9.6%提升至12%;自2011年以来连续5年在全省位列第2,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提升至第5。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到76.6%。企业加快转型,向产业链高端“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全市新增外商投资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结算和物流中心、研发机构80个,其中达到商务部认定标准2家、省商务厅认定27家。
企业“走出去”成效显著。“十二五”全市境外投资累计新设项目492个,中方协议投资总额年均增长44.9%,是“十一五”的6.4倍。以民营企业为代表走出去特征明显,境外并购快速发展。苏宁云商通过收购日本的Laox,成功实施双品牌发展战略;三胞集团成功收购英国老牌百货公司House of Fraser,携手千百度收购英国百年玩具店Hamleys,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推动企业全球品牌战略。全市对外承包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149.5亿美元,年均增长28%,是“十一五”的3倍;累计完成营业额121.4亿美元,年均增长13%,是“十一五”的2.2倍,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对外承包工程由分包向总承包方向发展。圆满完成科特迪瓦外交部大楼等10个对外援助项目。
开发园区开发开放承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末,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贸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13.3、19.5、8.3和15.3个百分点,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由31.3%提高到44.6%。“十二五”末,开发区实现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为255.6、153.6、102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为48%、48.7%、46.9%;实际使用外资18.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为54.9%。成功申报设立了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开放平台,2012年南京生态科技岛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年南京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十部委验收正式运作,金陵海关成功申报设立并正式运作,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南京高新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台办批复同意设立南京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201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南京江北新区。
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水运口岸新增15个正式对外开放码头泊位,分类规范了10个“一船一议”码头泊位的开放行为。空港口岸实现跨越式发展,机场实现双跑道运行,开通直飞国际(地区)航线30多条,服务网络覆盖亚、欧、美洲和大洋洲。启动实施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建成并运行南京机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进境冰鲜水产品和进境食用水生活体动物指定口岸,南京港成为全国启运港退税政策扩大试点港。南京电子口岸成为江苏首个省市共建的地方电子口岸,一期3个项目上线运行。铁路口岸开通中亚国际集装箱货运班列,邮政口岸国际邮快递发展迅猛,国际邮快递总数增长逾7倍。
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南京市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复制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做法,全面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简政强园区改革,市委、市政府出台《国家级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向四大开发区下放120多项市级管理权限。推进外商投资审批体制改革,4次下放外资审批权限,推广实施外资快速审批和“权力清单”试点,实现5个工作日内出具批复文件和批准证书。实行境外投资“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
表1“十二五”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 | 2015年 | “十二五”累计 | 与“十一五”比较 |
货物贸易进出口(亿美元) | 532.6 | 2789.8 | 增长48.6% |
其中:出口(亿美元) | 315.0 | 1592.3 | 增长51.7% |
进口(亿美元) | 217.6 | 1197.5 | 增长44.7% |
服务贸易进出口(亿美元) | 72.1 | 312.7 | — |
服务外包执行额(亿美元) | 130 | 437.3 | — |
离岸外包执行额(亿美元) | 60.6 | 191.8 | — |
合同外资(亿美元) | 61.7 | 287.3 | 增长35.7% |
实际外资(亿美元) | 33.4 | 183.6 | 增长61.8% |
境外投资项目(个) | 170 | 492 | 增长137% |
中方协议投资(亿美元) | 20.6 | 58.7 | 增长538% |
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亿美元) | 38.0 | 149.5 | 增长209.3% |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亿美元) | 32.9 | 121.4 | 增长150.8% |
与此同时,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受外部因素影响,货物贸易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压力并存,新增长点支撑作用不强,外贸新兴业态尚处起步阶段,服务贸易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引用外资质量水平有待提升,企业转型升级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创新驱动引擎作用仍不明显。“走出去”促进服务和保障体系需加快完善。大通关建设需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口岸功能平台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机遇挑战
“十三五”时期,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世界经贸格局调整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与新发展。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没有改变,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杭州G20峰会,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放型世界经济、联动型世界经济、包容型世界经济等一系列新政策主张,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开出了一副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同时峰会核准和批准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将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
从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趋势看,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无线移动)和网络技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产业网)的快速发展,加速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驱动经济向更高级形态转化。创新驱动成为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只有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产业企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否则难以生存。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机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投资交流合作,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加快转型创新发展。
从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看,党中央已确定“开放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印发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从顶层设计对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作出了“一带一路”、自贸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发展规划等战略部署,作出了供给侧改革、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服务贸易改革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要求我们要以开放促改革、倒逼改革,打造创新创业、服务、政务环境最优城市,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为外商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从我市开放经济型发展看,工业体系完善、商贸流通市场发达、科教与人才资源丰富、综合交通体系完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禀赋优势。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实施全面开放的战略部署,南京江北新区、综合保税区以及空港经济开发区(筹建)等一批开放平台的建设发展,国家赋予的内贸流通体制综合改革、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南京开通至中欧、中亚班列,为我市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必须准确把握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特征和新的目标要求,更加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积极应对世界经贸格局的新变化新挑战,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开拓开放发展新境界。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开放发展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奋斗目标,全面扩大开放,以增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为主攻方向,聚焦重点、创新驱动,积极抢抓“一带一路”、自贸区等战略机遇,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外经外贸发展方式,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强化外贸内贸融合发展、走出去引进来相互促进、双向投资带动贸易增长,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按照“全面开放”战略部署要求,到2020年,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显著增强,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对外投资、开发区发展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步增长、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货物贸易。到2020年,进出口总量在全省保持先进行列,进出口额在全省占比有所提升,力争进出口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25%,对“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占比30%。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5%,到2020年达到118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6.7%,到2020年达到18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80亿美元。以软件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贸易领域为主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到2020年提升5个百分点。
——引进外资。“十三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80亿美元以上,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在全省利用外资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外资功能性机构90家。
——对外经济合作。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总额达到3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53亿美元。
——开发园区。到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55%,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达到65%,外贸出口占全市比重达到55%。
——口岸。到2020年,海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2450万吨,空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18.5万吨,空港口岸入出境人员达到340万人次,邮政口岸国际邮快递总数达到4400万件。
表2 南京市“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预期指标
分类 | 序号 | 指标 | 2015年 | 2020年 | 十三五累计 | 年均增长 |
货物 贸易 | 1 | 进出口额 | 532.6亿美元 | 进出口总量在全省保持先进行列,进出口额在全省占比有所提升。 | 力争进出口增速高于全省平均。 | |
服务 贸易 | 2 |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 | 72亿美元 | 118亿美元 | 490亿美元 | 10.5% |
3 | 服务外包执行额 | 130亿美元 | 180亿美元 | 793亿美元 | 6.7% | |
4 | 离岸外包执行额 | 60.6亿美元 | 80亿美元 | 362亿美元 | 6% | |
引进 外资 | 5 | 实际使用外资 | 33.3亿美元 | 180亿美元 以上 | 4% | |
6 |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 14家 | 90家 | |||
走出去 | 7 | 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总额 | 20.6亿美元 | 33亿美元 | 140亿美元 | 10% |
8 | 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 | 33亿美元 | 53亿美元 | 220亿美元 | 10% | |
开发区 | 9 | 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 占全市比重44.6% | 占全市比重55% | 占比年均提高2.1个百分点以上 | |
10 | 实际使用外资 | 占全市比重54.9% | 占全市比重65% | 占比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 ||
11 | 外贸出口 | 占全市比重48.7% | 占全市比重55% | 占比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 | ||
口岸 | 12 | 海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 | 1829万吨 | 2450万吨 | 10930万吨 | 6% |
13 | 空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 | 14.5万吨 | 18.5万吨 | 84万吨 | 5% | |
14 | 空港口岸入出境人员 | 232万人次 | 340万人次 | 1470万人次 | 8% | |
15 | 邮政口岸国际邮快递总数 | 2196万件 | 4400万件 | 17000万件 | 15% |
四、主要任务
(一)以改革创新打造开放发展新优势
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南京至中亚国际班列扩量增效,新开南京至中欧国际班列。加强能源资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支持商贸流通、电力自动化、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有序布局和集聚发展,鼓励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在境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和扩大机电等产品设备的出口份额。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等境外载体,鼓励有意愿的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集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支持有条件开发区探索建设中外合作园区或东西部共建园区;鼓励开发区和企业通过海外市场开拓、兼收并购、境外投资及合作等方式,拓宽发展新空间。借助国家和省商务、外事、侨务资源和渠道,建立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主管部门、商协会、企业及其在华使领馆商务处和代表处的联系,在经贸合作与交流基础较好的友好合作城市和地区中,选择部分城市或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推进对外贸易和双向投资。
构建开放合作新载体。积极创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与国际投资贸易管理规则接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南京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高端制造、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提升区域产业集聚化水平,推进南京空港枢纽经济区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进一步深化宁港、宁台、宁新合作。推进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政策在南京的具体落实,加强与台港澳地区金融、贸易、专业服务、文化创意、会展商贸等领域的对接与合作。巩固和深化宁台经济合作,促进两地产业融合。充分利用两岸企业家峰会搭建的产业协同、企业合作的平台,推进南京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建设。以智慧产业协同发展为主轴,加大宁台企业合作深度;以对台金融合作为重点,加大台资企业集聚程度;以台积电落户为契机,加大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的引资力度;以两地科技园区对接为导向,加大台新创企业来宁发展的广度。大力扶持“南京侨梦苑”发展,整合优质侨务资源,集聚知名侨企和科技精英,打造人才、技术、信息和资金融汇的新侨城。鼓励开发区共建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中丹生态生命科学园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推动空港枢纽经济区创成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专栏1 深化与台港澳地区经贸合作 |
积极推动宁港经贸合作,着力引进香港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信息科技、会计审计、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现代服务行业。依托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加大南京电子、轻工、家电、机械等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鼓励南京本土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开展跨国并购,做大做强。巩固和深化宁台经贸合作,推进南京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建设;依托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重点引进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和半导体精密设备、纳米技术应用等先进制造业,促进两地企业上下游配套及垂直整合。加强与台湾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产业、先进农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合作发展。鼓励台湾业者来宁开办会计、法律、广告、管理咨询、中介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借助CEPA、苏港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及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工商峰会等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南京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宁港宁澳对接。 |
专栏2 加强宁新合作 |
在“新加坡—南京重点项目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新宁委员会”)的合作框架下,以第二轮《新加坡—南京重点项目合作委员会备忘录》为基础,推动双方在经济、环境服务、教育、培训、科技以及南京企业国际化六大领域的深入合作。重点推进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建设,促进新宁中小企业交流与合作,鼓励南京企业赴新加坡开展投资与经济合作,支持新加坡企业参与南京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项目,促进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
扩大开放合作新领域。加快创新开放合作,加强与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将外资研发机构纳入区域创新体系,支持外资研发机构实施或参与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组建或参与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高端外资研发机构集聚计划,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在宁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加快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建设。提升发展江宁、浦口、高淳、溧水、麒麟等五个国际企业研发园,新建20平方公里国际企业研发园,打造国际科技企业聚集地。鼓励本土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支持科技人员参加国际研发组织、承担国际科技项目。加快推进国际高端金融要素集聚,把南京打造成为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加快旅游会展业开放发展,建设国际知名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际会展名城。充分发挥南京文化资源与友城资源优势,增强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鼓励和支持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8—10家文化企业进入国家和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加快医疗开放发展,支持中外合资、合作办医,鼓励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设立独资医疗机构。
加快形成开放新体制。推广复制自贸区试点经验,研究和对接国际贸易投资的通行规则,积极探索建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快推进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外商投资准入普遍备案与负面清单下的有限审批管理模式。强化部门协同配合与信息共享,探索建立以外商投资企业备案信息公示制度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促进走出去新体制,探索实行境外投资企业备案和项目备案工作“单一窗口”模式,简化境外投资管理,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探索对外投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构建外贸持续发展新机制,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府主导型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性、公益性的政策与业务信息咨询服务。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建立区域一体化申报、查验和放行模式。配合汇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外贸领域人民币计价结算。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开发区管委会体制,加快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探索区域共建、产业共育和民生共享的新模式。
(二)建设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充分发挥江北新区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支持新区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强与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联动发展,加快建成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十三五”期间,江北新区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3%,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高于全市增幅,其中江北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新区对外贸易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点,新区开放型经济指标增幅处于全市前列,在全市比重逐年扩大。
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外资大项目。围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谋划大项目,打通产业链,做大做强开放型现代产业集群。到2020年,集中力量引进一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居全国前列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交通区位、港口条件、科教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科技服务业,提升江北新区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开放型经济能力。到2020年,争取入住5—8家外资金融机构,引进一批国际医疗、教育、养老机构。
以服贸试点为牵引加快集聚区建设。充分发挥江北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重点聚焦技术服务贸易等重点领域,加大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土地管理、投融资等体制改革创新,着力构建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相衔接的政策体系和开放环境。加快建设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国家级南京软件园、江北海港枢纽和国际健康城等4个服务贸易集聚区,“网上自由贸易区”上线运营,提升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专栏3 南京江北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
发展目标:以技术贸易为核心的服务贸易规模明显扩大,服务贸易企业明显增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占江北新区对外贸易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在创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促进服务贸易集聚发展、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重点任务:1.先行先试,探索完善服务贸易体制机制。2.双向开放,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3.培育服贸市场主体扩大创新发展规模。4.探索优化服务贸易政策体系。5.打造服务贸易特色集聚区。 |
积极开展国际(地区)经贸合作交流。加快宁台合作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台积电项目服务和产业链招商,力争台积电项项目早日投入生产,集成电路产业形成集聚。积极推进中德智能制造示范区和中法产业合作区建设,促进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打造中欧合作特色平台。
加快提升区域协同开放发展水平。围绕快速交通网络建设、资源环境保障、产业分工合作、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等关键领域,探索通过资本运作,设立高科技创意园、科技研发中心,实现与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加快与长三角其他地区一体化建设与开放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支持新区企业跨国布局和发展,提升区域开放合作水平。到2020年,发展一批以新区为基础有一定规模、有核心技术产品的本土企业,培育2家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品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提升新区开放型经济竞争力。
(三)着力提升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围绕产业链配套、供应链整合、价值链增值,重点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中介机构招商,鼓励外资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聚焦重点产业和地区,围绕欧美、日韩、港台等主要资本输出国和地区,开展精准招商活动。利用“互联网+”,打造内外互通覆盖主要资本输出国的招商网络与招商平台。推广运用产业基金、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跨国并购等引用外资新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在境内外上市融资。鼓励南京企业在境外开展上市、并购等融资活动后返回南京投资。鼓励外资参与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突出专业招商,强化专业招商团队建设,逐步完善北京、上海、深圳及重点国家(地区)的驻点招商布局,延伸招商臂膀,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办好“创洽会”和“金洽会”。
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南京市实施方案、“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建设,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链高端和技术创新环节作为引资重心,大力引进拥有先进技术的产业龙头型和旗舰型企业,促进南京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产业链薄弱环节招商力度,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攀升。鼓励外商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将技术水平、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环节、工业设计和研发机构投资布局南京,促进外资向集约化、高端化、链条化方向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拓展服务业吸收外资领域。加快服务业改革开放,积极争取先行先试,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管理模式、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引导外资投向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延伸外资企业服务链,促进本土服务业提升发展,推动服务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打造南京服务品牌。大力引进高成长型生产服务业和高水平生活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鼓励外商投资养生养老、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吸引外商投向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信息科技、检验检测、会计审计、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部门协同,进一步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改革措施,破除“玻璃门”、“弹簧门”隐形障碍。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以PPP模式引进外资。
推动外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引导跨国公司在宁投资企业提升规模和能级,拓展投资、管理、研发、设计、销售、物流、资金结算等综合功能,通过新设、增资或股权重组等方式,将单一职能生产型企业转型升级为区域总部或外资功能性机构。支持在宁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拓展总部功能,开展区域总部业务一体化运作,促进南京从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中的生产、销售基地向对各类资源进行协调、控制的区域性枢纽转变。利用我市城市功能和人才集聚优势,招引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强化重点企业服务调研,引导企业产品进行产业链延伸,引进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本土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鼓励外资企业、研发机构联合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共享知识产权。
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充分发挥南京科教文化和产业配套优势,着力整合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提升合作水平。鼓励国外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到南京投资创业,着力在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企业、吸引技术嫁接本地资本及吸引资本嫁接本地技术上下功夫。鼓励跨国公司与南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基础性项目研发。在吸引跨国公司扩大投资规模同时,着力引进先进技术、高端人才、新商业模式和先进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引进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溢出效应。
(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
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竞争力,巩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产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35%。加大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力度,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支持企业在境外建设展示、仓储、分拨、销售、售后服务等营销机构,提高机械装备、船舶制造、液晶显示、IT电子、通信设备等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展研发设计、境内外维修、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瞄准国内市场热销的国际产品,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培育壮大省级进口商品交易中心,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努力实现进口替代并开拓国际市场。加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国际竞争力。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做大做强外贸主体。挖掘生产型外贸企业进出口增长潜力,推进在建出口导向型项目尽快转化为进出口实绩,推动重点外资企业调整供应链和物流布局,鼓励企业从总部或客户争取更多产能分配和订单份额。推进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新能源、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带动出口。扩大贸易型企业进出口规模,鼓励企业向“工贸一体”转型,支持有条件的贸易型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链。大力发展贸易型总部企业,强化招引和集聚一批具有采购、分拨、营销、结算、物流等单一或综合贸易功能的总部机构。到202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以上企业达到100家,其中10亿美元以上企业15家。
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以“促消费、扩进口”为发力点,深入推进商贸流通和对外贸易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充分发挥我市商贸流通集聚优势,鼓励支持百货、家电、建材、快消等各类商贸流通企业与境外消费品供应商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开展自营进口业务。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利用综保区等国际贸易载体,对接消费品进口商,开展生活消费品进口业务。发挥综保区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作用,推动我市企业自营进口市场需求较大的各类消费品。支持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走出去,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物流服务网络,开展外贸业务。
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实施“互联网+外贸”战略,评选认定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和培育对象,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完善全市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省、市两级培育机制,扩大我市外贸综合服务出口规模。加快跨境电商“单一窗口”建设,优化跨境电商产业园功能布局,推动龙潭、空港升格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鼓励传统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推动跨境电商平台提升集聚能力,建立完善通关、通检、退税、支付、物流等跨境电商服务体系。积极申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级试点城市。
专栏4 跨境电商B2B专项行动计划 |
探索跨境电商B2B统计试点方法,研究制定《南京市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数据认定暂行办法》,强化业务分析,引导企业合规化运营。依托阿里巴巴国际站、SAP公司“Zber”、中国制造网、大龙网等B2B交易与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培训与业务对接,加快引导自营生产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传统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拓展营销渠道,扩大境外订单。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专项行动。发挥我市出口创新基地产业优势,整合区域产业集聚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集聚双重效应,择优培育跨境电商品类,实现传统出口创新基地向跨境电商垂直平台的转型。加大公共海外仓建设,引导外贸企业、平台企业、物流企业与境外知名电商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拓展B2B2C业务。 |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以旅游、信息、文化、中医药、商务、技术、运输服务及贸易为重点,积极开拓服务贸易市场,巩固和扩大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市场,建立南京服务贸易全球促进网络。着力打造江北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先导区、新街口国际高端商务区、“一谷两园”服务外包集聚区和综合保税区服务贸易转型发展区,加快推进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8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124”重点工程,高标准做好全国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工作。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境外服务贸易合作,重点培育和发展20家拥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服务贸易企业,初步形成“南京服务”国际品牌。办好中国(南京)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全球服务外包大会。
(五)加快“走出去”步伐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促进“走出去”与“引进来”协调发展,提高我市双向开放水平。
大力推进跨国投资。重点推进我市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整合全球资源,进行全球布局,选准海外优质标的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引导“走出去”的大型企业加快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拓展产业及企业发展新空间,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推动我市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设立境外生产基地,拓展投资需求和市场需求旺盛的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鼓励我市高新技术、高端制造和服务业企业开拓发达国家市场,通过并购、参股、合作等方式,设立研发中心、获取知名品牌、建设营销网络和先进技术,提升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推动我市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境外设立经贸产业集聚区。
着力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推进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境外项目后续运营维护和技术服务,开展投资、建设和运营相结合的“建营一体化”项目,提升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相结合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及原材料出口。推动新获得对外承包工程资质企业与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优势企业的联合,引导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出海,提升联合承揽大型项目的竞争力。鼓励我市企业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中非、中拉合作项目,承揽国家援外项目,扩大我市企业对外经济合作的影响力。加强我市企业与央企、行业优势企业、跨国公司在华总部的精准对接,争取承接其境外工程的配套项目;重点推动我市交通工程、水泥工业、智能电网、石油化工、地质勘探等行业优势企业,主动对接国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争取承接境外大型龙头承包工程项目。
(六)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深化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放大开放效应,推动特色发展,把开放载体平台建成推进全方位开放、推动创新转型的先行区、示范区。
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国家级开发区率先实现转型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十;省级开发区全面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提升在全省开发区中的位次,积极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创造条件。提升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推进开发园区创建省级以上产业特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园区、创新型园区。
加快产业高端特色发展。突出特色发展,进一步精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加快主导产业、重点产业集中集聚,形成产业发展特色,壮大产业发展能级。突出高端发展,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推动开发区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软件谷、生物医药谷、液晶谷、智能电网谷、未来网络谷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依托枢纽经济区、综保区等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园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
专栏5 南京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主导产业 | |||
类型 | 序号 | 开发区名称 | 主导产业 |
国家 级开 发区 | 1 |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卫星应用 |
2 |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现代物流 | |
3 |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 智能电网、信息通信设备、航空航天装备 | |
4 |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 | 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生命医药科学 | |
省级 开发 区 | 5 | 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 | 集成电路、新材料 |
6 | 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 | 节能环保、装备制造 | |
7 | 江苏溧水经济开发区 | 电子信息、汽车制造 | |
8 | 江苏高淳经济开发区 | 高端装备、新型材料 | |
9 | 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 |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 | |
省级 开发 区 | 10 | 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 | 高端装备制造 |
11 | 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云计算、文化创意 | |
12 | 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 | 信息科技服务业、生态环保服务业 | |
13 | 南京空港经济开发区(筹) | 航空运输服务业、航空物流业及制造业 | |
14 | 高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 | 节能环保、装备制造 | |
15 | 麒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 | 低碳、智能 |
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开发区转型升级根本动力,抓住用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以南京高新区“一区两园”为主战场,加快优化开发区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增强园区调动、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全面提升开发区创新创业水平。加大开发区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到2020年,国家级开发区科技研发投入占园区GDP比重不低于5%。突出人才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积极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园区就业创业,到2020年,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大学生就业人数不少于5万。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推动开发区产业发展智能化、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
提升开发区绿色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严格环保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强化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进一步盘活现有资源,拓展内生增长空间,提升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效益,建立健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
(七)打造国际化便利化口岸环境
扩大水运口岸开放。按照等级规模化、布局集约化和环境协调化等原则,“十三五”期间,计划对外开放25个码头(泊位),重点推进龙潭港区四期,西坝港区西坝作业区五期及清江码头二期,七坝港区多用途码头,栖霞山邮轮码头(预留)等开放。到2020年,南京水运口岸开放码头泊位控制数达到8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控制数61个。整合低效开放码头资源,提高口岸查验监管力量的利用效率。完成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改扩建工程。新开集装箱近洋航线和外贸集装箱内支线。
提升航空口岸国际化水平。到2020年,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民航直达率达到70%。支持禄口机场打造区域枢纽机场,提升空港枢纽辐射范围和服务功能。完善空港客货运航线网络,计划新开通南京至温哥华、旧金山周边地区、巴黎和罗马等一批洲际客运直达航线,恢复和新开通南京至新加坡和洛杉矶等一批货运直达航线,加密现有洲际客运直达航线,入出境国际航班量每年保持7%的增长。与上海口岸和杭州萧山机场口岸联动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外国人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设立口岸进境免税店,发挥进口冰鲜水产品和进境食用水生动物等指定口岸功效,拓展机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功能。
加快铁路口岸和邮政口岸建设。重点推进南京铁路枢纽尧化门货场口岸配套设施建设,适时启动铁路临时口岸或二类口岸的申报审批;重点规划建设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国际邮件运输的重要口岸,以点对点直通方式以及中转方式开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快促进南京至中亚五国国际货运班列发展。优化邮政口岸配套设施布局,适时启动南京国际互换局迁扩建工作,重点服务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
提高口岸通关服务水平。推进空港枢纽经济区、江北新区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积极推进与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铁路边境城市口岸通关协作,参与推进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重点项目,加强在查验制度、通关手续、电子口岸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提高关检协作水平,实现关检合作“三个一”扩大到水运、航空、陆运业务现场;统筹推动“三互”大通关建设,充分发挥南京电子口岸平台作用,加快推进南京电子口岸实体化运作进程、南京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积极推进特色项目开发运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在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基础上,实施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检验检疫实施“出口直放、进口直通”查验模式,设立检验检疫“进口直通”集中查验点(江宁、龙潭)。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做法,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模式创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南京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围绕“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加强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和资金统筹,加强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衔接,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各级各部门形成保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联动协同机制,进一步有效配置各类行政资源、要素和空间资源,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二)构建综合服务体系
全力打造“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开放型经济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南京市开放型经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引导各类贸促机构、行业中介组织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财务、法律、知识产权、商事调解及管理咨询和口岸通关等服务。发挥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作用,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外贸供应链服务。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和各种新媒体平台,通过境外商协会、境外驻我市投资促进机构及专业中介机构,及时掌握并发布相关国家的投资政策和项目信息。建立“走出去”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建立服务贸易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完善我市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专家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信用审查和信用报告制度、失信行为惩戒制度和信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三)加快国际化人才培育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培训资源,依托南京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国际化培育方式,完善国际化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国际经济新知识学习,突出专业化培训,大力培养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化人才。加快造就一支具备国际眼光、精通跨国经营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加快培养一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领域专业队伍以及一批以金融财务、文化创意、知识产权、服务外包、商务咨询、投资促进、海外兼并领域为重点的高端专业人才,大规模培训能够适应国际需求的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人才。实施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支持企业引进从事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的高端人才团队,促进和推动与海外专业协会和留学人员团体的互动交流和合作。
(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积极争取财政、税收、金融有关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在我市先行先试、复制推广。调整优化市级开放型相关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和重点,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国际化人才培养、总部经济发展、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以及口岸大通关协作等的扶持力度。研究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风险补偿机制,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加大信用保险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出口的平稳增长。
(五)强化目标任务评价考核
将本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纳入市级有关部门、各区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与年度目标管理挂钩。依据《南京市开放型经济绩效考核办法》,组织对开放型经济考核,促进外贸、外资稳增长、调结构。组织实施好《南京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引领全市开发区经济提质增效,大幅提升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度,在国家、省开发区综合排名中争先进位。制定《南京市口岸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口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完成重大保障任务的评价考核。
附件下载:
宁政办发[2017]004号.doc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