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政办发〔2013〕41号《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育局关于促进竞技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1-15 18:18:10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育局关于促进竞技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宁政办发〔2013〕4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体育局拟定的《关于促进竞技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4月15日




关于促进竞技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市体育局 2013年4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意见》(苏政办发〔2012〕216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的意见》(宁委发〔2012〕56号)文件精神,迎接2013年亚青会、2014年青奥会,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推动我市体育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我市体育工作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现就促进我市竞技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以落实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各项指标为中心,促进竞技体育加快发展,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创新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拓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努力提高竞技体育发展内涵、训练水平和综合效益,不断推动南京竞技体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项目布局分类更为科学,人才培养体系更为完善,人员队伍建设更为加强,管理体制机制更为成熟,形成具有全国示范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竞技体育发展格局。


——输送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在奥运会和世界大赛中为国争光,涌现更多的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人数达到29人以上,推动竞技体育跃升。


——争取2—3所国家青少年队培训基地;争取更多省市联办项目运动队,提高省市联办项目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为江苏省完成全运会参赛任务做出更大贡献,争取培养更多的省市联办项目世界冠军。


——保持城运会、省运会参赛成绩全国、全省领先的优势地位,保持周期向省队输送人数处于全省前列。


——全面启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计划,打造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精英团队,引进重点教练员10人,高级教练员达到60人左右。


——拓宽与区、学校、企业、俱乐部等社会优质资源联合办训的渠道,探索新的训练形式。


——推动体教结合工作向纵深发展,充分利用南京学校集聚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市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进校园,使体教结合真正走向深度融合。


二、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三)优化项目结构布局。根据奥运会和全运会我国和我省的优势项目,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重点发展羽毛球、乒乓球、体操、跳水、射击、举重、击剑、游泳、网球、武术、赛艇、花样游泳、棒垒球、橄榄球等项目;大力发展田径项目;制定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发展计划;提升摔跤、柔道、拳击项目训练水平。根据项目布局重点进行效益投入,实施项目动态考核管理机制,以综合性运动会为周期适时进行项目调整。


(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以项目(群)为主线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中心职责,切实完善网球、足球等项目管理中心的规范运行。继续推行项目责任人制度,进一步明确项目责任人的责、权、利等相关问题。加强体育单项协会建设,逐步推广协会实体化运作,使协会在承担竞技体育任务、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承办国际国内大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建立年度考核与周期考核、输送人才与运动会备战、短期成绩与长期效益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综合评估体系,对直属训练单位实施定期考核,对区体育部门实施综合考核。


(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加强省市联办优秀运动队一、二、三线队伍建设,做大做强一线队伍,增设二线队伍运动员编制,丰富三线队伍办训形式。继续加强市代表队—区布局班—传统校、网点校三级训练网络体系建设。加强与省队、解放军队、高校运动队的多形式合作,使运动员成才渠道更加丰富。充分利用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省级单项后备人才基地的选材优惠政策,在全省和全国设立优势项目选材点和选材基地。进一步完善传统校、网点校建设,形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层层衔接的运动员选材、成才培养体系,将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输送纳入和向省队、解放军队输送一样的人才培养激励体系。


(六)提升区训练水平。鼓励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训练,每个区必须开设田径、三大球等基础项目,原老五县每年必须组队参加江苏省县组田径、三大球比赛。各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特色项目的业余训练,条件成熟的区可以直接申报市代表队或省优秀运动队任务。市队教练员采取定期服务的方式深入区进行选材和指导训练,提升区训练水平。加大对区综合考核中业余训练的比重,定期对区业余训练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完善区效益布局输送激励机制,加大输送奖励力度。


(七)改革体育竞赛体系。根据我市项目布局,完善市运会竞赛办法,充分调动各区积极性,使市运会真正起到推动我市竞技体育发展的杠杆作用。改革现有年度市级竞赛办法,以迎接亚青会和青奥会为契机,大力推动市级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鼓励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其中,普及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结合南京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打造品牌项目和品牌赛事的国际影响力。结合青奥会和亚青会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推行青少年系列国际体育交流比赛,营造青少年体育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


(八)提升省市联办优秀运动队管理水平。加大考核力度,提高管理效能,以《南京市优秀运动队管理规定》为依据,完善基地各类常规管理制度。强化责任主体,建立“基地领导—训练科—领队或主教练—教练员—运动员”层级负责的训练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运动员集训、进队、退训,教练员评聘、考核、培养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九)推动教体结合向教体融合迈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议解决教体结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一校一品”、“一校一队”建设,在每个中小学中开设一个体育项目,建立一个体育特色,创建一支体育运动队,使每名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启动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节,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使广大学生真正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实施教练员进校园工程,选派优秀教练员进校园指导开展体育活动,帮助体育老师提高业务水平。


(十)切实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有关文件,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省市联办优秀运动队逐步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统筹安排,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体系。积极疏通运动员特别是集训运动员文化教育渠道,提高运动员学历层次。积极开展各种短训班和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将提高运动员基础教育水平和培养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提高运动员特别是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社会生存能力,拓宽运动员就业渠道。继续加强运动学校文化教育工作,提升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将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纳入教练员考核内容,提高训练课质量,确保运动员文化学习时间。


三、逐步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


(十一)积极与国家队、省队、解放军队、高校等联合办队。推进橄榄球国青队基地建设,争取更多南京籍运动员参加2013年亚青会、2014年青奥会。鼓励条件成熟的项目和学校积极申请成为国青队或国少队的训练基地;积极申办省市联办或省市联办项目运动队;积极与解放军队合作,军民共建青少年培训基地;积极与高校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队。


(十二)逐步推广市队区办、市队校办和市队社会办。走出体校办体育,走进学校办体育,面向社会办体育。逐步推广市队区办,鼓励每个区都有市队区办项目运动队。在条件成熟的学校尝试市队学校办,将市队任务交给学校、教练员派驻学校,运动员吃、住、训、学都集中在学校。规范对市队区办和市队校办的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考核管理。规范对全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将社会俱乐部有序纳入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俱乐部承担市代表队任务,成为人才选拔、培养、输送的新形式。鼓励企业冠名、资助运动队或直接参与联合办队。


四、重点推进竞技体育队伍建设


(十三)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将运动员自身培养和引进培养相结合,努力拓宽选材面,完善梯队建设,严格选招标准和程序,创新运动员引进政策和渠道,努力培养优秀尖子运动员。建立优秀运动员人才库。从运动员选材开始,建立运动员优苗库,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运动员实施定期跟踪,每年统计测试、参赛、训练、输送情况,实施重点投入。省市联办优秀运动队运动员建立个人档案,成立训科医管保障小组,全面保障一线重点队员。密切关注我市输送到省队和国家队的运动员,配合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做好重点运动员的保障工作。


(十四)打造精英教练员团队。继续完善教练员的评聘考核制度,坚持竞聘上岗、优胜劣汰的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对聘用教练员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实施同工同酬。培养领军型教练员人才,力争每个重点项目都有1—2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教练员。加强教练员培训工作,制定中远期培训规划,丰富培训形式,选拔优秀教练员参与国内国际重要体育训练课题研究和交流。积极吸纳省队退役优秀运动员、社会优秀教练员、学校优秀体育教师充实教练员队伍,形成省市联办运动队、市级体校、区体校、学校、俱乐部等多种层面,训练教练、选材教练、培训教练等多种形式的竞技体育精英教练员大团队。


(十五)加强裁判员、科医人员、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训、科、医、管一体化,加强体育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大对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的指导。市属体校训练规模在200人以上的单位必须设置科医室,配备科医专业人员,提高运动员防伤治病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加强训练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重视裁判员队伍建设,完善裁判员晋级、考核制度。到2015年,国际级裁判员人数达到35人以上,国家级裁判员以及执裁重大比赛的南京籍裁判员数量显著增加,新增一级以上裁判员500人。


五、切实加强竞技体育保障工作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区政府要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工作,把竞技体育工作纳入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以选拔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核心,加强对区体育行政部门竞技体育工作的考核,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体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统筹规划,排出分解任务指标,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协调配合,主动为竞技体育事业出谋划策,共同推进竞技体育加快发展。


(十七)加大投入力度。落实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竞技体育投入保障机制,按同类标准表彰各级各类体校办学、办训经费。加大对省市联办优秀运动队的投入,以2013年亚青会、2014年青奥会为契机,加强市属体校训练场馆及设施的建设和维修改造,提升硬件水平。逐步改善区业余体校的训练场馆设施设备,设立体育人才引进专项经费,设立运动员文化教育专项经费。根据需要,逐步扩大市代表队和普通布局班运动员编制数,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逐步提高运动员伙食标准。鼓励社会资源资助竞技体育,多渠道、多形式调动社会力量推动竞技体育发展。


(十八)完善激励机制。完善竞技体育考核激励机制,根据效益调整经费投入。逐步提高运动员、教练员和有关人员的福利待遇,建立以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和综合性运动会参赛成绩奖励为主要内容的竞技体育激励体系。完善竞技体育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综合考评机制,将过程管理与终端显示相结合,将年度目标和阶段任务相结合。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充分调动广大教练员积极性。完善教练员职称岗位评聘制度,使聘用人员和在编人员同工同酬,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定上享受同等待遇。


(十九)做好舆论宣传。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以竞技体育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体育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全民健身同步发展。利用竞技体育的明星效应,每年组织一系列群众互动的体育活动。利用竞技体育的品牌效应,每年定期组织一系列群众参与的体育赛事。每年开展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事迹。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的宣传,对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报道,在中小学生中评选各级体育之星、青奥之星、奥运之星,使广大青少年能够了解体育、喜爱体育、参与体育、融入体育,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附件下载: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47967.html

本文关键词: 南京市, 南京市人民政府, 宁政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