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发〔2018〕12号《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蚌发〔2018〕12号 2018年6月13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皖发〔2018〕6号),结合蚌埠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
1.推进“三重一创”建设。重点支持省级硅基新材料和市级生物制造、智能装备制造、专用电子器件产业“1+3”基地建设,建成硅基、生物基“双千亿”新材料产业,打造中国“新材料之都”。加快实施生物基新材料、通用核心器件等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力争5G通信测试等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取得突破。启动遴选一批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专项,争取成长性好的工程、专项升格为基地。大力发展智慧经济、数字经济,支持液晶显示模组、薄膜太阳能电池、交互式电子白板、智慧健康、智慧物流等项目和产业发展,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谋划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中国电科41所系列光纤熔接机等“军转民”“民参军”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我市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蚌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不断完善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等四个创新支撑体系。启动蚌埠市实验室和蚌埠市技术创新中心组建工作,争取创建安徽省实验室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继续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蚌创新创业招引、培育计划,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支持怀远经济开发区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8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长16.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省、市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推进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60%以上市级龙头企业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经营。加快服务业发展载体平台和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8年再增2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建设,推动淮上区制造业主辅分离综合改革试点。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力度,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和特色商品。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外事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工商质监局)
4.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提速计划,推动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开展技术改造,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全面推进西部城区重点化工企业退市进园,建成投产丰原发酵苹果酸、中粮生化热电联产项目。全面实施化工、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扶持改造提升计划,2018年完成技改投资500亿元。(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
5.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大力实施“拨改投”“资金变基金”,推广“基地+基金”“产业+基金”发展模式,鼓励市县(区)联动,扶持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设立1亿元支持驻蚌单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驻蚌单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产学研合作。安排10亿元市级产业引导基金,做大做强硅基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对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县区、部门给予激励支持,推动形成主动作为、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高质量
6.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行工商登记注册“不见面”办理和“最多跑一次”、投资项目审批“一站式”办理、政务服务窗口办事“一次办结”,实现全程电子化。降低用地成本,在国家规定的土地使用税税额幅度范围内,对亩均税收达到标准且生产经营正常的工业、物流企业,土地使用税不超过现行标准的50%。对纳入公租房计划管理、面向企业职工和园区就业人员出租的企业自有住房执行公共租赁住房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用工成本,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有关政策,进一步降低工伤保险费率。降低用能成本,大工业、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高峰电价上浮比例适度下调,取消临时接电费,支持符合条件企业直购电,支持农业种养殖业申请执行农业生产电价。降低物流成本,取消货物港务费,继续执行货运车辆ETC卡收费优惠、下调船闸收费标准等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编办、市交通局、市工商质监局、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行政审批监管局、市地税局)
7.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摸排完善31家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推动落实2018-2021年企业上市计划。出台鼓励企业上市补助政策,鼓励政府出资的股权投资基金参与拟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向增发、并购重组,到2020年,全市新增主板上市企业2-3家。做大做强覆盖全市的融资担保体系,2018-2020年市担保集团注册资本金每年增加5亿元,支持市担保集团整合控股县区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建立健全与年度、任期绩效挂钩的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融资担保等目标考核机制、风险补偿和容错机制。进一步支持“4321”新型政银担体系。完善“税融通”合作机制推动农村商业银行规范管理和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人行蚌埠中心支行、蚌埠银监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8.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科学编制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将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搭建政府住房租赁平台,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扶持国有企业开展规模化租赁业务,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支持盘活存量住房,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库存商品住宅向社会出租。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优化部分行业困难群体配租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大中院校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纳入保障范围,加快实现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支持将有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等自由职业者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国土局、市公积金中心)
三、扩大有效投入,推动项目投资工作高质量
9.强化重大项目谋划推进。落实“四督四保”,推行“五项机制”,坚持“三个一切”,突出线上线下协同调度,着力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转化率。2018年,新谋划项目总投资规模1万亿元。新开工省“大新专”项目120个、建成60个以上,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21个、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安排项目谋划经费3000万元。到2020年,围绕“三重一创”、工业强市、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再谋划项目总投资规模1万亿元以上。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全程帮办服务机制,重点项目洽谈、签约阶段由市招商局牵头,拟建、开工、竣工阶段由市发改委牵头,建成达产后由市经信委牵头。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建立健全相关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制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公共资源局,各县区政府)
10.加强综合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云轨试验段、京台高速东海大道出入口、蚌五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云巴运营线、水蚌线外迁、蚌固高速公路、蚌埠民用机场、合新高铁五河段、淮河航道等级提升工程、G329蚌埠至怀远段、长淮卫港口作业区等项目,积极推进蚌埠南站扩建、沿淮铁路、皖北城际铁路、动车运用所等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交通局、市重点工程局)
11.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全PPP项目价格和收费适时调整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规范有序参与公共服务、环境资源、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局、市行政执法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农林委)
12.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对人口的集聚吸纳能力。严格落实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政策,完善居住证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功能,鼓励和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多渠道筹集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2亿元,继续争取国家和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对纳入省级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按照省支持资金1:1比例给予配套,加快推进怀远上谷农贸、蚌埠国际足球等特色小镇建设。全面实施“十城同创”工程,力争2020年跨入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国际湿地城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
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高质量
13.坚定不移扩大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鼓励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对单个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新增用地的工业项目按照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对在我市投资的工业项目引荐人按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1‰给予奖励。规范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合同文本,明确投资规模、建设工期、投资强度、税收贡献、违约责任等内容,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市领导包保机制和县区、部门全程帮办服务机制,制定帮办清单,落实帮办措施,提升帮办效果。落实“无会周”外出招商制度。到2020年,各县区确保每年引进2个20亿元以上的产业类项目,三县确保每年引进1个10亿元以上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商务外事局、市经信委、市农林委,各县区政府等)
14.拓展提升对外经贸合作。鼓励企业开展国际产品认证、专利申请、商标国际注册,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境外贸易对接活动。鼓励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对加工贸易企业设备投资和研发费用给予补贴,对加工贸易专场招商引资活动费用给予补助,对跨境电商企业因地区政策差异产生的邮政小包裹邮费给予补贴。加大外资企业引进力度,对新备案(增资)的重大外资项目根据年度实际到资情况给予支持,对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境外领军企业等采取“一事一议”给予支持。鼓励电子信息、生物化工、硅基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年度实际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的重大项目,以及在境外设立、并购研发机构的重点企业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市商务外事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委、市农林委)
15.继续推进开放平台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加快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外贸交易平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进口直销等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口岸功能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广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积极申建皖北首家综合保税加工区。依托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申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建成二类水运口岸和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推动水运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发展;谋划开通蚌埠至宁波铁海联运班列,扩大铁海联运规模。(责任单位:市商务外事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局、蚌埠海关、蚌埠铁路货运中心)
五、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
16.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采取取消、下放等方式动态管控行政审批项目,做到审批事项全省最少。推进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建设,启动市高新区、市经开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做法,破解市场主体“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深化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申请材料“一次提交、部门流转、一档管理”。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实现“一张表格管检查”,逐步实现“多帽合一”,减少对企业的干扰。(责任单位:市编办、市行政审批监管局、市工商质监局、市信息办、市法制办)
17.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加快市城投公司、蚌投集团等政府投资公司转型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深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完善授权经营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对企业授权范围,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落实保值增值责任,提高监管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积极推动佳先股份转板创业板,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资委))
18.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形障碍。进一步简政放权,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全省最少、办事效率全省最高、投资环境全省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全省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政策发挥更大效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力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档案。(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信用办)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高质量
19.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12345”工程,做大农业产业化引导基金,实施电商品牌双轮驱动,建设3个现代生态环保产业园、4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粮油食品、肉制品、乳品饮品、水产品、生物质产品5大优势产业集群。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鼓励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规范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积极稳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到2020年,全市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4000家,家庭农场300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5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个,多种形式农业规模经营达60%以上。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创新推广新产品、扩大受益面,探索建立覆盖大宗农作物生产成本的农业保险模式。(责任单位:市农林委、市商务外事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各县区政府)
20.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投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农村“四好”公路畅通工程、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环境。(责任单位:市农林委、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
21.全面振兴县域经济。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按照“一县一区”要求,推动县域开发区空间整合和功能优化。支持怀远经开区、固镇经开区扩区升级,争创县域国家级开发园区。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推进重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支持三县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结对合作,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县域落地转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县城和乡镇设立服务网点。优化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突出发展创业经济。持续推进市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县域下沉,不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三县政府)
七、坚决守住风险底线,推动防范化解风险工作高质量
22.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全面排查各级政府及其融资平台、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融资担保行为,切实摸清存量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底数、结构分布、原因症结和具体责任。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支持依法合规开展市场化融资。严肃考核问责机制,将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县区党政目标考核。2018年,实现政府存量债务全置换。(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2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兼并重组等,积极稳妥去杠杆。加强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公司治理风险以及僵尸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机构的风险监测,建立金融风险会商评估和联合处置机制,做到监管全覆盖、无死角。鼓励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计提超额拨备,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和上市(挂牌)融资。开展非法违规金融活动打击、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非法集资陈案化解处置和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行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蚌埠中心支行、蚌埠银监分局,各县区政府)
八、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保障改善民生高质量
24.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稳步推广“四带一自”模式,构建“三有”脱贫新路径。2018年新建扶贫车间50个、扶贫基地60个。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机制,全年因病致贫、返贫率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创新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积极开发保险扶贫产品,确保新增贷款总量不低于2.3亿元。精准推进教育扶贫,施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雨露计划”。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完善道路、电商、饮水、电网、义务教育等基础设施。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100个重点帮扶村和行蓄洪区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怀远县、五河县和固镇县按当年财政收入增量的20%、10%和1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怀远县摘帽后,在攻坚期内原有的脱贫攻坚政策保持不变、力度不减。(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农林委、市水利局)
25.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坚持节用裕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在80%以上。继续扎紧管理制度笼子,守好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底线,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扎实推进省级33项民生工程项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继续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在省级现有基础上提高50%,适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优抚补助标准,加强对特困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群体的兜底保障。健全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服务业人员、中小微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参保缴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26.全力促进更高质量就业。落实人才高地、技工大市、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在蚌就业创业政策,对首次与我市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的,按照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保险月平均缴费基数10%的标准给予工资补助。大力推行校企双师联合培养,支持共建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按照每人1.2万元给予企业补助。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与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给予定向或订单式就业补贴;需要再培养的,按企业支付给职业院校培训费用的60%给予补助支持。实施“青年之家”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蚌择业可免费入住3个月。实施人才公寓建设计划,在蚌就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3年内减免房租。(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九、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环境建设高质量
27.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落实各项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完成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实施碧水攻坚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城乡黑臭水体治理行动。开展净土持久战,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抓好污染土地的管控和安全利用。继续实施全年全域全面秸秆禁烧,拓展秸秆综合利用,加快怀远龙亢、五河、固镇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园建设。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集中供热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两高一剩”行业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生产实行差别电价、水价。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国家要求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农林委、市住建委)
28.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实施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认真落实《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继续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完成屠宰及肉类加工等6个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逐步建立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探索建立环境信用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推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农林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
十、发扬“钉钉子”精神,推动优化发展环境高质量
29.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全面落实联系包保、全程帮办制度,畅通企业问题受理渠道,健全分办交办、平台办理、联动推进机制,切实为企业办实事、出实招、解难题。政府预算安排的涉企资金按月拨付到企业、到具体用款单位,每年12月31日仍未拨付的资金一律收回,并追究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责任。(责任单位:市“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市经信委)
30.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各级各部门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始终把抓落实、提效率作为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实行任务菜单式分解、责任契约式落实、绩效审计式验收、结果问责式考核,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逐个制定横道图,一周一分析调度、一月一督查推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压实责任链条,加强督查考核,强化担当作为,以政府的积极作为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形成全市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新时代美好蚌埠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目标考核办、市发改委)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情况分别于2018年6月20日、12月20日前报市委、市政府。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