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2018〕15号《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东府〔2018〕15号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关于加快
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东莞市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
2018年1月19日
东莞市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
政务服务改革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的重要举措,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为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等法律、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重要性。加强政务服务工作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制约、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提供高效便民服务,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围绕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服务体系、政府服务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许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网上办事大厅、智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但对照先进地区,我市的政务服务工作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和省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我市没有跟上节奏,整体工作较为滞后,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主要体现在政务服务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审批制度改革统筹协调力度不够,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程度不高,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园区、镇(街)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有待完善,缺少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分散,新技术应用还不够普及等。各镇街、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解决这些问题,以更有力举措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实现我市政务服务工作快速赶超,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便捷、优质、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
(二)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目标要求。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以建设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与协调推进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以企业和群众的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重点在找问题、建平台、定标准、统数据、抓考核等方面下功夫,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一体化政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创新,力争在2020年底前,建成“虚实融合、标准统一、运行规范、数据共享、监管有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努力使我市的政务服务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加强对全市政务服务工作统筹规划,按总体设计、统分结合、探索试行、有序推进的原则推进工作。整合全市政务资源,改变过去单靠局部的、单一的改革形成的零散化、碎片化工作局面,打好改革组合拳,全面系统地推进改革。
2.坚持审改先行,夯实基础。创新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新格局,将审改从原来重数量压减调整到重质量效率上来,系统梳理整合政务服务事项,大力开展流程优化再造、行政审批标准化和审批权力下放,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政务服务改革的基础性作用。
3.坚持全面整合,形成合力。树立全市政务服务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全面整合全市政务服务机构职能、服务事项流程、服务平台建设和政务数据资源等,促进全市政务服务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水平。
4.坚持问题导向,提质增效。着力解决当前影响我市政务服务工作发展的各种问题,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品质。以企业和群众较为关注的领域作为工作推进重点,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5.坚持虚实融合,一体服务。做优、做实、做强实体办事大厅,创新政务服务新机制,全面提升实体大厅服务能力。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申办受理平台,提升网上办事服务,推进实体办事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发展,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1.强化政务服务工作机构职能。东莞市政务服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务服务办”)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功能,研究拟订全市政务服务总体规划、工作计划以及工作意见方案,并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机构和人员力量,统筹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政府服务模式改革。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管理进驻实体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部门依法、高效开展政务服务工作。加强对市各镇街、各部门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评价。未组建成立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的镇街要尽快组建成立,机构人员专职负责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2.加强对审改工作统筹协调。理顺市政务服务改革领导小组和市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的关系,强化充实现有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全市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充分发挥行政审批改革对政务服务改革的基础作用,在全面摸底和清理核实市镇两级政府各部门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基础上,重点推进流程优化再造、行政审批标准化和审批权力下放,编制市镇两级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业务手册,为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编办、市法制局、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3.健全优化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紧盯省政府“数字政府”改革方向,参考借鉴江苏、福建和贵州等地模式,启动我市“数字政府”改革。筹备由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的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咨询机构,为我市政府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探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运营模式创新,以“运管分离”的原则,成立信息化建设运营机构,负责市财政投资的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理、实施部署等工作。逐步建立由市政务服务办负责统筹协调、咨询机构负责审核把关、运营机构负责项目具体实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新机制。(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配合)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推进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归并。依据《行政许可法》,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行政审批工作任务重的部门,对内设机构的工作进行优化整合,以撤并、合署、增挂等形式设立行政审批办公室,承担本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责,配合市有关要求对本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进行事项梳理和流程优化。在不改变行政审批实施主体的前提下,推进部门行政审批和服务职能向行政审批办公室集中,并向政务服务中心派驻专职工作人员,保障进驻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形成职权明确、权责统一、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实现窗口“一站式”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编办、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2.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按照“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要求,协调各部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将行政审批事项以“最小颗粒度”的要求细化办事指南和流程,严格界定审批法定程序,实现无差别审批;明确事项受理条件及裁量标准,消除模糊语言和兜底条款,压减部门自由裁量空间,减少企业和市民重复提交申请和到现场办理的次数。(市政务服务办、市编办牵头,市法制局、市各有关单位配合)
3.规范审批权力下放。进一步梳理规范放权事项,按照“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次、能放则放”原则,最大限度地向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下放行政职权。对下放后不利于统筹管理和综合平衡、不利于准确高效执行以及不宜下放实施等事权,收归市级部门行使。全面理顺市、镇两级事项权限,明确市、园区、镇(街)审批权限边界。对不能下放到园区、镇(街)的事项,可委托园区、镇(街)中心收件出件,使更多事项能在基层办结,方便企业和群众就近就地办事。(市编办、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法制局、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4.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项实施一项”的原则,梳理出企业和市民办事量较大或关注度较高的办事事项,开展部门内部审批运转流程和对外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减少内部环节,创新对外服务方式和流程,依托市统一网上申办受理平台和市镇两级实体平台,实行“综合受理”、“联合审批”、“最多跑一次”等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学习借鉴广佛“跨城通办”工作经验,整合周边市和东莞市政务服务资源,打破区域界线,实现“跨城通办”。(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编办、市法制局、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三)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1.推进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按照“进厅为原则、不进厅为例外”的要求,确保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理。已进驻大厅的事项,各有关部门必须停止在窗口外受理和办理,并在原办公地点向社会进行公布。对于“体外循环、两头审批、明进暗不进”的部门,由纪检监察机关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其经办人员的责任。(市政务服务办、市监察局牵头,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2.积极探索筹建片区企业专业审批中心。结合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战略,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有效扩面”的原则,选择在条件相对成熟的片区先行筹建设面向企业法人的专业审批中心。片区企业专业审批中心具体统筹协调涉及企业登记注册、项目投资审批、工程竣工验收等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驻,以“三集中、三到位”为要求,实行部门审批职能向审批办公室集中,审批办公室向中心集中,审批事项网上办理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机制。(市政务服务办、市监察局、相关片区牵头,市各有关单位配合)
3.完善三级政务服务架构。按照做实做强片区企业专业审批中心、规范完善园区、镇(街)综合服务中心、拓展延伸村(社区)基层公共服务中心的总体思路,建设完善我市政务服务体系。总结提炼各园区、镇(街)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经验,树立样板,按照统一大厅建设、统一事项分类、统一窗口设置、统一运行模式、统一服务流程、统一管理督导等“六个统一”,进一步规范园区、镇(街)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推进政务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建立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联动机制,构建统筹指挥、覆盖全面、响应快速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市政务服务办、市民政局牵头,各园区、各镇街配合)
4.建立健全便企利民服务机制。推动政务服务中心改进政务服务方式,大力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市、镇两级重点项目和市、镇两级“倍增计划”企业行政审批代办机制,市、镇政务服务中心要围绕本级重点项目和“倍增计划”企业,建立由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代办人员全程免费代办的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方便。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推进中介服务机构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完善中介机构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执业公示、信息公开、一次性告知、执业记录等制度,自觉接受委托人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倍增办、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四)加强政务数据整合与管理。
1.完善政务服务基础数据。以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支撑,加快建成全市人口信息、法人单位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信息、文化信息和信用信息等基础数据库,为数据挖掘应用奠定基础。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围绕民生服务、企业登记、社会事务、投资审批等相关事项,建立覆盖全市各行业、各部门,标准统一、安全可控、提取便捷的电子证照库,压缩企业和群众办事所需的纸质申请材料数量。(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配合)
2.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统一各部门数据传输标准体系,将数据统一接入平台,实现数据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将部门内部分散、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建设涵盖服务对象数据、服务流程数据、业务办理资料数据、历史记录数据的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交汇平台,实现我市各镇街、各部门之间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数据融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消除“数据烟囱”。(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配合)
3.有序向社会开放数据。继续巩固我市政务数据开放程度在全省全国排名靠前的优势,通过我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据东莞网”集中统一,向社会公布普遍开放的数据,优先推动医疗、卫生、环境、交通、旅游、文化、质量、气象等政府数据开放。由市政务服务办统一向社会开放数据接口,进行第三方合作开发,丰富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配合)
4.加强政务数据统筹管理。由市政务服务办负责对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利用,统一全市政务数据入口和出口。组织开展对市各部门的政务信息系统审计,对全市数据资产清查,全面摸清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资产的底数,为整合信息系统和盘活数据资源奠定基础。尽快制定《东莞市政务数据共享管理办法》,适时修订完善《东莞市财政投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各镇街、各部门不得滥用、非授权使用、未经许可扩散所获取的政务数据资源,对不按规定利用数据资源造成数据资产流失的,依法依规追究部门和相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今后各镇街、各部门信息化建设项目须考虑与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进行对接、数据共享,凡不符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要求的,不予审批建设项目,不予安排运维经费。(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审计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五)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1.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统一平台。开发建设全市统一的线上线下申办受理平台,统一我市政务服务的入口和出口,实现政务服务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等功能,推进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与网上办事大厅、各职能部门业务审批系统、事项目录管理系统、电子证照系统和效能监察系统无缝对接,实现部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认,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全市全网通办,提升我市网上政务服务一体化水平。(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配合)
2.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对接融合。推进网上办事平台与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联动,整合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与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实现后台业务系统之间无缝对接,加强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与统一申办受理平台的数据交换与业务共享,解决服务窗口多系统操作和重复录入问题。推进实体大厅智能化建设,配置取号、查询、填表等自助终端硬件设备,对接网上办事平台的网上预约、微信服务等功能,方便企业和群众便捷地获取政务服务,提升实体大厅服务能力。(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3.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创新。建设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制定移动政务服务应用开发和汇聚标准,加快移动端应用开发,实现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的预约、申请、支付、查询功能,按照统一汇聚、统一输出的要求,利用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互联网平台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便利度。规范全市电子证照、电子文件和电子印章管理使用,推进行政审批过程中相关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复用。大力推行网上“主题式”政务服务,提供网上办事过程智能在线咨询、关联信息主动推送等个性化服务,建立公众评价机制,全面提升用户政务服务体验。(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4.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信息。把政务公开贯穿于政务服务各个环节,做好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全面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理顺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政府和群众互动渠道。依托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实体办事大厅及移动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标准、办事指南、政策法规、通知公告、审查细则、常见问题、监督举报方式和网上可办理程度,以及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机构名录等信息,并实行动态调整,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内容准确一致。推进政务服务办理程序、进度、结果网上实时查询,让办理过程在服务对象面前全公开、全透明。加强各类突发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重点领域信息以及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发布和解读。(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六)构建管理监督考评体系。
1.统一政务服务管理考核。制定园区、镇(街)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规范体系,对进驻事项、主题分类、窗口设置、日常管理等进行统一规范化和标准化。出台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明确窗口工作人员进入、退出、奖惩、考核、责任追究机制。采取政府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对部门和镇街政务服务提供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在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办事成效度等方面,综合评价各镇街和各部门政务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2.建立政务服务奖惩激励机制。实行对政务服务工作的考核奖惩,从2018年起将政务服务工作纳入镇街领导班子和市直部门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由市政务服务办提供。对获得“优秀窗口工作人员”、“优秀窗口单位”、“优秀服务中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中不作为、推诿扯皮、虚于应付,致使工作部署得不到及时落实,群众意见反映较大的,市监察局要严格追究责任。〔市政务服务办、市监察局、市统计局(市考评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3.完善政务服务咨询评价。依托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集中接受社会公众的政务服务咨询、投诉、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助力政务服务事项快速协同办理,收集社会公众对全市各镇街和各部门的政务服务评价。逐步整合各部门现有的政民互动渠道,完善以12345热线为统一入口的全市政务服务咨询投诉评价平台,推动12345热线与网上大厅、统一申办受理平台集成,实现“一号对外、诉求汇总、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东莞市政务服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全市政务服务改革工作,分析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日常工作由市政务服务办承担。各镇街、各部门要参考市的做法,相应成立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机构,负责统筹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明确工作机构、人员和职责,建立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落实人员保障,充实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机构人员队伍。(市政务服务办、市编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二)提升决策水平。设立政务服务改革若干研究课题,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决策咨询课题和有关背景资料,以公开、公平招标的方式,引进“外脑”参与到我市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研究中,具体对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深度把脉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参与制定我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总体规划,对拟出台的重要改革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形成专题报告,为改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市政务服务办牵头)
(三)加强协调配合。各镇街、各部门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提高认识,合力推进全市政务服务工作。市编办、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法制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配合政务服务改革工作,加强联系沟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使全市政务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四)注重学习创新。在政务服务改革方面许多城市已走在我们前列,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避开他们走过的弯路,对实现快速赶超有重要的意义。要及时瞄准国内外政务服务改革发展新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借鉴,以集中调研或蹲点学习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工作思路,真正做到学以为用、为己所用。加大对政务服务改革学习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力度,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探索最切合东莞实际的政务服务发展之路。(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市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配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