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2017〕18号《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东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2-22 22:18:40

东府〔2017〕18号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东莞市2017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2017年是我市实施“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战略的起始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复杂多变,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仍疲弱且不稳定,主要发达经济体延续低增长,英国脱欧、美元加息等对扩大外需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国内方面,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没有改变,但走势进一步分化,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仍是主要政策方向。全省方面,经济筑底企稳态势明显,新动能培育发展较快,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但经济下行压力与结构性矛盾交织,保持稳定增长压力仍然不小。我市方面,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明显,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集聚的新动能蓄势待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但传统优势逐渐弱化,新旧动能转换还处于胶着状态,发展还受到一些利益固化格局的约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释放经济活力。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左右和15%,重大建设项目投资429.6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3%;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5%;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21%;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8%左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0%;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6%左右;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9.2%;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00天;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1%、0.7%、1.2%和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0%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智能制造,深入推动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

(一)深入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努力推动我市申报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促进东莞产业经济迈向高端发展水平。继续抓好我市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动我市企业建设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线,以点带面,带动我市新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向前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

(二)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用好省市共建融资租赁专项资金,开展设备融资租赁贴息补助和融资风险补偿,力争全年撬动融资租赁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改融资不少于20亿元。推进与国开行合作的“零首付、零门槛”技改信贷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60%以上企业采用融资租赁开展“机器换人”。继续利用好“智博会”平台,加快形成常态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机器人产业投资合作机制。继续深入推进以需引供战略,打造多个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力争2017年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增长率达20%。

(三)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扶持发展一批系统集成商,支持一批制造业骨干企业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系统技术支持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加快松山湖“互联网+”小镇建设,形成全市服务型制造领先示范区。全面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全年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进行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与对标引导,新增15家以上企业列入全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

(四)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

鼓励高企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外资企业在莞建立区域研发中心。

(五)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编制空间发展规划,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支持“瞪羚企业”发展。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量”,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筑巢育凤行动计划,继续推动孵化器建设量质齐升,继续落实孵化器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构建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推动孵化器对接四众平台资源。

二、深化以供给侧为统领的各项改革攻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供给侧改革打造新经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驱动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发展效率,牵引带动产业质量和集约发展水平的提高。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主动减量、调整存量、引导增量,优化产能结构、降低企业成本,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二)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精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深化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登记改革。探索推行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更宽领域的应用。稳步拓宽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范围,做大做强网上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五证合一”改革,积极探索更大范围的“多证合一”改革。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全力推动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实施推广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探索便民服务“一机两页”模式,通过丰富“两页”建设、开拓O2O模式和预约办事功能,搭建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等,不断完善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体系。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速科技金融产业结合,加快打造一个政府、企业、投融资机构和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助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东莞上市板块扩容。

(五)积极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

严格执行省政府383项后置审批目录,进一步厘清后续监管职责。完善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应用,落实系统应用月度通报制度,建立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制定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两张清单”,构建“一个办法+两张清单+两个支撑平台”为核心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间的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环境。

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

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以“倍增计划”为统领、以区域统筹为抓手,不断提升经济发展集约化水平。

(一)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全年安排230项重大建设项目,力争推动23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完成重大项目投资429.6亿元。积极推进“十三五”重大项目,提前启动一批条件成熟项目,研究谋划具备建设条件、拉动力大的重点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全年安排107个重大预备项目,适时推动开工建设。用好“绿色通道”和“先行启动”政策,继续探索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政策。

(二)实施企业倍增计划

在民营制造企业、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等四个类别企业中,选取200家企业作为倍增支持计划的试点对象,统筹全市资源,进行重点培育。结合“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支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加速骨干企业跨越式发展。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力争2017年认定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扶持小微上规企业100家以上。

(三)构建园区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

实行分类指导,一园一策推进园区统筹发展。创新园区开发模式,既要解决制约各类园区行政、土地、投融资、交通等共性问题,又要区分不同园区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实行分类指导,有侧重地推进园区超常规发展。要进一步做强松山湖(生态园)、东莞港发展内核,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理顺水乡经济区、银瓶创新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尽快形成优质重大项目投资落地的热点;集中整理滨海湾开发区、原东部工业园的土地资源,尽快为承接重大项目提供新空间,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继续搭建集体经济组织与实业投资、金融信托等国企合作平台,拓展集体经济投资渠道。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镇村集体转型发展。引导镇街统筹集约开发村组土地、物业、资金等资源,促进镇村联动发展。

(五)优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加大“三旧”改造力度,着力推进土地供应方式改革,按照力推连片改造、着眼见效快、效益好的产业项目,为加快投资增长提供支撑。

(六)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突出抓好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市轨道交通1号线、赣深客专项目动工建设,加快穗莞深、佛莞城际建设,加快研究推进与广州、深圳的城市轨道交通对接,构筑协调发展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启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体育中心场馆维修等项目。做好南城国际商务区、滨海湾开发区、银瓶创新区试点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抓好住宅、商业楼宇、产业园区光纤改造。力争2017年新建4G通信基站1005个以上,在全市主要公共区域安装AP设备1.5万个以上,实现东莞主要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

四、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积极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工作,着力推进20项重点任务,力争取得新突破。

(一)加快“一带一路”建设

加快推进中俄贸易产业园先行启动区建设,在东莞范围内先行启动粮食仓储及交易平台等6个项目,狠抓全省“一带一路”建设“头号工程”,坚持贸易先行,打造中俄优质产品进出口交易平台。完善水铁联运与多式联运服务机制,提升中欧班列(东莞)、中亚班列(东莞)等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水平。积极推动东莞港与日韩和东南亚国家沿线港口建立直航航线。积极推进“中国超级干线”的业务发展,完善空运物流体系。

(二)积极扩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继续利用好海丝博览会、科技合作周等大型展会,组织企业到境外参展,建立与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常态化联动机制,鼓励支持我市企业组团参展,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展会。每年组织认定8-10个东莞市重点品牌展会,积极引进2-3个品牌展会来莞举办。

(三)主动对接广东自贸试验区

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37项第二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加强莞港两地产业合作,支持重点行业开展境外合作。支持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等合作载体建设,争取海峡两岸生物科技与产业合作试验区落户。深入实施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

(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建立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机制,增强加工贸易企业创新能力,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申报高企、开展智能化改造,进一步加强与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对接。建立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品牌推广、自主营销培育机制,建设东莞制造品牌联盟等品牌推广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传统优势产业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向高端制造领域跃升。

(五)构建跨境电商加速发展的体制机制

壮大跨境电商产业链,加大对电商、物流、支付、金融、人力资源等服务平台的招引力度。制定本土跨境电商倍增计划,做大做强一批本土电商。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探索对接外汇、国税、金融机构、工商、质监等部门信息系统,实现更宽领域的信息共享。

五、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建设,提高发展的绿色化水平。

(一)全力加强污染治理

全面改革全市治水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以截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含分散式污水处理项目)新改扩建及提标改造为重点的环保设施建设,确保2017年全市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形成体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继续推进石马河、茅洲河等重点流域及内河涌污染整治与修复,确保到2017年底完成不少于40条内河涌污染综合整治。以臭氧和PM2.5治理为重点,全面开展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重点推进家具、制鞋、包装印刷、电子、塑胶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环境整治,深化工业锅炉整治。继续推动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确保到2017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高标准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垃圾飞灰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提升全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二)实施绿色制造行动计划

开展新一轮节能技术改造,重点推进水乡地区造纸行业工业锅炉能效提升工作,继续加大电机能效提升及注塑机节能改造政策及技术推广力度。开展市、省、国家三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建设。继续开展工业能效对标工作,在全国率先创建涵盖105个工业行业细分领域的对标指标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市重点能耗企业的在线监测网络,推动市级能源管理中心升级扩容,力争2017年实现600家重点用能单位的在线监测,建成20个以上能源管理示范中心。大力推进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试点工作,推动企业绿色改造。

(三)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继续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街心公园等建设,对银瓶山森林公园等6个公园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成道滘大罗沙湿地公园和麻涌新沙公园,稳步推进美丽幸福村居和“小山小湖”社区公园建设。

六、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幸福东莞共建共享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促进民生短板领域改革,促进幸福东莞共建共享。

(一)努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进一步优化积分制入学办法,进一步简化申请资料,优化申办流程,创新购买民办学位方式,向义务教育民办学位购买的民办学位数增加20%,进一步增加积分入学学位供给,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市一级以上比例达到60%。向义务教育阶段中低收费民办学校和薄弱学校推送不少于12000节的慕课优质教学资源。加强和规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工作。

(二)推进卫生强市建设

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探索跨区域药品联合采购新模式。逐步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量占65%以上,城乡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打造“互联网+社保”就医“O2O”服务平台,探索社保卡“乐惠民”药品网上配送平台的试点建设。推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全面两孩”后出生人口检测和预警机制,提高人口素质。切实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全面发展文体事业

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争取2017年底在全市32个镇街各建成1-2个示范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倾斜。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组织、活动、服务四个网络的建设,重点在全市选取符合资助条件的34个社区(村)和66个企业,配置建设100个健身室。组织第9届东莞市运动会,全力做好2017年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承办工作和2019年男篮世界杯(东莞赛区)筹办工作。

(四)强化民生保障建设

大力推进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困难等群体就业创业,力争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落实“8+1”社会救助制度,将低保标准从每月610元提高到720元,对低保对象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给予补助。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抓好食品安全检测,新建150家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打造50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场。全力打击“两抢一盗”、电信诈骗、涉毒、涉黑等突出犯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五)积极促进区域协作

抓好巴宜区小康示范村和小康示范镇建设,扎实推进以兵团草湖工业园为重点的各项援疆工作,扎实推进对云南昭通的扶贫协作工作。


附件


东莞市人民政府

2017年2月27日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0077.html

本文关键词: 东莞市, 东府, 东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