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办〔2015〕60号《关于印发〈东莞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2-22 23:15:53

东府办〔2015〕60号


关于印发《东莞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

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6月27日

东莞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根据《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46号)和《关于同意深圳市等80个城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274号)精神,为科学推进我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工作,推动政务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结合《东莞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方案》要求和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在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各有关单位团结协作,共同推进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通过鼓励市场参与,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提升全市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

二、主要目标

以创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以畅通、便捷、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东莞信息惠民工程高速发展、促进信息消费,借助动态完整的数据分析决策,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领域等问题。强化信息共享和集约化建设,推动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升政府效能,逐步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而促进实现智慧东莞、幸福东莞的目标。

(一)全面提升信息基础集约化水平

到2016年,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人口、企业、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接入率达到80%以上。建成党政内部信息共享门户,涉及业务100%纳入电子监察范围,行政审批项目100%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推动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融合,实现全市光纤入户覆盖率100%,城镇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以上。

(二)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到2016年,惠及人群1000万人。着力在社保医疗、城市安全、文化教育三个方面惠及全民。

社保医疗领域:以社保卡为载体整合医疗卫生领域,通盘考虑全市户籍与流动人口,实现各类卡片一码通,用户普及率80%以上,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90%以上,卡片100%与银行实现实时结算。

城市安全方面:全面推动“平安东莞”信息化建设,到2016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建成可调控高清监控点1万个,在重点区域建成50个高清治安卡口。初步建成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数字平台。

文化教育方面:教育和文化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100%的公办中学和90%的公办小学达国家一类设备配备标准,建成全市教育简讯站群。100%的公办学校实现教育部信息化“三通”工程要求。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家校互动平台、教育教学应用平台、职业技能网络学习平台、终身学习网络平台,为市民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三)智慧镇街、智慧制造、智慧商务并重,提升东莞智慧水平

到2016年,松山湖、石龙、东城、中堂、常平等信息惠民试点区域100%完成区域特色信息基础建设;制造企业信息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和撬动居民消费超500亿元。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信息惠民政策体系

1.组织环境落实。在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下,建立跨部门协商决策、共同推进创建工作机制。加大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力度,制定日常工作制度,做好信息交流和情况通报工作。推动各职能部门联系镇街加强协作,开展有特色的信息惠民活动。(市发改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2.政策环境落实。逐步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我市信息惠民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信息惠民发展规划(2015-2017年)》、《东莞市信息惠民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东莞市信息惠民工程验收评估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市发改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3.考评环境落实。围绕创建工作具体内容量化指标数据,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查考评,分阶段组织开展进度摸查,定期评估工作成效,督促改进不足,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的单位予以通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发改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二)建立健全信息惠民支撑体系

1.统筹实施计划。结合民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现状,统筹制定信息惠民工程分阶段实施计划和资金筹措计划。(市发改局、市财政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2.统筹基础数据库建设。夯实各大领域原有信息服务平台基础,重点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口、企业、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市电子政务办、市经信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3.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建立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机制,推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信息惠民工程建设中的研究应用,提高民生领域市民信息化感知度。(市经信局、市科技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4.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建立信息人才引进、保障、奖励机制,切实加强人才信息管理,注重引进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结合高端人才千人计划,培养一批信息领域的领军人才。(市经信局、市人力资源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三)融合社保医疗卫生保障设施建设

建立社保医疗卫生一码通标准及跨部门联动机制,打造全新业务系统服务平台。结合我市社保卡、健康卡、医院诊疗卡系统,加快完成以社保卡为载体整合健康卡、医院诊疗卡的后台数据接口一码通融合研究,建立社保医疗卫生一码通标准。出台跨部门的社保、医疗卫生业务流程规范,完善社保、医疗卫生领域的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市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局、医院等数据共享,实现群众持卡即可在定点医院、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自助终端等智能化平台完成挂号、就诊、结算、社保报销、双向转诊等社保就医全过程,并推动实现健康档案共享。通过融合、升级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打造全新的一码通业务系统,搭建基于多部门、多机构以及实现信息共享的医疗服务综合平台,为参保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市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局、市电子政务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四)加快社会安全体系保障设施建设

1.推进公共安全体系标准与平台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标准,进一步加大对全市各警种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力度,将现有指挥平台升级为集警务指挥调度、视频监控资源管理、警情分析管理、情报研判、应急指挥于一体的语音、数据、图像三位融合的智能警务指挥平台。(市公安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2.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标准与平台工程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标准,从源头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监管对象进行基于地图位置的信息汇集与协同监管,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信息业务系统,集成涵盖行政许可、执法监管、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市食药监局、市电子政务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3.推进环境安全体系标准与平台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安全体系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污染源基础数据库,实现环境监察的网格化管理,从污染源的产生到注销进行全周期管理,建立移动化、规范化、智能化环保管理体系。(市环保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五)加快城市管理与教育服务保障设施建设

1.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体系标准与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体系标准,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推广智能路灯建设,综合应用物联网技术、合同能源管理、LED照明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市政路灯管理水平。(市城管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2.推进智能交通体系标准与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城市智能交通体系标准,建设智能交通信息中心,实现交通态势全时空把控、突发事件快速协同响应和拥堵黑点科学高效治理。(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3.推进智慧政务体系标准与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城市智慧政务体系标准,加快实施公共基础信息共建共享工程,强化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利用,推进各领域信息化的协同应用,促进政府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市电子政务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4.推进智慧教育体系标准与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城市智慧教育体系标准,结合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校园三大主题,借助云技术和移动终端,汇集多方优质资源,实现教育管理决策、学生学习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转变,提升决策与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市教育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六)加快智慧城镇建设,提升信息消费普惠化水平

1.加快具有本土特色的智慧城镇体系建设。以东城开展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为契机,促进建成经济精明化增长、城市精品化建设、社会精细化管理的智慧新东城,同步推进松山湖、石龙、中堂、常平等镇街(园区)的信息惠民工程建设。通过智慧镇街(园区)建设,提升全市信息消费普惠化水平。(市发改局牵头,各试点镇街、园区实施,各成员单位配合落实)

2.落实智能商务与信息消费促进机制与扶持计划。重点打造智慧社区,形成商圈、基础设施、产业链、物流、电子支付、信用保障、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八大板块,加速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完善促进信息消费政策体系,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信息化企业,通过提升信息消费普惠化水平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市商务局、市经信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三大电信运营商配合落实)

四、重点工程

(一)基础惠民工程

建立全市数据汇集交换中心,完成各部门信息数据的采集、汇集以及标准化与集约化管理调度。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口、企业、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提高政府决策效率。着力推动光纤宽带和无线网络深度、广度、速度三覆盖。在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和热点地区建设公益性无线局域网络(WiFi),向广大市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并通过搭建统一的APP平台,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发布口径,为市民提供各种信息查询服务及应用。(市电子政务办、市经信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三大电信运营商配合落实)

(二)医疗惠民工程

以社保卡为载体打造一卡通,建设覆盖全市600多家定点医药机构、具备实时在线精准报销结算的一卡通自助服务平台。改造提升社区门诊现场结算平台和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卫生计生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和基于4G无线网络的120生命急救移动平台、传染病监控上报系统平台。(市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三)安全惠民工程

公共安全方面,建设三台合一接警系统、可视化指挥调度处警系统、情报研判系统、违法犯罪举报系统、情报指挥中心门户和统一通信、定位、警情音视频联动、预案管理、公共信息服务等平台。城市管理方面,建成全数字化城管平台。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建成食品药品安全溯源监控预警应急平台。环保方面,建成智慧环保基础支撑平台和风控、点源监测等六大体系。(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城管局、市食药监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四)镇街惠民工程

智慧松山湖通过夯实基础网络,建设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应用层智慧业务的丰富化。智慧石龙通过信息资源与服务开放平台,从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个维度打造智慧城镇生态系统。智慧东城按照电子政务、企业、市民三大类对象信息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智慧中堂通过水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工程实现环境污染源在线监控,打造“天网”系统工程布点治安视频防控体系。智慧常平以打造活力宜居的新型智慧城镇为目标,紧密围绕提服务、抓民生、促消费、育产业四大主题,做好智慧城镇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各试点镇街、园区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落实)

(五)创造惠民工程

建设智慧商圈、基础设施、产业链、物流、电子支付、信用保障、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等八大板块,加速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依托产业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市商务局、市经信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六)生活惠民工程

围绕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校园三大主题,借助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推进教育信息惠民。建设高效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于全市师生的智慧式教与学;建设面向全市学生家长沟通的移动信息沟通平台,推动家校互动,通过网络名师课堂,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建设覆盖全市师生的学习人人通空间,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建设智能交通信息中心,实现交通态势全时空把控、突发事件快速协同响应和拥堵黑点科学高效治理。(市教育局、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牵头,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镇街、园区配合落实)

五、进度安排

在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围绕创建工作要求,抓好任务分解,明确目标节点和责任主体,开展定期督查考评工作。主要分三阶段实施:

(一)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

各责任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并及时反馈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创建工作碰头会,加强工作进度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汇总整理阶段工作成效,比对工作要求查找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和落实措施。

(二)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7月至9月)

结合创建工作要求,邀请上级部门和行业专家指导工作,及时查漏补缺,改进工作弱项,推广先进经验,巩固工作特色,落实全部创建工作量化指标测评分析工作,确保达到验收条件。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0月至12月)

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评估,督促各职能部门开展自我预评估,组织开展体系、服务、工程、效益四大领域考评工作,督促落实问题整改。按照国家要求,提出验收申请,做好迎接验收工作。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0234.html

本文关键词: 东莞市, 东府, 东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