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办〔2014〕109号《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云计算发展的实施意见》

浏览量:          时间:2018-12-23 00:07:21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云计算发展的实施意见




东府办〔2014〕109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云计算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粤府办〔2014〕1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我省云计算发展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84号)、《关于印发〈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东府办〔2012〕8号)、《关于印发〈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东府办〔2013〕103号),进一步提升我市云计算创新能力,推动云计算应用和服务加快发展,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主动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市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的核心任务,以经济社会发展应用需求为导向,依托我市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坚持创新驱动、突出特色、集群集约、安全可控,通过示范应用带动、龙头企业培育、软硬件与服务相融合,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协同并进,为我市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初步形成应用广泛、服务全面、产业链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的云计算发展格局,使云计算成为我市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云计算产业快速壮大。云计算应用产业及相关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等云计算服务迅速发展,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行业应用逐步普及。云计算示范应用覆盖电子政务、交通物流、医疗健康、文化教育、企业服务等领域。初步建立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全面建立基于云计算的金融、电信、能源等业务系统,50%以上的中小企业和70%以上的个人互联网用户使用公共云计算服务。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云计算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满足重点应用需求的产品,实现云计算安全可控和有序发展。培育10家左右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龙头企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云计算中小企业。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全市合理布局,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规模化运营,面向政务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升级的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广泛提供信息服务。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镇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产业监管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产业政策和投融资环境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云计算布局

统筹松山湖、生态园、莞城、东城、南城、洪梅等区域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发展云计算软硬件产品,积极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培育云计算新兴业态,引导云计算产业集聚发展。鼓励电信运营、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推进其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转型,提供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开发平台等云计算基础设施租用服务。引导和支持各镇街(园区)根据区域和行业应用需求合理布局建设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特色云计算服务。

(二)加快云计算应用

推动各镇街(园区)、各部门的政务应用和社会管理系统向云计算服务模式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迁移,提升电子政务效能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根据我市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需要,建设行业性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及产业基地(园区)的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利用我市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成果,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交通物流管理与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使用效率。整合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和服务资源,提供创新的云计算增值服务。加快推进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东莞云计算应用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云计算应用模式,总结推广应用示范工作经验。充分抓住我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有利时机,发挥我市云计算应用的领先优势抢占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

(三)推进云计算自主创新

发挥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创新能力,积累一批弹性计算、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资源监控管理、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加强云计算与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领域的技术融合。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平台软件,应用于云基础设施和云终端设备的嵌入式软件,以及SaaS相关应用软件。加强低能耗芯片、高性能服务器、高吞吐量海量存储设备等核心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开发支撑云计算应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穿戴式设备等新型终端设备,加快研发基于国产软硬件产品的云计算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四)拓展云计算服务

支持云计算中心运营企业发展基于IaaS和PaaS模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等租用业务,积极开发灾难备份、网络加速、数据挖掘、信息安全等增值服务。鼓励云计算平台服务企业整合优秀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日常办公、社会管理、电子商务、数字娱乐等产品和信息服务。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开发基于SaaS模式的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数字产品及行业信息服务、信息安全产品。鼓励SaaS服务企业向集PaaS、SaaS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积极发展云计算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和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提升云计算系统集成能力。推动大型企业剥离信息服务部门,发展面向全行业的云计算信息技术服务外包。

(五)夯实云计算发展基础

夯实云计算发展基础,提升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水平,发挥国家信息通信枢纽优势,积极支持运营商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升级,加快整合信息服务资源,促进电信运营商、软件服务商、内容服务商和信息服务商转型升级,发展云计算资源共享源和平台服务,构建立足东莞、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云计算设施。改造提升我市骨干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光纤接入,加快网络宽带化进程,提高移动宽带覆盖率,推进三网融合和无线城市建设。根据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在网络中心节点与云计算数据中心所在地区重点扩充带宽资源,降低带宽租费,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内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支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支持成立东莞云计算产业联盟,依托产业联盟,支持企业联合承担国家和省云计算技术攻关、试点示范应用等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加强云计算安全软硬件技术产品研发,建立云计算安全评估体系,开展支撑云计算应用的数字证书认证服务及云计算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评测服务,提高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推动云计算安全有序发展。

三、重点示范应用项目

(一)电子政务云

结合省电子政务畅通工程的实施,在市电子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基础上,运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市直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强化全市电子政务云顶层设计,整合政务系统软硬件资源,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云计算服务平台,以松山湖、石龙、东城、常平等镇街(园区)为试点区域,为各部门提供弹性化信息基础资源服务,推动办公模式和终端应用向云端化变革。加快推进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支持跨部门审批业务全程网上办理,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在电子政务云上部署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智能交通等应用,实现各部门电子政务内网系统集约化建设集中部署、共建共用。结合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支持结合市民网页建设,统筹政务服务资源,着力发展便民云服务,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和个人,强化社区综合服务功能。

(二)交通物流云

结合物联网应用,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交通信息集成与管理平台,推进交通引导、公交管理、客货车辆管理、危险品运输管理、电子通关等交通服务在线化。依托“东莞通”等平台,建设交通卡信息交换和结算平台,实现公交、地铁、高速公路的统一支付。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现有物流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物流云平台和标准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物流运输系统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加快物流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提供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信息资讯、运输与仓储信息发布等公共信息服务和物流软件在线租用服务。

(三)医疗健康云

发挥市卫生数据交换中心的平台作用,在部分镇街医院和社区开展试点,逐步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全市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平台,统一医疗服务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实现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电子健康档案查询、医疗服务协同和卫生综合管理。利用云计算技术,大力推进远程会诊、远程医疗等医疗服务和远程健康管理、自助健康体检等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全市新莞人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等,推进社会保险、劳动就业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资源与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等卫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及区域公共医疗卫生信息互认。

(四)教育云

统筹各级教育部门的公共服务资源,建设东莞市教育数据中心,建成东莞市优质教育资源云平台,逐步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推动云计算在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网络教研、学习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及科研培训等领域的示范应用,营造覆盖全市、整合用户资源、汇集第三方应用的开放式教育云服务应用环境,提供教学资源共享、学科工具集成、教学管理与评价、个性化学习等云服务。面向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开展规模化应用示范,探索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教研、成长记录、校际协作和国际合作新模式、新方法,建立云时代的教育新机制和学习新模式。

(五)文化娱乐云

结合东莞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建设文化媒体云平台,推动影视、出版等文化娱乐资源集中共享,提供音视频点播、在线图书馆、在线影院、在线博物馆、文化信息发布等服务。支持广播电视机构、电信运营企业及数字内容提供商加强合作,建设云渲染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内容设计制作、渲染、3D技术开发及协同创作等服务,提高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水平。依托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整合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共享网络平台和文化资源数据库。利用东莞广电网络的平台优势,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与数字家庭业务,实现内容聚合、内容增值、内容社会化。利用东莞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积极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到动漫原创制作、动漫衍生品研发等环节中,重点发展动漫产业加工的创意资源库等。

(六)企业服务云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资源,重点面向电子、机械、化工、造纸、纺织服装、家具、食品等行业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工业设计、工程计算、仿真测试、质量检测、产品展示等专业化服务,提升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根据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发展需要,支持产业基地(园区)和产业公共服务机构等建设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生产流程管理、品牌展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信息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

(七)信息安全云

支持政府部门、信息安全企事业单位、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研发安全可靠的云安全平台应用。建设电子政务交叉认证服务云平台、电子商务交叉认证服务云平台和电子政务安全监测预警云平台,对各镇街(园区)政府网站、政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进行云安全检测、监控、分析预警,及时在云端统一发布风险信息。支持推广基于云计算、电子签名的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健全互联网空间实名用户身份管理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由市经信局牵头,建立由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跨部门云计算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云计算技术服务及应用统计监测调查,定期通报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由市经信局牵头,成立由市内外相关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市云计算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项目推进提供专业咨询。积极推动我市与港澳台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我市云计算产业国际化进程。

(二)加强政策扶持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扶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云计算发展的支持和引导。由市经信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市级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计划,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前景良好的项目,建设支撑云计算发展的软件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类型的企业相关优惠政策;编制全市云计算服务产品、云计算解决方案推荐目录,鼓励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优先采购。

(三)加强资金保障

统筹使用“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攻关、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产业联盟发展、产业基地(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推动全市云计算应用产业加快发展。支持云计算重点企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专项资金的资助。各镇街(园区)政府要加大对云计算发展的配套扶持力度,对引进和培育云计算企业予以政策倾斜。

(四)优化发展环境

强化云计算产业集聚区供电、供水、用地和宽带网络保障力度,对开展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面向社会提供云服务的重点云计算企业大规模用电和网络通信予以适当倾斜,不断完善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相关配套设施,高标准营造适应云计算产业发展需求的环境。加强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针对制约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包括商业诚信、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价格公平、服务迁移等,加快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云计算服务企业监管和行业自律,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相关的专利信息服务和推广应用,发挥专利信息对跟踪最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作用,提高研发起点、加快产品升级。营造良性竞争、诚信规范、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加强培训和舆论引导,大力普及云计算相关知识,使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管理者和社会公众认识、理解和支持云计算服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我市人才引进和相关奖励政策,把云计算人才纳入我市特色人才认定中,引进高素质、创新型的云计算人才和团队。支持云计算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推动建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机制,推进相关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和支持云计算企业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采用期权、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和稳定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推动设立东莞云计算产业联盟,鼓励云计算方面的科普宣传、产品展示等措施。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1月11日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0279.html

本文关键词: 东莞市, 东府, 东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