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办〔2014〕100号《关于印发〈东莞市创建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方案〉的通知》
东府办〔2014〕100号
关于印发《东莞市创建黄唇鱼省级自然
保护区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创建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0月24日
东莞市创建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方案
为创建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和利用黄唇鱼珍贵资源,更好地保护珠江口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滨海旅游资源,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东莞特色旅游、濒临灭绝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科普、海洋环境保护四张名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群众路线,突出自然保护区生态和社会效益功能。坚持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按照保护为根本、改善为手段、发展为目的的要求,紧紧抓住典型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保护两大重点,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以达成有效保护和提升管理水平为突破口,加大宣教、保护和执法力度,探索适宜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
二、建设原则
(一)综合考虑,分期建设
充分考虑保护对象特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及保护区自身建设水平和实际条件等因素,区别对待,分阶段建设。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结合实际,以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三)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在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管护的基础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科学适度利用保护区自然环境和黄唇鱼资源,促进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四)依法依规,规范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规规章,确保日常管理规范,制度有所创新。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和期限
从日常管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社区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总结和建立一套与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及转型升级要求相符的发展机制,打造成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示范自然保护区。力争2017年建成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备,保护区及周边环境得到改善,成为东莞特色旅游名片、濒临灭绝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名片、海洋科普名片和海洋环境保护名片;2030年黄唇鱼物种资源基本得到恢复,黄唇鱼研究取得突破,黄唇鱼资源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
(二)分阶段目标和期限
1.创建评审阶段(2014-2017年)。2016年,完成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及总体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完成保护区救护基地、界标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保护区日常管理计划,颁布实施《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完成自然保护区信息平台建设。2017年向省政府申报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配合省有关部门组织的评审。
2.后续完善阶段(2018-2020年)。2020年,完成管护码头、黄唇鱼科博馆等设施建设;通过科学有效的管护,使保护区内的保护物种资源得到恢复和增长;社区共管和社区发展取得成效,生态旅游健康开展。
3.保护利用阶段(2021-2030年)。在黄唇鱼人工繁殖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开展苗种繁育,定期增殖放流黄唇鱼幼鱼,恢复黄唇鱼自然资源,并推广黄唇鱼养殖技术,研发黄唇鱼衍生化产品,形成黄唇鱼产业链并初具规模,解决渔民转产就业难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建设内容和进度安排
依据《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规范》、《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广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等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要求,创建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内容包括:网络体系、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社区发展体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六大部分。
(一)网络体系
1.落实救护基地。2014-2016年,在拟建的口岸码头以东、环岛路向海一侧与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相连处约100亩鱼塘规划为黄唇鱼救护基地,在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指导下开展黄唇鱼救护、驯养、繁育及相关研究,并作为青少年学习实践教育基地。(责任单位:虎门镇政府,配合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规划局)
2.完善基础设施。2015-2017年,完成对保护区确标立界,完成救护基地救护池、驯养池、繁育孵化池及配套设施建设;2018-2020年,完成瞭望塔、环境监测岸基站、管护码头等建设。(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东莞海事局、虎门镇政府)
3.购置基础装备。2015-2018年,购置一批设备,包括黄唇鱼救护设备、科研设备、标本制作及水生动物监控设备、生态监测设备、水文水质监测设备、环志设备、办公设备等。(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4.设定野生动物生境廊道。2018-2020年,调查掌握黄唇鱼洄游路线,在黄唇鱼繁育季节设立生境廊道,畅顺黄唇鱼洄游通道。(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
5.申报保护区升级。2017年以市政府名义向省政府申报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推动黄唇鱼市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
(二)管理体系
1.出台规范性文件。2014-2016年,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并颁布《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单位:市法制局)
2.成立东莞市黄唇鱼保护研究中心。发挥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作用,明确编制人员,提升机构管理水平和人员业务能力。2017-2018年,在不增加机构编制的前提下,通过加挂牌子或其他形式成立东莞市黄唇鱼保护研究中心。(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单位:市编办)
3.完善管理制度。2014-2016年,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建立野外巡护管理、有毒有害物质和生物防控等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2017-2018年,建立志愿者或义工管理、资源利用管理等制度,保护区管理日益完善,建立社区共管机制。(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规划局、虎门镇政府)
4.建立信息系统。2017-2018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实时更新、查询、无缝链接和可视化管理。(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单位:市电子政务办)
(三)科研监测体系
1.考察与监测。一是开展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包括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自然地理环境专项调查、社会经济状况专项调查、保护区威胁因素专项调查等。2015年争取列入市重点科研项目并组织实施;2016年完成基础调查,形成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二是开展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2015-2020年,系统开展保护区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监测,准确、及时掌握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2021-2030年,利用岸基站或浮标对保护区环境实时在线监测。(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虎门镇政府)
2.驯养繁育研究。与科研院校及企业合作,争取突破黄唇鱼人工繁育难题。2015-2017年,启动黄唇鱼基础生物学、营养学、遗传学以及黄唇鱼救护驯养研究,储备黄唇鱼亲鱼100尾以上;2018-2020年,通过科技立项形式,组织相关高校或科研院所攻克黄唇鱼人工繁育研究中的难题,争取2020年前黄唇鱼人工繁育取得成功。(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
(四)科普宣教体系
1.建设黄唇鱼科博馆。规划建设黄唇鱼科博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主展馆、青少年学习实践教育基地、多功能厅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组成,集海洋文化宣传、海洋与渔业科普知识展示、科技探索、青少年学习实践等功能于一体。2014-2017年,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2018-2019年,完成基础建设;2020年完成布馆和配套设施建设,正式对外开放。(责任单位:虎门镇政府,配合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
2.建设鱼类种质资源库。开展黄唇鱼等主要鱼类标本制作,2014-2017年,馆藏标本突破500个;2018-2030年,持续开展东莞鱼类种质资源库建设。(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
3.建立门户网。2017年建立黄唇鱼自然保护区门户网站,扩大宣传范围。(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
4.开展黄唇鱼公益宣传。2014-2015年,制作1期黄唇鱼公益宣传片在市内主流媒体播放;2016年制作黄唇鱼及保护区简介视频;2017-2030年,每年的世界海洋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期间播放黄唇鱼保护公益广告。(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
(五)社区发展体系
1.整治修复保护区岸线。2018-2030年,将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沿岸打造成滨海旅游景点和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整治和修复元素包括黄唇鱼雕塑、沙滩、亲水平台、旅游观光码头、滨海栈道(绿道)、红树林种植等。争取将项目纳入中央海域使用金资助项目。(责任单位:虎门镇政府,配合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
2.建设生态文明社区。2018-2020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黄唇鱼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的思路,与虎门镇南面社区签订社区发展共同宣言,开展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的互帮互助,使居民家庭、建筑、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社区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发展共建机制,共同把威远岛打造成生态岛。(责任单位:虎门镇政府,配合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
(六)资源开发利用
在不影响保护区生态环境前提下探索旅游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017-2018年,制定完善的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管理制度;2019-2020年,在威远岛总体旅游规划框架下,严格规范和管理利用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及邻近海域资源开展的相关开发活动,编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推动物种、环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2021-2030年,在突破黄唇鱼人工繁育技术后,将繁育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进我市经济转型过程中黄唇鱼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黄唇鱼规模化养殖及产品深加工,协助相关企业上市,带动渔民转产及渔业升级,推动黄唇鱼物种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实现黄唇鱼产业规模发展并成为东莞经济新的增长点。(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旅游局、虎门镇政府)
五、资金筹措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主要以市、镇财政和社会资金为主,并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市、镇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做好基础设施、科研宣教、制度政策制定等工作,争取中央及省财政资金开展保护区周边环境整治,虎门镇要保障黄唇鱼救护研究基地用地,并牵头落实黄唇鱼科博馆建设。同时,充分引进以当地民营科技企业资金为主体的社会资金参与黄唇鱼驯养繁育,通过科研投入突破技术难点后,黄唇鱼产业由政府引导,市场指引企业投入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制,确保任务落实
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牵头落实创建有关工作,根据方案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单位和任务完成时间;根据任务分工,责任部门和镇街将涉及工作列入常规工作计划,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加强对黄唇鱼及保护区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创建黄唇鱼省级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三)加大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市、镇财政投入,近期用海项目生态补偿金向本项目倾斜,积极向国家海洋局争取中央海域使用金,向省海洋与渔业局申请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吸纳资金,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统一规划,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附件:创建东莞市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进度表
附件:
创建东莞市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进度表
建设项目 |
工作进度 |
责任单位 |
配合单位 |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至2030 | |||
一、网络体系 |
|
|
|
|
|
|
|
|
||
1.落实救护基地 |
√ |
√ |
√ |
|
|
|
|
|
虎门镇政府 |
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规划局 |
2.完善基础设施 |
|
√ |
√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市财政局、东莞海事局、虎门镇政府 |
3.购置基础装备 |
|
√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市财政局 |
4.设定野生动物生境廊道 |
|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
5.申报保护区升级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
二、管理体系 |
|
|
|
|
|
|
|
|
||
1.出台规范性文件 |
√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市法制局 |
2.成立东莞市黄唇鱼保护研究中心 |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市编办 |
3.完善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市财政局、市规划局、虎门镇政府 |
4.建立信息系统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市电子政务办 | ||||||
三、科研监测体系 |
|
|
|
|
|
|
|
|
||
1.考察与监测 |
|
√ |
√ |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市财政局、市科技局、虎门镇政府 |
2.驯养繁育研究 |
|
√ |
√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市科技局 |
四、科普宣教体系 |
|
|
|
|
|
|
|
|
||
1.建设黄唇鱼科博馆 |
√ |
√ |
√ |
√ |
√ |
√ |
√ |
|
虎门镇政府 |
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 |
2.建设鱼类种质资源库 |
√ |
√ |
√ |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
3.建立门户网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
4.开展黄唇鱼公益宣传 |
√ |
√ |
√ |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市委宣传部 |
五、社区发展体系 |
|
|
|
|
|
|
|
|
||
1.整治修复保护区岸线 |
|
|
|
|
√ |
√ |
√ |
√ |
虎门镇政府 |
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 |
2.建设生态文明社区 |
|
|
|
|
√ |
√ |
√ |
|
虎门镇政府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六、资源开发利用 |
|
|
|
|
|
|
|
|
||
1.编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市旅游局、虎门镇政府 |
2.黄唇鱼利用研究 |
|
|
|
|
|
|
|
√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市科技局、虎门镇政府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