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发〔2018〕14号《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浏览量:          时间:2018-12-23 04:33:49

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承发〔2018〕14号               二O一八年六月八日






为全面贯彻《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冀发〔2017〕35号),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深化质量强市战略,推动承德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承德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着力解决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努力实现承德制造向承德创造、承德速度向承德质量、承德产品向承德品牌转变,全面提升承德市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政府服务质量水平。

二、基本要求

——聚焦创新引领,建设质量强市。树立大质量理念,全方位提高质量意识、质量素养和质量水平。坚持创新引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质量发展、保障质量安全。强化优质发展、以质取胜,把高标准、高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加强质量全面管理,推动承德市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全面提升有效供给水平,不断增强承德质量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

——突出问题导向,推动质量变革。以解决制约承德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补齐质量发展短板,破除质量发展瓶颈。突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质量发展新优势。准确把握质量变革要求,加强军民融合,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保障作用,促进质量全面提升。

——强化党管质量,统筹协调推进。把质量强市战略放在党委、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规划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政府服务质量全面发展。发挥全社会推动质量提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强质量宣传、监督和服务,真正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

到2020 年,承德市大质量、大标准体系基本形成,质量供给水平大幅提高,质量型发展优势凸显,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多元共治质量工作格局更加完善,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承德制造”更具品牌价值、“承德标准”更具话语权威、“承德建造”更具区域特色、“承德文化”更具感召魅力、“承德服务”更具诚信品质、“承德环境”更具竞争优势。

(一)经济质量。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农业发展方式向现代化、标准化转变,区域质量水平整体跃升。质量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过剩产能得到化解,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体经济质量效益持续增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占据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企业、基地和产业。

(二)文化质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承德精神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日臻完善,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文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日趋合理,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全面提升。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有效激发,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市场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承德文化品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三)社会质量。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制度更加优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质量和贫困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四)生态质量。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适应,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持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让承德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村更美,探索实践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切实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的生态标兵城市。

(五)城乡建设管理质量。城乡建设和管理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逐步建立。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扩大,城镇功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一体化水平稳步提高,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上走在前列。

(六)政府服务质量。“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增强。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机关标准化建设整体推进,实现市、县(市、区)政府(管委会)部门全覆盖。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政府绩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全面建立。

四、全面提升质量水平


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围绕解决质量发展中的关键和共性问题,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十个专项行动”。

(一)开展旅游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以创建全国旅游示范市为契机,加快建设“一核、两带、五大板块、六个旅游度假区”,举承德市之力承办好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下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深度实施“旅游+”战略,把质量标准贯穿到旅游规划制定、基础设施改造、旅游项目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全域旅游各领域各环节和发展全过程,实施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促进旅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再升级,促进旅游从景区景点向全域化迈进。通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区”,推动旅游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部门走向党政统筹,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坚持软硬件并重,全面加快A 级景区的创建和提升,重点景区应全部按照3A 级以上标准打造,完善提升旅游景区服务标准,重点开展《旅游景区引导标志规范》《导游服务规范》《出租车服务规范》等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在旅游服务行业开展“五星级”创建活动,将制定标准与星级评定结合起来,将星级创建与鼓励扶持紧密挂钩,大幅度提升承德市旅游业整体品质,擦靓京津冀核心区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到2020 年,力争5A 级旅游景区达到3 家。

(二)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加快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提高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引进和培育工业设计机构,扩大工业设计服务供给,支持工业设计成果应用和转化。以特色装备制造、“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重点,精选产业门类、明晰发展方向、突出产业节点、招引龙头企业,形成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发展的“承德工业+”新格局。着力支持以绿色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强力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产业,推动输送设备、智能仪器仪表等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依托钒钛资源,大力发展钒钛中间产品、钒钛新材料,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加快产业链条向绿色高端化延伸,推动产品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提升。推进原材料工业向中高端跃升、向下游产业延伸、向新材料产业和精加工领域拓展。加快高端材料创新,在冶金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型绿色建材、现代化工材料等领域形成高性能、功能化、差别化的供给能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提升优势产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性能,推广先进制造工艺,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产业,提升技术基础发展水平。大力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推进能效提升、节水治污、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提升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效。开展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到2020 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2 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2%以上。

(三)开展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优化农产品生产环境。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集约化规模化种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等标准制修订,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等新模式。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限量使用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执法体系,加快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监管机制,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体系,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试点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活动。引进优质农产品和种质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动涉农领域质量认证,大力推广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全面推动“全国功能农业扶贫示范区”“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活动。到2020 年,新建省级农业示范区20 个以上,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有机农产品占比达到10—15%,力争培育“三品一标”认证企业400 家、产品400 个以上。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推进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矿泉水等产业标准化生产。完善进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开展食品生产集聚区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和水平。鼓励乳品企业推动产品高端化,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促进奶业优质安全发展。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大力推进“智慧食药监”建设和应用。全面整治提升食品集中交易市场,改善市场食品安全环境,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落实市场开办者及入场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市场内食品经营行为。深入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提升量化分级管理覆盖面,提升餐饮质量安全。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全面实施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评价,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到2020 年,承德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100%建立和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先进管理体系。

(四)开展消费品、对外贸易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引导企业瞄准市场消费需求和技术发展前沿,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完善消费品标准体系,在通用指标上与国际、国内先进标准接轨。推动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推行组合化、模块化等先进标准化生产模式。在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品、纺织工业产品、轻工业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等消费品重点领域开展标准比对和示范推广,推动消费品生产“品质革命”。到2020 年,培育消费类省级名优品牌20 项以上,消费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不断提升。

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扩大食用菌、板栗等食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支持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开展国际标准认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鼓励现有出口产品打造世界名牌,支持企业建立境外售后维修服务中心、备件生产基地等售后服务保障支撑体系。鼓励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服务出口,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紧密结合、联动发展。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国门安全。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质量国际合作。到2020 年,承德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幅高于“十二五”平均增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逐年增长。

(五)开展工程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倡导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项目负责人的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永久性标牌和质量信息档案制度。推进质量行为管理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探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模式。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深入开展工程创优治劣活动,加强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开展优秀勘察设计奖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创建结构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持续完善建筑节能、绿色建材标准,发展建筑节能新技术,积极推广新材料。推进新型建材产品研发、标准创新、质量提升,推动尾矿资源变废为宝。鼓励和支持工程建设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工法。开展县城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县城工程质量短板。加强农村工匠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建房质量,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管理规范和改造效果。持续完善建筑节能、绿色建材标准,发展建筑节能新技术,积极推广新材料。推进新型建材产品研发、标准创新、质量提升,推动尾矿资源变废为宝。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动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的高度融合,带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75%节能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标准。到2020 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以上,绿色建材应用率达到40%以上。

(六)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推进公路、铁路、民航等多式联运发展,提高运输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加强快递物流和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提高现代物流全链条服务质量。推进电子商务规制创新,加强电子商务产业载体、快递物流和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体系、人才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加大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力度,提升标准化程度和服务质量。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民生领域法律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完善健康和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机制。完善家政服务标准规范,推动家政企业创建服务品牌。完善餐饮住宿服务,推进餐住服务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强餐饮品牌建设,推行“农户+基地+餐饮单位”“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模式,促进餐住集约化经营。开展新型优质服务业集群建设试点,支撑引领三次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分析,发布服务质量监测报告,健全以质量管理制度、诚信制度、监管制度和监测制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规范服务质量分级管理,探索建立优质服务承诺标志与管理制度、顾客满意度评价制度。到2020 年,承德市规模以上服务企业达到260 家以上,标准化示范项目达到25个以上。

(七)开展文化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体系完善、文化品牌塑造、公共文化供给、优秀文化弘扬、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文化质量建设。制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规划,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实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加强“魅力承德”文化品牌塑造,开发培育一批彰显承德特色的文化名企、名品和品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设施覆盖更全面、服务内容更丰富、惠民效果更明显。弘扬塞罕坝精神,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建设,培树道德模范典型,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举办中国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等优秀文化产业,扶持文化科技型企业和创意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产业和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展现承德文化精神、彰显承德文化质量、凸显承德文化特色、体现承德文化影响力、竞争力的精品力作。到2020年,建成1 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培育4 个优势文化产业集群。

(八)开展生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三区一城”和“一带三区”功能定位,统筹空间性规划,优化空间组织和结构布局,构建适应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开发体系,打造京津冀生态标兵城市。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质量,实施煤炭压减替代、余热余压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工程,完善差别电价、阶梯气价、惩罚性电价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18”政策体系,着力推动重点工程责任落实,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打好绿化攻坚战,加快滦河、武烈河生态修复,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切实强化生态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环保督察制度。加大监测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开展承载能力评价,对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到2020 年,主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0%,细颗粒物浓度降低到35 微克/立方米左右。

(九)开展城乡建设管理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提高城镇化质量,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塑造城镇文化特色,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市、城镇、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系统化、全覆盖的城乡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城市管理新体制,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智慧水务、智慧管网、智慧园林、智慧照明,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整合,打造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积极推进城乡容貌整治,提高园林绿化品质,建设绿色生态小区,打造有序、安全、整洁、宜居的现代文明城市。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新建道路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高质量建设和改造城乡道路交通、供热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交通服务标准化,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实施《承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到2020年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十)开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以提升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水平为手段,构建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按照典型引路、分类实施的原则,制定社会质量指标体系及评价规范,开展能力评价和监测活动。打好防范和管控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攻坚战,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开展质量主题实践活动。统筹高等院校和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力量,大力培养各层次质量管理人才和质量技术专门人才,厚植质量强市基础。加强质量人才教育培养,加强质量人才梯队建设,实施青年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体系,培育众多“承德工匠”。注重选拔质量人才,设立质量发展专家智库,深化质量发展研究和决策咨询。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质量标兵评选、青年岗位能手选树等活动。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水平,提高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机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供电、供气、供热、供水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建立行政审批实施、监督和评价标准体系,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管理、受理场所、办事流程、审批服务、监督检查标准化运行,创建一批示范窗口。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所有具有监管和执法事项的部门纳入实施范围,覆盖到全部监督检查事项,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制定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标准,提高行政效能。到2020 年,创建行政许可服务标准化试点3 个以上。

五、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

标准是提升质量的基础支撑,品牌是提高供给质量重要抓手,信誉是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现,要实施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工程,以标准提升质量,以质量铸就品牌,以品牌树立信誉,以信誉拓展市场。

(一)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制定相结合,建立覆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政府服务等各领域的新型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先进标准。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研究,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开展先进技术标准攻关与集成研究,突出龙头企业标准化创新,开展原材料、产品设计、关键工艺技术等系列技术标准的研制,推动分行业建立覆盖产品生产全链条的系列标准族,形成承德市重点产业竞争优势。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工作力度,开展重点行业国内外标准比对行动,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大力培育团体标准,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到2020 年,新技术成果标准转化率大幅提高,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0项以上,制修订地方标准60 项以上。

(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升级工程,推动企业健全标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标准贯彻水平,引导企业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大力倡导卓越的质量理念,实施质量管理提升工程,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引导企业改进和优化组织结构。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推动企业广泛开展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推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高效生产方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发管理,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实现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到2020 年,推动50 家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养50 名企业中高层质量管理人员,推动10 家企业创新形成特色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养10 名省级质量管理专家。

(三)着力打造承德品牌。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品牌发展计划,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生命力强的产品、工程、服务知名品牌,在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领域加大优质公共服务品牌培育力度。壮大知名品牌,加强对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驰名商标等品牌的培育,打造更多百年老店。突出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充分发挥公用品牌的整合力和联动力。积极创建“京津水源地”地理标志,唱响“避暑山庄和合承德”旅游品牌,更好地凝聚承德品牌合力,放大品牌效应。加强区域品牌培育,鼓励有条件的产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质量提升示范区”“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加强品牌保护,积极创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加强对名优品牌企业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企业提升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注册、运用和保护能力。到2020 年,中国驰名商标力争达到15 件,省名牌产品保持在50 项以上,省服务名牌达到20 个以上,获批创建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 个以上。

(四)加强质量信誉体系建设。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整合各部门、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归集质量服务和监管执法信息,通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部门共享。科学制定质量信用评价指标,量化评分办法,根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按照鼓励诚信、扶优惩劣的原则,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对违规企业实施“黑名单”管理制度,定期曝光。各有关部门要逐步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共同构建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客观、公正、公开反映企业的质量信用状况,加大对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力度。开展诚信企业培树活动,引导和督促企业公开产品、工程和服务标准,开展企业承诺践诺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快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资质认定、评先评优等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广泛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

六、补齐质量发展短板


针对制约承德市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靶向攻坚、补齐短板,促进质量全面提升。

(一)实施质量攻关工程。在钒钛冶金、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开展质量状况调查、质量比对和会商会诊,找准制约行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选择一批重点行业开展工艺优化行动,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供给瓶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依靠创新引领产业选择,重点实施绿色大数据、特色装备制造、食品及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十大技术创新专项,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着力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二)激发质量创新活力。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倡导优质优价,引导、保护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以技术标准、关键技术、专利保护、成果孵化转化等为重点,建立一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协同创新产学研联盟。加大对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引导推动力度,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市场应用。鼓励企业优化功能设计、模块化设计、外观设计、人体工效学设计,推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提高产品扩展性、耐久性、舒适性等质量特性,满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消费友好等需求。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小组活动,促进质量管理、质量技术、质量工作法创新。

(三)优化营商环境。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建设质量强市的重要保障。着力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全面落实减税政策,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减少征税和稽查处罚的自由裁量权,释放减税效应。持续开展“降费减负”专项行动,清理规范市级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对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监管。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审批流程。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完善清单管理制度,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扩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在工程建设领域探索实施“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区域评估”“联合验收”等新模式。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政策扶持,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提高政务服务质量,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引入社会评价,以竞争提升公用事业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在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深入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力度,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加大缺陷产品召回力度,健全缺陷产品召回行政监管和技术支撑体系。严格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检验检测机构监管,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转包、违法分包行为以及规避招标、围标串标等影响工程质量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质量不合格建材和违规使用明令淘汰建材产品等行为。建立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体系,依法加大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环境监测监察执法体系,着力提升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严厉惩处规划建设管理违法行为。完善政府内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政府服务监察和审计监督。

(五)推进质量全民共治。以大质量大标准维度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强化市场主体功能,依法推进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作用,规范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质量监管联动机制。强化质量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支持消费者协会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各领域社会质量监督员和志愿者作用,大力推行质量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调动消费者监督质量的积极性。完善质量信号传递反馈机制,鼓励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开展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运用质量信用评价、顾客满意度测评、供应链品质评价等质量信息,引导理性消费选择。依法公开质量失信记录、质量违法案件,增强对质量违法行为的震慑力。

七、夯实质量基础设施

科学完善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是质量基础设施,是提升供给质量的技术支撑。

(一)加强计量体系建设。加强市县两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具有高精确度量值传递和测量溯源体系。提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测能力,加快建设适合承德市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计量科技基础服务体系、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区域计量支撑体系。

(二)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规范标准制定、推广应用、实施监督、咨询服务等标准化工作。建立市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快团体标准培育,鼓励制定先进的企业标准。完善承德市标准化信息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创办标准化咨询服务机构。

(三)完善认证认可体系。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培育和规范认证市场,推广低碳、节能和环保产品认证,逐步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社会管理、文化、卫生等领域推行管理体系认证,探索在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体育产业中推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强认证监管,建立全过程追溯机制,规范认证认可行为。

(四)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快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积极争创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为质量提升和产业转型提供公共服务,力争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认证、研发、设计等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八、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一)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聚焦重大国家战略和承德多重历史机遇,将质量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定期研究落实质量强市战略、分析质量发展形势、决定质量政策措施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质量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强化市、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质量发展和质量监管职责,明确质量标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构建统一权威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把质量发展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院校教学计划。加强质量教育培训,开设专题课程,举办专题班次,不断增强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质量意识,切实提高质量工作领导水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质量强市创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二)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牢固树立和践行大质量、大标准观,将质量理念固化为质量意识、内化为质量自觉、转化为质量行动。实现从注重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把实施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强化担当、加力推进,在提升质量过程中提高效益、加快转型。

(三)强化督察考核。建立承德市质量督察工作机制,形成市县乡三级质量督察工作体系,切实加大对各地各部门质量工作的督导检查。承德市各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要自觉履行工作职责,把质量督察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开展督导检查活动,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质量工作开展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把质量工作考核指标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各级政府机关职能绩效目标,赋予一定权重,强化激励约束,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

(四)落实激励机制。完善质量资助和激励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标准化支持政策,推动企业提品质创品牌,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争创政府质量奖、知名品牌、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质量标兵等活动。对获奖企业予以表彰,持续开展市政府质量奖评选,修订完善《承德市质量奖评选管理办法》,扩大参选范围,提高奖励标准,积极鼓励技术创新企业参与评奖。出台《承德市标准化资助办法》,对新批准承担国家级、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的主导企业,系列技术标准创新族研制并取得成果、开展质量对标提升行动产品经确认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的主导企业,获批新建并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质检中心给予一定资助。

(五)加大质量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深入报道承德市提升质量的鲜活实践、重要成果、先进典型,讲好承德质量故事,提升“承德创造”“承德服务”“承德标准”“承德品牌”形象。开展质量月、中国品牌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民质量、诚信、责任意识。将质量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内容,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和政府服务六大质量为载体,创作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弘扬质量文化的优秀作品,让“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承德市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

承德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本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细化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要求,确保各项工作举措和要求落实到位。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0366.html

本文关键词: 承发, 中共承德市委, 承德市, 质量, 提升, 行动, 质量强市, 建设, 实施意见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