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办发〔2017〕29号《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2-24 16:06:07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通知




通政办发〔2017〕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通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11日



南通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重要阶段。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江苏省“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和《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南通知识产权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好的五年。五年来,知识产权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优化提升社会创新环境,有效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知识产权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在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三年复核验收中,南通位列地级市第三位,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形成了示范引领、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格局。先后颁布实施《南通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南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方案》、《关于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加快品牌强市建设的意见》、《南通市专利助推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5-2020)》等文件,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纳入市发改、经信、商务、人才等相关部门工作,共同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重点任务落实。建立了县(市)区、园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价体系和市县知识产权工作会商机制,率先实现市辖县(市)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省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全覆盖”,14个省级以上经开区、高新区基本实现省级园区试点示范“全覆盖”,其中3家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市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
  --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体系。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建立了市、县、园区三级试点示范工作体系,完善了市、县、乡镇、重点企业四级联动管理机制。知识产权专项投入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知识产权专项资金3.5亿元,年均增长约15%,其中市本级建立了知识产权专项计划体系。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凸显,全市有专利申请的企业超过4200家,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占比均突破70%。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6家,累计407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作,拥有国标认证企业84家,通过省贯标绩效评价企业132家,其中评价优秀企业71家,企业专利导航、专利布局、专利预警等工作快速起步,专利支撑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日益增强。
  --开启了优化创造、加强运用、改革创新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步伐。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提高,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99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06件,专利申请、授权、发明专利申请分别达到198176件、114788件、46909件, PCT专利申请总数达503件;中国驰名商标58件,著名商标329件,作品著作权登记量累计39800件、软件著作权登记累计598件,植物新品种授权量累计18件,地理标志产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个。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幅提高,有404家企业以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贷款10.98亿元,获天使投资资金6000万元;投保专利执行险324单,专利侵权责任险5单,投保专利686件,投保企业329家,投保额达1025.6万元。相继成为国家专利保险试点城市、国家专利导航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城市。
  --优化了执法护航、维权援助、服务支撑的知识产权激励创新氛围。“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率先建立县(市)区专利执法目标责任机制和专利行政执法常态化机制,执法能力迅速提升;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深入开展“三合一”司法保护,4个基层法院建立知识产权庭;建成中国南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全国第二家特色产业快维中心“中国南通(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省级知识产权巡回审理庭;成立了南通家纺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形成了家纺领域快速维权“南通模式”;企业、商贸街区持续开展“正版正货”承诺活动,知识产权社会认知度不断上升。相继成为知识产权“5.26”专利执法推进工程单位和知识产权执法强局建设单位,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位居国家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前列。知识产权服务环境不断完善,建设4000m2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引进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20多家,率先建立服务机构备案管理与服务业统计制度,构建了“5+n”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率先探索企业知识产权总监等专业人才分类培训模式,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流动课堂培训计划,累计培养企业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人才240多名,知识产权代理人才120多名,专利信息分析、专利挖掘布局人才600多名,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700多名。
  (二)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科技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各国各地区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成为发达国家构筑国际贸易壁垒、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有力武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知识产权作为破解发展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先后颁布的“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战略,均作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构建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风险防控等重点举措,为知识产权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必须把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制度予以高度重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大省向知识产权强省的跨越”。南通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转型初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的转型发展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的关键期,对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十三五”时期,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机遇,瞄准国际国内知识产权先进城市核心指标,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支撑创新驱动战略发展,为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破解新难题、培育新增长点,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以加快知识产权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以支撑企业创新发展为重点,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全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综合能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提供强劲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和创新摆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改革为统领,以创新为动力,着力破除制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思路举措,发挥先发优势,实现引领型发展。
  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监管有力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
  坚持开放融合。统筹国际国内优质资源,形成若干知识产权领先发展领域,培育我市知识产权优势。加强开放协作,积极获取集聚支撑知识产权发展的各类资源,为创新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特色发展。依托南通产业优势,依据知识产权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核心优势,规划知识产权发展重点,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促进多样性、差异化发展,打造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密集的特色产业。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构建具有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且开放创新、集聚融合、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发展体系。知识产权推动区域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政府财政、经济、科技投入效益提升的效能有效彰显,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群)、密集型企业和优势企业、专利“杀手锏”产品得到良好储备。基本建成“创造水平较高、运用模式有效、保护环境完善、管理体制顺畅、服务能力突出、高端人才集聚、具有南通特色”的知识产权强市。
  --知识产权产出质量显著提升。知识产权产出主要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万人有效注册商标量达120件,万人一般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60件,PCT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2500件,马德里商标注册量累计达250件,农业植物新品种授权量累计达到28件,在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幅增强。知识产权加快流动转化,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以上。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集群50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值增加占GDP的比重达35%以上,打造拥有组合专利布局和高附加值的“杀手锏”产品1000个,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5%以上,知识产权质押年度融资金额5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优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相容互补、有机衔接,假冒、侵权等违法行为及时得当处理,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机制完善,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超过75%,权利人满意度超过80%。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调高效。建立权责一致、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综合行政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效能。辖区内70%的县(市)区入选国家强县工程示范、强省区域示范,推动国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向示范园区迈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培育国家示范企业5家、优势企业50家、贯标企业500家。
  --知识产权服务业加快发展。建成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成8000M2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服务优质、全面覆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引进高端服务机构40家,培育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服务机构10家,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30%以上。
  --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具有执业资格的知识产权律师、代理人等达300人,企业知识产权总监达300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师(中级)1200人,品牌管理专业人才和版权经理人达800人,培训从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服务、保护等的各类知识产权管理师(初级)8000人以上。
  表1 南通市“十三五”知识产权主要指标
  序 号项 目指 标发展目标
  1知识产权创造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
  2万人有效注册商标量120件
  3万人一般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60件
  4累计PCT专利申请量2500件
  5累计马德里商标注册量250件
  6累计农业植物新品种授权量28件
  7产学研合作引进创造重大发明专利2000项
  8累计驰名商标量75件
  9知识产权运用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地区GDP≥15%
  10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地区GDP≥35%
  11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额/出口总额≥55%
  12专利密集型产业集群50个
  13知识产权质押年度融资金额≥5亿元
  14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案件结案率≥95%
  15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75%
  16权利人满意度≥80%
  17知识产权管理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强省区域示范的县(市)区的比例≥70%
  18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强省区域示范园区的比例≥70%
  19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5/50家
  20知识产权服务引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40家
  21知识产权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率≥30%
  22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
  23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1个
  24企业知识产权总监(高级)300人
  25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师(中级)1200人
  26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师(初级)8000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市,制定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方案,明确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目标任务,确保我市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管理绩效和治理环境等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能力,提升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水平,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在城市经济发展、产业规划、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全面运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城市治理模式。
  (二)推进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量
  开展核心专利、精品版权、驰(著)名商品等创建工作,按照价值引领、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原则,建立与质量和效率绩效相挂钩的专利创造和科技创新资助奖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优质知识产权拥有量。在企业层面,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机制,加强研发前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专利预警分析和规划布局,加强专利的战略运用、权益保护与价值实现,打造大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产业层面,围绕我市 “3+3+N”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以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龙头企业为依托,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端创新平台和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推动行业、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健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体系,建立产业知识产权协同创新机制,部署知识产权服务链,引导知识产权资源与创新、产业、金融等资源匹配融合,培育“3+3+N”重点产业特色优势。研究制订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产业发展政策,通过专利、标准、品牌、版权、商业秘密等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共同运用知识产权成果构建合理的产业群体竞争优势。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支持大型企业开展专利导航提升创新能力、补强产业链和加强品牌建设,引导中小微企业把原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凝聚竞争力。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改革,拓宽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设立城市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基金,健全第三方专利价值分析,建设知识产权质押处置通道,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遍化、规模化和常态化。引进知名知识产权交易运营网络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通过收储、投资、并购,开发、组合、孵化、转让、许可等方式,推动知识产权资本流转和运用,实现专利商用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四)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优化行政执法资源配置,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开展综合统一执法。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运用好“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数据资源,健全线上线下执法司法协作方式,做好提前介入与线索通报、案件协办、联合执法、定期会商及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移送等工作。深化执法“护航”行动,严厉打击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创新适应“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业态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高执法办案水平,积极创建知识产权执法强局。加强中国(南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机制,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运用指导与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加强中国南通(家纺)快速维权中心和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加强专利快速审查和快速确权工作。强化专业市场知识产权监管,深化以家纺电商领域为代表的产业知识产权立体保护机制建设。
  四、重点工作
  (一)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1.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成立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创新部门协调沟通、重大事项通报、重大案件会商和重点工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深化市、县知识产权工作会商机制。按照全省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有序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建立职责清晰、管理统一、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机制,扎实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
  2.探索知识产权清单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作用,建立知识产权风险审议项目清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目录清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目录清单,专利“杀手锏”产品目录清单,高价值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培育清单。创新知识产权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数据监测统计机制。
  3.扩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积极推动县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提档升级。推动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由省级向国家级跨越,通过园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产业专利导航、集群管理,推动园区围绕特色产业强化规划导向、激励政策、经费投入、宣传培训和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引导特色产业核心知识产权创造、集聚,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
  4.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要求,开展知识产权资源分布调查,实施知识产权布局综合评价。建立面向区域和产业的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推进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在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导航及支撑作用的评估。探索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集聚的配置机制,形成知识产权资源、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效益
  1.建立产学研服协同运用体系。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围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群)培育,按照产业链统筹研发资源构建创新链,建立产学研服联合创新与专利供需对接机制,形成“以需定研、权属清晰、服务支撑、专利对接”的专利协同创造新模式。
  2.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以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平台,推动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加强合作,充分利用专利信息指引集成创新,制订专利挖掘与布局策略,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力争每个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培植一批高价值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
  3.培育高价值商标和版权。实施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计划,支持行业协会注册集体商标,围绕产业集聚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商标。支持企业制定商标品牌发展规划,鼓励企业将品牌自创与收购相结合,培育一批市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的高知名度商标。实施高价值版权培育计划,深化版权管理的“南通经验”创新模式,以南通家纺城为重点推进家纺产业的创意设计与版权保护工作互动,创造一批特色高价值版权。
  4.打造专利“杀手锏”产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外向型企业开展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制订促进专利布局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利用专利信息提升研发起点,开展专利挖掘布局,形成专利组合,扩大保护范围,提升专利价值。
  5.开展专利支撑自主品牌建设工程。培育和强化专利支撑品牌发展的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的专利支撑和保障工程。结合南通市品牌发展和高价值商标培育计划,围绕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品牌下的商品,形成有效的专利保护布局,更好地保障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形象。
  (三)加快知识产权强企建设
  1.全面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推动企业建立与经营发展相协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机制,支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以科技型创业企业、小微企业为重点,支持开展知识产权集中管理和委托管理服务,消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空白。以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外向型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知识产权管理管理规范》落实,实现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全覆盖。
  2.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制定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行动计划,构建市县联动的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行动的工作体系。以高层次人才(团队)“双创”企业和外向型科技企业为重点,结合企业阶段性经营发展重点在专利导航、专利布局、知识产权投融资、知识产权预警分析及维权诉讼等专项战略运用上取得突破,推进专利强企试点示范。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标准体系的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支持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和专题专利数据库,开展专利分析与布局,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行业领军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加速集聚高层次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人才,创造引领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成果,引导企业加强资产并购、股权流转、对外投资中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打造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国际知名品牌和拥有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
  3.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加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获权指导,发布相关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实务指引。围绕“3+3+N”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企业专利导航项目,引导企业开展海外专利布局。支持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重点针对人才引进、国际参展、产品和技术进出口、对外投资并购等活动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提高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能力;支持企业介入国际研发分工、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具有较高价值的国际专利和品牌,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商标注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行业协会联合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发布与我市密切相关的主要贸易地、对外投资目的地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产业知识产权信息、竞争动态和风险预警,为企业加强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解决知识产权争端提供服务。
  4.搭建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围绕企业知识产权需求,集成各类优秀服务资源,引进和搭建满足企业知识产权代理、维权、信息分析、价值评估、专利导航、质押融资、贯标等各种服务的云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引导服务机构加强人才培养、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升。
  (四)促进产业知识产权实力提升
  1.实施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程。完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设立专利导航专项计划,建立产业专利信息平台和运营平台,促进专利信息深度利用与专利转化、许可与运营,通过专利导航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厘清知识产权资源与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经济资源的匹配关系,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支持“3+3+N”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协同互动,组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相融合的产业联盟,积极参与国际、国家与行业标准制订,构建服务于产业联盟的专利池,建立专利权利益共享、联合防御与聚集运营的利益协调机制。
  2.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以“3+3+N”产业为重点,加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部署,制定《南通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设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专项资金,支持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产业专利导航试点、产业专利集群管理试点、密集型企业培育和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布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发展指南,建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机制,定期发布发展报告;推行产业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导向;实施商标战略、名牌战略、版权战略实施示范工程,引导商标、版权向专利密集型产业集聚产生聚合效应,形成各类知识产权衔接互动、优势互补、立体攻防的密集型产业。
  3.开展园区(基地)特色产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以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建立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建设产业专家库,搭建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支撑平台,强化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营造有利于特色产业集聚的环境条件。支持园区建设专利导航实验区,制定基于知识产权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形成“一产业一战略”的发展格局。组织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专利转化,建设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和产业专利战略支持中心,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项目招商和成果转化。
  4.加强优势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围绕“一带一路”与“走出去”战略实施,以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规划,推动形成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布局与产业竞争优势相互匹配、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联合专业机构开展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尽职调查、运营和维权援助等高端服务。
  (五)活跃知识产权运营交易
  1.建立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体系。建立覆盖传统主导产业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引进建设功能完备、交易活跃、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模式,建立网上交易与现场交易相结合的交易服务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业务基础良好、运营模式先进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支持优势产业的企业通过组建知识产权联盟,联合出资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司等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推动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流动转化。
  2.优化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出台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的指导意见,联合财政、商务、税务等部门共同探讨推进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引导扶持。整合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依托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采用市场化运营、灵活管理和政策激励等方法,加速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以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为重点,设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流转交易,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和价值实现。进一步办好中国家纺画稿交易会、家纺产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家纺知识产权市场化,提升国内外影响力。
  3.推动知识产权投融资创新。加强知识产权投融资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完善政、银、投、保“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投融资工作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扶持政策,设立知识产权投融资风险资金。鼓励商业银行结合自身实际和企业特点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和产品。支持担保、保险机构推出知识产权投融资风险分担产品,构建政、银、投、保多方共担的风险化解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投资公司,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推出“股权+债权”相结合的投融资服务。引导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担保、典当、拍卖、代理、法律及信息服务等机构进入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市场,支持专业人才(团队)和社会资本创办知识产权投融资经营和服务机构,加快形成多方参与、多层次、多渠道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
  (六)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1.加强执法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市县两级联动的执法机制,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工作,打造一支专业知识强、业务能力过硬的执法队伍。深化行政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加强与司法、法院、检察、公安等部门在保护模式、信息共享、证据采信、保障措施、纠纷调处等环节的衔接互动,成立多部门参与的专门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构,形成统一保护体制。完善家纺产业专利侵权判定中心建设,提升在产业保护领域的影响力,发挥好为全省乃至全国家纺领域的保护支撑作用。
  2.严格执法办案工作。围绕国家、省的部署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专项行动,以点带面,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注重执法办案规范化、常态化机制建设,定期开展上下级、跨部门联合执法,着重提升基层执法办案能力;加大“双打”工作力度,加强假冒案件查处与侵权纠纷案件处理,提升权利人的维权主动性,满足创新保护需求。适应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需求,组织开展电商领域执法,完善线上线下案件衔接机制,强化与重点平台及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执法协作,在案件相关信息提取、证据固定、重大及群体侵权案件处理形成合力。加强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海关监管,实现对市场采购贸易全流程知识产权多部门联合监管服务。
  3.强化行业知识产权自律。大力推进企业、商贸街区持续开展“正版正货”承诺活动,强化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知识产权违法侵权企业档案,将故意侵权、反复侵权者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机关与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机制。在特色重点产业推进快速维权中心、专利侵权判定咨询中心和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研究制定行业知识产权自律标准,健全特色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机制。
  4.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加强中国南通(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提升保护服务职能,健全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专利、版权、商标三合一维权保护机制。以中国(南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服务载体,在各县市区、园区、产业集聚区设立一批分中心或维权工作站,形成完整的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机制,加强企业主要投资贸易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指引宣传培训,为主动维权企业提供资金与智力援助;开展企业诉讼维权托管服务,实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时跟踪服务,提升企业主动维权及防范风险能力。
  5.加强重大项目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加大财政引导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计划,构建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支持、事后有救济的保护格局。围绕我市“3+3+N”产业开展专利预警分析,适时发布预警报告,指导企业注重研发创新工作中的风险防范;加强外向型企业产品参展及出口、上市及拟上市企业专利侵权风险防范,加大对主动维权并赢得国内外专利纠纷法律诉讼企业的资金援助,加大对企业在资产重组、并购、兼并、海外投资等方面开展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支持。
  (七)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1.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强市、县、园区三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市、县知识产权平台公共服务功能,支持园区根据产业特色、企业需求,建设特色化、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支持中国(南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中国南通(家纺)快速维权中心能力提升,有效发挥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带动效应。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依托社会力量建设特色化、高质量、服务优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从政府直接服务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转变。
  2.扩大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完善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制度,支持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评估、法律等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健全专利、商标、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成立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支持协会整合成员力量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行业自律不断规范知识产权服务。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机制,支持企业与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采取联合经营、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加快培育知识产权服务龙头企业。
  3.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质量。实施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服务机构创新经营模式、拓展业务渠道、优化服务内容。全面推行《专利代理服务质量管理规范》,推进服务机构业务数据、服务质量和奖惩信息公开化,规范服务机构经营行为。完善知识产权专家服务队挂钩服务企业机制,深入企业开展个性化知识产权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执业培训,切实提高服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监管,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开展星级评定,引导高端发展。
  4.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载体建设,完善有利于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吸引更多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创新知识产权服务供需对接机制,搭建知识产权服务供需对接及合作交流平台,加快形成各类服务有机衔接、相关机构互动发展的格局。
  (八)加快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人才培养服务机制建设。建设企业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南通市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围绕产业和企业专利信息分析、挖掘布局、商用运营、战略实施、管理体系、维权保护等业务需要,提供专题课程、微课程等精品知识产权继续教育服务,加强技能型、实用型、服务型人才培养。制定面向知识产权创客人才的扶持政策,加强创业人才知识产权辅导,集聚知识产权创客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开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支持高校院所建设知识产权研究机构,集聚高层次知识产权研究人才,打造知识产权发展智库。
  2.促进高端人才加快集聚。将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列入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优化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激励政策,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提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实力。建立开放、共享、高效的知识产权人才信息管理和供需对接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人才优化配置。大力引进从事知识产权信息分析、战略策划、代理服务、交易运营、投融资、维权援助、教学研究的高端人才,促进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互动交流。创新企事业知识产权人才使用方式,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知识产权总监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人才租赁等柔性方式引进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建立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培养和举荐国家、省级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和知识产权领军人才。
  3.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对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分类培训。在各类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培训班设置知识产权专题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知识产权课程,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师万人培训工程,建立中小型企业人才工作站,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流动课堂”推广计划,满足企业个性化发展需求。实施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实现相关人员知识产权职称全覆盖。
  专栏11:知识产权管理师万人培训工程
  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为核心,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实务培训,通过培训平台建设、培训课程设计、建立培训体系与机制、线上线下培训,对全市近万家科技型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普及培训,每家企业至少培训1位具备知识产权管理实务技能的知识产权管理师。到2020年,搭建满足知识产权管理师初、中级培训要求的管理师培训网络平台,建立市、县(市)区两级培训载体、师资队伍,建立线上、线下培训结合及分级培训与分级投入相结合培训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将知识产权列入重点工作,加强与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局的高层次会商,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统筹部署和协同推进。成立南通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及时研究解决全市知识产权重大问题,坚持用改革办法破除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障碍。市知识产权局牵头实施本规划。政府相关部门要更好的凝聚智慧、密切配合、加强宣传,合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围绕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年度推进计划、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完善工作机制,保证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二)强化政策保障
  各地、各部门要把知识产权摆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核心位置,强化部署与协调。全面贯彻落实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和人才的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完善引导知识产权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有效运用的激励政策,加强与经济科技产业发展政策、企业激励政策、人才扶持政策、财税优惠政策及其管理引导机制的衔接和联动。在政府招标采购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和使用具有核心专利、驰(著)名商标、全国名牌、精品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
  (三)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知识产权投入增长机制,市及各县(市)区、园区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市财政要强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资金保障,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升、管理运营、投融资服务、优势企业、密集型产业和保护环境优化、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县(市)区要设立推动知识产权重点工作的财政资金专项引导计划,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拓宽知识产权投入的资金渠道,创新投融资体制,引导全社会大力增加知识产权投入,形成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投融资格局。强化知识产权财政投入的政策导向,加强资金的使用监督。做好对产业、企业发展质量和服务机构工作质量的跟踪和评价,及时优化政策设计、加强规范管理。
  (四)严格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和监测考核评估体系。市知识产权局在规划实施中要明确责任分工,狠抓任务落实,严格目标绩效考核。将知识产权指标列入企业申报政府类科技经济项目的考核内容。建立主要目标和任务推进情况的监测统计、评估通报制度,做好动态分析和阶段评估,加强督查指导。


通政办发[2017]029.pdf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0715.html

本文关键词: 南通市, 通政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