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办发〔2016〕189号《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十三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2-24 16:10:33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十三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




通政办发〔2016〕18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通市“十三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30日



南通市“十三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



  前 言
  “十三五”(2016-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期,也是南通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推进各项改革,使关系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南通市“十三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基本思路、任务和措施,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确定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方案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基础和背景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成就
  “十二五”时期,南通市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全市上下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优化所有制结构,推动市场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将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
  1.陆海资源统筹利用水平有效提升。国家海洋局将南通列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示范市”,10公顷以内建设项目用海审批权率先由省下放我市。全国首家开展海上构(建)筑物可出资登记、首家对外发布建设用海海域基准价格评估技术规范,实现全国首例海域储备融资。全市陆海统筹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计划获省政府、国土部批准实施。同一乡镇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获批启动实施,国土部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示范项目落户通州湾示范区。
  2.财税金融改革有序推进。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模式,研究出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产融结合创新模式。推进金融载体建设,出台《关于鼓励发展专业金融集聚区的试行意见》。大力推进直接债务融资,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增容扩面,9家企业获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资格。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32家,新三板挂牌总数达46家。上线南通创业融资服务平台,打造基于平台的“江海创投行”线下项目路演品牌。研究出台全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先后公开部门决算、政府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会议费和培训费预算等。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
  3.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研究制定《中国制造2025南通行动纲要》,做优做强六个主导产业,做特做大八个新兴产业,做精做专制造业服务化产业。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南通行动计划》,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紧抓改革机遇,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引导民资进入公共服务等领域,印发《南通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暂行)》,涵盖公共教育、公共科技等9大类共118项,其中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的有28类。编制《南通市2015年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制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大力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
  4.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以股权多元化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我市在省辖市中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9家企业“一企一策”改革到位,选取10家企业开展试点并取得积极进展。吸收非公资本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新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68家,占出资企业总数的46.6%;吸纳非公资本19.4亿元,占全部资本的32.9%。资产证券化率不断提升,醋化股份A股上市,森萱化工新三板挂牌,精华制药完成定向增发,南通科技与中航工业集团实现战略重组,产控集团旗下4家上市公司非国有股权比例达到66.9%。国资监管体系逐年完善。不断完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制订了规范资产处置、“三重一大”报告备案、企业负责人薪酬分类考核与管理、建立健全出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等13份文件。
  5.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发改委同意海安开展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如皋市白蒲镇入选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完成《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形成新型城镇化试点总体方案、实施方案,试点方案在全国40个地级市评选中排名第二位。围绕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市化资金保障机构,首个规模50亿元的平安?南通城市发展基金募集到位。创新体制机制。研究下发《关于规范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县(市)区特色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管理意见》,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获准设立。以经济发达镇、沿海重点镇和市级中心镇为重点,创造性打造“三大平台”,推动形成“前台”+“后台”的新型基层政府运行模式。
  6.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研究出台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等政策意见、引导和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发展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社7111家、培育家庭农场3370个、“全托管”服务主体1145个。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宅基地有偿退出等工作。海门市被确定为国家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单位,如皋市被列为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市所有农村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交易中心、市场),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75万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积极推进“清产核资、折股量化”为核心的社区股份制改革,建立了852个社区股份合作社,入社成员总数达22.4万户,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24.2亿元。
  7.开发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海安、海门、如皋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国家级南通综保区、南通高新区获批,国家级开放平台达到6个,全市新增省级开发园区5家,新增跨境、跨江合作园区6家;洋口港、启东港水运口岸获批,兴东机场开放获国务院批准,全市水运和航空开放口岸达到5个。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国务院批准,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正式设立,通州湾开发开放上升到国家和省级战略层面。如皋双马化工印尼农工贸合作区成功获批全省首家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着力创新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工作,全面推广“清单式审核,备案化管理”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快速审批方式,探索建立外资企业准入单一窗口机制。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南通空港产业园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获得批准,综保区纺织原料进口交易中心、如皋东升石材进口交易中心获批省级进口交易平台。
  8.行政和社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南通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地级市试点。我国第一个经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批准的地级市行政审批局在南通挂牌运行,实现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两大领域15个部门53个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审批。全市11个县(市)区行政审批局全部对外挂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市域全覆盖,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五年前的542项精简到255项。民生水平实现新提升。建立健全社会建设“十大体系”,实施民生实事215项,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3.4%。成为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5所高校升格、更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国家联系试点。五大社会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9073”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各县(市)均成为省文明城市。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环境
  从国内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展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唱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并进,这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重要契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的各种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均等之间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治理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发展方式、城乡结构、社会建设等面临深刻变革,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深化、攻坚克难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改革目标从发展生产力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改革领域与对象从经济体制到全部体制,从传统体制到过渡性体制;三是改革程度与手段从体制机制改进到制度建设,从体制分化到制度整合;四是改革难度与价值追寻由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五是改革推进方式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总体看,新形势下改革的重点、对象、环境、动力、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改革的关键性、系统性、风险性明显增强。
  从南通区域环境看,“十三五”时期是南通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是持续跨越的赶超期、大有作为的历史性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予以解决的问题:一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强,内部机制的再造任务繁重。二是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三是市场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素市场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亟待改变,土地、资本、排污权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还不高;市场中间组织的发育不够成熟,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四是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保障面的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保障能力的提高,均提出了较高要求。五是农村改革任务艰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总之,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的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十分重要而紧迫。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把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活力作为关键之举,把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在强化陆海资源要素利用、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努力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动力,为实现全市“十三五”各项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发展。围绕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和陆海统筹的体制机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发扬群众首创精神,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等各类瓶颈,努力激发新的活力。深入对接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江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南通特色创新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形成新的生产力。
  2.坚持陆海互动,协调发展。有机整合陆域与海洋优势,着力推动陆海发展定位、陆海发展规划、陆海资源有效利用、陆海生态环境建设、陆海统筹管理、陆海减灾防灾体系“六个衔接”,不断放大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开发特色和优势。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全局与局部、开发与保护等关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
  3.坚持互利共赢,开放发展。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筑多种所有制竞相发展和经济国际化快速提升的区域开放格局。加强区域合作,加快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融合发展,主动接受上海自贸区的辐射带动,尽快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第一方阵。
  4.坚持生态为重,绿色发展。突出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探索产业、城市相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相和谐,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5.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进一步完善社会建设十大体系。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构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以人为本发展新格局,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坚定不移去产能。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推动产能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途径,就地消化严重过剩产能。突出抓好船舶行业去产能、调结构。分解落实钢丝绳、印染等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限期退出。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省下达钢铁、水泥、船舶化解产能目标,累计淘汰印染落后产能1亿米、钢丝绳落后产能60万吨,“僵尸企业”加快出清。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落实《中国制造2025南通实施纲要》和《关于强化产业链培育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意见》,聚焦“3+3+N”重点产业,到2020年底,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8万亿元,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
  2.分类施策去库存。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扩大住房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有效释放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购房需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转用通道。积极化解商办用房库存压力。更大力度扶持楼宇经济发展,引进总部经济,打造“双创空间”。
  3.稳妥有序去杠杆。着力优化融资结构,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鼓励发展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发挥“南通创业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功能,畅通股权投融资对接渠道,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政府债务余额限额制度,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构建健康运行机制。
  4.多措并举降成本。打好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降低融资成本。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企业更多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多举措降低用能、用地、用电、用工等成本。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市场化。降低制度性成本。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压缩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统一审批标准。严禁随意向企业调帐,严禁随意查封企业固定资产、冻结企业银行账户,绝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
  5.抓住关键补短板。突出问题导向,针对薄弱环节,推进“补短板专项工程”,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构建“三纵两横”为骨架的铁路网络。加快建成“两环四射四通道”高速公路网和“七横九纵”为主的普通干线公路网。完善江海河联运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天然气、供排水管网覆盖面,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加大民生保障力度。重点实施18个重大项目,到2020年底完成投资266亿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重点实施13个重大项目,到2020年底完成投资25亿元。扩大公共服务供给。重点实施7个重大项目,到2020年底完成投资64亿元。推进精准扶贫攻坚。重点实施经济薄弱村扶贫项目。
  第二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6.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力度,强化领军企业的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创新型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创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培育计划,完善创新企业培育机制。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服务体系,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复制推广中关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重点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
  7.注重提升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导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建立产业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导航产业培育计划,建立优势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全面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创新质押融资模式,建立知识产权运营、许可、质押备案服务平台,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机构融入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建设,引进建立知识产权挂牌交易系统,加速推进知识产权的资本化、证券化、市场化。严格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建立专利行政执法常态化机制,完善省市县、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
  8.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更大力度实施新一轮“江海英才计划”,主动承接上海、苏南以及国内外各类创新人才转移。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强化实践成果能力评价,深化企业职称自主评价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工作。落实高层次人才享受特定政策待遇,做好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入学、出入境等保障工作。实施新一轮高层次人才“226”培养工程和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全面提升本土人才队伍素质。
  9.做大做强科技金融。加快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政、投、贷、保、险”多方式协作联动机制,加大费率补贴和风险补偿力度。做好“创新券”的发放,设立市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加大对初创期创新成果的投入力度。吸引各方资源研究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投资基金,集中支持事关全市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第三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0.积极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调整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推进商业类企业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引入非国有资本或其他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支持具备条件、主营业务突出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改组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根据需要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进一步发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源整合优势,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和市场价值。探索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11.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抓好增量投入,培育优质新项目。鼓励出资企业与央企省企、优强民企加强合作,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通过战略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形式,加快补充短板。加快建设综合产权交易所,把南通产权交易市场建成区域性、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众和担保为龙头,科技担保、小贷公司为支撑,动产质押监管为补充,整合其他担保资源,打造全市旗舰型担保集团。适时组建国有港口龙头企业,逐步整合沿江沿海港口资源。
  12.切实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准确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依法建立监管的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市国资监管部门对粮油集团、盐业公司两家国资委参股企业,按照出资比例,相应履行出资人职责。规范行权履职方式,大力推进审批核准备案事项下放,向社会公布出资人职权清单,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监管信息化。以“制度+科技”为重点,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打造融集团公司与旗下子企业、生产经营与企业管理、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风险识别与预警处置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第四节 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13.突出民营经济发展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创业服务指导。鼓励各地统筹建设创业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园、标准厂房等创业载体,利用闲置厂房拓展创业空间,引导集聚创业。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到2020年,培育营业收入超100亿元民营工业企业3家,其中超200亿元企业1家。实施成长性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在全市遴选出100家竞争能力较强、发展增幅较快、创新潜力较大和经营管理规范的科技型、成长性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确保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加快晋升大企业、大集团行列。深入推动“个转企、小上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民间资本进入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提供支持。通过投资补助、产业基金注资、财政担保补贴、银行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污染治理、水利工程等重点领域项目。积极推动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提升我市民营经济自身的融资服务能力。
  14.加快民营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优化民营经济空间布局。按照统筹规划、优江拓海、集聚集约的原则,顺应沿江、沿海、沿沪、沿通道、沿节点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促进民营资本、项目、资源要素向在“一核、两带、多极”集聚布局。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做优做强高端纺织、船舶重工、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3+3”重点产业,加快制造业低转高、散转聚、大转强,重点推动船舶海工产业、家用纺织、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现代能源等制造业基地提档升级。突出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加快成长性产业发展和种子产业培育,集聚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环境服务、数字文化、供应链管理等新兴服务业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楼、工业设计楼、数字文化楼等现代主题楼宇,推进楼宇经济加快发展。改造提升现代商贸、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民营经济特色板块,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特色板块布局,加强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区中园”和配套园及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
  15.推动民营经济融合发展。抓住新一轮国企改革机遇,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民营企业紧抓 “一带一路”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城市开展经贸物流、共建园区等合作。推动民营企业进军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上市培育体系,采取政策扶持、信贷支持、服务指导等手段,推进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各类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十三五”期间,新培育民营上市企业10家,在新三板挂牌50家。
  第五节 深化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16.建设江海城市群。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首位度。按照“江海联动、港城互动、轴向带动”的发展方向,构建“一核四片区”(核心区、南部片区、北部片区、中部片区、东部片区)大城市格局,加强主城区与海门城区的交通互连、设施共享、功能互补,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向1小时交通圈扩散,努力建设300万左右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全面提升中等城市发展能级,加快5个县(市)城建设,发展特色县(市)域经济,按照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发展规模,加快整体规划,强化片区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力争县(市)城人口规模发展到50万人左右。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小城市,着力提升吕四、近海、三星、包场、长江、搬经、李堡、曲塘、洋口、长沙等10个省级重点中心镇以及寅阳、三余、角斜等沿海镇的发展质量,强化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引导,将有条件的镇逐步发展成为10万左右人口规模的小城市。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
  17.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明确落户条件和落户政策。根据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宽以合法稳定住所和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的市外户口准入条件,实行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与城镇落户挂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行户籍居民城乡一体化户籍登记制度。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18.转变常住人口工作体制机制。建立人口统筹管理新体制,健全完善人口决策支持体系。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加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管理服务,推进人口管理服务社区化。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制度,推进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共享和综合利用。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科学测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合理分摊政府、企业、个人成本。
  19.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快实现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不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平等参加社会保险,进城从事自由职业的务工人员以劳动事务代理方式参加社会保险。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确保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水平,探索将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
  20.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探索通过开发性融资、债券发行和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融资规划,建立差别化融资与偿债机制,积极与开发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用好棚户区改造贷款等政策。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稳步推进债券发行。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兴办社会事业。
  第六节 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
  21.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落实好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确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方向和重点。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南通实际,保障优质粮油面积600万亩,蔬菜园艺200万亩,生态林业300万亩,海水高效养殖100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突出粮食生产、设施园艺等重点领域,培育示范典型,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力。深化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鼓励开展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社经营服务能力。培育扶持各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实施科技、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企业战略重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22.建设美丽乡村。根据国家颁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和《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指导标准》,结合南通市新农村建设实际,重点培植村容村貌良好、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良、公共服务配套、乡村风气文明的行政村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积极实施省级美丽乡村项目,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注重培植创建工作的特色。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危桥改造工程,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规范开展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到2020年,建设和改善乡道、村道约1000公里,建立农村河道轮竣机制,巩固提升农村环境“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成效,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3.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十三五”期末,城乡基本养老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城乡居民衔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衔接,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继续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养老保险待遇的差距。稳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落实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继续加大基金征缴和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力度,提高统筹基金共济能力。进一步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风险金机制,及时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资金,封闭运行,留足管好,切实防范基金风险。
  第七节 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
  24.主动融入新一轮开放格局。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围绕东盟、中南亚、非洲、中东欧等重点区域,由点及面、由线到片展开布局,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区域的合作。推进双马化工印尼农工贸合作区在“十三五”成为国家级境外产业集聚区,联发、龙鼎、赛城等境外园区成为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打造全面接轨上海自贸区的前沿示范区,在全市复制应用上海自贸区制度新模式,加快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按照国家和省对南通的要求,积极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力促进两大家纺市场协调融合发展,努力形成全国、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25.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紧盯龙头企业,提高重大外资项目比重,着力引进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全力稳定和扩大外贸进出口,把外贸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结合起来,拓展非洲、中亚、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强对外贸稳增长的支撑。强化竞争力提升,大力度打造出口基地和知名品牌,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加快“走出去”先行先试试点步伐,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境外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培育一批具有规模实力、品牌优势、市场基础的“走出去”骨干企业。
  26.全力拓展高水平开放空间。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充分发挥通州湾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长江下游北翼江海联动开发新平台,逐步放大南通江海联运与陆海统筹优势。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生产资料供给互补、产业链分工协作,打造国内与国际产业合作集聚高地和创业福地。加快全市开发区升格和转型升级,分类指导开发区结合自身优势,明确产业定位,调整制定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深入推进口岸开放和“大通关”建设,加快推进口岸载体功能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口岸大通关功能,统筹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建设,全面深化关检合作机制,推进“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的“一站式”作业模式。
  第八节 深化价格收费体制机制改革
  27.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贯彻新修订的《江苏省定价目录》,减少政府直接定价的项目。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政策。积极推进扬尘排污收费,有序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完善危险废物收费政策。推进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医疗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完善公共服务价格机制。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收费行为。坚持公共交通公益性优先。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完善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定价机制。
  28.加快收费改革步伐。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严格落实国家、省的收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推进涉企行政审批前置服务、中介服务收费的清理规范工作,营造竞争开放的市场环境。建立收费目录清单和动态管理制度,定期清理并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9.健全价格引导机制。健全政府价格调控制度。落实市、县(市、区)两级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和市场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和使用制度,促进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进“数字物价”、“智慧物价”建设,强化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测分析及预警预报,认真监测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加强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监测,强化市场价格动态分析。加强农副产品平价商店长效管理,促进平价商店提档升级,提高运行质量,严格实施平价商店进退考评机制。
  第九节 深化行政和社会体制机制改革
  30.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全面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科学界定中介服务项目。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抓住我市被确立为国家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31.加快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全面覆盖、优质高效的终身教育体系,建成具有南通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高水平发展15年基础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学徒制等改革试点。创新教育管办评机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落实民办教育发展扶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深化中考改革,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慧学南通”公共服务体系和“莘学通”产业运营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32.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健康南通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医学人才,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强化“三医”(医保、医药、医疗)联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重心下移,支持医疗集团、医疗联合体建设,健全城乡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网络,深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群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实行管办分开,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建立规范高效的药品生产流通机制,完善现代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3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法定参保对象应保尽保。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并轨。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推进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600元,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80%、70%以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着力构建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实现总量基本平衡。全面推进民政福利事业,规范以低保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计生、法律等专项救助力度。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营造改革氛围。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们的改革意识,树立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市体制改革的规划、方案,引导干部群众关心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
  二、加强组织协调。健全高层次的改革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建立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和总体方案,论证、协调、衔接重大专项改革意见或实施方案,督促有关改革工作的落实,检查评估改革效果,以保证改革规划的落实。
  三、落实序时目标。以“十三五”改革规划为总体目标,制定年度改革重点,细化责任分解、工作任务,推动各地各部门按照分解所明确的目标,完成年度改革工作任务。制定和落实改革目标责任制,并加强监督检查。以推进项目的方式推进改革工作,为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四、强化考核评估。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改革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及时组织有关方面评估改革实施效果。在规划实施的中期,对专题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各有关部门要把改革工作贯彻到发展的各项措施中去,通过体制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通政办发[2016]189.pdf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0750.html

本文关键词: 南通市, 通政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