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办发〔2016〕159号《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开放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2-24 16:26:29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开放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通政办发〔2016〕15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通市开放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5日



南通市开放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南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南通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机遇,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起点开发的关键时期。为更高水平拓展新空间,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现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南通市开放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今后五年南通开放型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十三五”时期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南通对外开放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一)开放型经济贡献份额显著提升。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7.2%和4.5%提升到2015年的9.5%和5.7%。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13.2亿美元,实现目标的113.2%。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23.4亿美元,总量位居全省第4。全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15.8亿美元,在全省位次比2010年晋升一位。外经合作主要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41.1亿美元,是“十一五”的8倍多,年均增长29%。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累计98.1亿美元,是“十一五”的近2倍,年均增长14%。全市服务外包总额从2010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2.7亿美元,年均增长50%以上。
  (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外资质量明显提升。“十二五”新批及净增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80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57个),比“十一五”增加148个。新增巴斯夫等11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外资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转变,2010年一、二、三产实际利用外资占比从2010年的5.5:69.9:24.6调整到2015年的3.6:56.7:39.7。“十二五”省商务厅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家、功能性机构2家。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从业态变化来看,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交易额已接近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获批开展除“网购保税进口”模式以外的各类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综保区纺织原料进口交易中心、如皋东升石材进口交易中心获批省级进口交易平台。从市场结构来看,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2015年对非洲、东盟、大洋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比重比2010年提高8.2个百分点,达到31.2%。从市场主体来看,2015年进出口实绩企业数比2010年净增1620家,出口超亿美元企业数比2010年净增14家,达到26家。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企业数从2010年的77家发展到2015年的1050家,从业人数从0.4万人发展到5.2万人。围绕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成5个省级示范区和3个人才培训基地,服务外包载体面积净增200万平方米,形成软件开发、呼叫服务、工业设计、数据分析、技术研发、医药研发六大服务外包特色产业集群。外经实力进一步增强。境外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累计64个,协议投资额32.5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9.6倍。印尼农工贸合作区成功获批全省首家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境外投资分布在66个国家(地区),投资领域从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行业,逐步向新能源、船舶装备、境外资源利用等新兴行业拓展。对外承包劳务已经拓展到90多个国家(地区),形成了非洲、中东、东欧和亚太四大主体市场,并加快向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延伸。以EPC、BOT等国际通用方式承揽境外总包工程增多,工程领域进一步拓展。
  (三)改革创新成为增长动力。全面对接上海自贸区。着力复制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研究制订涵盖国家、省以及我市创新推出的46项改革事项。全面推广“清单式审核、备案化管理”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快速审批方式,建立外资企业准入单一窗口机制。全力突破金融和服务业开放,全市非银行金融类外资企业累计11家,全市首家外资健康养老项目获批。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上海自贸区14项海关监管制度、8项检验检疫制度有序落地,电子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和提升,通关“单一窗口”基本形成,正在向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拓展。推动简政放权。积极向上级争取加工贸易审批权、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等权限下放至县(市)区,惠及全市近五千家涉外企业。市级审批权按规定全部委托下放,扩大重点园区和主城区自主审批权限。全力打造园区创新平台。“十二五”期间,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全市5.6%的面积,实现了全市60%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80%以上的实际利用外资。中奥苏通生态园、中意海安生态园落户,12家跨江合作园区竞相发展。全市开发区建成16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数量居全省第二位。14个开发园区获批为省级以上知识产权园区,其中3个获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
  (四)载体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海安、海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综合保税区、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别获国务院批准,南通拥有国家级开放平台达到6个。全市新增省级开发园区5个,跨境、跨江合作园区6个。如东洋口港、启东港水运口岸、南通兴东机场航空口岸开放获批,全市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达到5个。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国务院批准,对推动我市对外贸易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经国家发改委同意、江苏省政府批准,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正式设立,通州湾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和省级战略。经国台办批准,全国首个“海峡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区”正式设立。
  (五)开放型经济推进机制日益完善。“十二五”期间,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加大对开放型经济工作的考核力度。面对日趋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专题制定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稳定外贸增长政策的实施方案(市20条),及时研究出台《2014年保持全市开放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外经大市向外经强市转变的实施意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外经贸企业“十二五”期间每年获得各级各类外经贸扶持资金均超过1亿元,进出口银行政策性融资额、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不断提升。聚焦创新发展、陆海统筹、一带一路等,成功举办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2011年度、2012年度)、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台商产业转型升级峰会(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通过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活动,集中推介南通发展成果,全面推进和扩大南通与海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着力构建南通对外开放新格局,南通连续5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
  二、发展环境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更加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我市开放型经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能源格局变化有利于缓解供给约束,全球贸易、投资等领域的跨境流动空间仍较广阔,为我市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人民币纳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日益提升,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开放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大开放战略。体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突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重点等。二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复制推广改革经验,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三是突出国际产能合作。在努力推动外贸转型、有效利用外资的基础上,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努力形成优进优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四是以服务贸易作为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着力点。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作出全面部署。
  从我市看,开放型经济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南通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将在“十三五”期间充分释放,加快江海联动开发,打造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加快跨江融合发展,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都将为我市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开放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部署推进落实,开放平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南通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优势逐步凸显,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同时,南通开放型经济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基础较为坚实。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规模和水平稳步提升,接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为全市开放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二)风险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和调整分化中,世界贸易持续低迷,跨国投资总体疲软。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达国家积极抢占制高点,部分产业由离岸生产转向近岸或在岸生产,部分跨境贸易和投资将可能被取代。发展中国家也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提升本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我国产业发展面临“两面挤压”的风险。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加快重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区域性自由贸易体制挑战,对贸易投资带来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外部环境中不稳定因素增多。
  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支持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成本上升,生态环境资源约束加大,传统竞争优势弱化,新动能尚在发育、成长,稳定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是南通开放型经济加快开放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既要沉着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风险挑战,更要抓住机遇,推动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变局中抢占先机,引领南通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强化调整出口结构和优化进口结构并重、提升开发区集约功能和创新功能并重,在内外两大需求协调发展中培育新动力,在内外两种资源有效整合中增创新优势,在内外两个市场统筹中拓展新空间,进一步增强南通经济国际竞争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主动开放。着力推动形成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是坚持双向开放。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规模“走出去”,深入推进投资贸易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公平开放。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积极用好多双边投资贸易安排,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四是坚持全面开放。进一步发挥各类开放平台作用,加大创新试验力度,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特别是服务业扩大开放。
  五是坚持共赢开放。深化经贸交流合作,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空间,谋求互利互惠发展。
  (三)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持续提升,南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省和长三角第一方阵。
  1.总量指标:双向投资总量累计保持160亿美元以上(其中利用外资110亿美元、境外投资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年均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25%。确保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境外投资进一步缩小与苏南先进地区的差距,在省内和长三角位次有所提升,保持服务外包在江北城市中的领先地位,对外承包劳务全省领先地位,全力提升我市在全省和长三角开放型经济第一方阵中的层次和水平。
  2.发展质量:全面加快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开放型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外资提升发展质量。推动一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资项目落地,新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重大项目50个;力争引进5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占比显著提高,融资租赁、健康养老、医疗卫生等服务业扩大开放取得有效突破。
  外贸调整优化结构。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新优势逐步形成,贸易模式创新取得明显进展。2020年,全市具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过6000家,培育和创建省级以上出口品牌30个以上,省级以上出口基地6家。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优化服务外包结构,力争离岸合同执行额达到4.5亿美元,500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25家,年度执行额超1000万美元企业15家,重点培育20家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品牌知名度高、效益良好的龙头企业。
  外经实现转型发展。进一步壮大主体,全市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企业发展到100家,累计新签5000万美元以上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20个,超1亿美元项目8个;累计新批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个。
  园区实现争先创优。力争到2020年,全市开发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产业投资年均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对全市贡献份额分别超过65%、75%。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超过100亿美元,对全市贡献份额超过90%;到2020年,外贸进出口对全市贡献份额超过8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总量列前三位的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COD排放量等节能减排、综合能耗等循环经济标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创建1家国家级生态工业园、2家省级生态工业园。
  口岸开放持续推进。口岸通关环境持续优化,企业通关更加便捷、高效,成本更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口岸合作进一步深化。
  四、发展重点
  积极发挥开放型经济对全市经济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全力推进开放型经济稳中有进、优化提升,不断增强新活力、集成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构建新格局。
  (一)构建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是打造“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围绕东盟、中南亚、非洲、中东欧等重点区域,由点及面、由线到片展开布局,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区域的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我国自贸协定相关国家建立高层次的双边经贸合作机制,深化中新、中奥、中意、中斯等平台合作。深度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经济互通、人文联通,在双边贸易、双向投资、金融合作、基础设施、文化交流等领域寻找更多契合点,加强全方位合作。推进印尼农工贸合作区创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快海门与阿富汗海拉顿、海安与甘肃武威、洋口港与伊朗萨拉赫斯开通共建“点对点”国际货运班列建设,使之成为我市对接“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运输“绿色通道”。跟踪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密切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
  二是打造全面接轨上海自贸区的前沿示范区。积极打造长三角具有竞争力的数据产业高地、仓储物流集散基地、航空产业集群基地,力争把南通建成要素流动便利、服务高效便捷、市场环境规范、辐射功能突出的接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前沿示范区。以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目标,围绕深化陆海统筹综合配套试验区改革,着力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加快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继续组织对接上海专题活动,争取更多的现代物流、加工贸易、服务外包、分拨分销等项目落户。以南通开发区、综保区为重点,全面落实与上海自贸区战略合作协议,在功能平台等重点领域对接上取得更大突破。
  三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发展战略。在建设长江经济带中发挥桥头堡作用,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持续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加快跨江合作园区等重要载体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衔接互动,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成为面向全球、沟通亚太、带动长江流域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合作先导区。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着力培育沿海区域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加快提升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能级和水平。
  四是深入推进多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我国驻外经济商务机构和我省驻海外经贸代表机构的合作,密切与各国(地区)经济主管部门、商协会、在华使领馆的联系,推进多领域对外交流合作。依托友好城市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推动与港澳台合作平台建设,深化通港金融、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合作。支持港澳参与南通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南通企业与港澳企业合作联合“走出去”。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深入推进通台两地产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不断扩大和深化务实合作。
  (二)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利用外资。加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力度。主动对接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全面推进“3+3+N”产业链招商,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现代特色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领域,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大对台资招引力度,着力引进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台资优势产业,全面促进通台产业深度对接、融合发展。支持利用外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抓住国家放宽银行、保险、证券、教育、文化、养老、交通、电信等领域利用外资股比限制和准入门槛的机遇,加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力度,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是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全面加强与跨国公司驻华机构、央企总部、知名中介机构和各国(地区)商会的联系、交流和对接,着力引进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转变观念,在继续深耕传统利用外资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境外上市返程投资、并购重组等新渠道。支持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中心、结算中心及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提高外资溢出效益。
  三是拓展招商引资方式。深化产业链招商。重点弥补“3+3+N”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精准开展对外招商,促进产业链填平补齐,产业做大做强。推进委托招商。积极对接联系境内外有实力的社会招商机构和境外跨国公司,利用其客户网络资源优势,开展针对性强的招商项目推介。强化协同招商。加强市、县联动,加强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分工协作,积极开展联合招商。加强公共服务,营造规范的制度环境和稳定的市场环境,提振投资者信心,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强化专业招商。加大招商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政策掌握好、业务能力强的招商队伍,使招商引资工作更加精准、更加灵活、更加个性化。创新招商环境。始终秉承亲商富商安商理念,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营造更好的政务环境、产业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
  (三)推动对外贸易优进优出。
  一是调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积极应对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不利影响,在巩固传统优势稳定外贸增长的基础上,大力优化贸易结构,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强化市场开拓。深耕美日欧等传统市场,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拓展非洲、中亚、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强外贸稳增长新优势。壮大服务贸易。以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契机,实现南通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离岸和在岸业务量大幅增加,力争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超过40亿美元,其中离岸合同执行额超过5亿美元。服务外包企业达到1600家以上,其中500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25家,年度执行额超1000万美元企业15家,重点培育20家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品牌知名度高、效益良好的龙头企业。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支持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发挥我市口岸开放优势,争取国家支持我市建设原油、天然气、石材、铜精矿等重要资源进口储备基地,稳步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资源开发,支持战略性资源回运。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积极支持综保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增加优质消费品进口。加快省级进口交易平台建设。做大综保区纺织原料进口交易中心进口流量,推动如皋东升石材城进口交易平台跻身省级第二批进口交易中心,争取成为国家级石材进口交易中心。
  二是培育放大新型业态优势。积极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努力在轻纺、家居等南通优势产业不断提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份额,尽快集聚全国和全球资源,打造世界级家纺制造贸易中心以及轻纺轻工等产业贸易平台,努力构建“南有义乌、北有叠石桥”的外贸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跨境电商业务。加快南通综保区、通州家纺、海门叠石桥等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加速聚集一批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商企业。积极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提升通关、检验检疫、物流、退税、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能力,为我市广大中小外贸生产型企业提供供应链式外贸全流程服务。推动华夏航空开展国际航空保税维修业务试点,带动我市航空维修业以及相关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三是加强外贸区域载体建设。充分发挥综保区功能性平台的作用,加快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的复制,加快吸引制造、物流、研发、销售、结算、维修、展示性企业入区,做大做强综保区外贸业务流量。充分发挥南通港、如皋港、如东洋口港、启东港和南通兴东机场5个国家一类口岸开放优势,加快功能和平台建设,有效拓展对外贸易新空间;支持海门海产品国际贸易、如皋石材加工出口基地和屠宰肉牛指定口岸申报建设,继续推动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
  (四)推动企业更大步伐“走出去”。
  一是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充分放大南通“走出去”先行先试优势,引导企业拓展南美、中亚、非洲等境外投资新空间,促进比较优势产业向海外转移。更好发挥外经对外资、外贸的带动作用,推动对外经济由劳务输出加快向工程总包、国际贸易、项目投资和综合开发转变。提升纺织、建筑等传统产业走出去层次,扩大海工等成套装备输出。引导境外投资向并购优质资产、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转变。
  二是推进境外园区建设。支持企业用好互联互通带来的投资机会,参与境外商贸物流、城市综合体等载体建设,创建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集聚区,带动上下游企业走出去,形成集聚式走出去优势。
  三是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积极推进优势骨干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加快形成一批在全球范围能够配置要素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的大企业。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规模实力、品牌优势、市场基础的“走出去”骨干企业。增强企业跨国和属地化经营能力,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开展诚信经营,避免恶性竞争。
  四是推进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加强权益保障。强化投资目的国环境、政策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引导企业依据所在国政策法规经营生产,保障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监管,健全境外安全风险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指导企业做好安全风险应对工作。推动商业银行、信用保险公司加大对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的保障作用。健全服务保障。加强商务、发改、海关、税务、外汇、信保等职能部门联络沟通,适时开展监管信息交换,形成服务合力。建立与我国驻外使馆经商处、中资企业商(协)会工作联系机制,及时为境外南通企业或自然人提供资讯服务。
  (五)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加快通州湾示范区、洋口港工业园区、如皋港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推进启东经济开发区、如东经济开发区等省级经济开发区升格国家级。分类指导各级开发区结合自身优势,明确产业定位,调整制定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优化提升产业结构,落实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二是推进转型升级。推动开发区制度、技术、商业模式、要素配置方式和投融资体制创新,按照创建“一区八园”的要求,加快开发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创客空间,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促进集约发展。着力盘活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开发区土地。对现有闲置低效厂房用地,通过重组、置换、回购等方式进行二次开发、二次招商。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区、升级,对原有规划用地开发完毕、土地利用效率好的开发区,支持通过整合周边园区进行扩区。
  四是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培育一批“绿色开发区”示范区。实现开发区规划环评、污水和固废集中处理全覆盖。大力建设智慧园区,积极建设生态园区。
  (六)深入推进口岸开放和“大通关”建设。
  进一步优化口岸布局、完善口岸设施、规范口岸管理,推动口岸通关更加便捷,口岸运行更加高效,口岸合作更加深入。
  一是扩大口岸开放。充分发挥口岸服务地方经济和外贸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推动现有口岸加快发展的同时,继续扩大口岸开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进一步完善口岸布局,积极对接经济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口岸布局和建设方案,保障口岸开放项目与区域产业、城市发展、交通、海洋、旅游等规划相衔接,增强有效性。探索建立口岸运行情况通报、口岸信息共享等管理制度,加强对口岸运行情况和运行绩效的跟踪评估,切实推动口岸综合效能进一步提升。继续做好口岸现场通关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二是优化通关合作。加快推进口岸载体功能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口岸大通关功能,统筹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建设,全面深化关检合作机制,推进“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的“一站式”作业模式。完善电子口岸功能,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健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推动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港口、工商、税务、外管等各单位协同作业,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通关服务。强化部门执法协作。
  三是提升口岸辐射能力。推进与周边及内陆城市口岸协作。增强我市口岸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能力,重点拓展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的通关协作,吸引更多货源从我市口岸进出口。顺畅依托我市口岸进出口物流通道,加强通关部门协作,实现各环节“无缝对接”。
  五、发展保障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考核推动。建立导向鲜明、分类指导的开放型经济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找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突破口,扩大对内对外“两个开放”,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进出口均衡发展,全市区域统筹开放发展,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打造“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公共服务型外经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外经贸企业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市场开拓、品牌推广、融资支持、投资信息、资信管理、风险预警、贸易摩擦应对、国际商事仲裁等十大公益性服务。支持引导各类贸促机构、行业中介组织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财务、法律、知识产权、商事调解及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扶持各类平台类企业发展,鼓励金融、物流、咨询、代理等各类提供专业服务业和配套服务业的平台类企业发展。鼓励平台类企业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外贸供应链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以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信息报告和公示制度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完善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外资的协同监管力度。建立境外投资不良信用记录和经营异常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共享机制,加强境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二)政策保障
  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增强财税、金融等政策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完善开放型经济促进政策,坚持精准施策,加大对稳定增长、转型升级、培育优势、公共服务、防范风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强政策的战略性、导向性和稳定性。强化政策落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政策发挥效应。完善贸易政策合规性审查机制。
  (三)人才保障
  大力实施走出去人才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通过兼并重组海外企业等多种方式,用好用活国际人才智力资源。依托高校大力培养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深度参与国际商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一批通晓国际经贸规则惯例的高端商务人才,重点培养通晓外语、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重点开发高素质的招商人才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一批管理人才,加快建立精干、务实、创新的开放型党政干部队伍,加快培育具备国际眼光、精通跨国经营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培养一批职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金融财务、文化创意、知识产权、服务外包、商务咨询、海外兼并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大规模培养能够适应国际需求的境外劳务人才。
  (四)项目保障
  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推动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抓好项目对接与落地服务,着力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增强发展后劲。建立“十三五”开放型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库,加强项目策划、生成和滚动管理,重点抓好接轨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外资、对外投资、跨境电子商务、口岸通关等领域重大项目跟踪推进,落实目标责任制,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对开放型经济“十三五”规划实施的跟踪督查,切实落实目标任务,若形势发展发生重大变化,经评估,可按程序对本规划目标任务进行合理调整。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0782.html

本文关键词: 南通市, 通政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