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办发〔2016〕146号《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2-24 16:37:52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通政办发〔2016〕14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通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15日



  南通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南通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南通商贸流通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特别是转变发展方式、稳定经济全局、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使商贸流通业在“十三五”时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依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南通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制定《南通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阐明了“十三五”时期南通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南通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南通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南通商贸流通行业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为发展动力,以促进消费和服务民生为立足点,实施信息化、资本化、国际化、低碳化四大战略,逐步提升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取得显著成效。
  (一)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十二五”期间,南通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以下简称“社消零”)总额不断攀升。逐步走向富裕小康生活的南通百姓,孕育着强大的生活消费需求。“十二五”期末,全市社消零总额2379.46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净增1111.14亿元,年均增长13.4%。消费规模总量居全省第四位、长三角城市第七位。限上企业逐年增长。“十二五”期末,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266家,比“十一五”期末净增1281家。大型购物中心快速增加。“十二五”期末,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超市、各类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212家,比“十一五”期末净增95家。



南通市“十二五”商贸流通规模发展情况表



  指标名称


  2010年


  2015年


  增减%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1268.32


  2379.46


  87.60


  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家)


  985


  2266


  230.05


  5000平方米以上零售网点(家)


  117


  212


  81.2


  其中:百货店(家)


  11


  16


  45.45


  超市(家)


  29


  41


  273


  购物中心(家)


  5


  10


  41.38


  专卖店(专业店)(家)


  9


  15


  66.66



  
  (二)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城乡商品销售体系基本建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流通渠道更加畅通。“十二五”期末,全市工业品下乡销售额1772.3亿元,农产品进城销售额581.1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75.7%、96.3%。城乡流通设施持续改善,城市的流通功能和节点作用更加明显。在《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中,南通跻身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初步实现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的综合效应。“十二五”期末,全市商贸物流总额15097.5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86.87%,总量在全省位列前三。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深入实施,全市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更加优化。通过实施“东进、南拓、中优、北延”战略,全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从“十一五”期末的“一核、两轴、三主、三次、六道口、十街、多点”发展为“十二五”期末的“3个市级商业中心、4个区级商业中心、10个城市综合体、18条特色商业街”,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商业业态。
  (三)流通方式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加速发展。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业的思想维度,催生了新产品、新模式,推动了线上线下互动和实体商业的转型升级。“十二五”期末,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15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约215亿元,占社消零总额的9.04%。商贸物流迅速发展。80%以上的重点商贸企业建有自有物流配送中心,家电、医药、烟草等专业物流形成一定规模,商贸物流的服务范围延伸至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大部分城市。物流配送水平稳步提高,商贸物流走出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路径。连锁经营稳步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在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等行业中普遍应用,拓展了企业生存空间,形成了企业的规模效应。文峰大世界的百货连锁开创了全国百货业连锁的先河,叠石桥家纺市场的连锁经营为大型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案例。“十二五”期末,全市7家大型连锁企业发展连锁门店达到50家以上,共发展门店2000余个;销售额超10亿元的连锁企业达到5家,实现销售额占全市社消零总额的13.8%。
  (四)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营商环境更为优化。坚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打击制假售假专项整治行动,全市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加强零销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监管,促进市场公平交易,维护了公平的营商环境。创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提供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环境,逐步形成更为规范、宽松的投资环境,提振了经营者的投资信心。“十二五”期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新增项目396个,完成投资额348970万美元。信用体系更趋完善。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商贸流通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强化企业契约精神和诚信经营理念。依法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建立大型商超长效测评机制,定期向社会公示。建立健全纠纷调解机制,市内大型商超全部建立高效快速投诉处理机制。树立诚信经营典型,文峰大世界践行“不满意就退货”,在省内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市场主体更具活力。企业日益注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和品牌培育,创新市场发展模式,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企业的采购、配送、融资、信息等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十二五”期末,全市亿元市场数量从“十一五”期末的122个增至137个,成交额从“十一五”期末的1343.79亿元增至2353.46亿元。
  同时,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商圈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南大街、新城区、市北新城等三大商圈由于缺乏特色,加之同质化发展,在辐射半径、辐射范围、消费能级等方面与苏锡常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流通大企业的旗杆效应有待进一步放大,文峰集团、南通化轻等企业虽然在省内具有一定地位,但其核心竞争力尚无明显优势,我市仍缺少类似苏宁、阿里巴巴、京东的旗舰型企业;三是新的增长点有待进一步培育,在一些支撑消费增长的传统因素逐渐消退的同时,行业内的新门类、新业态、新主体也相继出现,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增长点收缩带来的缺口;四是统筹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各地对限上企业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限上企业对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不强。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1.国家战略的牵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南通流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南通正逐步成为东部沿海商贸经济战略焦点,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将集中释放。“十三五”时期,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规划建设,使南通与上海更易实现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创新环境的全方位对接,南通可借助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经营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方面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速了长三角地区的资本、人才、商业消费在南通流动重组,有利于南通商贸经济加快发展。
  2.经济转型的拉动。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将为服务需求增长提供新动力,商贸流通的先导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在消费、销售增速出现双下降,传统消费需求日趋饱和的新常态下,商贸流通企业在理念、模式、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意识正在增强,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市场方兴未艾,商贸流通的创新空间将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要求商贸流通业适应市场需求新变化,培育新的增长点,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商贸流通的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加快。
  3.产业政策的推动。近年来,商贸流通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的主力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流通业现代化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举措。《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关于推动餐饮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加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为南通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4.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带动。南通将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培育、提升、优化、协调中心城市各大区块的现代商贸、高端服务等功能,加快向区域服务型中心城市转型。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将直接带动县乡流通现代化和消费便利化加速,促进商贸现代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工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面临挑战
  1.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宏观经济进入提档降速新常态,企业可分配用于消费的资源受到影响,对商贸流通业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一定压力。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速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潜力。由于物价、房价上涨的预期压力仍很大,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2.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挑战。当前,消费结构正发生着三大转变:一是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居民对消费质量的追求是“十三五”期间消费结构变化的长期特点。二是物质向精神的转变。生活物资资料得到充分保证后,居民对于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型消费的需求将不断扩大。三是生存向发展的转变。居民越来越注重有关自身发展的消费,如医疗保健、教育学习、快捷交通和对称信息等。新的消费需求将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显现,对与其相应的消费市场供给侧带来了新的挑战。
  3.信息化带来的挑战。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对传统的批发零售等实体商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导致传统商业销售增速不断下降。传统商业缺少网络零售的强大价格优势,市场销售份额面临进一步被挤占的可能。传统商业的实体门店销售模式,在商品销售的时空上受到限制,许多市场机会因此流向电商企业。电商企业主动发展实体门店,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之路,将进一步抢走实体店的部分客源。传统的实体商业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加快转型升级,与新型的商业模式互动发展。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好上又好、能快则快的总体要求,适应环境新变化、消费新趋势、技术新发展,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增强商贸发展内生动力,探索商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推进商贸流通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规划增量,优化空间布局,规范市场秩序,发挥商贸流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居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作用,促使全市商贸流通业在新形势下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起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城乡一体、竞争有序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具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力争实现以下主要发展目标:
  --社消零。实现社消零总额3600亿元,年均增长8.5%。
  --流通大企业。销售额超亿元的批发零售企业达到35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40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超100亿元企业5家。
  --商品交易市场。市场成交额3095亿元,年均增长7%。亿元以上的市场发展规模逐渐形成集群效应,其中10亿元以上市场25个,100亿元以上市场4个,500亿元以上市场2个。
  --流通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不断优化,农产品、工业品双向畅通的流通网络更加健全。
  --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网络零售额在社消零总额中的占比有较大提高;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基本建立,物流标准化稳步推进;连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销售额稳步增长。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完善流通基础设施
  1.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有序推进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实施,不断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按照“老城区提升、新城区繁荣、开发区扩容、通州区对接”的原则,实施“南拓、北延、东进、中优”战略,围绕市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重点打造商圈、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
  商圈。推动南大街、新城区、北大街、叠石桥四大商圈加快经营、业态、品牌的结构调整,打造规模结构、业态组合、功能配套、环境空间、交通疏导等元素协调发展的商圈新格局。引导南大街商圈进行差异化主题定位,增加休闲型、体验型、服务型业态,打造错位发展、互补联动、相互包容的都市型商圈;引导新城区商圈进行国际化主题定位,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商业先进理念、新兴技术、新兴业态、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增加时尚流行和知名品牌以及享受型服务业态,打造符合世界潮流、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时尚型商圈;引导北大街商圈进行体验式主题定位,加强与文化、休闲、旅游、餐饮等行业的联动,打造生态环境优美、业态组合协调、个性化特征明显的景观型商圈;引导叠石桥商圈进行智能化主题定位,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内外贸大市场融合发展,突破消费空间和时间限制,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国际国内并轨、消费内涵丰富的集约型商圈。
  城市综合体。引导城市综合体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挖掘城市综合体销售价值、经营价值、资产价值、资本价值、城市价值等“五重价值空间”,完善布局建设,形成城市地标,美化商业景观,提升城市形象。重点以文化创意与博物馆、商街旅游与娱乐餐饮、电子产品与电子商务为主,打造南大街城市综合体集群;以酒店、购物中心、百货广场、美食、旅游为核心,打造万达广场和圆融广场两大城市综合体;以酒店、住宿、休闲娱乐、健身与养生、都市旅游等为核心,打造中南城购物中心。引导工农路沿线重点城市综合体进行差异化主题定位,支持买手制百货、体验式购物、品牌集成店、个人定制商店等新型特色综合体建设,完善商圈综合配套功能。
  特色商业街。围绕“怀旧、实惠、时尚、经典”等要素,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街,引导商业街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在历史文化区、风景区及旅游度假区内重点打造特色商业街。
  2.完善农村商品双向流通网络。适应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发展趋势,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成果,优化农家店布局,突出转变方式、提升质量,重点鼓励发展日用品乡(镇)村直营店。重点在中心乡镇引导建设集聚商业、服务、餐饮、配送、休闲、金融等功能的乡镇商贸中心,提升农家店“一网多用”功能,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鼓励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家店发展成为电子商务企业配送点。依托中心镇、小城镇建设,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改造提升农村集贸市场,完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建设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增加农村商业网点。
  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市场网络,优化农产品市场结构和布局,进一步畅通农产品进城流通渠道。加强综合集配中心、冷藏储运和信息化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加工配送中心、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提升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和上市“最初一公里”组织化水平。加快培育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队伍、经销商、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者、农产品流通企业及市场流通服务企业在内的流通主体队伍,保证农民合理分享流通增值收益。
  3.推进县域商业网络体系建设。各县(市)商业发展要注重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体现当地的消费水平,形成当地的商业特色。各地应主动适应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积极推动城市商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流通发展,逐步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发展新兴商业业态,努力形成主城区商业中心、中心镇商业和社区商业三个层级良性互动的商业发展格局。
  (二)推进流通转型升级
  1.打造特色专业市场。按照“功能集中、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引导各类市场合理布局、有序竞争、协调发展,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发展格局。依托交通枢纽发展商品市场,在南通西站、沿江沿海港区、高速公路出入道口等区域规划建设区域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
  立足优势产业,加强分类指导,建设一批综合与专业、批发与零售、产地与销地联动融合的商品交易市场,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群。围绕建设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国际家纺商务城的目标定位,推动南通(叠石桥·志浩)国际家纺商务城融合发展。推动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天汾电动工具商贸城、正元煤炭交易中心、如皋花木大世界等市场进一步强化功能、提升品质,增强辐射力和影响力,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交易集聚区。以通农物流中心为龙头,建设改造一批长期稳定提供成本价或微利公共服务,具有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等功能的公益性农产品市场。支持供销物流园棉花交易中心、海安东部全球家具采购中心、吕四水产品批发市场、523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市场做大做强,打造区域性大型交易市场。聚焦农(渔)产品加工、家居建材、文化体育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专业市场,重点建设南通宜家家居、百安谊家、海门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鸿运装饰城、南通智能公路港、中国供销?启东农产品国际物流港、启东东凌粮油食品交易园等一批新兴市场。
  2.培育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商业模式,促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动文峰大世界等优势流通企业利用参股、控股、兼并、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零售商、批发商、物流服务商。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众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的中小企业,提高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零售额在社消零总额的比重和贡献率。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进入流通业公共服务领域,形成主体多元化、资源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公益与商业相配套的服务体系。研究制定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老字号品牌保护、产品创新、技术改造、发展连锁经营等进行扶持。
  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积极搭建企业发展壮大平台,加大对本土流通大企业的培育力度。一是发展协调机制。充实和完善市、县、乡各级流通业管理工作机构,建立纵向联合、横向配合、互为支撑的工作体系,形成市县联动、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政策激励机制。对重点流通企业的重点发展项目,在供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鼓励企业向外拓展经营。以市场准入、信用担保、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方面为重点,加大对中小商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典当业灵活便捷的服务功能,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定点服务机制。实行挂钩服务机制,定点联系大中型流通企业,落实工作责任,帮助企业研究和明确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3.加快绿色循环设施建设步伐。组织实施《南通市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规划》,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提高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加快建设完整、先进的回收、分拣、加工、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支持淘汰老旧汽车,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体系建设。促进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拆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形成商贸流通业循环发展新格局。
  确立绿色低碳理念,促进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推动商贸流通领域节能减排,引导企业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重点实施建筑、照明、空调、电梯、冷藏等耗能关键领域的技术改造,使用各类节能设备和技术,创建一批绿色市场、绿色商场。
  (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1.实施“互联网+流通”工程。围绕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目标,顺应社会消费新趋势,推动形成互联网时代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多层级实体店+跨区域网店+高效率物流配送网络”的新型商业布局体系。鼓励企业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支持传统商贸企业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发挥营销网络优势,拓宽营销渠道。引导实体流通企业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网络化的全渠道布局。以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网络零售额在社消零总额中的占比,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地方特色产品、老字号产品“网上行”等供需对接活动,完善品牌产品网购、网销环境。
  2.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引导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政策引导,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网店建设、品牌培育、品质控制、营销推广、物流解决、代理运营等专业化服务,鼓励农村青年进行互联网创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鼓励供销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拓展适合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产品和服务,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建立多种形式的联营协作关系,拓宽农产品进城渠道,突破农产品冷链运输瓶颈,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城市供应。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拓展农村消费市场,针对农村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特点,从供给端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结构化匹配能力,带动工业品下乡,方便农民消费。以特色农业发展支撑网点建设,鼓励具有特色商品生产基础的乡村开展电子商务,以特色农产品为重点,通过加强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带动农民增收。
  3.推动电子商务进社区。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居民生活服务业,鼓励引导商业模式创新、技术运用创新和消费服务创新。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有效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生活服务平台。规范发展在线订餐、订房、订票、订座等营销模式,加强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效衔接,增强服务便利性,提高服务满意度。拓展家政服务网络平台的功能作用,着力发展面向老年人的网上订餐、家政服务预约、健康咨询服务等内容。支持洗染等行业依托现有的电商平台或自有服务平台,开展便民服务等。
  (四)加快发展物流配送
  1.城市共同配送。鼓励推广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模式。依托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或供应商为多个商贸企业、社区门店、市场入驻商户等共同配送;依托物流园区推广配送班车,开展干线与支线结合的城区集中配送;支持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通过集中采购提高统一配送率,利用其物流系统为所属门店和社会企业统一配送;整合存量配送资源,在学校、社区等周边设立末端配送站或建设公共自助提货柜等。
  2.物流标准化。科学借鉴南京、徐州等地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经验,以推进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为切入点,逐步提高标准托盘普及率,促进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改造。适时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应用推广工作,鼓励和指导符合条件的物流园区、企业加大基础设施、装备技术、服务流程、内部管理等领域的标准化实施力度,培育商贸物流标准化服务和管理品牌;加强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标准衔接和统一,逐步提高标准应用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和从业人员资质水平。
  3.冷链物流。鼓励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商贸服务企业改造、新建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引导使用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的流程管理和标准对接,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产地到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降低损耗,保障商品质量安全。
  (五)民生商业
  1.完善社区商业配套建设。加快构建“51015社区商业圈”,实现居民出家门步行5分钟到达便利店、快餐店、药店和洗染店,满足便利性购物、早餐等服务需求;步行10分钟到达中大型超市,满足副食品、蔬菜水果、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物需求;驱车15分钟到达百货店、菜市场、餐饮网点等社区商业中心,满足购物、餐饮、修理、家政服务等基本生活需求。鼓励大型连锁零售商向社区发展品牌便利店,实现社区便利购物体验与大型连锁商城供应一体化,促进社区商业品牌化发展。完善社区业态配置,鼓励社区发展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再生资源回收点及健康、养老、看护等传统生活服务类业态,拓展社区专业咨询中介、儿童娱教、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形成多功能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到2020年,结合城市总体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建设28个社区级商业中心。
  2.推动住宿餐饮特色化发展。强化服务民生的基本功能,形成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适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住宿餐饮业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住宿餐饮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提高住宿餐饮服务的文化品味和绿色安全保障水平。推动住宿餐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促进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大力推进特色餐饮经营,充分利用南通依江临海的地理优势,打造南通“江海菜”特色品牌。
  3.提升家庭服务水平。引导家庭服务企业多渠道、多业态提供专业化的生活性服务,推进规模化经营和网络化发展,创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完善社区服务网点,提供婴幼儿看护、护理、美容美发、洗染、家用电器及其他日用品修理等生活性服务,推动房地产中介、房屋租赁经营、物业管理、搬家保洁、家用车辆保养维修等生活性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养老服务的发展。
  4.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步伐。大力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省级试点项目建设,重点实施“127工程”,即一座管理平台、两组监控网络、七套追溯系统,逐步建立起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深入推进老旧菜市场升级改造和新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按照“合理规划布局、科学增减整合、扩大单体规模、改善购菜环境”的发展方向,坚持“政府组织、区为主体、分类改造”的建设原则,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配套完善、设施先进、管理到位的城区菜市场网络。“十三五”期间,市区升级改造或规划新建菜市场16家,市区菜市场标准率达到90%以上。
  (六)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1.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流通主体公平竞争。完善反垄断执法机制,依法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行为,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关系。
  2.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推进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和流通企业信息公示,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创新企业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方式,推行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制度。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健全消费者维权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流通领域执法,开展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完善受理、办理、转办和督办机制。
  3.推进流通信用体系建设。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建设流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依法使用流通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在商品零售、居民服务等行业推动建立以交易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引导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入驻商户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按照信用级别向入驻商户提供差别化的信用服务。
  4.加强特种行业监管力度。完善特种行业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健全市、县两级监管体系。优化加油站网点布局,提升成品油批发仓储能力,构建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成品油分销体系。引导典当、拍卖、融资租赁、直销企业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加强茧丝绸行业监测和调控,鼓励技术创新和设备改良,加快高档真丝绸产品和含丝纺织产品开发,引导行业做强做优。完善汽车流通体系(品牌车、二手车、报废车回收拆解、汽车后市场)和城乡服务网络,稳步扩大汽车消费。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县(市)区商贸流通管理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健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科学考评体系,增加商贸流通业指标在地区和部门综合考评中的比重。不断完善、创新商贸流通政策体系,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有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对商贸流通行业协(商)会的指导,加强行业协(商)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商)会在推动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实施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商贸流通业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加快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突出规划引领。结合南通中心城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轨道交通建设,按照业态完整、布局合理、定位超前、方便群众、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统筹的要求,加快推进新一轮《南通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规范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大型商贸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符合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南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南通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南通市成品油分销体系规划等各种布局、用地要求,规划所确定的商业网点用地,未经市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改作他用。探索建立对新建大型商业投资项目公示、会审制度,确保商贸流通业有序发展。
  (三)注重改革创新。强化内贸流通创新的市场导向,推动传统流通企业改革创新。鼓励零售企业通过集中采购、买断经营、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提高自营比例。支持流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引导流通企业在商品陈列、商场装饰、环境营造等方面突出创意特色,推动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提升商业设施的文化内涵。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为内贸流通领域创业人员提供场地支持和孵化服务,支持发展校企合作、商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专业化创新服务机构发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完善创新成果交易机制,积极发展各类商贸服务交易平台。
  (四)加强政策引导。积极争取各级专项资金,推动土地、科技、资金、信贷、人才等要素向流通业倾斜,支持、引导全市商贸流通业创新、集聚、健康发展。优化城市规划用地布局,适当增加流通设施用地比例。大力推进流通信息化,鼓励流通企业在商业设施和重要流通环节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流通企业的金融服务,不断拓展和创新服务内容和产品,更好地满足流通企业融资需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授信制度,对经营效益好、信用意识强的优质流通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拓宽流通企业融资渠道,帮助流通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等直接融资工具筹集资金。鼓励、支持商贸流通企业争创品牌,营造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0790.html

本文关键词: 南通市, 通政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