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办发〔2016〕93号《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2-24 16:46:03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通政办发〔2016〕9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16日


南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深入推进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和《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各成员单位扎实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基础工程,基本实现了“十二五”工作目标。全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蓬勃开展,公共科普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十二五”末,江苏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25%,目前我市已达到8.5%。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经济发展在江苏省的地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及整合力度仍需加大,社会化科普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个别县(市)还存在着科普经费保障力偏弱,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意义十分重大。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为战略指引,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基础作用,以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为保障,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全力推进全民素质工程,为南通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以上。


  --创新创业在全市上下形成气候。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大力培育科学精神,营造创客文化氛围,将创新成果、创意项目、创优品牌切实转化为创业活动,创新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尊重知识、鼓励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基本形成。


  --主题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主题和重要纪念日,创新活动载体和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关注民生科普,深入学校、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军营,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等群众性科普活动。重点宣传普及低碳生活、创新创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使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围绕工作主题,关注民生科普、热点科普、前沿科普、实用技术、健康生活等知识普及及需求。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学历层次有所提升,公民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科普服务更加公平普惠。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策支撑、经费投入、分类指导、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积极创新科普工作机制,强化优质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提高科普资源利用效率,集成全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断增强科学素质工作的社会合力。


  三、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1.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以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开齐开足上好中小学科学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与成果,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教学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在高中阶段,鼓励开设通用技术课、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的科学教育形式和内容,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逐步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重点加强提升农村的社会年轻人科学素质工作。


  2.开展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发挥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馆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社区)”、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开展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小学生“金钥匙”知识竞赛、“小巧手”、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公益性儿童科普展览、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适当活动以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把科学素质教育成效纳入“文明家庭”评比标准。


  3.完善学校科技教育考核标准。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将每年接受一定学时的科学教育培训纳入对教师考核的范围。对中小学开展的科技活动进行量化评估,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内容。每两年命名一批市级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省、市优秀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评比活动,培育出更多省、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分工:由市教育局、团市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妇联、市科协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落实《农民科学素质科学大纲》,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电商等培训,着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接职业农民培训等科技服务。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农民开展科学思想方法、科学生活方式、科学处事能力的宣传教育,加快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2.实施科技兴农与科普惠农工程。大力开展科技强农富民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等活动。深化农业科技入户内涵,以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平台,推广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集市、专家工作站、“三农”网络书屋等做法,实施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推选5千个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重点关注农村弱势人群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整体推进农民科学生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十三五”期间,建立50个市级以上和150个市(县)级科普惠农服务站,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3.建设新型农村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新型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大力推进“六有”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体系建设,提高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农技宝、益农信息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的村镇覆盖率,实现“六有”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覆盖达100%。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类等社会组织,对基层农技协组织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农技协等农业服务组织承担农技推广项目,引导其聚焦农技推广事业,打造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示范中心。


  分工:由市农委、市科协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委农工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对城镇劳动者的科技教育培训。及时对接上级要求,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将有关科学素质要求纳入相关职业标准,并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指标及条件。紧紧围绕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目标,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即每年建设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100名高级技师、引导1000家企业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组织10000名职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到202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38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超过75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2%。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作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的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率达到100%。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20万人和在岗农民工培训25万人。深入实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广泛开展妇女岗位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激励妇女在工作岗位建功成才。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劳务输出组织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的机制,增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对科学技术的了解,整体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


  2.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实施专业性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各级各类专业性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有条件地区开展基地建设,构建完备的分层分类的专业性技术人才教育体系。加大紧缺专门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力度。深入开展“厂会协作”、“讲、比竞赛”等活动,“十三五”期间,培训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万人以上。


  3.开展经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强化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书香企业创建”等活动,抓好职工书屋建设,组织专家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进行科普知识宣讲活动。将科学素质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职工之家”的指标和条件。通过“职工科技创新奖”、“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全面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分工:由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安监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城乡建设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公安消防支队、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评价中强化对科学素质的要求。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和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试大纲和题库中,增加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内容,引导激励其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质。按照中科协和省科协的统一部署,启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制定工作,提高网上学习和进高校自主学习积极性,确保各级机关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参加科学素养学习的比例达100%,合格率达90%以上。


  2.加强规划部署,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纳入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公务员教育培训考核内容。培训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规范有序、健全高效的培训机制基本形成。公务员参训率进一步提高,任职培训制度基本落实。通过培训,使全市广大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公务员道德水平、能力素质和科学修养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需要。


  3.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现代科技知识。围绕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特别是适应“3+3+N”产业体系发展需要,举办高端科技报告会、现代科技知识讲座等各类科技知识宣讲活动,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开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视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使领导干部成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家里手和带头人。


  分工: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公安消防支队、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参加。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1.增强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推动社区科普活动室建设,力争社区科普大学建成率达95%,建有科普画廊(宣传栏)的社区达100%。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强化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的科普宣传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科普协会,社区科普小组等组织,积极推动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围绕智慧生活、平安生活、低碳生活,建设以“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科技社区,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楼宇、家庭等创建活动。


  2.提升社区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水平。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社科普及宣传周等各类群众性的主题科普活动。突出民生科普、热点科普、前沿科普内容,通过全民健康科技行动、女性大讲堂、“安全科学知识六进”等活动,推进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等的创建。发挥社区教育在提高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重点培养城镇新居民科学素质,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能力。


  3.搭建社会化社区科普工作平台。在政府及有关部门引导帮助下,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社区科普工作搭建活动载体和平台。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和部队等组织机构,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会科普资源共享机制。


  分工:由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安监局、市民防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公安消防支队、市食药监局、市质监局、市妇联、市社科联参加。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加强教师科学素质能力培训。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和有关高校增设科学教育相关专业,着力培养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在职教师培训增加科学教育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学科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幼儿园、农村和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中小学中骨干教师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完善考核体系,建立我市科技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加大科学教育能力培训力度,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


  2.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根据五大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教材的建设,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每年选派优秀科技辅导员到境外参加培训和科技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培养国际视野,努力与国际接轨。


  3.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的基础建设。加强中小学尤其是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建设,配足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等,探索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机制。继续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建设,强化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动员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馆、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教育机构、社区学校等公共机构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分工:由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民防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参加。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


  1.发展信息化科普新业态。深度推进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通过内容聚合和分发以及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区别地域及科普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推送针对性、权威性较强的科普内容,建立热点监控、实时发布、精准推送、供需对接和反馈评价的网络科普体系,掌握科技普及和传播的网络空间话语权。建好并用好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文化传媒企业、科普类网站合作开发群众关注度高、认同感强的优质信息化科普资源,加大面向新媒体的优质科普影视作品、网络科普游戏等的开发和传播。


  2.融合拓宽科技传播渠道。持续放大传统平面科普媒体的渠道作用,支持其走传统出版和依托互联网的数字出版相融合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公交系统、电子屏等渠道开展科普,集成现有科普资源内容实现线上线下传播,构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移动客户端APP、科普大屏、网站“四位一体”的科学传播渠道。实现全市城市公交、车站“科普动视”全覆盖。实现全市城镇社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旅游景点等信息科普大屏全覆盖。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科普资源超市,使得科普资源在网上实现供需对接。


  3.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网络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建成市级科普资源信息加工中心和省市县科普资源共享平台,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谋求和促进科普信息服务平台接入成员单位的公共服务系统,借助公共服务系统刚性访问需求,扩大科普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安排信息化科普专项经费,对专门从事信息化科普创作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分工:由市科协、市科技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安监局、市民防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南通日报、南通广播电视台、江海晚报社等单位参加。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加强科普基础设施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研究制定全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打造集实体馆、流动科技馆、学校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于一体的科技场馆系列。以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科普信息化为载体,加快建立以县(市、区)综合科技馆为龙头,各类专题科普馆、数字科技馆为依托,青少年科技工作室、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益民社区科普场馆群为基础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


  2.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县(市、区)环保、国土、食品安全、气象、地震、国防、安全生产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强化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宫、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等科普教育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面向观众开放研发机构、实验平台或展览馆。“十三五”期间,新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5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0个、科普旅游基地10个。


  3.强化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社会设施,鼓励支持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具有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继续培育发展社区益民服务站和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引导并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建立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和青少年宫,利用现有场所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强化基层科普信息化建设,“十三五”末,信息化科普画廊或科普大屏实现所有街道、社区全覆盖。


  4.加强流动科普设施建设。加大市级流动科技馆研制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流动科技馆宣教功能,促进流动科技馆巡展和展品更新升级常态化,推动流动科技馆展品展项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瞄准世界前沿、适应现代科技、符合未来发展的动态改造升级。


  5.整体提升科普场馆的展教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普场馆运行的规范管理,发挥市科普场馆协会等科技社团作用,制定完善行业规范、行业准则和考核评价标准。推动科普场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科普场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能力。继续推动公益性科普场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提高科普场馆利用效率和运作效益。


  分工:市发改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规划局、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市公安消防支队、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1.培育发展科普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产业模式,推动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发展。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服务)的力度,推动科普展教品产业、科普图书出版业、科普影视业、科普动漫业、科普玩具业、科普游戏业、科普创意业、网络科普业等主要业态发展,创新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传播和消费。切实加大对全市科普资源整合、集成和配送的力度,把更多更好的科普资源覆盖到基层,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满足各类群体的科普需求。加大政府对科普产业扶持力度,尝试性培育示范性强、辐射面广的科普产品研发企业。


  2.培育科普产品市场。加强科普产业的科普需求调研,及时发布科普产品需求信息和动态变化。在科普产业覆盖面广的地区建立科普产品展示和集散中心,定期举办科普产品展示交易会,为科普产品交易提供高效服务,刺激创新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传播。积极培育公众科普消费习惯,引导与科普结合的教育、健身、旅游、休闲等公众服务性消费,带动科普产业和消费市场的成长与发展。


  3.培养科普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和建设高水平的科普产业经营管理团队和科普产业领军人才,积极引进一批海外从事科普文化创意、研发的高端人才,为科普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不断加强科普创作研发力度,积极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主体作用,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平台。支持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科普场馆、科普企业从事科普产品研发与设计,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科普资源,不断丰富科普产品,切实提高科普产品品质。


  分工:由市科协、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农委、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质检局、市旅游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妇联、市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以项目示范带动,每年培训农村科普员300名、农村实用科普人才500名。依托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培养根植基层的社区科普人才,每年培养社区科普人才150人、社区科普员200人。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工科普教育等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各类科普人才3000人。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高校设立与科普相关的专业或研究方向,培养从事科普活动与研究的相关人才。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利用科研院所、科技场馆、青少年宫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及科普教育资源,着力建设和发展适应青少年课外科普活动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力争“十三五”期末全市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专职科技辅导员。


  2.加快培养科普专门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科技传播与普及专业,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人才。依托省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协会、科普影视协会等专业团体,集聚培养一批科普创作人才,年均新增会员20%,“十三五”期末全市专职科普人才达到1万,兼职科普人才达到2万。


  3.进一步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协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的科普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健全高级科技人才兼职做科普、带头做科普的组织形式和有效机制。大力建设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建设科普志愿者网站,加强对科普志愿者的培训,为各类科普志愿者成长和服务提供交流平台。加快培养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建立健全在校大学生参加科普工作的组织机制。“十三五”期末建成一支结构优化、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注册科普志愿者达到10万人。


  分工:由市科技局、市科协、市人社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参加。


  四、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


  (一)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组织领导


  1.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各级政府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全面部署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对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定期评估《科学素质纲要》实施进展,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体系在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实现多部门联动。坚持政府统一部署,牵头单位和协作单位之间合理分工,严格按照《科学素质纲要》“十三五”目标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各部门充分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并加强配合,形成整体联动局面。


  (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1.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严格执行《科普法》,组织制定或修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在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落实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措施。


  2.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保障科普经费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专项的投入,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普财政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保障。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完善以政府为投入主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发展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完善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素质纲要》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强化过程控制。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全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并建立表彰和奖励机制,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为2020年的总结表彰做好铺垫。


  (三)进度安排


  1.启动实施阶段。2016年,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相关工作。组织制定本方案中10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2.扎实推进阶段。2017-2019年,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3.总结评估阶段。2020年,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继续推进组织实施工作。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0817.html

本文关键词: 南通市, 通政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