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办发〔2016〕61号《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

浏览量:          时间:2018-12-24 16:50:25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




通政办发〔2016〕6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农机发〔2015〕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苏政办发〔2016〕24号)精神,为策应江苏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试点要求,全面提升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以来,在购机补贴等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广大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旺盛需求拉动下,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开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十年”。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亟待解决,特别是作物、环节、地区间存在着不平衡性。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步伐日益加快,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约束因素日益加剧,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农产品价格面临“天花板”挤压,农业效益、竞争力下降,农业供给侧改革任务艰巨。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劳动力成本是粮食生产成本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以机械换人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现实途径。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破解农业生产面临的“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以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为主要对象,以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加快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全托管”、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突破粮食烘干和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经营与管理相协调,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稻麦轮作和旱粮等不同茬口布局以及经济条件、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等因素,推动农机化技术集成,优选适宜的技术路线和装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统筹规划、梯度推进。围绕突破烘干、植保等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优先选择市级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万顷粮田和基础好的县(市)区建设示范点,典型引路,由点及面,整乡整县,逐步推进。


  3.机艺融合、协同发展。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为载体,以绿色增产的农艺技术为内容,结合信息化技术和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等工程技术,加强农机、农艺等多部门的联合攻关、协同配合,推动农机农艺相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


  4.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以政府扶持为引导,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规模经营者为主体,广泛吸引农机生产企业和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等部门参与,汇聚各方力量,增加资金投入,形成合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良好格局。


  (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其中,三大作物生产的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5%、80%、90%、95%、70%、80%以上。5个以上的县(市)区成为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三、重点工程


  (四)粮食烘干工程。依托“全托管”服务主体,提升粮食烘干能力。形成以市级粮食烘干中心为主体、县级粮食烘干点为补充、粮食收贮加工企业烘干机械相辅的粮食烘干体系。根据作业半径科学布点,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型的低温循环式烘干机,普及先进适用以及安全烘干技术。到2020年,全市粮食产地机械化烘干能力达到50%,总能力达到70%以上。


  (五)装备技术集成工程。水稻主推毯状秧苗机插技术,选择适宜地区开展钵苗机插等机械化种植技术试验。加快示范推广机插水稻集中育供秧,加大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推广力度,大力发展高速插秧机,进一步调优机具结构,提高单机作业量,全面提升机械化种植水平。合理选择作业模式和配套机具,加强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条播技术的集成应用,恢复提升小麦机播水平。因地制宜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大力推广麦茬玉米免耕精量施肥播种等机械化技术,加大专用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力度。


  (六)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按照“夏季还田为主,秋季适度还田”的要求,重点推广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机械,加快示范推广犁耕加旋耕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对机械化还田的秸秆全面实施切碎匀抛,提升还田效果,满足农艺要求,到2017年,全市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占三麦种植面积的80%。积极拓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种利用方式,加快示范推广秸秆捡拾打捆、固化成型、编织加工、青贮等机械与技术,提高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七)高效植保机械服务工程。积极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创建活动,重点发展高效植保、精准施肥机械化技术,加快推广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等先进适用的植保机械,逐渐淘汰老旧、低效的喷雾机,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到2020年,全市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四、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


  (八)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全托管”主体是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力军,通过“全托管”等服务,使土地趋向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开展全程机械化的前提和条件。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村组干部以及返乡青年开展“全托管”服务,力争2020年,粮食生产“全托管”覆盖面达到纯作粮食面积的50%以上。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工作,着力培养一批农机操作能手。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数量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变。积极鼓励合作社单纯的机械作业向土地、资本纵深联合转变,向全程专业化服务发展。


  (九)创建农机化示范基地。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行动,全市每年建设1个以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县(市)、区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示范创建,探索总结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径、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操作规程及服务方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加大示范推广力度,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十)提升全程技术服务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鼓励科技人员为粮食规模生产主体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的意见》(通政办发〔2016〕25号),鼓励农业农机专家与粮食规模生产主体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营造良好氛围,使专家更好开展服务。加快建立新型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落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基层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确保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开展。加大技术人员、农机手、种粮大户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技术开发、示范应用、技术培训和农机管理能力。成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技术专家组,邀请涉农领域相关专家,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验收考评等工作。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加强农机产学研合作,开展联合攻关,着力研制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农机装备,为突破农业机械化发展技术瓶颈提供智力支撑。


  五、制定和落实促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扶持政策


  (十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导向作用,突破粮食烘干环节。按“投入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的原则,将市确定的粮食烘干中心及县级粮食烘干点列入农业项目,给予财政扶持。对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等五大环节,财政与农业部门每年都要按项目要求排计划,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支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十二)强化金融保险扶持。积极构建金融支农协作新机制,通过设立基金、财政贴息等措施,将新型农机经营与服务主体融资贷款纳入农业担保体系。积极施行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抵押贷款管理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提供贷款、融资担保服务。积极开展农业机械综合保险试点工作,农机综合保险保费财政补贴不低于60%,其中省级财政30%、县级财政不低于30%;区级财政不低于20%,市级财政对区补贴10%。


  (十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为规模化的农机作业服务创造条件。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兴建农机具库棚,加大农村机耕道路、桥梁建设力度,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落实粮食生产经营组织粮食烘干用电享受农业用电政策。按农业部及国土资源部有关文件精神,各县(市)区要按年度排出所辖区域农机库棚、维修场所和烘干配套设施用地指标,并分解落实到位。


  六、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农业现代化建设考核内容,成立“全程机械化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农机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提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工作方案。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机、水利、国土资源、粮食、电力、银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强化配合,形成协调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十五)强化绩效考评。各地要结合本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加强监测评价,及时掌握进度,主攻薄弱环节,确保按期实现发展目标。市农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示范建设项目的评估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县(市)区予以通报。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5月28日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0852.html

本文关键词: 南通市, 通政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