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办发〔2015〕174号《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计量工作的意见》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计量工作的意见
通政办发〔2015〕17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计量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10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计量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14〕40号)和《江苏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苏政办发〔2015〕3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计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增强南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基础建设、法制建设、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完善量传溯源体系、计量测试服务体系、计量监管和诚信计量体系,持续提升计量工作效能,推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民生改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迈进“质量时代”提供强有力的计量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发展。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支持各行业企业夯实计量技术基础,提高全社会计量服务水平,发挥计量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质量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坚持保障民生。紧贴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实际,重点提升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食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的计量监管能力,打击计量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坚持能力提升。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健全量传溯源体系,完善检测服务体系,深化科技创新和计量基础应用,加快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和职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计量技术水平。
--坚持社会共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监管,推动社会监督,把计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大计量工作格局。
(三)主要目标
1.计量科技基础实力全面提升。至2020年,全市共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50项,计量校准项目500项,全市计量标准和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6%;计量领域取得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以上,市级科研项目5项以上,国家专利3项以上。全市计量科技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2.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至2020年,争取建成省级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省级高压互感器检测中心、省级能源资源计量中心等3个省级中心,建设一批市级优质计量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适应我市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的计量测试服务支撑体系。
3.维护市场秩序能力显著增强。至2020年,建立完善民生计量、能源资源计量、安全计量等重点领域的长效监管机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合格率达98%,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6%,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达标率达98%,省级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达30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实时、在线采集水平明显提高。
4.计量惠民工程得到有效落实。实施集贸市场电子秤免费检定,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一次检定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五统一”(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检定、统一维修、统一轮换);实施全市农村公益性医疗机构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推进《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建设与评价规范》地方标准贯标工作。
5.诚信计量体系逐步建立。加强诚信计量教育,树立诚信计量理念,建立诚信计量信用信息收集、发布和计量失信“黑名单”制度。至2020年,诚信计量公开承诺单位达1000家,创建300家省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实施诚信计量分类监管。
6.专业人才层次不断提升。培养一批计量专业领军人才和计量技术带头人,积极培育注册计量师队伍,建立满足计量能力提升和科研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至2020年,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具备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资格的比例达到20%,具备中级工程技术人员资格的比例达到40%;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具备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资格的比例达到10%,具备中级工程技术人员资格的比例达到30%。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计量科技创新能力
1.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围绕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等领域,开展计量检测技术,以复杂、动态、多参数、宽量程、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的计量测试方法与应用技术为研究重点,在探测传感、信息传输、数据处理等环节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智能型、复合型仪器仪表计量标准装置及检测方法的研究,推进电能表、水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促进仪器仪表产业转型升级。
2.建立完善计量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加强计量科研主体培育、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载体建设、重大课题研究、科技交流合作以及科技政策激励工作,构建引领和支撑全市计量发展的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民生、能源资源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计量测试技术需求,积极承担国家、省、市计量学科项目的研究,逐步建立完善计量科技创新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科研奖励制度。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合作与科技交流,开展计量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重点项目检测技术和校准方法的合作研究,构建“检学研企”相结合的计量技术创新和转化体系。
(二)加强计量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量传溯源体系建设。加强我市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全面提升能源计量检测技术服务能力与水平,形成与本市计量法制监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步发展的计量支撑。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立足重点、特色项目,建立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发展需要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不断完善支撑计量法制监管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中小微企业发展等领域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量传溯源能力。专项计量授权机构等其他社会机构围绕行业特点,对专业性强、行业特点突出的计量器具建立专用计量标准。规范市场准入,培育发展计量校准服务业,鼓励计量校准服务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建设一批跨单位整合、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区域创新校准服务平台。
2.创建计量测试服务平台。围绕我市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积极争取建设一批省级计量中心(计量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型式评价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扶持仪器仪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创建。加强计量技术国际互认合作,促进我市计量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产业计量测试服务重点项目见附表1,扶持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见附表2。)
3.建设计量科技基础服务平台。以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主体,联合其他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相关机构,建立完善我市计量科技基础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大型计量科学仪器设备和科技文献数据、计量科研数据以及科研成果数据共享,强化信息化建设,建立集计量技术、计量服务和计量监管等一体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提升计量科技基础服务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计量技术平台建设重点项目见附表3)。
4.提升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能力。鼓励企业加强对计量基础设施和计量检测设备的投入。支持企业建立各类计量实验室,积极开展计量技术攻关,对做精做专做强的,可优先列入国家、省和市级扶持范围。鼓励企业建立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计量管理水平。
(三)加强计量监督管理
1.加强计量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市场计量监管,明确制造、销售、使用单位的计量主体责任。以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为导向,简化计量行政许可审批程序,提高计量器具监管有效性和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各类计量技术机构监管机制,规范计量检定、校准行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强化社会监督。
2.强化民生与安全计量监管。加强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领域的计量监管。强化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和商品包装的计量监督;加强对直接涉及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的计量器具的监管。强化使用单位主体责任,按要求配备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建立完善计量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用计量器具处于受控状态。
3.强化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加强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强制检定的监管。开展能源资源计量培训、能源资源计量审查、能效对标计量诊断、能源计量示范和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应用推进行业项目等活动,建立健全能源资源计量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企业能源资源计量数据的在线采集和实时监测应用,并将相关数据纳入节能主管部门实施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4.加强法制计量工作。加强重点市场、重点领域、安全防护等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及集中整治等方式,建立市场计量器具以及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等领域安全用计量器具长效监管机制。组织开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加油(气)机、电子计价秤、出租车计价器、民用四表等重点管理计量器具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计量技术机构开展计量检定、校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5.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在服务业领域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加强诚信计量教育,树立诚信计量理念。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培育自律意识,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活动,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失信“黑名单”制度和征信体系建设,完善诚信计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强化对计量诚信严重缺失的企业或个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政府分管领导指挥下,建立由市质监部门牵头,市发改、经信、科技、财政、人社、商务等部门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经常性对全市计量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促进计量工作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本地计量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计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地方实际,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编制本地区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进计量工作协调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增加计量工作经费投入,保障公益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计量技术装备引进提升、计量标准建设发展、技术规范调研论证、强制检定等工作。对集贸市场在用衡器、乡镇和社区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常规医用计量器具继续实行免费检定、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科技部门要加强对计量科研项目的支持,将研制的计量新技术、新成果等优先列入科技计划,在科研经费投入上予以倾斜。
(三)加强计量宣传和计量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优势,大力宣传《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和《江苏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及计量法律法规,普及计量科学技术知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宣传活动契机,印发计量宣传材料、举办计量专题讲座、组织计量知识竞赛、开放计量实验室,提高全社会对计量工作的关注程度。加强计量文化研究,打造计量核心价值理念,倡导“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的计量文化,用计量文化团结队伍,振奋精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1月13日
附表一
产业计量测试服务重点项目
1.新能源:重点发展太阳能利用技术、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智能变电站和核电关联产业的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服务;重点建设光伏产业计量器具计量标准、宽光谱辐射照度标准装置、电动汽车充电站(桩)检定装置、新型电池容量计标准装置等。
2.新材料: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技术材料和共性基础材料等高等级精密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服务;重点建设功能性膜材料专用计量器具检校装置、新型显示材料测量仪器计量标准、先进纳米材料测量仪器计量标准等。
3.生物医药:重点发展新医药、生物医学工程、先进医疗仪器设备、生物育种和生物制造等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服务;重点建设聚合酶链式分析仪器计量标准、生物安全柜校准装置、基因测序分析仪器计量标准、核医学影像设备计量标准、辐射防护仪表检校装置等。
4.节能环保: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洁净产业、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新技术装备与产品的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服务;重点建设洁净度监测分析仪器标准装置、PM2.5在线监测仪校准装置、污染排放监测仪检定装置、能效标识计量检测装置、在线可组合环境监测仪校准装置、大口径流量仪表计量标准、微小口径流量仪表计量标准、碳排放计量标准等。
5.装备制造:重点开展精密机械加工装备、海洋工程、汽车制造和智能机器人等制造中的关键参数、关键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服务。重点建设微纳尺寸测量电镜计量标准、高精度汽车自动化设备计量标准、机器人三维定位校正仪器计量标准、精密数控机床校准装置、无损检测探伤仪器计量标准、GPS距离测量仪器、3D打印机计量标准等。
6.纺织:重点开展纺织机械装置、新型纺织面料等生产制造中的关键参数、关键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服务。重点建设纺织品专用检测设备计量标准等。
7.石油化工:重点开展石油产品储运、石化储输送设备等生产制造中的关键参数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服务。重点建设油气储输送设备计量系统校准装置等计量标准。
8.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开展光纤通信、电力传输产品、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等产业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服务;重点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计量标准、集成电路计量标准、新型锂电池测试设备校准装置等。
9.轻工:重点开展新型工程塑料制品、环保纸制品和家具板材制品等生产制造中的关键参数、关键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服务。重点建设纸制品专用检测设备计量标准、家具板材专用设备计量标准等。
附表二
扶持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1.加强仪器仪表产业相关性能指标研究及评价,建设国家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1个以上,建设省级先进仪器和测控技术研发的重点实验室1个。
2.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2个以上国内知名仪器仪表品牌产品。
3.建立“产检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开展智能自动化仪器仪表、光学仪器、环保分析仪器、医疗仪器及器械、导航和测绘仪器,以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先进测量传感器等六类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技术研究,攻克部分关键技术。
4.鼓励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开展智能芯片、关键元器件、物联网传感元器件等仪器仪表行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市科技进步奖和科技计划项目向仪器仪表行业倾斜;建立仪器仪表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国际水平的高端产品。
附表三
计量技术平台建设重点项目
1.服务科技创新发展:仪器仪表计量检测服务平台、计量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
2.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电离辐射防护公共服务平台、能源计量检测与能效评估公共服务平台、低碳计量数据管理平台。
3.服务企业发展:强检计量器具网络备案平台、中小企业计量服务托管平台。
4.服务民生保障:诚信计量信用信息平台。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