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办发〔2015〕10号《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2-24 17:44:46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通政办发〔2015〕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通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2月10日


南通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打造“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升级版,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三个转变”、李克强总理“把经济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的重要论述,紧扣“十二五”质量发展目标总体要求,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激活质量发展机制,加大新常态下质量创新的驱动力,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障改善民生,弘扬城市质量精神,努力打造“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升级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创新驱动


  1.技术创新。新增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0个,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4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2.45%,万人拥有专利量10件。


  2.管理创新。争创中国质量奖或提名奖、江苏省质量奖或质量管理优秀奖1-2个;创市长质量奖2-3个,质量标兵企业30个,现场管理良好行为企业30个;创鲁班奖或国优工程3个,省级优质工程项目20个。


  3.人才创新。新增省博士集聚计划、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3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设立首席质量官200个,质量检验人员1000人。


  (二)质量提升


  1.标准引领。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300个,承担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40项,创国家、省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5个,生产加工企业标准覆盖率99%;制(修)定行业、地方服务标准2个。


  2.质量升级。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质量进步资金项目20个;质量改进课题40个;新增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数300个;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认证50个;省级、市计量保证确认100个,强制检定目录的在用计量器具检定率98%以上;国家、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50%以上。


  3.质量共治。国家、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综合合格率95%,重点食品监督检查合格率95%;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6%以上,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100%,高速公路、桥梁项目优良率100%;水利工程单元质量合格率100%;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指数85,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指数8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2。省质量信用2A、3A企业10-15个。


  (三)品牌发展


  1.产业品牌。力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获批命名1个,筹建1个,申请1个;争创江苏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基地1-2个;争创“质量先导区”5个。


  2.产品名牌。新增江苏名牌10-15个、南通名牌100个,名牌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12%;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3个,省着名商标15-20个,知名商标100个。


  3.服务品牌:市“政务服务、公共就业、公安标准执法”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力争建设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2家;10个镇(街道)通过质量强镇先进镇(街道)督查考核验收。


  三、工作重点


  (一)坚持创新驱动。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围绕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发挥海工船舶集聚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引导作用,鼓励指导优势产业建立联盟技术标准,提高产业整体技术竞争优势;鼓励企业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品,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扩大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加大管理创新力度。积极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指导培育形成争创中国质量奖、江苏省质量奖和市长质量奖的梯队。强化企业现场管理建设,以鲁班奖、国优工程和省级优质产品工程创建为载体,努力打造南通创造品牌形象。加大人才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实施博士集聚计划,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工作站;建立技术工程中心和质量研究中心,设立首席质量官岗位,培养技术质量人才。


  (二)推动质量提升。推动标准引领。指导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循环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主动承担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提高生产加工企业标准覆盖率;制(修)定行业、地方服务标准。推动行政服务标准化、公共管理标准化、综合治理标准化等项目实施,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对比提升工作;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质量升级。鼓励企业走质量产学研合作之路,推进实施质量进步、质量攻关、质量改进项目;推进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等体系认证,推进食品农产品HACCP、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完善计量管理体系,提高强制检定目录的在用计量器具检定率;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不断提高。推进质量共治。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产品的监测,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重点食品监督检查合格率和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加强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提高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发放率、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高速公路、桥梁项目优良率、水利工程单元质量合格率;开展服务行业质量提升活动,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提高市民满意度;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提高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形成一批省级质量信用2A、3A企业,定期发布社会信用“红黑榜”;推进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产品赔偿保险等多元救济体制,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及应急预案、预警机制,推进96333呼叫平台建设和电梯伤害事故责任保险制度,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三)注重品牌发展。积极培育产业品牌。以产业园区和开发区创建“质量先导区”为载体,调优中高端产业结构,调强传统产业发展优势,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聚区。深度推进全国茧丝绸服装家纺产业和全国家纺床上用品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好中洋河豚现代产业园区和如东县紫菜产业园的创建验收工作。扶持海安锦纶化纤、川姜家纺床上用品、如皋高压电气产业争创江苏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产品名牌。加快实施品牌培育发展和价值提升工程,推动品牌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围绕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培育新生品牌,改进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品牌,继续保持品牌产品在全省位次,扩大名牌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加强品牌的宣传力度,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保护力度,推广产品防伪技术管理,有效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积极培育服务品牌。大力推进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做强国家钢丝绳产品检测中心,扩大省电动工具产品、锻压机械产品、中小电机产品、标准紧固件产品检测中心的技术服务力,推动海工船舶及其配套产品、中小电机产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水产品、家纺产品、润滑液压机械建立省级检测中心。推进质量强镇(街道)建设,充分发挥镇(街道)在质量强市建设中的作用。


  (四)弘扬质量文化。大力宣传和弘扬“崇信致先、强企惠民”的城市质量精神和形象标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让广大市民认识和理解城市质量精神;推进先进的质量文化,发挥质量主题公园等阵地的作用,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倡导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营造良好的质量发展氛围,努力提升质量文化软实力;通过城市质量节、群众性QC小组、质量专家企业行、免费质量检测、计量检定、技术标准送田头、特种设备知识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质量月”活动,动员全民参与质量共建,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报道标杆企业、先进质量人才的典型案例,弘扬质量文化正能量;加大 “12315”、“12365”等质量投诉信息平台的建设,提高百姓对质量投诉信息平台公信度,形成质量投诉热线畅通高效、快捷方便的“绿色通道”,建立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各级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作用。实施政府质量强市绩效目标考核,将质量指标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全市质量强市绩效目标考核办法,研究制定对地方政府领导质量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召开创建推进大会,落实各项质量工作推进措施。


  (二)强化政策激励。加强对新常态下质量发展工作的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发挥企业在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中的主力作用,引导企业围绕卓越质量发展,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推动工作创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树立“陆海统筹发展,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战略定位下“创新驱动,质量领先”的工作理念,积极提升质量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建立健全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和体系。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模式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把质量强市工作推向更新更高的平台。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1011.html

本文关键词: 南通市, 通政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