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办发〔2014〕106号《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以“四个一”建设为重点加快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的意见》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以“四个一”建设为重点加快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的意见
通政办发〔2014〕10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专业化、集约化、集聚化发展水平,加快培育一批产业优势明显、示范效应突出、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备的特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作为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中之重,综合施策,强力推进,全市已建成2个国家级、4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33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同时也应当看到,现有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水平与南通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目标定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南通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有利于推动南通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结构优化,加速规模化聚合;有利于促进产业的组织变革,集聚高端人才,加强组织创新,打造完整产业链,提高产业行业企业的影响力和市场话语权。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的重要意义,咬定目标,奋发有为,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的升级版,实现南通制造业现代化水平的新提升。
二、高标准定位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目标
(一)紧紧围绕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定位,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研究和分析,立足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产业集聚力、市场影响力、品牌辐射力、综合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基地。力争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新创1个国家级、2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市级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基地。到2016年,全市特色产业基地达到45个,年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0%,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基地达到20家。
(二)重点围绕一批龙头企业及项目、一批技术研究中心、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一批高端人才及团队的“四个一”建设目标,到2016年,每个市级以上特色基地至少有1家综合实力在本行业处于国内前5名或省内前3名的企业;每个特色基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每个特色基地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每个特色基地拥有国家“千人计划”或省“双创人才”、市“江海英才”领衔的创新团队;每个特色基地建有功能齐全、支撑有力的创业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公共检测中心、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市级层面,重点建设船舶海工、现代家纺2个千亿元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和话语权。县(市)、区级层面,按照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放大本地产业优势,每个县(市)、区突出抓好1-2个市场领先、特色鲜明、主辅配套、集聚发展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崇川区医疗器械、市开发区生物医药以及市开发区、南通高新区等区域医疗研发、医药外包产业发展,尽快形成完整产业链。加快推进崇川区“三网融合”产业基地,崇川区、港闸区服务外包基地,市开发区信息服务和智慧产业基地,以及各区总部基地和市区物流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三、落实好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的重点举措
(一)加强规划引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科学、适度超前”的原则,以现有产业为依托,对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论证和精准定位。各地要整合要素资源,瞄准行业龙头,抢占基地发展的制高点,聘请一流的专家团队对现有基地的产业链进行设计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产业延伸的方向和重点,注重发展研发、制造、销售、物流等一体化产业链体系,切实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尚未委托第三方进行产业规划编制和产业链条设计的基地,要尽快完成相关工作,为打造全产业链奠定基础。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切实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以科学的规划引导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
(二)注重规模培育。着力从整体上挖掘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快基地发展速度,壮大产业规模。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基地内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努力打造成基地龙头;加快推进与基地主导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加强产业协作;鼓励产品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好的企业优先进入特色产业基地,支持成建制、配套企业优先进入特色产业基地;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迁入与迁出相结合方式,促进同类和上下游企业集聚和联合重组,壮大企业规模,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三)提高创新能力。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确保企业研发投入达到年销售收入的2%以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产业基地技术联盟。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商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基地内的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对口合作,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其推广应用。大力支持基地企业与大公司、大集团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加快引进消化再创新项目。鼓励有条件、有潜力的基地内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以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主动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积极占据技术领域制高点。
(四)打造服务平台。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功能配套,提升基地品位。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探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基地投融资体系。积极打造面向基地内部企业的多种服务平台,对大企业主导型的产业基地,支持其依托大企业建设投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基地,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集成优势,着力推进一批研发设计、人力资源、创业投资、信息服务、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保证企业实现资源共享。
(五)突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具有“高”、“大”、“快”特点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功能,增强基地发展后劲。深入推进“520”技术改造示范提升工程,根据南通市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计划及年度重点“四新”技改项目计划,抓好基地项目计划编制和组织实施,促进上下游产业对接和协同发展。各地要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着力解决影响项目开工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抓好在建项目的竣工投产和达产达效,切实提高基地的产出效益比重,提升基地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瞄准国内外相关产业集群中的顶尖企业、前沿技术和一流产品,寻找龙头企业招大商,鼓励世界知名企业在南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形成基地的新优势。
(六)推进两化融合。围绕基地升级和企业创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的渗透和覆盖,以技术融合促进提档升级,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基地内企业广泛应用。重点以设计的数字化创新研发手段,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装备产业的智能化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敏捷制造能力;以信息平台的集成化实现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按需即供运营能力;以商务电子移动化实现服务定制化,进一步提高客户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以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与安全生产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能力。
四、强化对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的组织领导
(一)强化工作协调。建立健全南通市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工作协调机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参与,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集中会办,及时解决基地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市经信委作为推进全市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及其实施的指导、协调工作,跟踪、监督、指导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统一协调辖区内特色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运行等工作,推进基地更好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二)强化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策的集成效应,保证相关政策有力有效。各地要提高产业发展资金中支持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比例,帮助特色产业重点项目申报国家级、省级产业专项资金。在布局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时,要优先考虑特色产业基地。各地每年在下达用地指标中,要适度优先用于特色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对龙头领军项目,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争取列入省重点调度项目,使用省级预留用地指标。加快建设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外管、银行等“一站式”配套服务设施;特色产业项目租用工业园区建设的标准厂房,所在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给予适当租金补助。
(三)强化动态评估。围绕“四个一”(一批龙头企业及项目、一批技术研究中心、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一批高端人才及团队)的要求,市经信委每年牵头组织一次对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估。对工作扎实、成效显着、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特色基地予以重点支持,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对暂不达标的特色基地,要拿出具体的发展举措,限期达到规定要求;连续两年经济指标下滑、达不到“四个一”要求的,退出市级特色产业基地行列。通过科学高效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特色产业基地竞相发展、共同提升。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8月19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