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政办字〔2017〕23号《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邢台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邢台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邢政办字〔2017〕2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大曹庄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邢台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13日
邢台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健康邢台”建设,根据《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冀政办字〔2016〕202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打造体育产业大市、建设体育强市为总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优化结构布局,建设基地平台,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支柱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体育消费,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条件。
(二)基本原则。
1.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理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科技、保险、健康、养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2.对接协作、协同发展。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契机,注重加强与各地的交流合作,助推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统筹体育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体育产业的区域均衡发展和错位发展。
4.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管办分离、放管结合,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三)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体育产业增速快于同期全市GDP增速和全省体育产业平均增速,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建立以健身休闲、装备制造、体育培训、竞赛表演、冰雪运动、足球运动为主导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90亿元,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体育彩票销售额累计达到60亿元,年销售额7亿元以上。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5%。
市场主体日益丰富。涌现出一批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打造1-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40个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
产业基础持续强化。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0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消费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二、重点任务
依托特色优势,集聚资源,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十大领域,着力培育和优化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一)竞赛表演业。
结合我市体育场馆设施和服务能力,积极申办和承办与邢台城市发展战略相协调的大型体育赛事,积极培育一批具有邢台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努力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邢台国际自行车体育品牌赛事,通过举办赛事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和引进体育竞赛表演项目,加强自行车、足球、篮球等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推动形成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大赛表演、社会体育、地方传统体育竞赛表演协调发展格局。统筹全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赛事,支持县(市、区)举办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冠名“邢台”,鼓励企业举办各类商业性体育赛事。到2020年,培育和引进2-3个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体育竞赛表演市场蓬勃发展,70%的县(市、区)形成“一县一品”或“一县多品”的区域赛事。
(二)健身休闲业。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及场馆资源,鼓励开发各类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支持发展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运动休闲项目。依托太行山得天独厚的山地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自行车骑行、漂流、滑雪、滑草、探险、攀岩、山地越野、野营露宿、户外拓展、公开水域等户外体育休闲产业。结合各区域体育文化传统,鼓励发展特色体育产业,推广当地传统体育项目,支持发展球类和冰雪、游泳、健身气功、广场舞、健步走、自行车、轮滑等大众体育项目,挖掘发展武术、风筝、棋牌、射箭、踢毽子、跳绳等传统体育类项目。以赛事为载体,积极发展航模、电子竞技等科技体育运动。
(三)体育用品业。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京津和国内外先进地区产业转移,提升体育用品业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我市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体育用品企业特别是户外用品和装备制造企业落户邢台。培育和引进体育装备用品生产制造项目及体育用品专业市场,以项目带动邢台体育用品制造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鼓励本地企业和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用品研发机构合作,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技术的体育用品。加快推进企业生产、研发、展销的分离经营,实现专业化的研发、生产和经营,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形成较长的价值链。鼓励和扶持体育用品制造业非盈利中介机构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制度创新、新企业的衍生和知识信息的交流和扩散。
(四)体育培训业。
依托各类体育设施,通过优势项目、大型赛事和知名运动员带动,开展符合群众需求的游泳、球类、轮滑、滑(冰)雪、登山及其他体育项目培训,培育一批品牌优、效益好、信誉佳的体育培训机构。鼓励和支持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社会团体、俱乐部等利用场地、人才等资源,开展社会足球、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培训活动。完善体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落实体育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滑雪、潜水、攀岩)持证上岗准入制度。到2020年,我市游泳救生员、游泳教练员、滑(冰)雪教练员、健身教练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五)体育彩票业。
严格落实《彩票管理条例》,加强体育彩票销售的规范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充分挖掘资源,创新体育彩票文化内涵,丰富体育彩票品种。积极探索彩票销售模式,拓展体育彩票销售市场。优化市场布局,加强销售渠道建设,不断扩大销售规模。规范彩票公益金支出和使用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积极宣传体育彩票的公益性,加大打击非法彩票力度,促进体育彩票业健康规范发展。到2020年,全市体育彩票销售位于全省前列,销售额累计达到60亿元。
(六)冰雪运动产业。
充分利用2022年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契机,积极发展冰雪运动,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冰雪运动场地、兴办冰雪运动培养机构。规划建设邢台市冰上运动馆。支持社会力量承办冰雪项目专业运动和比赛。加快邢台县天河山、玉泉山冰雪产业发展,打造我市冰雪运动休闲基地。加快冰雪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鼓励各地建设滑雪场或室内滑冰场。到2020年,建成1-2个冰面面积不低于1830平方米的标准公共滑冰馆。
(七)足球产业。
壮大足球人口规模。把校园足球作为壮大足球人口、夯实足球人才根基的基础性工程,到2020年底,在全市现有42所设置足球点的学校基础上,发展壮大到全市100个左右青少年足球点学校,争取建成1-2个区域性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的特色县(市、区),经常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达到5万人。
延伸足球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足球用品、赛事冠名、广告、门票、传媒、竞猜、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拓宽足球培训渠道,支持社会力量自办或与各地、高等学校及中小学校合作共建新型足球学校。
(八)培育多元市场主体。
制定民营经济发展体育支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境外资本以多种方式投资体育产业。鼓励社会力量联办市优秀运动队,支持创建职业体育俱乐部,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运动健身团体。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推进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培育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协会。
通过政府购买、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体育企业发展。加大企业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评选范围。支持中小体育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九)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大力开发我市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统筹布局体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景区和赛事活动。继续培育邢台国际自行车品牌赛事,进一步带动邢台体育旅游发展。鼓励各县(市、区)依托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体育主题公园、健身休闲基地、健身休闲设施,举办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活动,形成“因赛兴游、以体兴游、以游促体”的体育旅游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体育+康体”。加强对群众健身运动的科学指导,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技能,发挥体育锻炼在预防疾病、健康理疗、改变人的亚健康状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与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合作,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疗养机构设立运动康复诊室。鼓励社会资本开办群众身边的康体、康复、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机构。发挥中医在运动康复中的独特作用,鼓励健身场所提供保健咨询、理疗服务。
(十)体育场馆服务业。
加强资源整合。加大邢台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公园、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力度,提升市内体育场馆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赛事资源和场馆运营统筹协调力度,提升经营水平。加快推动场馆经营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支持引进高水平、专业化体育场馆运营团队和人才,探索委托、联合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全市体育场馆市场化经营能力。加大场馆冠名、特许产品、广告、赞助等无形资产开发力度,提高场馆运营效益。
三、产业布局
结合全市体育资源分布,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优化各县(市、区)发展分工与协作,加快打造平台,促进集聚发展,推进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良性互动的“一心、两带、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
(一)一心:以“一城五星”为全市体育产业的核心发展区域,以人才、科技、金融集聚、区位优势、场馆设施完善和产业条件良好为基础,重点推进体育健身、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以及体育会展、体育创意等领域发展。积极推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不断优化综合环境,提升产业层次,盘活存量资产,强化核心功能。依托体育场馆设施提升城市核心区体育休闲、健身和娱乐的综合功能,推动整个邢台城市运动休闲业、体育健身业和体育娱乐业的发展。维修或翻新已有体育设施,增强可利用性。鼓励新建多样化的体育设施和健身场所,满足不同群体的体育需求。
(二)两带:城市运动健身休闲带,以七里河健身绿道、七里河体育公园、七里河水上运动公园、森林公园、达活泉公园、历史文化公园等6个运动休闲区为主的城市运动健身休闲带。太行山百里运动健身休闲带,以登山、拓展运动、自行车、滑雪、滑草、攀岩、漂流、动力伞等为主,包括7个环京津健身休闲基地、1个青少年户外营地和赛训基地的太行山百里运动健身休闲带。
通过“两个运动健身休闲带”的建立与品牌赛事的开展,逐步实现具有邢台特色的集运动、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体育产业示范区,创建省级运动健身休闲基地。
(三)多点支撑:培育更多新的体育产业增长点。依托邢台城区、邢台县、沙河市、任县、内丘县、南和县等城区节点,结合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和重点开发区,统筹特色资源、产业优势和体育传统,培育和建设一批有特色、上规模、辐射带动广泛的体育产业集群、基地和园区,着力打造一批体育特色突出、产业基础良好、融合发展潜力大的体育特色小镇,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运动休闲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发展委、市金融办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体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统筹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责任分工、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体育行业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体育领域资源全面开放,推动体育资源市场化运作。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制机制,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增加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以优化体育市场环境为目标,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体育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加强体育企业、体育组织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各类主体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引进先进经营方式、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不断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
(三)强化资金扶持。根据财力情况,设立体育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参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竞赛表演等产业发展。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我市体育产业领域。引导鼓励保险企业推出适应休闲健身、竞赛表演、户外运动、体育旅游等不同需求的多样化保险产品。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债券、集合票据、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措资金。
(四)落实政策措施。完善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参与体育产业改革发展,为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落实国家、省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等方面政策,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
(五)开展监测评估。实行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制度,强化动态管理,努力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加强跟踪分析。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