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政发〔2016〕11号《邢台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9-01-19 05:39:01

邢台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

 



邢政发〔2016〕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大曹庄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方案》已经2016年5月19日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邢台市人民政府

2016年6月1日

 

 

 

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42号),促进全市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产业创新驱动为主题,以制造业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制造业基础能力,大力推广集成应用,不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水平,全面促进制造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由产品竞争型向品牌主导型转变,实现由邢台制造向邢台智造、邢台创造的多重跨越,打造制造强市。

(二)基本原则。

结构优化,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在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引领制造业整体实现跨越和赶超,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两化融合,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全面实施产业、技术、产品、管理、组织结构和业态模式创新工程,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战略制高点,全面推行智能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不断提升企业全流程、产业全链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向,将我市产业优势与国际需求相结合,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全方位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借势京津,参与京津冀制造业整体布局调整和产业链条延伸,优化提升邢台制造业发展水平。

质量为先,绿色发展。把质量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生命线,强质量、重品牌、建标准、保安全,从根本上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水平和竞争力。推行与资源环境相统一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建设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支持。全力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三)战略目标。

到2017年,全市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装备制造业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格局基本确立,以绿色、循环、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互联网+”制造业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取得突破;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主要工业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造业节能减排达到国际水平。装备制造业第一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基本建成全国新型工业化重要基地和华北现代制造业基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创新驱动、环境友好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水平位居国内前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产业集群。制造业节能减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邢台制造跻身中国制造先进行列。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打造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1.引导先进制造业持续升级。推进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把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邢台的第一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打造制造业新的主导产业。推进传统优势产业中高端发展。做强做优钢铁产业。推进煤盐化工产业集约化、精细化、循环化发展。以发展煤化工、盐化工为产品链主线,推广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合成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及大宗有竞争力的产品项目,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先进的产业特色。推进食品、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突出重点发展领域和突破方向。跟进国家制造业绿皮书目录指引,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军民结合等重点领域,绘制我市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加强攻关,加速突破,加快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施全范围、高层次的技术改造。鼓励推广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人机智能交互、自动识别、分布式控制等先进制造技术,推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每年滚动实施百项技改项目工程,推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煤化工、建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提升装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推进产业整体水平上档升级。全面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围绕提升优势产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水平,实施制造业强基工程,支持发展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在关键共性技术基础能力和优势产业链薄弱环节实现突破。有序化解过剩产能。综合利用法律、市场、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兼并重组,按照减量、做精、提质、上档要求促进过剩产能退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3.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根据邢台市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情况,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布局,研究制定《邢台市县(市、区)主导产业布局方案》,加强退市进郊,退市进园力度,推动搬迁改造,解决主城区高耗能企业围城现象。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形成若干个主导产业聚集发展,产业链条完善,配套合作便利的工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4.培育制造业市场主体。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园区。以开发区光伏光热、沙河玻璃、宁晋电线电缆、隆尧阀门及汽配、清河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威县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临西轴承等为载体,建设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为重点,建设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科技、智慧园区、集群,大力推进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点区域产业转移。着力打造一批制造业旗舰企业。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市场竞争新优势、更好利用两种资源为目标,以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优势行业领军企业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着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结构优化为目标,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阶段,强力实施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新三板”上市等四项工程,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发展的局面。(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

到2020年,优势传统产业80%的核心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到2025年,优势传统产业90%以上的核心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基础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25年基本实现自主保障,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

(二)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1.打造制造业创新支撑载体。对接国家和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依托骨干企业,加快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吸引国内外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在我市设立技术研究机构,重点支持宁晋电线线缆、清河羊绒和汽车及零部件、威县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临西轴承、平乡自行车、广宗自行车、沙河玻璃、开发区光热、任县机械、临城泵业、巨鹿新能源材料、隆尧食品、南宫纺织、邢台县现代农业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提档升级。支持旭阳煤化工、中钢邢机轧辊、邢钢线材等现有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优秀科研团队,深化产学研合作,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支持中药制剂、储能材料等3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晋级省级中心行列。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按照政府资助、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中小企业的思路,整合社会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统筹建设行业技术研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信息化平台、教育培训平台、清洁生产平台、会展中心和展示平台、现代物流配送平台,打造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行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境内外企业、高校和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多元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专业型科技孵化器,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和深层次的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健全制造业创新服务体系。鼓励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按照产业链和技术链分工,带动中小企业共同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有机和谐的“企业生态系统”,形成互动共赢的组合式发展格局。

依托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航上大院士工作站、科技部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优势资源,扩大平台辐射力度,支持其通过联合、兼并形式在国内外建立高水准的研发中心。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形式,“依站办学”实行传帮带,“借站留学”把储备人才送到相关院所深造,“进站求学”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就地培养;挖掘院士团队及其高校、院所、重大实验室和重大技术专项中的资源,使相关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进一步向邢台集聚,实现人才放大效应。

依托河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清河县)、河北省离子交换树脂应用于肝靶向给药项目邢台市科技研发中心(威县)、河北省自行车产业技术研究院(平乡县)、河北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临西县)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鼓励其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上述技术研究院建立开放运行机制,依托研究院资源优势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分析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服务,有效发挥研究院支撑、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应有作用。

依托河北省桩工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轧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其在桩工机械、冶金轧辊等重点技术领域、优势特色产业方面不断创新,积极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成为突破关键技术、主导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科技人才发挥特长的重要平台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的示范,为迈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列做好储备。

发挥清河羊绒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平乡县自行车及零配件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推动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有效支撑,完善中心发展规模、发展能力、人力资源、服务成效、沟通机制等考核指标体系,不断积累经验,争取在产业集聚区内建立更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促进邢台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依托行业重点骨干企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其建立服务于行业的创新服务平台,为区域内同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进行协同创新,支持其发展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加快主导产业信息化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拓展信息技术服务,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服务制造企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3.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围绕做强产业转型升级载体和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平台,分级分类推进一批产业园区建设。突出规划建设邢东新区,打造全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战略发展平台,培育成协同发展的示范园区;按照“一心多点”的空间布局,对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科技研发、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建设高铁中央商务区、上东休闲园区、顺水河生态区等,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与京津共建协同发展产业园区。共同建设“威县·顺义产业园”,探索合作建设、共同管理、税收分享的建设模式,加快推进北京汽车制造厂年产10万辆汽车等项目尽快投产,推进曲美股份智能家具等项目尽快签约,为全市创造可复制的经验;积极推进“沙河·房山产业园”,在开发区、任县分别规划建设“通州·邢台产业园”、“任县·京津产业园”;各县(市、区)加强与京津相关区(县)对接,争取分别与京津共建1个产业园区。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承接园区。重点抓好市开发区及河北滏阳、邢台县旭阳、清河、沙河等22家省级经济开发区,邢台县龙冈等14家市级开发区,会宁等3家省级综合物流聚集区;建设扁鹊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健康养老、教育医疗等专业园区,走特色发展之路,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提高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对接京津的承载能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重点抓好沙河玻璃、平乡自行车、广宗自行车、清河羊绒、临西轴承、隆尧方便食品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园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到2020年,重点形成1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培育5家产业链协同创新示范企业。力争到2025年形成2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培育10家产业链协同创新示范企业,形成1至2个跨区优势产业链。

(三)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着力发展以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为重点的智能装备及智能化生产线,不断推进以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居、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智能安防、远程环境监控终端等为重点的智能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2.不断推进企业生产智能化升级。开展智能化升级示范工程,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企业采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柔性生产、小批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技术或模式进行改造;在汽车、医药、食品、电子、纺织服装、钢铁、建材等领域推进智能制造技术或模式改造。在重点企业推广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供应链优化、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健全综合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体系建设。深化信息技术在资源配置、生产经营、节能减排、创新发展、产业协同等方面的综合集成应用。支持大中型企业开展研发制造一体化、管理生产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等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和全流程、全业务、整体性解决方案应用推广。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开展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和行业两化融合标准规范建设,推广普及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发展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信息化,提升中小微企业综合实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产品生产周期、不良品率均降低30%;到2025年,上述指标均降低50%。

(四)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建设经济发展新动能。

1.培育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行业领域,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增材制造(3D打印)等集成运用。在特色产业集群,开展以个性化定制、小众经济、网络协同开发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大中型企业设立在线工业设计中心,推动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深化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关联企业业务协同发展,培育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生产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2.推进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快推进互联网和工业融合,促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实现网络化升级。鼓励应用国家级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发挥威县大数据中心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创业基地、企业和创业投资机构发展面向中小微企业、基于互联网的众创平台,建立完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移动邢台分公司、电信邢台分公司、联通邢台分公司)

3.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推进网络通信设备与工业设备互联互通,鼓励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支持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应用。鼓励车联网发展。推动工控系统安全保障工作开展,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移动邢台分公司、电信邢台分公司、联通邢台分公司、邢台无线电管理局)

到2020年,互联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培育发展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产业。到2025年,“互联网+”协同制造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构建制造业持续发展新模式。

1.加快绿色改造升级。以钢铁、化工、建材等主要能耗行业为重点实施工业能效提升专项行动。推动钢铁产业短流程、化工产业精细化、建材产业绿色化改造。立足我市新能源汽车、节能建材、高效照明、资源循环利用及环保设备等重点产业的技术研发基础,加强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机电等科研院所、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及冀中能源集团、中节能集团、中国建材国家工程有限公司及北京北广恒通表面精饰有限公司等的合作,采用设立分支机构、联合建设、产业联盟等多种方式,支持建设一批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研发平台,显著提高集成、吸收再创新和原始创新等创新能力。支持各技术研发平台承担各级科技创新项目,争取在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再制造、节能建材、环保技术与设备及电机设备等产业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广泛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引进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等多种方式,在电机及拖动设备、水、大气及土壤污染治理等目前还比较薄弱的产业领域,消化、吸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并适时开展再创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环境保护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加强资源再生高效利用。着力开展工业废弃物、废旧产品和材料回收利用,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和再制造产业。加强全市尾矿库安全生产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创新联盟,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加强废钢铁的深度加工和再利用,抓好废金属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抓好清河县中航工业再生利用产业基地示范工程、国家级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并以清河废旧合金及其他稀有金属集散地优势为基础,提升废旧合金及废钨料回收和再生利用、钨产品加工制造和销售,打造国家级钨资源再生利用基地。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及资源化利用,引进、消化秸秆炭、气联产技术,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开拓废旧橡胶再利用产品种类,稳定原有产品市场的同时,逐步扩展废旧橡胶再利用密封条生产,拓宽产品市场,以市场带动再利用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3.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动产业与产业间、产业与社会间的生态循环连接,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在园区实施以能流、物流、污染物流产业循环连接。在工厂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生态设计和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进一步挖掘流程型行业的产业制造、能源转换和废弃物处理消纳功能,重点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废弃物、钢铁电力企业低品位余热向城市供暖工作。围绕节能环保循环利用方向,结合现有企业实际,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发展废旧机械再制造产业化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粉煤灰、伴生矿的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高品质生态微晶材料。(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商务局)

到2020年,建成2家绿色示范园区和10家绿色示范工厂。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六)推进服务型制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在发展工业生产的同时,注重发挥服务业对生产、生活的支撑,服务业对产业的带动功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邢台经济开发区要以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契机,坚持“产城一体化”发展理念,把握“建设现代产业示范区和聚集区、高新技术孵化区、高品质生态宜居新城区”的定位,以增强邢台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功能和提高居民综合素质为目标,按照建设和谐新城的总体要求,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规划局)

2.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的功能建设。结合我市各类级别开发区的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依托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有效集中相关专业服务配套设施,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的功能建设;重视标志性企业的培育和导入,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聚集化、专业化、高层化方向发展。着力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商务服务、研发设计、物流、信息服务、软件、服务外包、会展和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以高端化、高增长、高附加值为方向,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不断扩大服务能级和辐射范围,打造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成为邢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强大支撑力量。(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3.积极培育和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和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按照政府资助、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中小企业的思路,整合社会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统筹建设行业技术研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信息化平台、教育培训平台、清洁生产平台、会展中心和展示平台、现代物流配送平台,打造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行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撑。建设科技型企业研发、孵化平台。支持境内外企业、高校和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多元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专业型科技孵化器,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和深层次的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4.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邢台经济开发区好望角物流园区的作用,积极发展区域、城区物流业,加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综合型、专业型的社会化配送中心、产业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发展专业仓储物流、展览展示、咨询发布、信息交流、贸易洽谈、电子商务、进出口服务等业务;完善海关、商检、金融、进出口贸易代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功能,积极拓宽货物包装、装配、加工、货运代理、配送运输等增值服务;通过物流产业与商贸产业结合,形成区域的物流中心,成为产业园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满足招商引资的要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到2020年,制造业企业服务收入增加20%。到2025年,制造型企业服务收入增加30%。

(七)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升邢台制造新形象。

1.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开展工业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新产品贡献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质量效益。深入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准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深入实施质量奖励制度,提高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按照总体部署面向重点行业建设一批质量安全技术示范、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质量安全监管、计量技术研发、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力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质量检验、计量测试、技术标准、风险预警和咨询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邢台无线电管理局)

2.加强品牌建设。以企业为品牌建设主体,实施“双百”工程,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着力推进百项新产品开发、百项名牌产品培育,推动更多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由产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跃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区域特色制造业龙头品牌,形成一批美誉度高的河北名牌、中国知名品牌和世界知名产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主导产品新品种。加大邢台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树立邢台制造品牌良好形象。全面推行商标注册和培育高知名度商标品牌工作,选择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商标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商标注册和高知名度商标发展战略,促进优势产业群和高附加值的支柱产业发展。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和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培育商标和产品定位的市场认同度,把实施商标发展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商标培育和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一大批具有较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商标,发挥商标在市场中的引领作用,实现“商标兴市、商标兴企、商标兴农”目标。(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3.完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以技术标准引领发展,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支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制定并执行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加强政府引导扶植、产学研合作实施,强化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建设,通过科学计量和检验检测提高产品认证认可的科学性,逐渐形成健全的技术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到2020年,有10项重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以上水平,形成5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制造业龙头品牌;到2025年,有20项重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以上水平,形成10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制造业龙头品牌。

(八)推进开放合作,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1.深化优势产能国际合作。加快实施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能境外转移,发展境外产业园区,建立一批海外生产加工基地、配套物流园区、境外资源开发基地。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对“走出去”企业在财税、融资、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建立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和跨境产业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积极参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中非“三网一化”建设,打造成为优势产能国际合作新样板。(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

2.推进装备制造国际合作。重点推动我市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成套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与央企合作,通过对外工程承包、与当地企业股权合作、设立产品代理机构和投资建厂等方式,带动我市优势产业“走出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提高吸引和利用外资水平。坚持互利共赢,引导外资投向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加快我市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对接合作步伐,提升我市优势产业和企业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招商引资管理模式,推进全产业链配套项目引进,提高工业基地园区产城融合、综合配套水平,打造吸引外资良好环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办)

三、主攻方向和重点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

依托我市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零部件配套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发展高精机加工用装备、计算机控制装备、工业智能装备、电子设备、高端冶金装备、高端输变电装备、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装备、农用机械和为核电、航空、高铁、桥梁、军工等配套的基础零部件、电子件及装备。

(1)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创造条件,打造优势,积极引进发展通用飞机制造以及航空设备、器件等航空装备和现代有轨电车制造等轨道交通装备。支持威县通航产业园和现代有轨电车制造项目。(2)通用设备制造方面:重点发展数控精密机床 <http://baike.so.com/doc/1353417.html>(包括车床、冲床、刨床、镗床等)、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剪切设备、锻压设备、大型起重设备、高性能水泵、风机、伺服电机、机械模具等,促进通用设备制造向高端发展。(3)专用设备制造方面:重点发展大型连铸连轧设备、干熄焦设备制造、重型冶金装备等。积极发展建筑工程机械,木材加工设备、纺织专用设备、液压和气压动力机械、桩工机械、7000米及以上深井钻机成套设备制造、农机制造等。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设备整机及零部件、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及电线电缆、太阳能光电利用和光热利用设备等。(4)基础部件和特种原材料方面:重点发展优质高强紧固件和标准件、精密轴承、精密铸锻件、电子部件、密封件、液压件,以及耐高温、耐高寒、耐老化、耐腐蚀的关键基础件和高性能材料。

(二)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业。

大力发展中重卡车、专用车、特种车、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突出汽车零部件的专业化和模块化发展,打造国内重要的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重新振兴邢台汽车工业。重点抓好邢台县龙冈汽车制造园区、清河汽车产业园区、威县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区、开发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总部园区、南宫汽车产业园等五大园区和中航邢台汽车科技中心、清河御捷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1)中重卡及特种车:依托中航长征和金后盾专用车公司,发展中型重型卡车、自卸车、军用特种车等。(2)新能源汽车:依托红星、中航长征、御捷车业、德动、北汽和扬子江,重点开发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电动面包车、电动清洁车、电动旅游观光车、三轮电动车、氢能源汽车等。(3)专用车:依托金后盾、华旗、福玉、凯龙、隆德等专用车改装车企业,进一步提升专业特种运输车水平,包括冷藏保温系列运输车、厢式系列运输车、通信车、邮政车、油罐车、防爆压力容器车、道路清洁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同时,扶持发展普通轿车、微型轿车、商务车、双燃料轿车等乘用车。(4)汽车零部件:围绕整车产品,重点发展二、三类零部件,着力提高零部件的总成化率,实行集成化生产、模块化供应,形成集群竞争优势。

(三)新能源产业。

以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为契机,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及太阳能应用,开发地热能,推广生物质能利用,不断提高新能源消费比例,扩张新能源产业发展规模。

(1)光伏产业:依托我市国家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打造从硅材料、硅片、组件、电池到电站工程总承包的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重点做大做强晶体硅电池,积极发展非晶硅电池,进一步提高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力促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加快扩张。重点建设宁晋县、开发区、沙河市等光伏产业基地。(2)光热产业:重点发展热管型集热器、平板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中高温利用、光热发电装备。壮大光源、三环两大太阳能光热产业园,提升技术水平和品牌效应,尽快做大做强。(3)地热能产业:重点发展地源热泵、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等项目。(4)生物质能产业:重点发展生物质电厂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积极推进平乡凯盈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30MW)、内丘工业园区生物质热电项目(30MW)等。采用焚烧发电、供热的方式对农作物秸秆进行能源化利用,加快巨鹿循环产业园桑德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鼓励粮棉主产区县(市)推广棉花秸秆压块技术、棉花秸杆代木制板技术,培育秸杆利用示范基地。(5)太阳能应用:不断扩大太阳能光热应用,推进太阳能光伏应用,大力发展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

(四)节能环保产业。

坚持“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投资”的思路,坚持“需求牵引、加快引进、培育本土、延伸服务”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

(1)节能产业:围绕满足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增效需求,培育发展高效锅炉自动化控制、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非晶变压器、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等工业节能设备;扩大CL建筑体系、节能门窗、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等绿色建材生产规模。(2)环保产业:围绕满足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需求,培育发展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备、污染物预防技术和设备、可吸入细颗粒物治理技术和设备、烟气中汞污染物治理技术和设备。(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围绕满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资源产出率需求,发展汽车、工程机械设备等机械零部件再制造;推广大型废钢破碎剪切和废旧电器破碎技术,扩大再生资源、战略金属回收利用规模,促进大宗固体废弃物、尾矿伴生矿综合利用。推进中航工业战略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建设,支持邢钢、德龙、旭阳、建滔等大型企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4)节能环保服务业:围绕破解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资金、管理瓶颈制约,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综合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新型节能环保服务业态。

(五)新材料产业。

依托清河、沙河、邢台县等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冶金新材料、新型绿色建材和现代化工新材料,打造华北南部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1)冶金新材料:大力发展高铁用钢、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模具钢、高速工具钢、电工钢、高级管线钢等高端产品。加快钢材深加工技术发展,推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铁水预处理技术、高拉速恒拉速连铸技术、无缺陷铸坯、控轧控冷等先进技术应用。加快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工艺设计、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在新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突破低成本生产及高可靠性等产业化制备瓶颈。(2)新型绿色建材: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节能门窗、防火保温绝热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循环利用建材及制品等新型建材。加快研发轻质高强板材、承重复合板和建筑涂料等新型材料技术。开发优化全氧燃烧、配合料高温预分解、节能配方等技术和优质浮法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超白玻璃、电子信息玻璃、高抗性玻璃等产品,开发应用自动化配料及均化系统、废(碎)玻璃自动化处理系统等。(3)现代化工新材料:加快发展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纳米稀土、核子级树脂和防弹新材料,加大丙烯腈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技术研发力度,努力实现航空航天材料和特种涂料等产品的产业化和系列化,实现水处理用膜、动力电池隔膜、氯碱离子膜、光学聚酯膜等自主化,大力研发生产聚碳酸酯、特种牌号专用PVC树脂、氟树脂、车用聚丙烯树脂、聚甲醛等化工新材料。

(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紧紧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大势,坚持培育发展和引进战略投资并重,大力培育发展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和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1)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开发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加快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和关键专用材料、专用设备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增强产业配套能力。(2)开展高性能硅基材料和特种电子气体研发和工艺改进,支持光刻机、多线切割机、清洗机及CMP抛光机等关键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完善设计、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全产业链。(3)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和自主标准的推广应用。支持适应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网络架构的信息产品的研制和应用。增强光电转换模块、光纤(激光)陀螺、晶体振荡器、视频编解码器、光纤接插件等配套产品技术研发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传感器、电子标签(RFID)、数据通信、云计算等物联网基础产品,加快发展集软件嵌入、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网络应用与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基础技术电子产品产业。(4)积极培育云计算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促进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七)军民结合产业。

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发展空间信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材料、民爆等军民融合优势产业。

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统筹军民两方面资源,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支持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促进基础领域融合发展。支持具有先进技术的民口单位通过技术对接争取军工科研生产任务,扩大配套产品科研生产种类和范围,重点抓好中航上大、金后盾、云山化工等军民融合企业发展。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鼓励民口单位积极参与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后勤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和军工物资供应任务。加强军民融合产学研用基地建设,开展军民两用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进环京津军民融合产业带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邢台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工信、发改、法制、编制、人社、科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进一步下放项目管理权限。实施企业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和监管清单管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在技术、标准、监管等方面充分对接,建立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维护网络安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惩处垄断、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创造公平市场环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法制办、市编委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邢台无线电管理局)

(三)完善扶持政策。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工业转型升级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大力实施有利于项目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各类股权投资基金集中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重点工程、试点示范等工作。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对制造业在支持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金融资本、风投资金及民间资本集中投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继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全市再担保体系,开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

保障制造业企业用地供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工业企业用地需求。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确有困难的,允许分期缴纳,原则上不超过1年,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在符合规划、安全生产、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地价款。鼓励实行长期租用、先出租后出让、缩短出让年限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加快办理产业园区用地手续,减轻工业企业用地资金压力。因公共利益或者实施城市规划需要,政府要求企业搬迁的,可以协议出让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原工业用地原则上由国土资源部门收储。(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金融办、市国资委、人行邢台市中心支行、邢台银监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拓宽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方式。

逐步加大对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利用各级财政安排的工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术改造、科技等专项资金,通过贴息、事后补助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项目给予倾斜和优先支持。改进财政分配方式,减少行政性分配,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带动金融、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支持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优质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对“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实行审批目录清单管理。实施财政资金保险补偿机制,支持首台(套)产品市场开拓和创新应用。(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五)强化人才支撑保障。

围绕制造业升级需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在创业启动资金、工作场所、住宅公寓和商业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把京津的人才科技优势变成我市的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加强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服务工作,依托“千人计划”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实施制造业升级“领军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重大产品研发、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加快建立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和服务机制,打造一支掌握现代经营理念,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加大对企业核心技术开发有突出贡献、起关键作用的人才激励力度,实施高薪、期权期股、技术入股等政策,提升大企业研究开发岗位吸引人才、留用人才的竞争力。(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附件:制造强市建设主要指标.doc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6811.html

本文关键词: 邢台市, 邢政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