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政〔2012〕7号《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9-01-19 05:44:06
邢台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
邢政〔201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大曹庄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已经2012年5月15日市政府第五十二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实 施 意 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部署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的通知》(冀政〔2011〕147号)精神,明确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切实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结合邢台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当今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重点。国家和省作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推动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资源加工型、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实现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紧迫,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必须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做大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提升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和层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各县(市、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跨越式发展的思维和魄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和落实“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战略为动力,以既有产业基础为依托,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确定的发展方向,走政府推动、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产业聚集之路,抢抓发展机遇,提高创新能力,壮大骨干企业,扩张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生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到“十二五”末,形成优势突出、科技前沿、协作紧密、配套完善、布局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全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突出企业主体。强化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立足我市现有产业、技术、人才等基础条件,着眼整合区域内产业发展要素,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坚持创新引领,突出抢占制高点。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瞄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高端,引导企业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机制灵活的行业、企业研发平台,创新产业、企业发展模式,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坚持集约集聚,突出龙头带动。依托现有优势区域、优势企业,以项目为载体,推进产业聚集,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和扩散配套,突出抓好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能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产业集群,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坚持扩大开放,突出借力发展。把借力发展作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聚集、发挥全市各级各部门之力,切实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抢抓“百家央企进河北”和“百所院校进河北”机遇,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特别是央企的合资合作,带动现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和企业。
(三)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显著扩张。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生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初具产业规模。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加值达到480亿元,利税超过26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
——龙头企业实现跨跃。通过现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和持续招大引强,到2015年,全市推进实施投资1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81项,总投资111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1家,过100亿元的企业4家,过10亿元的企业23家。
——研发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全市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个以上,在七大重点领域建设15个以上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力争达到4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大幅增加。
三、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任务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现有优势,现阶段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一)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光热设备制造、光伏光热应用和风电设备制造等为重点,加强前沿核心技术研发和系统技术集成,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光伏电池,依托我市单晶硅电池领域的技术与规模优势和国家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一品牌,重点做大做强晶体硅电池,积极发展非晶硅电池,建设好宁晋(单晶硅电池)、沙河(非晶硅电池)和开发区(晶硅与非晶硅电池)等三大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力促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加快扩张。光热设备,重点发展热管型集热器、平板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光热发电装备。建设开发区光源、三环两个太阳能光热产业园,提升技术水平,扩张企业规模,尽快做大做强。光伏光热应用,利用邢台“中国太阳能建筑城”品牌,在继续扩大太阳能光热应用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进太阳能光伏应用。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建设地面大型光伏并网电站试点示范工程,在太行山谋划建设1万千瓦规模以上的光伏电站,在市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小型光伏电站,在城市建筑物、公共设施和新建小区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电站。风电装备,以兆瓦级以上成套机组为重点,引进开发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组和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谋划实施风电成套机组项目;重点引进研发发电机、叶片、塔筒、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发展法兰、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和变浆系统等关键配套件。培育发展新能源并网及控制、智能化电网储能等产品。大力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积极开发推广沼气、地热能等能源的利用规模。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1300亿元、300亿元和160亿元。
(二)积极发展生物产业。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等生物领域,努力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生物医药,依托我市既有生物制药和医药化工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中草药加工制造、现代中药和天然药物等重大创新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大力发展金银花、枸杞、板蓝根、王不留中药材种植和中药现代化提取,积极发展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等。生物农业,大力发展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加强育种平台和繁育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邢台双环种业优质甘蓝蔬菜育种及产业化发展、推进节水高产优质小麦育种发展,促进优质高产农作物、林果、花卉及动物优良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生物能源,合理利用荒山荒地、盐碱地,重点推进非粮食作物、高油林木果实为原料的新型液体生物燃料开发和产业化,推动生物柴油、燃料乙醇、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等生物能源的发展。生物制造,积极发展糖工程产品、生物环保产品,开发微生态制剂、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清洁生产工艺,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重点建设内丘、清河、威县、巨鹿等生物产业基地和恒利制药工业园、新河生物制药产业园,支持恒利、恒祥、精晶药业等企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生物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200亿元、50亿元和30亿元。
(三)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大功率动力电池,充电装备,电控系统等的生产制造和研发检测平台建设。依托我市较好的汽车工业基础,加强与中航工业等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培育壮大一批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配套生产企业。在开发500AH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聚合物新材料及生产新工艺,开发1000AH超大容量锂离子动力汽车电池。重点推进清河御捷电动车、威县路坤新能源汽车、金后盾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和神州巨电大功率聚合物锂电池、博美光伏锂电池、善鑫瑞泰三元体系锂电池、任县高功率铁锂电池等动力电池项目以及南宫中国中雄公司电动总成和高容电池生产等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开发区和巨鹿两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邢台县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园和清河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逐步把我市建成河北省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实现180亿元、45亿元和25亿元。
(四)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钢铁材料、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新型非金属碳石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重点推进太阳能级光伏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化合物电池材料、薄膜光伏电池材料等,提升宁晋、开发区光伏材料产业基地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新型钢铁材料,依托钢铁工业基础,推进精深加工与制造,开发汽车用钢、船舶用钢材料,发展单晶硅切割丝等高品质特种钢。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重点发展再生战略金属、轻金属合金、粉末冶金材料等,推进以硬质合金为主的清河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新型建筑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内外墙涂料、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制品、LOW-E 等节能玻璃、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用基材优质高档玻璃、微晶面板玻璃、特种玻璃管材、玻璃纤维及其太阳能聚能用玻璃等。以沙河玻璃产业为基础,建设以玻璃深加工为主的沙河新材料基地。以清河战略性金属为依托,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重点抓好威县新华建材A级防火外墙保温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型化工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纳米化工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等,建设以碳纤维和蓝晶石纤维为主的旭阳新材料工业园。促进河北(新河)建达润升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河北英贤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国钢研集团的深度合作,重点抓好中航上大再生战略金属、清河县新耀热性弹塑体原料、河北肯纳高档纳米硬质合金粉磨、威县河北丰悦化工氟硅新材料、河北(平乡)金天塑胶稀土改性EVA新型胶膜材料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150亿元、40亿元和20亿元。
(五)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高效输变电传输设备、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节能监测等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发展生物处理、环境监测、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环保技术和产品,促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建筑、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建设沙河、邢台县、临城、内丘等尾矿资源、冶金渣、煤矸石、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示范区。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产品推广和服务体系,积极推广能源合同管理新模式。重点抓好临城2×150t/d铁矿选厂尾矿综合利用、邢台恒亿资源循环科技、河北德谦生物科技公司工业废弃活性炭再生利用、河北贵鸿能环冷却节能环保汽车门窗密封件等项目。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70亿元、17亿元和10亿元。
(六)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进入芯片设计制造、通信网络设备、物联网、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软件与信息服务、云计算等高端领域,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3G指纹手机、高端计算机、科教一体机、电视电脑一体机、风光电一体化LED节能路灯、太阳能设备、数码设备、通讯网络防护设备、新能源专用设备等高端产品,重点建设威县深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抓好海纳电子刚挠结合印制板产业化等一批电子信息项目。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55亿元、15亿元和8亿元。
(七)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我市传统装备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高端冶金装备、高端输变电装备、核电装备、工业智能装备等。依托中钢邢机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型锻钢支承辊、高合金改进型系列冷轧辊、工具钢系列热轧辊、高合金锻造热轧辊等大型高端极限轧辊,以及核电用大型铸锻件;开发大型岩土工程桩机、数控机床、高端矿用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实现45亿元、13亿元和7亿元。
(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物流业。立足比较优势,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的物流需求,以已有一定基础的开发区为重点,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配套服务。一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转变经营方式,大力提倡和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整合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等资源,积极承接对外物流业务,提供一体化定制服务,提高与新兴产业信息共享和标准对接能力。二是积极规划物流产业集群。推动各类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集群用地资源安排,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服务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硬件支持。三是加快专业化产业物流项目建设。围绕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积极推进专业化物流项目建设,完善配件供应、定制服务、对外分拨等增值服务功能,形成一批以优势产品为依托、以订单业务为核心的专业化物流基地。
四、推进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一)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专项,重点推进太阳能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技术与装备、生物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工艺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我市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服务机构作用。推进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市科技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等部门配合)
(二)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依托冀中能源、中钢邢机等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到2015年,使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提高沙河玻璃研究院、龙星化工国家认可实验室、远大阀门检测中心等科研检测机构,推进建设一批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研究制定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建一批省级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推动优势企业争创国家级创新试点。(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依据职能分别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三)强化创新人才支撑。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采取鼓励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面向国内外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型人才。建设邢台市“人才家园”,为高层次人才来邢创业提供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就业和生活配套服务。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推进新兴产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加强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培养。推进“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创新基地建设,吸引、留住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邢台创业。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或用人单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障代办、人才培训、人才招聘引进等多方位服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五、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设立与省配套的“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1年开始省已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2012年为10亿元),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应用示范、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和重大龙头项目引进等提供引导资金支持。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出台的关于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及再生资源利用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财税鼓励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依据职能分别负责)
(二)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信贷管理和业务流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展科技企业信用互动、科技保险、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票据融资等融资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内主板和海外上市,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到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发挥中小企业担保服务平台的担保机构功能,完善政府引导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市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三)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推进实施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引导社会资金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市内大企业、大集团和政府投融资机构直接投资或吸引市外机构在市内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负责)
(四)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倡导使用政府资金的重点工程首先应用本市自主创新产品。落实新能源配额制和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引导企业采用国际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先进标准的制定、修订,支持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尽快制定地方标准,并争取上升为国家标准。(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质监局依据职能分别负责)
(五)优先支持项目用地。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纳入城乡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统筹衔接。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将市规划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示范区、聚集区)和项目用地,在下达各县(市、区)的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内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好市政府加快园区(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发展等文件确定的土地支持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依据职能分别负责)
六、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的通知》(冀政〔2011〕147号)贯彻落实工作,把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建立滚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库,制定行动计划和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目前共谋划筛选了 “十二五”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可达到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3家, “十二五”时期投资1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181项,这是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在今后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时将给予优先考虑。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指导、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政策及重大工程等事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结合国家和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政策和发展方向,研究制定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方向,建立相应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分析监测。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力度,搞好协同配合,合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依据职能分别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部署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的通知》(冀政〔2011〕147号)精神,明确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切实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结合邢台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当今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重点。国家和省作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推动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资源加工型、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实现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紧迫,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必须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做大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提升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和层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各县(市、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跨越式发展的思维和魄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和落实“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战略为动力,以既有产业基础为依托,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确定的发展方向,走政府推动、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产业聚集之路,抢抓发展机遇,提高创新能力,壮大骨干企业,扩张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生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到“十二五”末,形成优势突出、科技前沿、协作紧密、配套完善、布局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全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突出企业主体。强化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立足我市现有产业、技术、人才等基础条件,着眼整合区域内产业发展要素,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坚持创新引领,突出抢占制高点。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瞄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高端,引导企业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机制灵活的行业、企业研发平台,创新产业、企业发展模式,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坚持集约集聚,突出龙头带动。依托现有优势区域、优势企业,以项目为载体,推进产业聚集,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和扩散配套,突出抓好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能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产业集群,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坚持扩大开放,突出借力发展。把借力发展作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聚集、发挥全市各级各部门之力,切实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抢抓“百家央企进河北”和“百所院校进河北”机遇,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特别是央企的合资合作,带动现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和企业。 (三)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显著扩张。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生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初具产业规模。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加值达到480亿元,利税超过26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 ——龙头企业实现跨跃。通过现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和持续招大引强,到2015年,全市推进实施投资1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81项,总投资111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1家,过100亿元的企业4家,过10亿元的企业23家。 ——研发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全市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个以上,在七大重点领域建设15个以上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力争达到4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大幅增加。 三、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任务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现有优势,现阶段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一)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光热设备制造、光伏光热应用和风电设备制造等为重点,加强前沿核心技术研发和系统技术集成,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光伏电池,依托我市单晶硅电池领域的技术与规模优势和国家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一品牌,重点做大做强晶体硅电池,积极发展非晶硅电池,建设好宁晋(单晶硅电池)、沙河(非晶硅电池)和开发区(晶硅与非晶硅电池)等三大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力促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加快扩张。光热设备,重点发展热管型集热器、平板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光热发电装备。建设开发区光源、三环两个太阳能光热产业园,提升技术水平,扩张企业规模,尽快做大做强。光伏光热应用,利用邢台“中国太阳能建筑城”品牌,在继续扩大太阳能光热应用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进太阳能光伏应用。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建设地面大型光伏并网电站试点示范工程,在太行山谋划建设1万千瓦规模以上的光伏电站,在市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小型光伏电站,在城市建筑物、公共设施和新建小区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电站。风电装备,以兆瓦级以上成套机组为重点,引进开发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组和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谋划实施风电成套机组项目;重点引进研发发电机、叶片、塔筒、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发展法兰、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和变浆系统等关键配套件。培育发展新能源并网及控制、智能化电网储能等产品。大力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积极开发推广沼气、地热能等能源的利用规模。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1300亿元、300亿元和160亿元。 (二)积极发展生物产业。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等生物领域,努力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生物医药,依托我市既有生物制药和医药化工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中草药加工制造、现代中药和天然药物等重大创新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大力发展金银花、枸杞、板蓝根、王不留中药材种植和中药现代化提取,积极发展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等。生物农业,大力发展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加强育种平台和繁育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邢台双环种业优质甘蓝蔬菜育种及产业化发展、推进节水高产优质小麦育种发展,促进优质高产农作物、林果、花卉及动物优良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生物能源,合理利用荒山荒地、盐碱地,重点推进非粮食作物、高油林木果实为原料的新型液体生物燃料开发和产业化,推动生物柴油、燃料乙醇、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等生物能源的发展。生物制造,积极发展糖工程产品、生物环保产品,开发微生态制剂、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清洁生产工艺,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重点建设内丘、清河、威县、巨鹿等生物产业基地和恒利制药工业园、新河生物制药产业园,支持恒利、恒祥、精晶药业等企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生物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200亿元、50亿元和30亿元。 (三)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大功率动力电池,充电装备,电控系统等的生产制造和研发检测平台建设。依托我市较好的汽车工业基础,加强与中航工业等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培育壮大一批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配套生产企业。在开发500AH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聚合物新材料及生产新工艺,开发1000AH超大容量锂离子动力汽车电池。重点推进清河御捷电动车、威县路坤新能源汽车、金后盾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和神州巨电大功率聚合物锂电池、博美光伏锂电池、善鑫瑞泰三元体系锂电池、任县高功率铁锂电池等动力电池项目以及南宫中国中雄公司电动总成和高容电池生产等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开发区和巨鹿两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邢台县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园和清河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逐步把我市建成河北省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实现180亿元、45亿元和25亿元。 (四)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钢铁材料、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新型非金属碳石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重点推进太阳能级光伏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化合物电池材料、薄膜光伏电池材料等,提升宁晋、开发区光伏材料产业基地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新型钢铁材料,依托钢铁工业基础,推进精深加工与制造,开发汽车用钢、船舶用钢材料,发展单晶硅切割丝等高品质特种钢。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重点发展再生战略金属、轻金属合金、粉末冶金材料等,推进以硬质合金为主的清河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新型建筑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内外墙涂料、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制品、LOW-E 等节能玻璃、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用基材优质高档玻璃、微晶面板玻璃、特种玻璃管材、玻璃纤维及其太阳能聚能用玻璃等。以沙河玻璃产业为基础,建设以玻璃深加工为主的沙河新材料基地。以清河战略性金属为依托,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重点抓好威县新华建材A级防火外墙保温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型化工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纳米化工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等,建设以碳纤维和蓝晶石纤维为主的旭阳新材料工业园。促进河北(新河)建达润升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河北英贤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国钢研集团的深度合作,重点抓好中航上大再生战略金属、清河县新耀热性弹塑体原料、河北肯纳高档纳米硬质合金粉磨、威县河北丰悦化工氟硅新材料、河北(平乡)金天塑胶稀土改性EVA新型胶膜材料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150亿元、40亿元和20亿元。 (五)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高效输变电传输设备、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节能监测等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发展生物处理、环境监测、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环保技术和产品,促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建筑、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建设沙河、邢台县、临城、内丘等尾矿资源、冶金渣、煤矸石、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示范区。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产品推广和服务体系,积极推广能源合同管理新模式。重点抓好临城2×150t/d铁矿选厂尾矿综合利用、邢台恒亿资源循环科技、河北德谦生物科技公司工业废弃活性炭再生利用、河北贵鸿能环冷却节能环保汽车门窗密封件等项目。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70亿元、17亿元和10亿元。 (六)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进入芯片设计制造、通信网络设备、物联网、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软件与信息服务、云计算等高端领域,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3G指纹手机、高端计算机、科教一体机、电视电脑一体机、风光电一体化LED节能路灯、太阳能设备、数码设备、通讯网络防护设备、新能源专用设备等高端产品,重点建设威县深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抓好海纳电子刚挠结合印制板产业化等一批电子信息项目。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55亿元、15亿元和8亿元。 (七)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我市传统装备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高端冶金装备、高端输变电装备、核电装备、工业智能装备等。依托中钢邢机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型锻钢支承辊、高合金改进型系列冷轧辊、工具钢系列热轧辊、高合金锻造热轧辊等大型高端极限轧辊,以及核电用大型铸锻件;开发大型岩土工程桩机、数控机床、高端矿用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实现45亿元、13亿元和7亿元。 (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物流业。立足比较优势,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的物流需求,以已有一定基础的开发区为重点,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配套服务。一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转变经营方式,大力提倡和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整合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等资源,积极承接对外物流业务,提供一体化定制服务,提高与新兴产业信息共享和标准对接能力。二是积极规划物流产业集群。推动各类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集群用地资源安排,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服务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硬件支持。三是加快专业化产业物流项目建设。围绕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积极推进专业化物流项目建设,完善配件供应、定制服务、对外分拨等增值服务功能,形成一批以优势产品为依托、以订单业务为核心的专业化物流基地。 四、推进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一)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专项,重点推进太阳能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技术与装备、生物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工艺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我市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服务机构作用。推进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市科技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等部门配合) (二)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依托冀中能源、中钢邢机等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到2015年,使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提高沙河玻璃研究院、龙星化工国家认可实验室、远大阀门检测中心等科研检测机构,推进建设一批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研究制定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建一批省级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推动优势企业争创国家级创新试点。(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依据职能分别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三)强化创新人才支撑。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采取鼓励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面向国内外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型人才。建设邢台市“人才家园”,为高层次人才来邢创业提供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就业和生活配套服务。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推进新兴产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加强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培养。推进“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创新基地建设,吸引、留住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邢台创业。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或用人单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障代办、人才培训、人才招聘引进等多方位服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五、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设立与省配套的“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1年开始省已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2012年为10亿元),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应用示范、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和重大龙头项目引进等提供引导资金支持。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出台的关于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及再生资源利用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财税鼓励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依据职能分别负责) (二)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信贷管理和业务流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展科技企业信用互动、科技保险、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票据融资等融资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内主板和海外上市,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到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发挥中小企业担保服务平台的担保机构功能,完善政府引导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市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三)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推进实施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引导社会资金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市内大企业、大集团和政府投融资机构直接投资或吸引市外机构在市内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负责) (四)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倡导使用政府资金的重点工程首先应用本市自主创新产品。落实新能源配额制和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引导企业采用国际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先进标准的制定、修订,支持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尽快制定地方标准,并争取上升为国家标准。(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质监局依据职能分别负责) (五)优先支持项目用地。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纳入城乡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统筹衔接。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将市规划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示范区、聚集区)和项目用地,在下达各县(市、区)的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内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好市政府加快园区(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发展等文件确定的土地支持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依据职能分别负责) 六、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的通知》(冀政〔2011〕147号)贯彻落实工作,把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建立滚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库,制定行动计划和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目前共谋划筛选了 “十二五”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可达到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3家, “十二五”时期投资1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181项,这是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在今后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时将给予优先考虑。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指导、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政策及重大工程等事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结合国家和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政策和发展方向,研究制定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方向,建立相应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分析监测。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力度,搞好协同配合,合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依据职能分别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