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政办发〔2018〕4号《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环丹江口库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9-01-19 07:32:46


十政办发〔2018〕4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十堰市环丹江口库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十堰市环丹江口库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1月6日



十堰市环丹江口库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为我市环丹江口库区的重点区域,是我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两山论”的重要思想,深入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山水资源,促进环丹江口库区产业协调发展、区域联动发展、山水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以水源保护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宗旨,坚持市级统筹、县域主导、市场参与、协同推进,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环丹江口库区产业转型、生态优化、精准脱贫、移民致富“多赢”,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定位导向,科学发展。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发展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库区发展方向,协调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明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统筹把握区域开发节奏、时序和强度,促进环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严守生态红线,坚持用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谋划环丹江口库区经济发展,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谋划发展生态产业、低碳产业,建设绿色家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三)坚持区域统筹,协同发展。着眼发展全局,用战略眼光谋划丹江口库区发展,推动环库区域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建设,防止各自为政、零打碎敲、条块分散,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打破环丹江口库区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资源,优化区域经济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联互动。


(四)坚持发挥优势,特色发展。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品牌优势,追求个性、强调差异、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大力挖掘生态和文化资源潜力,突出打好“武当山”和“太极湖”两张名片,加快生态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体系。


三、发展定位和目标


(一)发展定位


1. 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区。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前提,围绕大水、大山、大人文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道家文化、太极文化、远古文化、郧阳文化、汉水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生态风光游、休闲度假游、历史文化游和乡村休闲农业游,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形成环库旅游景观集群。以“武当山”和“太极湖”为核心,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全面辐射环库景点,加强各景点之间相互联动,推动环丹江口库区全域旅游建设,实现山、水、城互动,人文与生态相映,形成集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区。


2. 特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以生态化、标准化、优质化、区域化、特色化、品牌化为方向,加快环丹江口库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林果、蔬菜、药材、茶叶、食用菌、草牧、水产(饮)品为主的生态农产品加工业。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完善环丹江口库区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与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


3. 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区。利用环丹江口库区优质的生态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养生、养老、医疗、家政、健身、旅游等各种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开发武当道家养生文化与我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专业健康服务机构,吸引全国有消费能力的老年群体进行异地休闲养老。创建1-2个有影响力的国内、国际体育赛事品牌。支持企业开发养生保健食品、传统理疗服务、老年健身活动等健康产品和服务,形成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4. 特色产业小镇集聚区。在环丹江口库区周边,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业、特色生态农业和健康服务产业三大定位,培育一批绿色产业和特色小镇。完善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有实力的绿色产业企业安家落户,为小镇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和充足的就业岗位。鼓励城镇居民积极创业创新,围绕三大产业提供特色民宿、民俗产品、农林特产等相关产品和服务。统筹库区周边的产业小镇差异定位、联动发展,承接周边山区群众就近城镇化,并实现脱贫致富。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环丹江口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入库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的态势初显,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挖掘,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和谐稳定。


到2025年,环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丹江口水库水质优于Ⅱ类标准;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区域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把环丹江口库区生态绿色发展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


四、重点任务


(一)绿色交通廊道构建


1.构建环库交通网。强化交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完善和支撑带动作用,重点解决对外交通连接问题以及区域内部之间的疏通问题,提高辐射能力。形成内有环库路、中有国省道、外有高速路的格局,加强机场与公路交通的通畅连接,形成环丹江口库区“一二三四多”水陆空协同发展的立体交通体系(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民航管理局、市铁路办)。


2.健全环库生态公路网络。加快推进环丹江口库区生态环保公路(秦巴山库区生态环保路)建设,形成连接丹江口库区与汉江沿岸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武当山特区4个县市区17个主要乡镇的环形骨架公路网,全长429公里,其中:规划一级公路76公里、二级公路353公里;新建或改扩建331公里(一级公路76公里、二级公路255公里),路面改善98公里。向外与陕西、重庆干线公路相连,辐射区域内大部分旅游景区(市交通运输局)。


3.推进环库生态绿道建设。建设环库生态绿道系统,结合景点、公园等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景观改造、生态功能提升等策略,构建连通环线,并积极与周边干线公路系统相衔接,形成旅游景区内外高效衔接的旅游交通系统。配套建设游园、栈道、自行车道、观景平台、亲水平台、露营基地等设施,依托沿线的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点和精品村庄,合理布局休憩站、农家旅馆、自行车租赁站,搭建城市、景区、公园、滨江、乡村等区域间的生态旅游廊道,构建全新的低碳休闲旅游体验区,将较为集中的沿库景点区域巧妙串联。重点建设十堰城区绿道项目,在城区建设形成“五带+十环线”结构,线路主要由城市之脊、城市水脉、城市记忆、都市活力四种类型绿道组成,近期重点建设中心城市绿色环线示范段及骨干线路,全长233公里。积极推动郧阳区城郊生态游憩带建设,并使生态游憩带与环库绿道有机对接。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企业或库区乡镇,率先启动环库绿道示范区和城郊生态游憩带示范点建设(市交通运输局、市旅游委、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4.推进环库观光铁路建设。采用PPP等模式积极推进环丹江库区旅游轨道交通项目,线路拟规划为南北两线方案,其中南线规划起点为武当山西站,经玄武湖、太极湖、七里沟至沧浪海,长约63.5公里;北线起点为玄武湖站,经莲花池、均州、习家店、姚家湾,止于凉水河镇小太平洋景区,线路全长约100.1km。全线拟分三期建设,采取高架双线敷设,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预估算投资为180亿元。采用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同时,研究推进环武当山旅游观光轻轨、郧阳区滨江轻轨、郧西县旅游观光森林小火车建设,并与环丹江库区旅游轨道相互连通,形成环库观光铁路景观串联(市铁路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旅游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5.完善水上交通建设。推动建设一批环库区生态码头,科学规划一批水上旅游线路,将沿库区景点进行有效串联,并与环库公路、环库绿道和环库轻轨科学对接,给游客更加多元的观景体验和交通体验(市交通运输局、市旅游委、市发改委、市铁路办)。



(二)生态人文景观打造


1.会展品牌打造。通过举办大型文化展、承办国际国内各种会展、活动等手段,对区域的文化品牌进行高品位策划、包装和推介,举办国际道教论坛、太极湖文化论坛、世界水资源生态保护论坛、世界文化遗产论坛、中国生态经济和谐发展论坛、国际养生论坛、武林大会等形式宣传环丹江口区域品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旅游委、市文体新广局)。


2.旅游品牌打造。深入挖掘环丹江口库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环库区域的现有景观布局,以打造“全域景区”的要求为指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对环丹江口库区的景观进行科学布局和差异化定位,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生态人文景观。重点完善环丹江口库区公路周边的景观布局,以自然要素为基础,突出特色、完善细节,提升观景体验,提高环库公路作为“中国最美公路”的美誉度,加强对公路周边景点的辐射和串联。注重凸显环丹江口库区景观的历史人文价值。支持丹江口市均州八景复建、郧阳区郧阳府修复等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复建与修复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对环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支持丹江口市太极峡生态旅游区、郧阳区子胥湖生态旅游新区、郧西县天河水乡等以社会资本为主导的大型生态旅游景观建设。加强武当山等龙头景区对周边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在大型景区之间合理布局中小景区,使环库景区之间有效串联。对环丹江口库区周边的生态人文景观加强统筹,打破不同景区相互独立、势单力孤的局面,推动邻近景区组团发展,形成合力。通过科学规划旅游线路以及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促使游客在不同景区之间有效流动,提高生态文化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市旅游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文体新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三)绿色产业及特色小镇培育


1.优先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积极推动环丹江口库区的绿色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培育。提升环丹江口库区生态休闲旅游区核心地位,打造旅游精品。以“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为主题形象,积极推进武当山旅游资源整体包装上市,实现旅游景区“点—线—面”的优化组合,全力推进环丹江口库区旅游开发,打造旅游精品区。大力开发环丹江口特色餐饮、民族文化餐饮、绿色餐饮、健康餐饮等,凸显餐饮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建设以汉江、丹江、堵河为主的鱼食品餐饮集聚区、城郊绿色餐饮集聚区和传统风味小吃集聚区。深入挖掘环丹江口库区乡镇的历史文化,对张湾区青龙节,郧阳区花鼓戏、凤凰灯舞,郧西县刺绣、纸扎等能反映独特地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发扬,充分展现环丹江口库区乡镇的独特历史文化。探索以个别游客资源较为丰富的环库乡镇作为试点,恢复部分传统节日庆典和赶集活动,作为环丹江口库区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宣传亮点。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开发以汽车文化主题类、武当武术及宗教类、生态水源主题类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市旅游委、市文体新广局、市住建委、市商务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2.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环丹江口库区农业供给侧改革,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产加工。大力推广武当道茶、武当蜜橘、武当山珍、丹江口翘嘴鲌、郧阳胭脂米、郧西马头羊等一批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形成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地区品牌。积极推动城市物流、金融、营销、品牌、渠道、研发、咨询等专业服务业与环丹江口库区的绿色产业重镇对接,延长农业产业链,使库区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利润。支持郧阳区茶店镇、丹江口市浪河镇、张湾区黄龙镇等有实力的库区乡镇建设三产融合示范镇(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3.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充分利用高质量的天然氧吧等丹江口库区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武当山道家传统养生文化以及我市的优质医疗资源,践行低碳文明生活,发展生态养生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健康养老产业、康复医疗产业、健康管理产业、健康休闲度假产业,开发道教医疗保健产品,将道教养生功法与现代健身融为一体,建立道家养生堂、养身院等,打造“武当道教医药养生”“太极湖医养结合”“南水北调源头旅游”等健康品牌。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专业养老机构,在环丹江口库区周边建设多个“候鸟式”健康养生基地。支持六里坪镇武当中医疗养基地、浪河镇武当药王谷、子胥湖养生谷、官山镇武当道家养生小镇等一批大型健康服务项目建设。(市卫计委、市旅游委、市文体新广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4.培育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小镇。统筹库区周边的产业小镇差异定位、联动发展。支持丹江口市柑橘小镇、郧阳区蓝莓小镇、郧西县淘宝小镇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小镇发展。鼓励环丹江口库区的城镇居民积极创业创新,围绕旅游、生态农业和健康服务三大产业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如特色民宿、民俗产品、农林特产等。吸引有实力的绿色产业企业在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安家落户,为环库乡镇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和充足的就业岗位。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完善水、电、路、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功能,承接周边山区的贫困群众就近城镇化、脱贫致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旅游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委)。



(四)生态环境优化


1.构筑库周绿色生态屏障。在环库周围1公里范围内,启动库周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丹江口大坝以上核心水源区以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积极推进丹江口库区生态隔离带工程建设。建设林业生态系统,综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汉江消落地带生态修复工程、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工程等。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的相关制度;严格限制影响山水和谐的人文景观建设项目;禁止在水源保护核心区新建不利于保护水环境的项目(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2.保护水库消落区湿地。探索消落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和管理体制,对消落带植被进行恢复,持之以恒地保护和优化丹江口水库以及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推进丹江口水库172米线下消落区生态治理与保护、库区岸边生物隔离带及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区、黄龙城市湿地公园等一批重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项目,提高土壤净水功能,保障水质安全。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防体系,加大泥石流、滑坡、地陷和库岸崩塌等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3.加强水污染防治。以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为核心,推行清洁生产,控制各类污染源排放,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稳定生态系统。深入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实施水土保持和重点防治工程。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神定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犟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等。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全面清理整治更换丹江口库区渔船等燃油机动船只。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环库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南水北调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4.推进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支持推进郧阳区环水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控制环库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增加有机肥使用量。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辅。鼓励生态养殖,调整渔业养殖方式、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实施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业项目严格行业准入门槛,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强固体废物及化学品污染防治。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经信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5.严格控制旅游项目排放。旅游开发建设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控制开发规模和游客接待人数,提高观光质量,实现适度开发下的可持续发展。防治游艇污染水域环境。有效控制旅游资源消耗和景区污染排放,推广中水回用等节水技术和设施,加强景区水资源节约利用,实现景区废弃物减量化产生以及无害化处理(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市政府建立环丹江口库区绿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环丹江口库区的绿色发展工作。市发改委为联席会议召集单位,市直相关部门及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为联席会议成员,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工作经验交流以及重大事项协调,确保行动方案能有序推进和有效落实。


(二)强化资金保障。统筹市级财政资金,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社会投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化渠道广泛融资,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对已有支持政策的项目,按原渠道优先给予支持;对尚无支持政策的项目,市政府优先给予补助支持。积极采用PPP模式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绿色产业招商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对环丹江口库区的生态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探索成立联发投、推广PPP模式、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等多种模式,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三)明确工作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根据本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落实措施、年度计划。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实施主体,负责本地区环库绿色发展建设工作。市直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按照职能职责负责组织落实好各自承担任务,并做好对各地区的政策扶持、业务指导及督查督办等工作。由多个单位负责的,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统筹协调单位。


(四)强化督查考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本行动计划的推进落实作为工作重点,及时明确本地区的具体任务,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市直相关部门要建立内部考评机制,制定督查考核措施,确保完成各项工作和各类项目建设。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6963.html

本文关键词: 十堰市, 十政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