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政办发〔2017〕117号《银川市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

浏览量:          时间:2019-01-20 20:51:05

银川市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





银政办发〔2017〕1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7〕51号)文件精神,更好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发现和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新活力,以消费环境改善和市场秩序规范释放新空间,以扩大有效供给和品质提升满足新需求,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和产业新发展,构建消费升级、投资增效、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和群众满意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为我市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释放消费潜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满足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坚持市场主导,激发社会活力。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完善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消费者优先,以新消费为牵引,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服务,深度挖掘消费潜力。


  坚持合作开放,促进消费升级。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建设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对阿优势,积极扩大对内合作和对外开放,着力培育消费新热点、新主体、新市场,发展适应国内外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的特色产品,推进消费向全国性、国际性消费拓展,全面促进消费升级。


  二、消费升级重点领域和方向


  积极推动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升级,引领带动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快速增长,形成新供给,发展新空间。


  (一)拓展服务消费。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生活质量改善型、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迅速增长。积极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培训等教育培训消费和健康管理、体育健身、高端医疗、生物医药等健康消费。加快发展家政服务和老年用品、照料护理等养老产业,推动适老化改造。大力推进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及传统文化消费升级。拓展农村服务功能,加快乡村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邮轮旅游、工业旅游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集多种服务于一体的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大型服务综合体等平台建设。(二)鼓励信息消费。把握信息技术催生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涌现的趋势,着力提升互联网融合传统产业、衍生新兴产业,带动信息资源高效利用水平,推动产业跨界融合。有序推进互联网+制造、金融、文化、旅游、农业、教育、医疗、交通、物流、电力、环保、气象、政务和线上线下结合等业态快速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分享经济、体验式经济的商业模式。积极实施互联网与协同制造、现代农业、高效物流等专项行动,争取在个性化定制、精准农业、高效物流服务等应用领域实现新的突破。推进银川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和智慧银川建设,发展互联网医院、智慧旅游、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便民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民生领域创新运用。积极发展智能终端。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和开放机制,推动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数字家庭、智能医疗、智能物流、工业监测和控制等智能终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型终端产品,培育引进优势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完善产业链条。


  


  (三)倡导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推进绿色消费从生态有机食品向节能节水器具、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等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商品和服务拓展,推动消费平台从传统百货商场、交易市场、宾馆酒店向绿色商场、绿色市场、绿色饭店转型,倡导商品包装从奢华过度包装向方便简洁包装转变。推动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蓬勃发展,为生态农业、新能源、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技术研发、生产服务能力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投资创业机会。


  (四)培育时尚消费。围绕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积极改造传统优势轻工产业,推动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相关的产业加速发展。积极发展智能家电、可穿戴电子产品等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加强传统工艺保护和传承,重视挖掘运用传统手工技艺、加工方法打造时尚精品。支持时尚产业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生产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管控一体化、产业链协同网络化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建立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小批量定制生产模式。推广普及适应中高收入群体需求的通用航空等高端消费,加速释放消费潜力,并激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五)丰富品质消费。适应生活消费需求由实用型向品质品牌转型升级的趋势,加快更加安全实用、更具营养价值、更有文化内涵品牌商品开发。加快培育本土品牌,引导各类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农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提升品牌价值内涵,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产品升级换代,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高品质生活服务的有效供给,增加中高端消费。


 


  (六)引导农村消费。立足农村消费梯度特征,积极拓展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绿色环保、家电类耐用消费品和家用轿车等方面的消费。加快适宜农村地区的分布式能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水电路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辐射农村的作用,提升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商品和要素集散能力。加快特色产业小镇、文化古镇、旅游小镇和生态文明小康村规划建设,提升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商品和要素集散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实现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清理涉及地方保护和部门分割的政策,消除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发展产业的制度障碍。放开经营服务性项目市场准入,交由企业和社会机构双方按市场规则自主协商,严禁对市外企业、产品和服务设定歧视性准入条件。消除各种显性和隐性行政性垄断,加强反垄断执法,制定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自然垄断、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规范网络型自然垄断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风险预控、预警机制,加强统一的市场监管。(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商务局、政府法制办等)


  (二)扩大政府购买和开放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合理区分基本与非基本公共服务,政府重在保基本,扩大向社会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比重,非基本公共服务主要由市场提供,鼓励社会资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按照服务性质而不是所有制性质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保障民办与公办机构在资格准入、职称评定、土地供给、财政支持、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公平发展。全面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降低准入门槛,取消各种擅自增加没有法律依据的前置审批事项。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大力推动对外投资,支持全市各类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合作等方式在全区内外开展投资合作。(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行政审批服务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商务局、教育局、人社局、国土局、卫计委等)


  (三)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推广实施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健全我市重点领域及新兴业态相关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科技服务、检验检测、商务会展等新兴产业关键标准研究制定。开展“标准化提升年”活动,指导、帮扶企业制定关键指示严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或出口标准并轨,推进消费品、出口食品生产实现内外销“同线同标质”,将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实施范围,由食品企业进一步扩大至日用消费品企业。持续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总量规模和质量水平。扩大宁夏食品、相关产品出口,以标准化带动品牌国际化。加强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能力建设。全面推广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深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检验检测资源,大力推动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市场化进程。鼓励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检验检测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生产制造企业申请相关资质,面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垄断,尽快形成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工信局、农牧局、商务局、科技局等)


  (四)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预防为主、防范预警在先的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农产品、食品药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儿童用品、日用消费品、特种设备和危险品等领域的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大力推广随机抽查机制,探索运用大数据开展监测分析,建立健全产品质量风险监控和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开展以妇女儿童用品、家电产品等消费品为重点的产品专项整治,深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医疗器械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食品药品品质安全。加强对重点食品、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和大型食品企业的监管,通过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全面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农业投入品登记备案制度,将主要蔬菜和枸杞生产基地、畜禽屠宰和水产品捕捞点纳入质量追溯系统。(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市商务局、农牧局、工信局、卫计委等)


  (五)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加强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许可审批、行政处罚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将有关信息归集于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全面实施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快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司法、金融、社会等领域的综合监管效能,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强化经营者价格自律,引导行业组织开展诚信自律等行业信用建设。全面推行明码标价、明码实价、依法严惩价格欺诈、质价不符等价格失信行为,改善市场信用环境。支持建立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大数据局,配合部门: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服务局、安监局、公安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等)


  (六)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强化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扩大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商品和服务范围。完善消费投诉举报平台、在线投诉和处置功能,提高消费纠纷解决效率。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作用,完善落实消费领域诉讼调解对接机制,探索构建消费纠纷独立非诉第三方调解组织。健全公益诉讼制度,适当扩大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强化企业维权消费主体责任,促进行业自律,推动企业诚信经营。加快建立跨境消费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完善和强化消费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等违法行为。加强消费教育引导,提供消费指南,开展消费风险警示,引导科学理性消费。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加强部门间、区域间执法协作,建立完善线索通报、证据转移、案件协查、联合办案等机制,严厉打击制售侵权商品违法行为,维护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市司法局、商务局等)


  (七)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以构建通用航空全产业链为出发点,积极有序推进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器制造、通航飞行、旅游体验、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等产业,实现通用航空产业一体化、建设运营市场化。依托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银川临空经济区,以及优质低空空域资源,着力打造“一基地一社区三中心”,即“航空器研发制造与维修基地、航空主题社区、通用航空运营中心、通用航空物流中心、通用航空服务中心”。(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通航办,配合部门:市工信局、交通局、体旅局,滨河新区,兴庆区政府等)


  (八)加快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自治区“一核两带三廊七板块”的空间布局,加快构建高标准、全覆盖、无缝衔接的旅游交通体系。实施旅游集散和自驾游服务等体系提升工程,开发建设复合型旅游景区,实施重点旅游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城际铁路交通网,推进旅游公路建设,不断拓展国际国内客源地到银川的航班和旅游包机线路。修建游艇码头,开通游艇、游船航线,加快旅游咨询中心(集散中心)、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从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到主要景区交通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开辟跨区域旅游新路线和大通道。结合城市文化和地方特色,高水平建设特色鲜明、文景融合、美观靓丽、休闲氛围浓郁的旅游街区,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回族用品、民族手工艺品、文化衍生品为主的旅游产品旅游购物,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商品购物中心。积极推进会展旅游发展,培育打造有影响、能带动的旅游节庆品牌,办好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A)等赛事或交流活动。(牵头单位:市体育旅游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商务局、交通局、规划局等)


  (九)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停车场布局和建设。科学编制城市停车设施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优化布局,做好用地保障,加快推进停车场和充电设施建设。支持房地产企业配建停车场,引导停车产业化。充分利用中心城市功能搬迁等规划一定比例土地预留用于停车场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在停车场、充电设施领域大力推广ppp模式。推动智慧停车建设,加强停车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支持智能停车应用开发与推广,鼓励出行前停车查询、车位预订,逐步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规划局,配合部门:市交通局、国土局、发改委、公安局、国家电网银川公司等)


  (十)加快推动轻工等产业转型升级。瞄准国际标准,细分市场需求,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外观设计水平入手,促进轻工、纺织、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开展差异化产品研发,丰富消费品品种和提高产品质量。纺织产业重点提高设计水平和品牌建设;枸杞、葡萄等优势特色产业重在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把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精品产品;食品行业突出食品特色,推动传统食品工业化、普通食品功能化、区域食品国际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鼓励发展智能化制造、绿色制造,发展生产型制造,积极培育集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支持高档数控机床、煤矿机械、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设备、电力装备、高端控制阀等关键基础零部件实现本地化配套。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升级项目,培育开展炭基材料、光电信息材料、金属粉末等战略性新材料研发、生产和应用示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科技局、葡萄酒局等)


  (十一)加快推动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农业、新能源、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技术研发、生产服务能力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再生”的循环型生产方式,以产业结构高端化、重点行业循环化、企业布局集群化、生产方式清洁化为方向,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要载体,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链接为基本特征的循环型工业体系。加强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推广绿色消费模式为重点,构建循环型社会体系。实施大气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大力发展新能源,“城市矿产”、再制造、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三次产业循环链接、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循环化发展。建成以能源梯级利用与资源循环利用为纽带的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循环农业、工业、服务业体系。到2020年,绿色消费观念成为城乡居民普遍接受的消费模式,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科技局、住建局、商务局、水务局、林业局等)


  (十二)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着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与应用,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更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引领、创造和拓展新需求。完善产业链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坚定不移地发展好大数据、通用航空、电子商务、电子竞技等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物流、智慧互联网医院、智慧城市产业等智慧经济发展,着力优化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3D打印、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促进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现代金融、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消费品发展。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大数据局、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商务局、卫计委、环保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十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依托银川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完成创业创新服务链条,加快构建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生态,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大众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园区、众创空间平台建设,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支持发展创新工场和虚拟创新社区等新型孵化器,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与TMT育成中心、iBi育成中心融合发展,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为一体的国家自主创新园区。加快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知识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科技服务平台。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融合改革,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惩处力度,建立知识产权跨境维权救援机制。(牵头单位:市发改委、人社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工信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十四)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着力发展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外包和售后服务等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顺应生活消费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的趋势,重点发展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着力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服务业跨界发展、创新发展。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跨界融合发展和集团化网络化经营。(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商务局,配合部门:市工信局、民政局、文新广局、市场监管局、金融工作局等)


  (十五)畅通城乡销售网络。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大幅降低农村流通成本,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开展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场、农村物流设施等公益性较强的流通设施支持力度。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施,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和操作规范体系,健全覆盖农产品采收、产地处理、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实体零售业创新转型,鼓励企业创新经营模式,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由销售商品向创新生活方式转变,做精做深体验消费。发挥品牌消费集聚区引导作用,扩大品牌商品消费。深入开展重要商品追溯示范建设,开展地域特色产品追溯示范和电商平台产品追溯示范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创立可追溯特色产品品牌,鼓励电商平台创建可追溯产品专区,形成城乡产品信息畅通、线上线下有效衔接的全程追溯网络,提升重要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流通、消费安全监测监管水平。(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农牧局等)


  (十六)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支持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维护良好信誉、打造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条。支持企业运用新平台、新模式,提高消费便利性和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紧密对接消费升级需求,开发绿色、智能、健康的中高端消费产品,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鼓励企业提升市场分析研判、产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拓展、参与全球竞争等能力。在食品、现代纺织、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着力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出口为一体的领军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开展配套协作,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集团和总部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发改委等)


  (十七)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健全商标品牌管理体系,鼓励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发展。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企业创新力为着力点,以创建名、优、精、新产品品牌为方向,以“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宁夏名牌”“银川名牌”为建设重点,积极引导我市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宁夏著名商标,培育一批能够体现宁夏特色、银川特色,展示“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优质形象的品牌与企业。支持生活服务领域优势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形成服务专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放心安全的连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生活服务企业品牌。支持企业品牌推广活动,积极参加中阿博览会期间“宁夏品牌日”的展览和推介活动;积极参与“中国商标金奖”评选、驰名商标认定等活动,树立宁夏品牌、银川品牌的良好形象。通过品牌创建,使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的适应能力显著增强,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及顾客忠诚度、社会信誉度明显提升。(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市商务局、发改委、工信局、体育旅游局、文广新局等)


  (十八)大力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建设。积极解决电子商务在境内外发展的技术、政策等问题,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方式。鼓励和引导区内外电商和云计算企业在银开展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云服务等业务,带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加强与国际性电子商务企业、协会的合作,推动外贸领域电子商务发展,建成我区与“一路一带”沿线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唯一通道。利用中阿博览会优势,不间断地为贸易洽谈、投资合作、科技交流等提供平台。建设网上交易结算中心,加快申请本地第三方支付牌照,争取外汇支付业务资格,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支持跨境电商在丝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和物流分拨基地。对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实行备案登记管理,简化报关、检验检疫、结算和退税等相关手续。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业务。积极对接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以互联网经济为突破,扩大向西开放和中阿经贸合作。(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金融局、工信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地税局、国税局、银川海关)


  (十九)促进文化教育、健康养老、旅游等消费。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整合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资源,进一步增加优质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培训等教育资源供给,促进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培训等教育培训消费。深化国有企业所办教育机构改革,完善经费筹集制度,避免因企业经营困难优质职业培训机构等资源流失,加强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加强教育培训与“双创”的有效衔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相关教育培训实践,为“双创”提供更多人才支撑。(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部门:市人社局、文新广局等)积极培育医养健康消费。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产业模式,推动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养生、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生物医药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及适老化改造,大力发展家政服务、老年用品、照料护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养老消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将城镇废弃工厂、事业单位改制后腾出的办公用房、转型中的公办培训中心和疗养院等,整合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牵头单位:市卫计委、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人社局、体旅局,滨河新区等)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消费升级,促进文化与制造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实体书店融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商贸物流等相关行业发展,建设成为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与一体、布局合理的复合式文化场,支持企业开发在线教育、电子课堂、电子教材等载体和平台,支持演艺、文化产品、非遗艺人进入景区实现双赢发展。大力实施群众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打造原创文化精品,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以国际科教城为依托,建设文化教育产业聚集区。(牵头单位:市文新广局、教育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商务局、体旅局等)积极培育旅游消费。以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完善旅游发展政策,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加快西线贺兰山历史文化旅游带建设,积极推进西夏陵申遗工作,提升西夏陵旅游观光内容,改扩建贺兰山世界岩画博物馆。开发东线边塞文化,以“黄河-沙漠-湿地”为资源基础,突出城市近郊休闲康体娱乐主题,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消费。打通西部水系-阅海-艾依河-沙湖中线旅游观光带,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标志性建筑观光、大型商业购物和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等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体验并重转变。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工业旅游发展及配套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体旅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商务局、水务局等)


  (二十)加大对新消费领域的财税支持力度。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对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行为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生活消费环境,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落实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积极落实营改增过渡政策。严格落实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认真执行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简化流程。健全完善政府采购和消费补贴政策,对中小企业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采购。创新投资方式,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撬动和催化作用。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创新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合作(PPP)方式,明确并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权责利关系,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民政局、教育局、人社局、住建局、卫计委、国税局、地税局等)


  (二十一)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加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金融服务与消费升级、产业升级融合创新。强化普惠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打造集消费、理财、融资、投资等业务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培育、规范发展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构建主流金融业太与新型金融业态协调发展的格局。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合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行业和小微企业特点的保险险种。加大知名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主权财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引进力度,优先做强金融。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衔接,创新PPP、TOT、股权投资、共享租赁等多种融资模式,为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特色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发挥好财政资金调控引导作用。积极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积极稳妥发展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牵头单位:市金融工作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发改委、工信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等)


  (二十二)强化新消费新投资项目用地保障。认真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探索新业态、新产业的新型供地方式,加快实施有利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用地政策,重点保障新消费新投资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用地需求,适当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和生活服务业、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发展用地,多途径保障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移动通信基站等小型配套设施用地。优化存量建设用地结构,积极盘活低效利用建设用地。推广在建城市公交站场、大型批发市场、会展和文体中心地上地下立体开发及综合利用。依法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重点保障农村养老、文化及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合理规划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牵头单位:市国土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等有关单位)


  (二十三)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促进人才流动,为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已出台的一系列引进培养人才政策规定,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来我市创业发展。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青年拔尖人才培养等四大重点人才工程和区域特色人才、校地共育人才、人才基地建设等三大实效人才项目,引进一批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金融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解决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依托中阿文化特色的国际交流交易平台,重点面向“高新轻”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金融、信息、商贸会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特色旅游、网路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聚集区。探索更为灵活的“柔性方式”引才引智,通过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或委托研发、科研成果来银转化、特聘专家等方式,让更多的新产业、新动能研发机构落户银川。下大力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捆绑”在人才身上的各种限制,给予高校、科研院所充分的自主权,激发他们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以人才推动信息要素的重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的新突破。(牵头单位:市人社局、人才工作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


  (二十四)健全环境政策体系。严格落实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健康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引导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着力倡导全民绿色消费。支持绿色技术、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鼓励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能源,支持循环园区、低碳城市、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推动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动绿色低碳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提高新能源和清洁燃料类公交车辆比例。推动绿色办公,提升绿色采购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达到50%。(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部门:市工信局、住建局、发改委、水务局、财政局、城管局、交通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并主动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推动经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快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切实将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市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协调指导,结合部门工作职能,根据任务分工,明确本单位承担分工任务的具体部门和责任人,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二)强化统筹协调。各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进一步细化工作分工、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分工需要增加参与单位的,由牵头单位商有关单位确定。要系统清理修订或废止不适应新消费、新投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政策,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全力。


  (三)强化监督评估。要建立完善政策实施监测和评价体系,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量化考核、跟踪管理,综合运用统计考核、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估实施效果。各牵头单位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6月21日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57535.html

本文关键词: 银川市, 银政办发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