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发〔2016〕105号《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9-07-31 11:14:50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市政办发〔2016〕10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市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2月29日


西安市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加快西安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根据《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西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2—2020)》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西安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激励引导创新、深化改革发展、营造创新环境,开创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改革的新局面,我市荣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一)创造水平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219831件,授权79760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8%和28.3%,同比“十一五”在副省级城市排名均提升了3个位次。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件,位居全国第5位。全市注册商标80015件,获得全国驰名商标52件、陕西省著名商标908件,占全国驰名商标数的2%,占陕西省著名商标数的50%,12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二)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市查处涉嫌假冒专利案件449件,涉案商品3000余件;查处侵权假冒商标案件1674件;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查处10余起贩卖盗版光盘典型案件;成立西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实施维权援助案件百余起。


(三)管理机构得到加强。


构建了市、区(县)及企业三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雁塔区、碑林区等6个区(县)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和陕西省“知识产权强县”,3个区(县)成立了知识产权局。高新区、经开区等开发区成立了专利、商标、版权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四)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着眼城市未来发展,制定出台适应西安城市特色的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先后颁布了《西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2—2020年)》、《西安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2—2015年)》,以及版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指导性文件,我市知识产权政策规定逐步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西安肩负着“两个国字号”试验示范、自贸区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和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使命,迫切需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凝聚创新方向,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能,为大众创新创业增添新动能,打造“品质西安”的价值品牌。


当前,西安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知识产权经济价值度不高,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存量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与社会预期尚有差距,假冒专利和商标、盗版侵权等在某些领域易发多发;知识产权对创新改革的支撑作用不够,市场转化效益不高,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弱;知识产权服务业态单一、人才缺乏,对产业的服务支撑有限。鉴此,必须高度重视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西安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重点围绕我市肩负的“两个国字号”试验示范、自贸区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等重要使命,以满足城市创新改革对知识产权的需求为目标,以加快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路径,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市场经济竞争优势,为“品质西安”建设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融合发展。重点围绕供给侧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与产业、科技、金融、贸易和服务的融合,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使知识产权成为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强大推动力。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和培育知识产权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优势。切实保障创新者合法权益,构建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坚持市场主导。强化创新企业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培育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区域创新资源,深化开放合作,辐射引领区域创新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西安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度大幅提升,创新创业环境显著优化,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知识产权强市。


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加速提升,拥有量不断提高,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版权精品和优良植物新品种大幅增加。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充分显现。知识产权对经济和创新的贡献度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价值评估等在重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服务业态不断拓展。形成知识产权代理、评估、交易、咨询、诉讼等多样化的服务新业态,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优化。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良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浓厚。


到2020年:


——当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0万件,授权量达到4万件;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到35件,PCT国际申请量达到150件;


——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达到70件,注册商标拥有量达到10万件;


——培育10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达到100家;


——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6000人,其中执业专利代理人达到300人以上,企业知识产权人才超过2000人。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知识产权示范建设。


1.实施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重点依托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和特色产业开发区(基地)、工业园区等,开展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积极承担中省市知识产权改革试验任务,探索开展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知识产权运营,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健全人才创新激励制度。建立市区试点示范工作协调机制,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板块。


2.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按照我市“产业竞争力提升计划”总体部署,围绕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与现代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及专用设备制造、卫星应用等为重点,推动高附加值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以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培育商标密集型产业发展。以软件、工业设计、旅游和文化等为重点,形成地域特色明显、处于价值链高端的版权密集型产业。构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打造我市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3.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以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为契机,围绕西安“一带一城”科技服务业发展布局,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重点扶持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拓展服务规模、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科学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探索建立基于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制定行业服务标准规范,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二)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


4.促进知识产权量质提升。完善知识产权优惠政策措施,激励企业、高校院所研发人员,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版权精品,实现量质提升、结构优化、合理布局。到“十三五”末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4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10万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市著名商标拥有量分别达到70件、1200件和1500件,著作权作品登记量超过1万件,国家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加到30件。


5.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围绕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及特色产业等领域,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作。着力在优势产业核心技术等领域创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权利状态稳定的核心专利。实施知名品牌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商标文化建设,培育一批市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的著名商标。实施版权精品培育计划,在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产业领域形成一批版权精品。


6.强化知识产权协同创新。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模式,建立完善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质量品牌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应用融合发展。围绕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改革,构建以知识产权为特色的成果转化新机制,推动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出资入股,实现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的合理分配,构建技术成果转化新机制,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


(三)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7.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重点依托科技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开展信息利用和商业运用,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力争到2020年,培育100家国家和省市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重点依托行业骨干企业,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打造产业竞争优势。支持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西户科技创新园建设,探索众创空间等知识产权托管模式,打造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生态体系。


8.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坚持市场化运作,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创新供需对接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成果交易市场。推进重点优势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试点,争取中省支持,加大地方配套,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探索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商业模式,推进产业发展。培育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价值评估、质押融资、孵化转移、维权保护、咨询培训等运营服务体系。


9.促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发展。围绕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模式,引导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创新,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探索实践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新模式。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专利保险补助政策等,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商业银行、民间资本开展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四)实施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10.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在系统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基础上,推进专利、商标、版权等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改革。加强执法力量建设,重视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构建执法工作制度,完善执法办案规范,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和效率。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衔接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查处效率。深入开展打击侵犯、假冒、盗版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新领域、民生领域以及涉农等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和完善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制度。


11.严厉惩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探索知识产权司法审理模式改革试点,创新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推动西安知识产权司法实践改革。调整侵权举证责任,加大侵权损害赔偿力度,完善侵权判定工作机制。力争在重点产业开发区等知识产权密集区域增设知识产权法庭或巡回审判庭,高效处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强海关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创新海关监管机制和保护模式,拓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链条,提升监管效能。建立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构建国际化大都市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创新新环境。


1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机制。加强西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建立完善权利人维权援助工作机制。积极服务创新型小微企业、众创空间等知识产权维权工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建立涉内涉外重大知识产权纠纷协调处理机制。加强“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平台建设,逐步拓展区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布点,建立维权援助管理制度。支持知识产权仲裁机构、纠纷调解机构发展,促进知识产权纠纷的多元化解决。


(五)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13.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立足于支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改革。加强部门协调和区域协作,构建统一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管理平台,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集中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提高知识产权治理水平和管理效能。


14.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评议政策,完善知识产权评议工作机制,规范评议范围和流程,制定知识产权评议办法。围绕我市重大产业规划、重大领域投资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等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建立和完善我市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目标评估制度,建立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评议报告发布制度,提高企业创新效率,降低产业发展风险。


15.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知识产权重要指标纳入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适时发布知识产权年度发展报告。


(六)夯实知识产权发展基础。


16.培育知识产权人才。围绕“一带一路”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坚持“高精尖缺”人才导向,加大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促进事业发展。鼓励高等院校调整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和学科,支持校企联合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实训基地,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后备人才。建立完善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科研人员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人才价值实现。选拔培训100名知识产权创业导师,培育1000名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


17.扩大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围绕大西安建设布局,推动区域内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建,构建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形成区域互利共赢发展新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工程项目,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国际化布局,促进我市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发挥好欧亚经济论坛主办城市优势,开展知识产权研讨交流活动。


18.塑造城市知识产权文化内涵。依托曲江文化科技创业城,实施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工程。在积极传承西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立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文化的塑造和传播,提升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协同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走基层 服务经济万里行”等公益宣传活动。促进知识产权文化的广泛传播,全面提升西安软实力。


五、专项工作


(一)专利。


1.实施专利创造提升计划。立足于赶超发展和产业需求,对标先进城市,强化政策激励引导,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研发人员和发明人的创新创造。支持服务专员进企业,推进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加强专利实务培训,开展专利服务“三覆盖”、专利创新大赛等活动,实现专利创造数量、质量和效能的显著提升和发展。


2.加强企业专利分析利用。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利用,推进企业专利布局、导航、预警、评议等知识产权运用,指导产品研发、市场拓展、技术并购及风险防范。研究设立西安专利运营基金,支持专利服务机构联合高校、企业,开展专利许可、转让和托管运营。支持服务机构、产业联盟组织发布行业竞争(技术)报告。


3.强化专利行政执法和维权援助。加强专利执法队伍建设,完善专利执法工作机制,严格查处专利侵权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健全专利纠纷和侵权行政调解制度,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4.加强基层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实施区域专利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市区政策、资金和项目联动机制,加大对重点区县、开发区、“双创”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园区专利综合能力建设,培育特色专利密集型产业,构建区域统筹、市区联动、点线面结合的发展格局,打造区域创新发展的样板和典范。


(二)商标。


1.分类指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实施商标战略。引导和推动市场主体注册国际国内商标,鼓励和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商标价值评估、重大事项预警等工作机制,提高企业维权和应对纠纷的能力。


2.加大对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严厉打击假冒商标等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强化执法协同配合,有效打击和遏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犯罪行为。


3.加强商标监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依托我市工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商标监管信息化系统,构建西安商标数据库,开展商标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


4.加强商标代理组织和代理人的行政监督管理。建立商标代理组织、代理人信用记录、信用等级评价和失信惩戒等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制订行业自律公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版权。


1.优化版权产业发展环境。制定《西安版权战略纲要》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形成版权保护推动产业发展格局。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发展合伙、股份等形式的版权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版权相关产业发展。


2.健全版权保护体系。完善区县版权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版权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版权执法与司法的衔接,有效查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遏制侵权盗版行为。建立版权纠纷调解机制,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3.着力发展版权核心产业。研究设立版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曲江、碑林动漫园区等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版权保护制度及其固有的文化、经济属性,支持以原创作品为主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游戏动漫、产品设计、文化创意等领域版权产业发展。


4.加强版权宣传教育。建立市、区(县)、街道、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多层次版权宣传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和途径,宣传普及著作权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实施版权教育工程,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版权保护意识。


(四)植物新品种。


1.切实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重点加强品种权的销售、许诺销售以及进出口权保护。严厉打击销售侵权品种不法行为,加大对新品种产权领域侵权行为处罚,建立有效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


2.构建集植物新品种质量检测、市场监管、标准化育苗等服务体系。重点建设西安市林木花卉种苗检验检测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和专业优势的骨干龙头种苗企业,提升和巩固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发展。


3.加强果树野生资源和传统名优果品品种保护利用。建设果树种质资源圃和种苗生产基地,加快果树新优品种选育与引进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树主栽品种6—8个,推进主要树种品种更新换代。


(五)地理标志。


1.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强化政策扶持,提高企业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积极性。加强地理标志品牌经营培育,扩大地理标志产品市场影响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2.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按照便利申请、加强保护的原则,研究制定相应的防伪措施,规范专用标志使用,严厉打击假冒地理标志产品违法行为。


3.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培育和保护机制,重点加大专用标志印制企业监管,严格标准化生产,做好防伪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市场声誉。


(六)其它知识产权工作。


1.指导企事业单位做好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依法打击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和保护。


2.加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有效利用,发挥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制度的作用,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3.重视国防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稳妥促进国防知识产权向民用领域转移,鼓励民用领域知识产权在国防领域应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我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指导完善基层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区域知识产权任务落实。


(二)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和完善我市知识产权政策体系,适时修订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规章。研究制定与产业、科技、贸易政策相衔接,适合我市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及时更新梳理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制定和落实知识产权激励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互联网+”知识产权法规和制度。


(三)加大财税支持。


加强知识产权事业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突出财政资金对创新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引导和促进。落实对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加大政府采购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力度。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工作。


(四)加强考核评估。


完善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实施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发区和产业基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附件:《西安市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附件


《西安市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


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一、主要发展指标分工


《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期间我市专利、商标、版权以及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数量等六大类18项预期性指标。(只列牵头部门,有关配合部门不再列出)


1483603485527084460.png


1483603499990023505.png


二、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安排


《规划》围绕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出六项重点工作和任务,明确了六个方面专项工作。(只列牵头部门,有关配合部门不再列出)


(一)加强知识产权示范建设


1.实施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


积极承担中省市知识产权改革试验任务,探索开展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知识产权运营,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健全人才创新激励制度。(市科技局牵头)


建立市区试点示范工作协调机制,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板块。(市科技局牵头)


2.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及专用设备制造、卫星应用等为重点,推动高附加值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市科技局牵头)


以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培育商标密集型产业发展。(市工商局牵头)


以软件、工业设计、旅游和文化等为重点,形成地域特色明显、处于价值链高端的版权密集型产业。(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3.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


以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为契机,围绕西安“一带一城”科技服务业发展布局,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重点扶持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拓展服务规模、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科学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市科技局牵头)


探索建立基于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制定行业服务标准规范,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市科技局牵头)


(二)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


4.促进知识产权量质提升。


完善知识产权优惠政策措施,激励企业、高校院所研发人员,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版权精品,实现量质提升、结构优化、合理布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5.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


着力在优势产业核心技术等领域创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权利状态稳定的核心专利。(市科技局牵头)


实施知名品牌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商标文化建设,培育一批市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的著名商标。(市工商局牵头)


实施版权精品培育计划,在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产业领域形成一批版权精品。(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6.强化知识产权协同创新。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模式,建立完善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质量品牌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应用融合发展。(市科技局牵头)


围绕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改革,构建以知识产权为特色的成果转化新机制,推动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出资入股,实现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的合理分配,构建技术成果转化新机制,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市科技局牵头)


(三)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7.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重点依托科技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开展信息利用和商业运用,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市科技局牵头)


重点依托行业骨干企业,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打造产业竞争优势。(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支持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西户科技创新园建设,探索众创空间等知识产权托管模式,打造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生态体系。(市科技局牵头)


8.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坚持市场化运作,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创新供需对接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市科技局牵头)


推进重点优势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试点,争取中省支持,加大地方配套,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探索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商业模式,推进产业发展。(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培育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价值评估、质押融资、孵化转移、维权保护、咨询培训等运营服务体系。(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9.促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发展。


围绕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模式,引导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创新,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市科技局牵头)


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探索实践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新模式。(市金融办牵头)


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专利保险补助政策等,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科技局牵头)


支持商业银行、民间资本开展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市金融办牵头)


(四)实施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10.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在系统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基础上,推进专利、商标、版权等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改革。(市编办牵头)


加强执法力量建设,重视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构建执法工作制度,完善执法办案规范,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和效率。(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衔接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查处效率。(市法院、西安海关牵头)


深入开展打击侵犯、假冒、盗版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新领域、民生领域以及涉农等知识产权保护。(市打假办牵头)


建立和完善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制度。(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11.严厉惩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探索知识产权司法审理模式改革试点,创新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推动西安知识产权司法实践改革。(市法院牵头)


调整侵权举证责任,加大侵权损害赔偿力度,完善侵权判定工作机制。(市法院牵头)


力争在重点产业开发区等知识产权密集区域增设知识产权法庭或巡回审判庭,高效处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市法院牵头)


加强海关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创新海关监管机制和保护模式,拓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链条,提升监管效能。(西安海关牵头)


建立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构建国际化大都市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创新新环境。(市外侨办牵头)


1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机制。


加强西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建立完善权利人维权援助工作机制。(市科技局牵头)


积极服务创新型小微企业、众创空间等知识产权维权工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市科技局牵头)


建立涉内涉外重大知识产权纠纷协调处理机制。(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加强“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平台建设,逐步拓展区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布点,建立维权援助管理制度。(市科技局牵头)


支持知识产权仲裁机构、纠纷调解机构发展,促进知识产权纠纷的多元化解决。(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五)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13.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立足于支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制改革。(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加强部门协调和区域协作,构建统一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管理平台,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集中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提高知识产权治理水平和管理效能。(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14.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


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评议政策,完善知识产权评议工作机制,规范评议范围和流程,制定知识产权评议办法。(市科技局牵头)


围绕我市重大产业规划、重大领域投资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等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市科技局牵头)


建立和完善我市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目标评估制度,建立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评议报告发布制度,提高企业创新效率,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市科技局牵头)


15.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制度。


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知识产权重要指标纳入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发改委牵头)


适时发布知识产权年度发展报告。(市科技局牵头)


(六)夯实知识产权发展基础


16.培育知识产权人才。


坚持“高精尖缺”人才导向,加大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促进事业发展。(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牵头)


鼓励高等院校调整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和学科,支持校企联合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实训基地,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后备人才。(市科技局牵头)


建立完善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科研人员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人才价值实现。(市科技局牵头)


17.扩大知识产权交流合作。


围绕大西安建设布局,推动区域内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建,构建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形成区域互利共赢发展新格局。(市科技局牵头)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工程项目,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国际化布局,促进我市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市科技局牵头)


发挥好欧亚经济论坛主办城市优势,开展知识产权研讨交流。(市会展办牵头)


18.塑造城市知识产权文化内涵。


依托曲江文化科技创业城,实施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工程。(市科技局牵头)


在积极传承西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立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文化的塑造和传播,提升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协同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走基层 服务经济万里行”等公益宣传活动。(市科技局牵头)


促进知识产权文化的广泛传播,全面提升西安软实力。(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七)专利(市科技局负责)


(八)商标(市工商局负责)


(九)版权(市文广新局(版权局)负责)


(十)植物新品种(市农林委负责)


(十一)地理标志(市质监局、市农林委负责)


(十二)其它知识产权工作(市科技局牵头)


三、保障措施的责任区分


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提出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只列牵头部门,有关配合部门不再列出)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我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市科技局牵头)


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指导完善基层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区域知识产权任务落实。(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二)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和完善我市知识产权政策体系,适时修订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规章。研究制定与产业、科技、贸易政策相衔接,适合我市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及时更新梳理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制定和落实知识产权激励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互联网+”知识产权法规和制度。(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三)加大财税支持。


加强知识产权事业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突出财政资金对创新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引导和促进。落实对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加大政府采购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力度。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工作。(市财政局牵头)


(四)加强考核评估。


完善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市考核办牵头)


加强对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实施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版权局)牵头)


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发区和产业基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各区县、开发区和产业基地负责)


四、几点说明


(一)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落实责任。


各相关部门和区县、各开发区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细化有关实施方案,确保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各相关部门和区县、开发区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规划》实施。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任务,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其他部门要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牵头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三)加强跟踪分析,加强年度评估。


各相关部门和区县、开发区要对《规划》落实情况加强跟踪指导和督促检查。要加强规划年度评估,适时修订工作部署,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公文相关附件: 市政办发105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66445.html

本文关键词: 西安市, 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