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发〔2016〕94号《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加快都市现代果业转型升级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加快都市现代果业转型升级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政办发〔2016〕9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市加快都市现代果业转型升级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2月8日
西安市加快都市现代果业转型
升级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陕政办发〔2016〕37号)、《陕西省“十三五”现代果业发展规划》、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我市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市政办函〔2015〕228号)、《西安市“十三五”都市现代农林业发展规划》、《西安市“十三五”都市现代果业发展规划》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都市现代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北方时令水果之都”,现就“十三五”期间都市现代果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出如下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转变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优化生态”为核心,全面提高西安特色优势果业的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到2020年,全市园林水果和食用坚果种植面积稳定到130万亩,年产量达到170万吨,标准化生产水平和果品品质明显提高,果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果农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建设绿色、有机果品基地20万亩,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规模化果业休闲观光体验园区面积比重达到20%。标准化果园面积比重达到65%,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50%,贮藏加工能力达到40%。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品种技术先进、生产管理标准、设施装备精良、经营体系完善、品牌效应明显、营销机制健全的现代果业发展格局,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目标。
二、都市现代果业产业布局
根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方向,结合西安自然资源条件,围绕交通主干线和人口聚集场所,将西安都市现代果业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进行产业规划与分区,构建“一都(北方时令水果之都)、二廊(沿秦岭北麓环山路休闲水果旅游观光长廊、沿渭河南岸滨河大道生态休闲水果旅游观光长廊)、三区(灞桥蓝田白鹿原精品水果示范区、临潼骊山灞桥洪庆蓝田华胥新优水果休闲观光示范区、临潼高陵阎良渭北鲜食水果休闲旅游示范区)、四板块(周至猕猴桃板块、蓝田核桃板块、临潼石榴板块、户县长安葡萄板块)”的空间布局,形成“一都引领,二廊凝聚、三区联动,四板块提升”的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全市特色优势果业产业区域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配置上优化升级、提质增效。
(一)基地规模扩张布局。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发展园林水果和食用坚果面积12万亩,到2020年末,全市园林水果和食用坚果面积稳定发展到130万亩。
1.猕猴桃。重点在周至县打造42万亩中国周至猕猴桃之乡板块。同时,沿秦岭北麓一线的户县、长安区、蓝田县以及灞桥区、临潼区实施东扩战略,新发展3.4万亩面积相对集中的猕猴桃产业基地。周至县在西宝线以南、环山路以北区域猕猴桃的优生区新发展产业基地1.3万亩;户县以蒋村镇和石井镇为主,新发展产业基地0.3万亩;长安区以太乙、王莽、引镇、杨庄街办为主,集中在环山路两侧新发展产业基地0.5万亩;国际港务区重点在新筑、新合街办新发展产业基地0.3万亩;蓝田县在蓝关、普化、九间房3个镇,沿环山路以南区域集中新发展产业基地0.5万亩;临潼区在仁宗、穆寨、铁炉、小金4个街办集中区域新发展产业基地0.5万亩。
2.葡萄。依托灞桥蓝田白鹿原精品水果示范区和户县长安葡萄板块,在灞桥区、长安区、蓝田县、户县以及高陵区等区县集中连片新发展优质葡萄产业基地2万亩,其中户县新发展1万亩,长安区新发展0.3万亩,灞桥区和蓝田县各新发展0.2万亩,阎良区、临潼区及高陵区各新发展0.1万亩。
3.石榴。依照临潼区特色产业旅游和资源发展需要,建设临潼石榴板块,积极实施“东进南扩”计划,在临潼东部台塬、南部浅山区新发展石榴产业基地1万亩。
4.樱桃。以白鹿原精品水果示范区为主栽区,同时在蓝田县沿陕沪高速以东、环山路两侧以及其它区县小片发展0.7万亩,其中蓝田县新发展0.3万亩,灞桥区、阎良区、临潼区及高陵区各新发展0.1万亩。
5.核桃。在蓝田县、临潼区的山岭地以及周至县的山坡地重点发展新优早食良种核桃,适度发展文玩核桃,新增面积3.5万亩,其中蓝田县新发展2.5万亩,临潼区和周至县各新发展0.5万亩。重点打造蓝田核桃板块,建设蓝田核桃之乡。
6.桃、李、杏等其它杂果。主要包括桃、李、杏、酥梨、冬枣、柿子、蓝莓、果桑等杂果,在秦岭北麓环山旅游路两侧、沿渭河南岸滨河大道以及阎良区、高陵区和临潼区的渭北鲜食水果休闲旅游示范区等区域集中小片适度发展桃、李、杏等优良杂果品种观光果园,新发展面积1.4万亩,其中除灞桥区、未央区以外的其他涉农区县各新发展0.2万亩。
(二)转型升级建设布局。
1.猕猴桃。以周至县已建成的猕猴桃规模基地老园为主,通过品种改良、创新栽培模式、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果业投入品使用控制、有机质提升等集成技术,到“十三五”末,完成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3万亩。在品种布局方面,重点发展5万亩“徐香”和“翠香”等新优品种,生产供应国内市场的高端精品果;集中发展10万亩 “海沃德”、“华优”等中晚熟品种,生产供应国际市场的出口猕猴桃果品;集中发展“翠香”、“华优”等中早熟品种,生产供应西安和国内大中城市鲜食猕猴桃果品。到“十三五”末,全市实现中早熟和晚熟品种比例调整到30∶70。
2.葡萄。重点支持葡萄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整体形象提升,发展休闲观光葡萄产业园区,建设葡萄观光采摘园、葡萄主题公园,扶持发展葡萄酒庄;加大设施葡萄栽培面积,大力示范推广适合当前生产的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引进新优品种,延长葡萄上市期和葡萄产业链,建成户县葡萄之乡。
3.石榴。重点支持新优品种引进和选育改良,提升临潼石榴品质和园区形象;扶持建设临潼石榴主题公园,支持以石榴贮藏加工和酒庄建设为主的石榴加工业发展,扩充石榴销售链,提升石榴产业效益,建成临潼石榴之乡。
4.樱桃。重点支持园区标准化建设、品种改良、设施栽培新技术,发挥西安樱桃上市早、病虫少、风味好的优势。提升灞桥白鹿原“樱桃谷”建设档次,将其打造成西北地区最大樱桃生产休闲旅游景点,建成灞桥樱桃之乡。
5.核桃。通过优化品种构成、提高新优品种推广面积,重点支持核桃基地建设、主题公园和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推广良种核桃精细化栽培管理技术和核桃新产品加工设备采购,建成蓝田核桃之乡。
6.桃、李、杏等其它杂果。在长安区王莽街办,户县石井、蒋村、涝店、大王等4个镇,周至县楼观、马召两镇以及未央区六村堡街办结合观赏、游园采摘集中发展特色桃、李新优品种观光果园;在蓝田县华胥镇、灞桥区洪庆街办、临潼区斜口街办的山坡地新建和提升改良品种,建设大银杏基地,扶持发展主要品种加工业建设;在渭北区域重点支持优质桃、李、梨、冬枣等鲜食杂果的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新技术推广、设施栽培、提质增效。
三、都市现代果业重点项目建设
按照规划引领、项目推动的发展思路,抓住西安都市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设计一批普遍性、基础性、综合性的重点工程项目,通过转变果业生产方式、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市场营销机制、加强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投融资机制等6大建设工程16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夯实基础,突破瓶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市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转变果业生产方式。
1.特色水果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在猕猴桃、石榴、葡萄、樱桃、核桃等我市特色优势果品优生区内新建适度规模果业基地,错时调整品种结构,稳步调减晚熟品种,合理发展中早熟品种,适度发展加工品种,实现早中熟与晚熟、鲜食与加工品种合理搭配,创新现代果业发展模式,优化特色优势果业布局,全市改良发展特色优势果业基地30万亩。(市农林委负责;灞桥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政府组织实施,以下简称8个涉农区县政府)
2.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设省级周至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和市级周至猕猴桃之乡项目,以猕猴桃规模基地老园为主,通过品种改良、创新栽培模式以及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果业投入品使用控制、有机质提升等集成技术,进一步完善园区产前、产中、产后标准体系建设,到“十三五”末,完成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面积13万亩。(市农林委、市科技局、市水务局、市质监局、市商务局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周至县政府组织实施)
3.“三品”(品种、品质、品牌)提升项目。市级重点扶持优生区内区域连片面积在200亩以上老园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项目。支持果区建设畜牧养殖场、农作物秸秆堆沤发酵,多渠道开辟有机肥源,大力发展果畜结合型循环农业,增加有机肥使用,持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果品气候认证,生产绿色果品、有机果品。品牌建设除区域公用品牌的策划设计宣传外,市级重点扶持企业(合作社)名优品牌的创建。(市农林委、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4.苗木繁育体系建设项目。猕猴桃种苗繁育建设依托西安猕猴桃试验站,建立西安猕猴桃良种繁育基地50亩,满足全市每年产业发展用苗的需求。其它果树种苗依托现有果树种质资源圃实行生产单位和科研院所联合繁育,市级重点扶持自根苗、组培苗的繁育,开展订单式合同生产,年繁育面积保持在100—200亩,确保“十三五”期间果业规模发展有充足的良种壮苗。(市农林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负责;灞桥区、临潼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5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5.设施机械化示范项目。加大涉农资金投入整合力度,加强果园水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果园设施化、机械化建设水平。重点扶持新建葡萄、樱桃、桃、杏、李、冬枣等果树避雨设施栽培、促成栽培、延后栽培(大棚、日光温室),全市新发展设施栽培果树面积3.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5万亩。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鼓励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推进果园机械化节本增效生产。建设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市农林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二)强化科技支撑。
1.科技研发创新项目。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力量,广泛开展校地合作,重点支持猕猴桃、葡萄等5个省级果树试验站建设;以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载体,联合其它科研力量,建设猕猴桃、葡萄、核桃等市级果业技术工程中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重点扶持市级科研、技术推广单位和有研发能力的企业组织新优品种引进和选育项目,以及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大力开展果业发展国外智力引进和技术合作交流。“十三五”期间,选育和引进主要果树新优品种7—8个。(市农林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外侨办、市人社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2.果业发展技术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市属职业院校、市农业培训中心和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点培育区县技术骨干和职业果农;区县园艺站重点培训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果农。培训内容以果园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投入品使用、果品贮藏加工、包装运输技术、品牌培育、现代网络营销等为主。(市农林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贮藏库建设项目。在周至县司竹、楼观、哑柏三镇通过吸收民间资本、中小企业联合、资产重组、嫁接改造等途径改扩建总库容达到3万吨冷库群,扶持建设完成30个新型千吨专贮库;在二曲、马召、终南、青化、广济等镇新建总库容达到2万吨的冷库群,扶持建设完成20个新型千吨专贮库。“十三五”末,全市猕猴桃贮藏库容能力达到35万吨。扶持其他区县整合新建千吨专贮库,“十三五”期间建成50个千吨规范果品贮藏库,新增库容5万吨。市级重点支持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基地等经营主体建设适度规模的预冷库和保鲜库,“十三五”期间安排扶持新建预冷库和保鲜库200个(单个库容量不小于40立方米),全面提升果品质量。(市农林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2.果品加工项目。鼓励果业加工企业联合涉农科研院所开展果品加工产品研发与加工能力提升,重点开发绿色、高附加值、高营养加工产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调整区县工业园区规划,促进果品加工业的产业聚集,在工业园区中形成果品加工产业的聚集区。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设备现代化水平,推进果业加工工业化发展。市级各类扶持政策要加大对全市现有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及新建项目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末,力争猕猴桃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13万吨,并在现有猕猴桃果汁、果酒、果干以及籽油等8大系列20余种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研发增加到30余种产品。(市农林委、市国土局、市工信委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3.葡萄酒庄建设项目。按照“小酒庄、新产业,定好位、酿新酒”的发展思路,以葡萄为主,包括猕猴桃、石榴等特色水果为主要原料,5年内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酒庄10个,既要建设以满足市民休闲体验需要的小微型酒庄,也要建设能够大规模生产的龙头酒庄,形成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果园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酒庄产业集群。(市农林委、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4.观光果园提升项目。通过改善观光果园的配套设施,支持观光长廊、休闲景观亭、科普宣传展示、标准化生产提升及相关服务辅助设施建设。按照一园一策设计方案实施项目,每年重点扶持观光果园10—30个。“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和提升观光果园100个。到2020年,按照主题功能鲜明、示范展示先进、设施建设到位、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齐全的要求,在主产区县规划建设以猕猴桃、葡萄、石榴、桃、樱桃、核桃等特色果树为主的全省一流的现代果业主题公园,以满足市民体验现代果业、休闲游乐、观花赏果、领略果业文化的现实需求。(市农林委、市国土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四)健全市场营销机制。
1.新型市场主体培育项目。鼓励果业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培育市级以上果业龙头企业10家,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鼓励果农通过转包、互换、托管等方式,发展一批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农民”、“公司+基地+果农”等模式,构建现代果业产业体系,突破果业生产、加工、销售三大环节脱节瓶颈。(市农林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2.物流中心和产地交易平台建设项目。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自主在西安主城区及周至县改造和新建5个1万平方米以上的果品批发交易物流配送中心,使其成为全市、全省乃至西部地区集时令水果贮藏、质量检测、批发交易、物流配送为一体的西安水果交易物流中心。沿环山路在周至县建设4个综合服务功能齐全的以猕猴桃为主的果品销售市场;沿环山路在户县、长安区、蓝田县建设7个果品批发市场,在其他区县板块区域建设9个果品区域批发市场。(市农林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供销联社、市商务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3.冷链运输建设项目。鼓励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果品批发市场、储运营销企业等法人单位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冷链运输,建设以冷藏运输车为主、以网点冷藏为辅的鲜果冷链物流体系,支持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增强跨区域运销能力。重点扶持培育30家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实现产销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市农林委、市供销联社、市商务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4.品牌创建工程和展销中心建设项目。以周至猕猴桃、临潼石榴、户县葡萄、长安鲜桃、灞桥樱桃和葡萄、蓝田核桃和大杏、阎良相枣等区域品牌为背书,做好商标注册、品牌培育工作,扶持企业或经济组织创建市级、省级及国家名优品牌5—10个。扶持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自主在西安中心城区按照东西南北中方位建设以销售陕果西安品牌果品为主的5大展销中心。“十三五”期间,扶持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全国东西南北中的5大城市建设陕果西安品牌果品直销店50个。市级每年重点支持5—10个果品电商品牌建设,“十三五”末新发展有影响的优秀果品电商企业品牌达到40个。(市农林委、市工商局、市商务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5.果品宣传推介项目。重点扶持市级单位举办主题宣传推介活动,以品牌果品评优大赛、生产技能比武和媒体宣传推介等活动为主;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农业“走出去”战略,以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新闻发布、品牌果品品鉴、果品推销拍卖等活动为主,支持区县政府在产品主销区的大中城市开展宣传推介,扶持企业自主果品品牌参加国内外重要会展活动。(市农林委、市供销联社、市商务局、市旅游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五)加强果品质量安全监管。
1.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项目。建立健全生产、加工、包装、贮藏、销售等标准体系,推行果品“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出口果品果园认证。“十三五”期间,完善市级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3—5个,制定完成地方标准2—4个;新增绿色果品基地认证面积10万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新增注册登记出境水果果园13个,总数达到30个;力争每年创建农业部标准果园1个,总数达到13个,覆盖全市主要果树树种。(市农林委、市质监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2.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加强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监管,实施果园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强化源头治理,建立果品生产档案记录和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全程监管。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完善队伍,配备检测仪器,严格开展生产、市场执法,开展经常性抽检,严格查处猕猴桃、葡萄等果品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为。检测项目重点扶持区县、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检测机构建设。监管项目优先扶持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立果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市农林委、市工商局、市食品药监局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3.综合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按照《陕西省果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果业综合执法。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手段,加大果业生产全过程、果品销售市场、果树苗木资源保护执法检查,维护果业生产经营秩序。项目重点扶持执法装备、器材和设施建设。(市农林委、市工商局、市食品药监局、市法制办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六)创新投融资机制。
创新财政扶持方式,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农业产业扶贫等资金,支持现代果业发展。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果业发展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果业担保业务,完善果区金融服务体系,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先推动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商业模式新的果业企业上市挂牌发展。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果业保险新品种,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增强果业抗风险能力,协调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现代果业,鼓励引导各种经济组织和企业投资果业发展。(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农林委负责;8个涉农区县政府组织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县要高度重视果业发展,要将果业转型升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及时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加快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监管和验收工作,确保提质增效取得实效,努力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目标。
(二)加强政策引导。
市级部门、区县政府协调配合,统一行动,认真贯彻执行中省现代农业发展、果业强省建设等方针政策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县政府是加快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责任单位,要用足用好省市扶持发展政策,加强产业发展宣传和政策引导,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果业发展地方配套政策,落实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推进“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确保产业提质增效。
(三)加强项目整合。
各区县要积极整合省市支农项目,推动果业升级发展。要加大整合省市农业、扶贫、林业、水利、科技、发改、统筹等涉农部门和建设、环保、旅游等部门的支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扩大发挥项目建设作用。要增加区县财政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和金融机构融资力度,吸引国内国际企业资本投资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实现果品基地和企业共赢发展。
(四)加强综合治理。
各区县要重点加强果业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投入品使用、成熟采摘、标准化贮藏和加工运输环节果品包装处理的综合治理。按照产业化理念,强化果业管理部门职能,加强综合管理和行业监管,推进果业全产业链管理,建立全程治理机制。
公文相关附件: 市政办发94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