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发〔2012〕254号《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9-08-03 03:55:20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市政办发〔2012〕25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市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11月28日


西安市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流行,维护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12〕2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我市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全市13个区县不同程度存在地方病的危害,主要有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和大骨节病。我市属于内陆地区,外环境普遍处于缺碘状态,全市800多万人口均生活在碘缺乏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涉及9个区县,受威胁人口约27.22万。大骨节病病区分布于4个区(县),受威胁人口约12.37万。


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发〔2009〕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地方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多年来,特别在“十一五”时期,全市各地区、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加大综合防治力度,基本健全了地方病监测防治体系,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总体得到控制,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底,我市13个区县全部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基本完成了已知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改水工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中小学生、家庭主妇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大骨节病病区村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为0。


但是,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进程距实现完全消除目标仍有差距,私盐案件时有发生,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一些改水工程水氟含量仍然超标。更为重要的是,地方病是生物地球化学因素或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引发的一类疾病,又与贫困有着密切关系,其危害可以控制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除,但要彻底根除却需要长期艰辛的努力。只有建立长效地方病防治机制,才能持续巩固防治成果,避免病情反弹。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各项地方病防治措施,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进一步巩固现有防治成果,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领导、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政府领导职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2.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从实现消除地方病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已经取得的防治成果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着力解决防治工作难点问题,全面推进防治工作。


3.因地制宜、科学防治。根据地方病流行特点和防治现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病种,科学制定相关技术措施,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4.预防为主、防管并重。加强病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改造,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并努力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加强防治措施的后期管理,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巩固防治成果,推动防治工作扎实有效、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防治目标。


1.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本底清楚、网络健全、宣教到位、措施落实”的防治模式,全面落实防治措施,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


2.具体目标。


(1)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全市13个区县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有效防止地方性克汀病新发病例;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保持适宜状态;小学4—6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


(2)有效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基本完成已查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饮水安全工程和改水工程建设,强化已建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确保90%以上的改水工程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水质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应卫生标准。


(3)基本消除大骨节病。85%以上的病区村达到消除大骨节病标准。


三、防治措施


(一)加强病情监测。进一步完善防治监测体系,提高监测灵敏度和覆盖面,尤其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加强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监测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加强监测管理与质量控制,准确、及时、定量地分析和预测全市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为适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落实防控措施。根据各地区地方病的流行现状,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大干预力度,务求取得实效。


1.碘缺乏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继续实施以食用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有效控制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加强对碘盐生产、销售的监管,确保合格碘盐持续供应,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并采取应急强化补碘措施,防止地方性克汀病新发病例。在普及碘盐的同时,合理布设不加碘食盐的销售网点,方便因疾病等原因不宜食用碘盐的居民购买不加碘食盐。动态监测人群碘营养状况,适时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根据不同地区各类人群的不同碘营养需求,提供不同含碘量的碘盐,供消费者知情选购。


2.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在尚未落实防治措施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完成改水降氟工程建设,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监测工作,防止因水源污染导致饮用水氟超标,确保病区生活饮用水中氟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通过财政补贴,在已经落实防治措施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设立改水工程大修基金和管理人员工资,切实加强防治措施的后期管理,做好改水设施的维护、维修,及时修复或重建已损毁的改水工程,确保病区改水工程达标运行,持续巩固防治成果。


3.大骨节病。加强对病区的病情监测,在大骨节病活跃病区有效落实转产换粮、易地育人等综合防控措施,在病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膳食营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出现大骨节病临床新发病例。


(三)加强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等方式,在病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地方病防治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群众防病意识,促进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要把地方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防治指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区县要制订本地区防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抓好组织实施。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陕西省地方病防治条例》和职能分工,履职尽责、密切配合,认真研究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卫生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治疗和监测评估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规划,优先安排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计划,并落实相应配套资金;优先考虑安排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地方病病区和无低氟水源的氟中毒病区人口搬迁。尤其要将有利于病区综合防治的建设项目投资优先向病区倾斜,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部门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各项地方病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继续把地方病防治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之中。


广电部门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向公众免费宣传普及地方病防治相关知识。


科技部门要积极为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盐务管理部门要加强食盐市场供应的监管,保证碘盐生产企业在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标准范围内,生产碘含量合格的碘盐。盐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碘盐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督及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确保全市范围合格碘盐供应,并做好职责范围其他相关工作。


民政部门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地方病病人实施医疗救助。


财政部门要将地方病防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用款部门和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财政监督,提高资金效益;对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病防治专项资金,要根据项目执行部门的具体使用计划,及时予以审批下达。


水务部门要将“十一五”期间尚未实施改水工程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加强对已建改水工程的管理,保证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正常供水。


农业部门要有效落实大骨节病区群众的转产换粮工作。


农村扶贫部门要把扶贫工作与地方病防治相结合,将生存条件差的大骨节病区和无低氟水源可饮用的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贫困户列为扶贫搬迁对象,优先组织实施;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中,按照当地的实际需要,将地方病防治作为重要内容予以实施。


林业部门要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对病区给予倾斜支持,改善地方病病区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项目时,要向大骨节病病区倾斜。


残联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残疾发生,参与做好氟骨症、大骨节病、地方性克汀病病人的畸残康复。市残联要对因地方病导致的智力、肢体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救助,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需要装配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的患者给予适配辅助器具。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规划要求和防治工作需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防治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市级财政用于地方病防治的经费要根据财政收入增加和防治工作需求情况逐年适当增加;各区县财政投入不能低于“十一五”我省地方病防治规划标准,达到辖区人口年人均1元的投入标准。特别是地方病防治重点地区,防治经费要逐年增加。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渠道不变、加强管理、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规划要求和各自承担的防治任务,安排相应的防治资金。


(四)加强法制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陕西省地方病防治条例》等相关地方病防治法规和规章,加强法制宣传,加大执法力度,实施依法防治。


(五)提高防治能力。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要加强地方病防治体系能力建设,改善工作条件,配备更新必要的设备装备,合理设置岗位,强化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防治队伍综合实力,保证防治工作需要。加强地方病防治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对防治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联合攻关,加强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全国成功经验和做法,提高防治工作整体水平。


(六)加强检查评估。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各区县地方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推动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别对各区县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评估结果向市政府报告。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66978.html

本文关键词: 西安市, 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