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府〔2019〕405号《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健康厦门行动的意见》

浏览量:          时间:2020-03-06 02:27:21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健康厦门行动的意见》



厦府〔2019〕40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健康厦门2030”行动规划》和我市实际,为加快推进健康厦门建设,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延长健康寿命,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二)基本原则


普及知识、提升素养。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


自主自律、健康生活。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实现健康生活少生病。


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完善防治策略,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健康服务的衔接,实现早诊早治早康复。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强化跨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村)、家庭和个人行动起来,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动员、人人尽责尽力的良好局面。


(三)总体目标


到2022年,建立与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以市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普及健康生活,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健康资源科学、均衡、合理分布,基本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国内副省级城市领先水平。


到203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健康公平持续改善,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环境不断优化,健康产业成为城市支柱产业,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前沿水平,基本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成为高水平健康之城。


二、主要健康行动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维护健康需要掌握健康知识。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鼓励各级电台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到2022年和2030年,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5%和33%。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厅等场所,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研究完善盐、油、糖包装标准。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4%和3%。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我市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2.5%和9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及以上和50%及以上。


4.实施控烟行动。吸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推动个人和家庭充分了解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害。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向公众、家庭、单位(企业)普及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防护和应对知识。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积极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和养育健康新生命,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生殖健康,推进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2/10万及以下。


8.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9.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针对不同职业人群,倡导健康工作方式,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10.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到2022年和203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三)防控重大疾病


11.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12.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13.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疾病,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查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


14.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


15.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讲究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强化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防治,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到2022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四)体系完善与服务保障


16.实施互联网+健康行动。将互联网与健康相结合,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各医疗机构、各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以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为基础,推进政产学研用联合协同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以社区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促进资源下沉,着力提高签约居民感受度;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卫生综合监管系统,强化对医疗机构、生活饮用水、职业病防治监管。最终推动社会共建共享,人人自主自律,实现全民健康。


17.实施建设完善优质高效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行动。按公平、可及的原则科学配置我市健康服务资源、资源结构均衡合理、符合我市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健康服务体系充分实现高质量、高技术水平、高效率和低能耗,满足群众新增长、多层次、全周期、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建立完善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基于价值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并能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环境和水平相适应。2022年,建成2-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健康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厦门行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健康厦门行动(2019-2030年)》,组织开展行动监测评估和考核评价,指导各区编制实施具体行动方案。各区要组建或明确推进行动实施的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健康推进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各部门要围绕健康厦门行动,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有序推进。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把健康厦门行动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内容。


(二)动员各方广泛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各单位特别是各学校、各社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增加健康产品供给,国有企业要作出表率。鼓励社会捐资,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保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卫生健康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成立健康厦门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行动实施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落实好卫生健康投入政策,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建立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健康影响评估机制,切实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科技支撑,开展影响健康因素和疑难重症诊疗攻关课题研究。针对关键技术,结合市重大科技项目给予支持。完善健康领域政策措施,以法治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和目标实现。强化信息支撑,推动部门和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


(四)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健康厦门行动的宣传推广、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提高全社会对健康厦门建设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健康文化,形成“健康厦门、人人行动、人人受益”的社会共识。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增进社会各界对医学事业、医务工作的理解、尊重与支持。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厦门市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23日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79476.html

本文关键词: 厦门市, 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