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政办发〔2017〕13号《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0-03-15 22:26:35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








湖政办发〔2017〕1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2017年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推进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2月16日

2017年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推进计划

为扎实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市工业提质增效升级,制定2017年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推进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持续深入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紧抓不放”和“四项重点工作”的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六重”工作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绿色智造”为主攻方向,全力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优服务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湖州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努力打造湖州工业经济升级版,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一)质量效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规上工业利税增长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重点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

(二)结构调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高端装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七大工业重点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规上工业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规上工业0.6个百分点。

(三)创新驱动: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33%;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5%;新增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创新领军人才40位,培育领军型创新团队15个。

(四)“两化”融合: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93以上,“两化”融合指数达到79以上;新增智能产品100项,使用工业机器人密度达90台/万人。

(五)绿色发展:单位GDP能耗、污染物单位排放强度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省下达的控制目标,用煤总量累计下降10%;淘汰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1000家,腾出10万吨标煤以上的用能空间。

(六)企业培育:省“三名”培育试点企业达到10家,累计培育“双金”企业14家、“双高”企业100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5家,为主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20项,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企业100家,“小升规”企业135家,市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10家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全力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组织开展“开门红”等系列稳增长活动,着力开拓新市场,加快推进有效投资,积极培育企业主体,全力保持工业稳定健康发展。一是加快拓展新市场。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抢占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市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市场话语权。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展“市场开拓”示范工程、“外贸主体”培育工程,全年组织重点展会100场以上,提升出口市场份额。深入实施“电商换市”,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培育”行动,重点培育打造十大电子商务企业、十大电子商务平台和十大电子商务园区基地,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电子商务示范。二是扎实开展项目招引和推进工作。重点围绕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和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增长点,深入开展“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活动,建立重点招商储备项目信息库,引进一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确保全年招引工业“大好高”项目77个。实施工业投资重点项目“十百千计划”,即前期谋划10项十亿元以上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推动实施40项十亿元以上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全力推进百项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百项机器换人智能制造重点项目,百项产品升级和强基工程项目;推进实施千项技术改造升级项目。确保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上企业技改覆盖面达55%以上。三是强化企业主体培育。制定新一轮“三名”和“金象金牛”大企业三年培育计划,完善企业准入标准,创新培育举措,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推动“三名”“双金”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挂牌,引导上市公司加快并购重组和再融资,积极引入股权投资战略合作伙伴,实现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打造产业龙头,力争省“三名”培育试点企业达到10家,培育“双金”企业14家。完善“双高”培育企业服务机制,着力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实施分类指导、研究对策、开展服务。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和工业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推进企业“小升规”,重点在提升企业质量上下功夫,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小微企业。四是加快工业强县区建设。继续推进长兴县、德清县两个产值上千亿工业强县建设,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强县在工业稳增长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南浔区、吴兴区、安吉县和湖州开发区制定工业创强时间表、路线图,促进南浔区、吴兴区由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上档升级,安吉县向工业大县迈进。

(二)积极培育发展新的动能。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快新兴产业、军民融合产业等新产业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一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强向上汇报对接,全力以赴确保成功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强顶层设计,制定2017年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推进计划,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创新驱动等政策措施。谋划筹建湖州“中国制造2025”专家咨询委员会,强化“中国制造2025”高端智库支撑。二是全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新动能。实施信息经济发展工程,以加快建设国家信息经济特色产业示范区为契机,围绕集成电路芯片、新型电子元器件、地理信息产业等信息经济重点领域,排定重点培育企业、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服务平台清单,加快推进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芯启源电子科技、迅鼎半导体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培育10家省市级信息经济龙头骨干企业和成长性特色企业,争创1个以上省级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实施高端装备引领工程,推进百项重点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计划,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试点,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努力创建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力争高端装备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60亿元。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以德清县、湖州开发区、安吉县等为重点区块,狠抓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和人才技术引进,加快推进特瑞思、和也健康、佐力药业、青春宝等一批重大生物医药项目建设,做优做深生物医药产业。三是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制定实施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优化产业布局,落地一批军转民技术,推动一批民参军项目(产品),合作共建一批军民开发项目(产品、技术),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通用航空、核电装备、地理信息、军民共用新材料五大军民融合产业,推进南浔区、湖州开发区争创浙江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及军企信息交流平台建设。

(三)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针对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产业,按照每个细分行业“一方案、一标准、一班子、一政策、一考核”的要求,全面推动传统产业减量、缩点、加速、提升。一是淘汰关停一批。积极开展企业分类评价,以块状行业中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的“四无”企业(作坊)为重点,持续开展“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全年整治和淘汰“低小散”企业(作坊)1000家以上。加强过剩产能行业项目管理,严格落实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审批关,清理整顿违规产能。持续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严重过剩产能矛盾化解工作。建立主动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机制,引导企业有序退出过剩行业。落实“僵尸企业”处置有关政策,建立府院联动机制,充分利用破产清算和兼并重组等手段,抓好“僵尸企业”无效资产的剥离处置和有效资产的盘活重生,力争处置“僵尸企业”40家。二是改造提升一批。实施传统产业“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和“能耗-”“污染-”计划,积极实施“三品”战略,不断提升品种开发能力、标准和质量水平、品牌竞争力。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工作,制定年度“机器换人”方案,组织实施百项“机器换人”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和千项技术改造升级项目,示范应用1000台工业机器人,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工作扩面升级,力争全市重点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大力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支持企业为主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企业导入卓越绩效先进管理方法。三是搬迁入园一批。制定《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园区整治提升工作。开展标准厂房建设摸底调查,按照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制订传统产业企业入园发展准入标准,从严对标,加快入园集聚,引导传统产业企业规范发展,力争全市新增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

(四)加快科技创新驱动步伐。牢固树立创新引领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湖州工业的创新能力。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依托首台(套)、优秀新产品、浙江制造精品、湖州首创产品、技术(研发、设计)中心等载体,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设计投入,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加快开发创新产品并推向市场,提升企业综合技术研发设计水平。力争实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840亿元,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研发机构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省级工业新产品1000项、省级首台(套)产品5项、省优秀工业新产品12项。二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落实《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湖政办发〔2016〕25号),积极构建“众创空间”,加快推进吴兴区北航投星空众创空间、长兴县集合智造4.0众创空间以及安吉县“两山”创客小镇二期建设,建成连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大连廊”。全力推进湖州科技城的规划建设,推进湖州莫干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州省级现代物流装备高新园区及湖州省级高新园区等平台建设。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整合,着力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业孵化链条。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5家以上。三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举办湖州市第八届政产学研合作大会暨第二届军民融合促进大会等活动,加速构建政产学研合作体系。继续引进培育湖州科技大市场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速推进技术成果交易转化。大力引进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等来湖共建产业化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各类创新载体,加速培育并做大做强湖州市现代物流装备技术研究院、湖州水处理中心和13个中科院在湖产业化创新中心。四是强化创新人才引育。围绕工业七大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南太湖精英计划,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支持人才创业创新,落实省装备制造业工程硕士联合培养计划,引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首席信息官及领军型创新团队。新增创新领军人才40位,培育领军型创新团队15个,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3万人次,培育新生代企业家50位。

(五)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持续开展“两化”融合“三百”行动,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实施《湖州市智能制造“118”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升级。一是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制定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在全市重点企业开展“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商务创新”、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打造15家“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企业。二是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信息化“登高”工程,促进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从单向覆盖向集成应用转变。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应用,培育10家“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样板工程。推广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全年省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达到380家,市级企业首席信息官(CIO)达到300位。三是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以智能电梯、现代物流装备、农业机械、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领域,推动物联网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更新一批智能装备,开发一批智能软件,提升一批工艺技术,应用一批物流、控制和检测等新技术,研发一批智能化终端产品和装备。推动南浔智能电梯、吴兴现代物流装备和湖州新能源汽车争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四是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3500G以上,推进县级以上公共区域免费WiFi建设,力争免费WiFi开放AP累计总数达8000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工业强市建设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定期研究解决工业强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做好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舆论宣传、考核评价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各县区要加强组织领导,以“六重”工作为重点,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年度创强推进计划,细化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二)完善考核评价。制定《2017年度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县区考核办法》和《2017年度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部门考核办法》,围绕“六重”工作,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突出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等主要指标。考核结果纳入县区综合考核,并对考核优秀的县区和部门给予通报表彰。

(三)强化督查通报。强化工业强市建设和“六重”工作督查力度,针对主要指标,开展季度或半年度定期督查工作,形成“年初制定计划,年中强化督查,年底开展考核”的工作机制。每季督查各县区、部门工业强市建设和“六重”工作的指标完成情况,以及落实推进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工作举措等情况,督查情况报市四套班子领导。

(四)优化服务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开展困难企业分类帮扶,借力破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持续推动企业降本减负,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降成本政策,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物流成本、要素资源成本等各方面成本。完善工业强市建设政策意见,全力支持工业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推行用能权交易,形成用能有价、节能有益的市场机制。加快建立绿色信贷贴息补助、风险补偿、分类评级等扶持政策。狠抓项目供地率,加快批而未供土地的消化利用,鼓励开展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建立健全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整治行动,确保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强风险预警处置,及时防范和化解企业运营风险,确保区域经济大局稳定。

(五)营造工作氛围。充分运用报纸、广电、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工业创强和“六重”工作推进情况,特别要加大对企业调结构、强创新、促转型的典型宣传,加大企业家创业创新及“二次”创业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宣传。注重树立典型,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着力营造全社会“工业创强”的舆论氛围。



附件:

1.2017年工业强市建设县区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

2.2017年市级部门工业创强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表




 



2017年工业强市建设县区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

 

栏目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全市 吴兴区 南浔区 德清县 长兴县 安吉县 湖州开发区
质量

效益
1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 % 7 7 7.5 7 7 7.5 9
2 规上工业利税增幅 % 8 8 8 8 8 8 9
3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年 24.0 23.0 22.0 26.0 29.0 20.0 32.0
4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 8 8 8 8 8 8 8
5 其中:重点技改增幅 % 15 15 15 15 15 15 15
6 引进工业“大好高”项目个数 77 13 13 13 13 13 12
结构

调整
7 七大工业重点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面上 个百分点 1 ——
8 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增幅 % 8 9 7 9 8 7 10
9 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 % 8 ——
1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幅 % 7.6 8 8 8 8 8 8
技术创新 11 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33 1.38 1.38 1.16 1.16 1.38 1.38
12 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 亿元 1840 310 280 420 500 180 150
13 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 60 9 9 14 9 12 7
14 省级工业新产品 1000 160 160 210 210 190 70
15 新增为主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数量 20 3 3 4 4 4 2
企业培育 16 “金象金牛”企业 14 3 2 5 3 0 1
17 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73 16 11 14 16 11 5
18 小微企业上规升级 135 20 23 30 33 22 7
19 新增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 35 5 4 10 8 4 3
20 新增省级以上品牌 20 ——
21 新增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企业 100 17 17 20 20 17 9
两化

融合
22 省级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县区 5 1 1 1 1 1  
23 培育两化融合试点企业 60 11 11 11 11 8 8
24 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15 ——
绿色发展 25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 %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26 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 %
27 煤炭消费总量下降率 %
28 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下降 % 5 5 5 5 5 5 5
29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5 5 5 5 5 5 5
30 处置“僵尸企业”数 40 7 7 7 7 7 5
31 新增标准厂房面积 万平

方米
100 20 20 20 20 10 10
32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 50 8 8 12 12 6 4
33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用能空间 万吨

标煤
10 1.8 1.8 2.5 2.5 1 0.4
34 淘汰高污染燃料工业小锅炉 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2017年市级部门工业创强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表

 

 

序号 责任部门 工业创强重点工作
1 市委人才办 牵头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深化“9360”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战略合作联盟建设。围绕“十三五”重点产业体系,引进一批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人才以及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
2 市委宣传部 牵头做好工业创强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及各类典型示范的宣传报道,提振发展信心,提升工业外部形象。
3 市委政法委 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法律服务力度,牵头打击恶意逃废债工作,确定新一轮恶意逃废债“黑名单”。
4 市发改委 牵头抓好产业项目谋划招引建设,牵头推进特色小镇、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工业平台建设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5 市经信委 牵头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产业培育、工业大好高项目招引、工业投资、节能降耗、兼并重组、僵尸企业处置、“金象金牛”大企业培育建设、细分行业转型升级、“两化”融合等工作。
6 市财政局 在完善政策、整合资金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助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加大对“双金”企业培育、兼并重组等倾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财政、税收政策,做好工业强市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参与产业引导基金运作管理。
7 市科技局 牵头“双高”企业培育,加速推进创新主体培育;牵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产品创新;负责专利申报、保护等工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着力构建技术市场体系;推进“众创空间”建设。
8 市国土资源局 牵头推进“空间换地”,配合做好“腾笼换鸟”,深入实施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零地技改;推动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加大工业项目用地保障力度,加快批而未供土地的消化利用,建立健全工业用地退出机制。
9 市环保局 牵头深入推进工业减排,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企业绿色发展。
10 市金融办 牵头推进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推进上市公司加快兼并重组和再融资;配合做好打击恶意逃废债、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工作。
11 市商务局 重点开展“市场开拓”示范工程、推进工业大好高外资项目招引建设。加快推进“电商换市”,创新电子商务公共配套服务,
12 市人力社保局 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9360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湖州籍人才归雁计划”等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就业,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加强企业失业预防和调控。加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13 市市场监管局 牵头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负责“三名”工程的品牌培育创建工作,支持小微企业开展商标品牌建设,参与其他涉及工业创强工作。
14 市质量技监局 牵头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负责“三名”工程品牌培育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行动,支持为主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15 市建设局 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和工业平台施工许可审批,加强主动服务。做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工作。
16 市规划局 积极做好工业企业类规划审批工作,确保全年无超期办件。加强零土地技改项目的承诺备案制度等政策宣传。科学引导旧厂房改造方案设计。
17 市国税局 落实各项促进工业创强工作的国税政策,进一步改变作风,推进行政审批改革;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贯彻国家关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质效的税收政策,加强与企业的税企沟通渠道,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18 市交通运输局 牵头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协助推进湖州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合作。
19 市教育局 重点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校企共育人等合作,培养工业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广泛开展社会培训,与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活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20 市统计局 围绕工业强市抓好基础工作规范化落实,开展重点产业统计工作,加强工业数据运行监测。开展新上规企业、重点用能单位以及七大产业等方面的培训。
21 市行政服务中心 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推进中介服务规范管理。
22 市安全监管局 重点推进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完善企业安全责任体系。
23 国网湖州供电

公司
及时跟踪工业项目进度及费用发生情况,重点保障工业企业用电及电网建设。
24 湖州海关 重点推进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汇总征税改革,开展加工贸易管理改革,打造快速通关平台。做好主动上门服务、提前介入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和个性定制服务等工作。积极落实相关减免税使用政策。
25 湖州检验检疫局 重点推进工业企业进出口贸易工作,支持县区建设工业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和保税物流仓库等项目。
26 市人行 通过加大要素保障、发展绿色金融、完善配套措施等手段,加大实体经济金融扶持力度,积极配合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积极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27 市银监局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支小服务工作,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
28 市总工会 推进企业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提升活动,推动职工岗位技术创新、企业六型班组创建,拓展职工技术服务范围,健全工会劳动保护体系,强化现代装备制造业技工培养等。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81053.html

本文关键词: 湖政办发,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