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政办发〔2016〕80号《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交通运输局关于补齐交通运输短板加快赶超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0-03-16 09:14:01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交通运输局关于补齐交通运输短板加快赶超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湖政办发〔2016〕8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关于补齐交通运输短板加快赶超发展的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0月12日

关于补齐交通运输短板加快赶超发展的工作方案

(市交通运输局)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将交通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作为全市着重补齐的八大短板之一,要求把交通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创新大交通体制机制,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升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为全面贯彻市委全会精神,落实好“六重”要求部署,补齐补强交通运输短板,决定开展“补齐交通运输短板加快赶超发展”专项行动。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主动承接全省交通运输“5411”发展战略,围绕“六重”工作部署和建设“五个交通”的总体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突出高质量均衡性,强化改革创新,加快补齐交通运输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转型升级、服务民生需求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努力扬长避短,着力厚植优势,奋力赶超发展,为我市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主要目标

(一)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短板。围绕加密、提标、扩模总目标,进一步扩大交通有效投入,突出通道、网络、枢纽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沪苏浙皖交通通道、杭湖宁交通通道以及临杭交通走廊“两轴一廊”为主要内容的南太湖区域大通道和向中心城市集聚的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推动各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标准构建布局完善、结构合理、能力充分、衔接顺畅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供给服务水平。

(二)加快补齐农村公路等级标准偏低的短板。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深化“美丽乡村路”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等级改造提升工程,着力提高公路等级标准、改造病害桥梁、强化安全保障,推进农村客货运站场建设,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快构建“便捷、畅通、安全、绿色”的农村公路网。“十三五”末,全市三级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安吉县积极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

(三)加快补齐运输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短板。以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层次和效益为主旨,进一步发挥内河水运比较优势,围绕水运、物流、产业“三位一体”,积极争创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加快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做强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等新型运输组织方式,促进物流业与制造、商贸、电商的联动合作,推动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客货运输服务结构,推进公交优先发展,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精准无缝对接,提供更多个性化、快捷化、舒适化、一体化的交通运输服务。

(四)加快补齐交通运输体制机制不完善的短板。坚持“大交通”发展理念,创新综合交通统筹管理、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管理职能和行业资源整合;进一步强化铁公水多种交通设施和运输方式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序;创新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做大做强交通投融资平台,健全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深化交通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升级版。

三、工作任务

(一)“十三五”规划科学引领专项工程。着力解决交通规划编制中存在的对各种运输方式统筹性不够,与上位规划、城市发展规划衔接性不够等问题,加强科学研究,精心编制《湖州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一是明确发展战略。深入贯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将“赶超发展”与“十三五”交通规划内容充分结合,并把“找短板、补短板”贯穿始终,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湖州交通发展“5321”总体战略,即:围绕建设“五个交通”,高标准构建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三大现代化”体系,打造形成周边省市主要城市“一小时交通圈”和市、县区“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目标。二是加强规划衔接。加强我市综合交通规划与国家、省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围绕“四个交通”“5411”等全局性战略,将上位规划中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服务湖州长三角地区“枢纽节点城市”的目标定位和“一核两带两轴”的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加强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合理布局,为推动湖州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供支撑保障。三是配套专项子规划。同步编制“十三五”现代物流、公路养护与管理、航道养护、市区公共交通、邮政业发展等专项子规划,建设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

(二)综合网络优化完善专项工程。着力解决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网络不畅等问题,重点发展铁路、高速公路,加快内河航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施综合交通“百个项目、800亿元投资计划”。一是铁路方面:全面建成十字交叉的高速铁路网,加快推进城市轨道网建设,重点建设商合杭铁路、湖苏沪铁路以及宣杭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湖州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188.5亿元,建成208公里省域干线铁路,力争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零的突破。二是公路方面:着力完善“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和“六纵五横”干线公路网,重点建设杭长高速北延、申嘉湖西延、杭宁拓宽、杭州绕城西复线、申苏浙皖增设南太湖互通及连接线、318国道、104国道、规划302省道、规划304省道等重大项目,投资438.2亿元,新改建高速公路216.8公里、国省道干线公路320.7公里,基本打通省际断头路,全面消除瓶颈路,实现县县通两条以上高速。三是港口及航道方面:积极推进内河港口和临港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重点建设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湖州段、长湖申航道西延整治工程、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码头作业区、德清多功能港区等重大项目,投资69.8亿元,提升高等级航道里程110.2公里。四是综合交通枢纽方面:着力集约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显著提升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水平。重点建设德清客运中心、南浔综合交通枢纽、湖州综合物流园区(湖州西铁路货运站场工程)、德清港国际物流园等重大项目,投资94.3亿元,形成舒适的公共客运系统和集约高效的现代货运系统。

(三)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专项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公路等级低、网络通而不畅、路况水平欠佳等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等级改造提升,引导农村公路向更高水平发展,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一是推进农村公路项目建设。通过实施新改建重要县道项目250公里,实施农村联网公路150公里,提升等级公路800公里,投资110亿元,提升全市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继续推进“市区美丽乡村路”建设,加快实施南浔申苏浙皖至练杭高速连接线、南浔至含山、烈士陵墓至施家桥、东林至洛舍、花林至乌镇等16个项目建设,投资31亿元,重点提升、完善市本级农村公路等级和公路路网。二是深化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里程1300公里,实施低承载能力桥梁、危病桥梁维修改造200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含村道)200公里以上,投资12亿元,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障工作,完善日常养护工作机制,提升养护技术水平。三是开展农村公路边“三化”整治。全面开展县道两侧“三化”整治,因地制宜有序开展乡村道路两侧“三化”整治,全面清理公路沿线垃圾、非法广告、废品收购点和各类违法建筑,整改提升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努力打造城乡一体的“美丽交通走廊”。

(四)内河水运转型升级专项工程。着力解决内河水运比较优势发挥不够、湖州港“不大不强”、临港产业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以创建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为主抓手,加快内河水运转型和临港产业发展,为湖州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统筹谋划临港产业发展。编制出台《湖州市内河临港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制定各县区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市形成以总体规划为龙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的临港产业规划体系,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二是科学布局临港园区建设。围绕“一芯、两带、多组团”的总体布局,全面启动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全力推进长兴综合物流园区码头作业区、德清港国际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安吉港国际物流园、德清临杭物流园区二期等临港物流项目。三是加快推进港口岸线资源整合。以实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大战略决策为契机,大力开展岸线资源整合行动,按照“关闭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保留过渡一批,规划建设一批”的要求,公用物流码头泊位占比由24%提升至30%,全港年通过能力达到1.35亿吨。四是培育做强内河集装箱运输。加大内河集装箱运输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引导优势企业发挥市场组织和资源整合功能,植入现代化作业和运营模式;提高“陆改水”“散改集”的运输比例,推动“运石子”向“运箱子”转变,到2020年,全市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80万标箱。

(五)现代物流提质增效专项工程。着力解决物流规模效应不突出、总体效率偏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等短板,进一步推进园区建设,转变运输结构,着力打造综合型物流集聚平台。一是抓规划引领行业发展。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物流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二是抓项目推进行业发展。突出湖州综合物流园区、德清临杭物流园区二期、长兴综合物流园区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加强运营管理,引导物流企业、物流设施等要素资源向园区集中,“十三五”期间完成物流项目投资143亿元以上。三是抓示范带动行业发展。推进大物流示范城市创建;深化部省甩挂运输、多式联运、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电商物流等试点项目发展;密切商务部门合作,全面推进共同配送试点项目的建设,试点物流企业配送网点数实现再增加20%以上。四是抓政策引导行业发展。深入开展物流市场专项调研,科学分析物流业发展现状,修订出台新一阶段物流专项扶持政策。五是抓信息化促进行业发展。加快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与运行,实现与国家公共物流平台无缝对接;促进物流业与制造、商贸、电商业的联动合作。

(六)城市治堵集中攻坚专项工程。着力解决公交分担率不高、群众获得感不强、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全面实施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措施,纵深推进城市治堵。一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结合城市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出台城市治堵专项规划,统筹各类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接驳换乘,加快建立综合衔接的城市交通体系,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二是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104国道五一大桥等一批重要节点工程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探索推进停车产业化,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推进人行过街设施和绿色生态慢行道建设;启动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工作。三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集中力量加快公交场站建设,进一步优化调整城市、城乡公交线路,加快公交运力更新淘汰,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深化公交智能调度、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建设,推进市域公交一卡通工程。主城区公交分担率“十三五”末达到25%以上。四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推进交通循环组织,加大交通指数应用,优化指路和信号控制系统;严管28条治堵重点道路,规范管理8个交通常态严管示范区,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0%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达到80%以上;加大县域治堵力度,实现省级重点县域全覆盖。

(七)行业治理能力提升专项工程。着力解决行业发展集约性不强、信息化水平不高、应急保障能力较薄弱、规范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强化行业治理能力建设,着力打造绿色、平安、智慧、法治交通。一是深化绿色交通城市创建。深入推进交通运输部“绿色交通市”试点建设,围绕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运输装备应用、运输组织体系构建、智能科技创新等重点,全面打造全国绿色交通发展样板;大力推广生态技术和清洁能源,打造公交电动化、电动出租车两个运营示范工程;深化行业“五水共治”、“两路两侧”、大气雾霾治理等专项行动,进一步降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能耗。二是增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围绕交通运输部“平安交通”建设示范单位创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完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企业安全诚信考核制度;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全力做好G20峰会等重大活动的应急保畅工作,加强应急能力、应急预案和应急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三是加快“互联网+交通”融合发展。化互联网思维为转型发展引擎,完成“十三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加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研究,加快ETC、船联网、掌上公交等交通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智慧交通二期建设,实现市与县区交通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四是提升交通运输法治水平。推进“法治交通”建设,增强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权力运行,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规范文明执法,有效监督管理,高效优质服务,到2020年,基本建成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

(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专项工程。着力解决交通管理职能分散,多种交通方式协调性不够等问题,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推动建立市、县区层面“大交通”体制。在全省交通运输“大交通”体制改革方案的大框架下,推动市、县区二级交通运输大部门制落实,进一步完善市、县区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机制。二是推进公路水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交通建设管理局职责;完善公路水路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机制,提升县区质监机构监督水平;探索项目专业化管理,试行公路水路建设项目自管、代建、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三是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加快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及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有序推进向社会放权,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四是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重组系统内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做优交通运输投融资平台,支持鼓励市交通集团做大做强。加大国家、省资金争取力度,积极争取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项目,积极争取专项建设资金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继续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争取公益性项目加大财政投入,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加大支持交通项目。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推进交通运输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

四、保障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全面推进“补齐短板八大工程”,市政府成立补短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市交通运输补短板工作例会制度,定期专题研究补短板工作推进情况;县区交通主管部门、交通系统各单位要把找短板、补短板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切实强化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协调服务机制,按照“盯人、盯事、盯项目”的全程服务要求,成立工作机构,形成配套制度,落实专人抓好工作推进;市、县区各单位要以重点项目为轴,加强工作联动,确保工作推进;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要面向全体干部职工,加强关于交通补短板工作的形势教育,努力营造全员参与、合力攻坚的工作环境。

(二)坚持统筹推进。精确对标、细化分工,坚持点、线、面协同、一体推进。前期工作部门要快字当前,进一步整合全市交通优势资源,加强向上汇报和沟通协调力度;工程建设部门要大干快上,把握项目建设利好形势,科学制定工期计划,合理安排施工班次,加快建设进程;行业管理单位要精准施策,创新行业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效能,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和配套资金,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改革部门要统筹全局,坚持问题导向,吃透政策,具体研究,积极解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各级群团组织也要围绕交通补短板开展竞赛、比武等活动,为补短板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三)严格督查考核。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十百千”“月季年”“点线面”工作要求,突出项目主轴、加强对交通补短板工作的督导推进。一是领导领衔挂帅,落实“领导联系项目”机制,做到分片联系、定期督导、领衔推动;二是月报工程进度,逐月统计重点项目、专项工程工作进度,并将统计结果抄送项目联系领导、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及局属相关单位;三是季比具体指标,围绕重点项目具体指标,建立季度排名通报制度,并抄送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四是增加考核权重,坚持年度考核向重点项目倾斜,增加重点项目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对重点项目一再拖延的单位和部门实行年度评优“一票否决”制。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湖州军分区,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各群众团体,各民主党派。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0月17日印发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81090.html

本文关键词: 湖政办发,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