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政办发〔2016〕13号《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0-03-16 09:32:36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








湖政办发〔2016〕1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2016年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推进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2月25日

 



2016年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推进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升级,制定本推进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战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双金”、“双高”、小微企业成长培育为抓手,扎实开展“转型升级会战年”活动,聚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增强增长动力,大力推动我市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全力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一)质量效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规上工业利税增长8%左右。

(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面上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

(三)工业投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机器换人”为主的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确保增长12%;技术改造占工业总投资比重达60%。

(四)创新驱动:全年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5%,新开发省级工业新产品1000项以上;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28家,其中国家级1家;新引进130个左右“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人才;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50家;新增工业省级名牌产品11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18件。

(五)企业培育:力争培育“金象”企业6家、“金牛”企业8家,新增省级“三名”培育试点企业2家,“三强”企业40家;累计培育“双高”优势企业70家以上;实现“小升规”企业135家,力争150家;培育工业行业“隐形冠军”企业10家左右;力争新增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

(六)淘汰落后:单位GDP能耗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省下达的控制目标,用煤总量下降3.5%;腾出10万吨标煤以上的用能空间。

(七)信息经济: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9以上,“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0以上;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高于GDP增幅1.5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公共区域免费WiFi覆盖率达80%。

三、重点任务

(一)坚定不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湖州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促进湖州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推进技术改造。围绕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现代纺织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制订《2016年度重点细分行业转型升级推进计划》,着力推进童装、竹业、木业、耐火材料等10个细分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区域竞争能力。深入实施行业百项“机器换人”项目计划和百项“智能制造”项目计划,明确“机器换人”重点试点行业,全力推进试点行业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力争2016年全市规上企业技术改造覆盖面达到35%以上。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产品升级。打好重大技术攻关、省级优秀新产品、装备制造业首台(套)、浙江制造精品等创新载体组合拳,全力攻克一批技术难题、开发优秀新产品和智能装备新品。开展产品智能化升级示范试点,推动机械结构产品、传统制造产品向智能新品升级,力争全年开发100个智能新产品。三是持续“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一批市级“互联网+”创新应用工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深化长兴县等4个县区的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力争实现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和信息经济示范区在我市重点县区的“全覆盖”。深入实施吴兴区物流装备等十个重点行业“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在全市打造1-2个信息化应用示范行业,新增15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60家市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

(二)坚定不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是工业产业调结构的根本,是湖州实现赶超发展的希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力度“补短板”,努力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湖州新优势。一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注重因业施策,突出经济增长点,建立重点工业招商储备项目信息库,精准谋划设计,加强产业链招商,实施百项重点“新兴产业”项目计划,着力培育新型动力电池、智能物流装备、美妆健康、地理信息、通用航空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努力打造长兴和湖州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地。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全面推进地理信息、智慧物流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形成2个以上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湖州莫干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支持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德清县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集聚发展,加速推进市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向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汇集。推进24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积极推动科技城建设,着力拓展创新发展空间。三是着力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加快制定出台《湖州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及《湖州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依托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和高校、科研院所等,重点抓好湖州科创园“微总部”、德清地理信息“梦工厂”、吴兴科创园“众创空间”的培育与建设工作。发展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小企业创业基地5家。

(三)坚定不移加快创新步伐。创新驱动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品牌升级行动,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一是推进质量标准品牌升级。制订《2016年质量标准品牌升级年度推进计划》,深入实施三大升级行动。推动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树立一批质量建设标杆。加快推动工业企业采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工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建立省、市级名牌梯队培育库,推动南浔木地板“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推动长兴蓄电池等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大力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南浔区完成“浙江制造”品牌培育省级区域试点任务,鼓励长兴等县区积极争创第二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区。二是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一批省级企业研究院和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新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28家。引导集成制造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创建技术联盟,力争新建2个重点产业技术联盟。推进10个省级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实施重大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加快引育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人才,全年引进60名创新领军人才,50个领军型创业团队、20个领军型创新团队和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三是加大专利工作力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争取全市新开展知识产权贯标企业不少于20家,通过贯标认证企业不少于5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家。加强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加强对重点产业、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实施企业专利人才培养计划。

(四)坚定不移推进企业培育。企业是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加大产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的梯度培育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突出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壮大,以企业转型促进产业转型。一是着力发展“双金”企业,做大经济总量。制订《进一步完善“金象金牛”培育企业推进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理清我市大企业培育发展思路,明确“金象金牛”培育企业准入标准,形成科学有效、分层培育、动态管理的推进机制。加大对“双金”企业的政策激励力度,制定并实施“一企一策”,在全市推广“德清模式”,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培育工作。二是着力培育“双高”企业,提高经济质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加强对高技术、高成长的工业“双高”企业培育。建立健全“双高”企业培育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制度、市领导联系服务制度、专家联系指导制度及监督考核通报制度,推进相关政策和服务的落地,提升“双高”企业竞争力,全年累计培育“双高”优势企业70家以上。三是着力推进小微企业成长,培植发展活力。全面落实省市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持续深入推进“小升规”、“隐形冠军”企业的培育认定工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小微企业,全面提升我市小微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2016年推动企业“小升规”135家。

(五)坚定不移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活力是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加快推进要素配置的市场化运行,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优化企业服务,着力帮助企业“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一是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释放改革红利。严格执行用能、排污、电价、水价、土地等系列差别化政策措施,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推进部门职责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推进市县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复制“德清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推进企业“零地”技改项目由审批制向备案承诺制转变,完善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制度。规范中介服务管理,优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功能。大力推动优质企业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着力推进“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力争新增上市和挂牌企业25家,完成直接融资300亿元。促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保持较低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促进现代金融产业健康成长,新增各类金融新业态企业300家。二是着力减轻企业负担。积极谋划开展工业首季“开门红”、“双过半”、冲刺“全年红”等活动,切实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促进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认真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对涉企成本负担进行全面清理,积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加快企业“去库存”,积极推进企业拓展线上线下两市场,组织有关行业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专业性展会。持续推进“电商换市”,加快家具家居、童装、新能源、美妆等特色产业集群的电商化发展,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三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制定出台《湖州市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引导企业重点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重点产业链、扩大规模效益实施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去产能”,继续推进“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等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严重过剩产能,腾出用能、用地空间。引导县区强化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对资不抵债、停产歇业的僵尸企业,引导企业在破产前实施兼并重组,防范破产危机,提前置换旧产能,释放新产能。鼓励产能过剩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兼并合作,开创国际产能经济合作新模式、新路径。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分工。市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工业强市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定期研究解决工业强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做好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舆论宣传、考核评价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各县区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年度创强推进计划,细化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加大乡镇创强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工业强镇建设。

(二)完善考核评价。制定《2016年度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县区考核办法》和《2016年度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部门考核办法》,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突出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等主要指标。县区的年终考核结果纳入县区综合考核,并对考核优秀的县区和部门给予通报表彰,通过实施年度考核,激发各县区及部门比学赶超、竞相发展和全力服务发展。

(三)强化督查通报。强化工业强市建设工作督查力度,针对主要指标,开展季度或半年度定期督查工作,形成“年初制定计划,年中强化督查,年底开展考核”的良好工作机制。要把各县区和部门的指标完成情况、落实推进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工作举措等工作情况的督查结果,形成季度通报,报市四套班子领导。

(四)营造工作氛围。充分运用报纸、广电、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工业创强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特别要加大对企业调结构、强创新、促转型的典型宣传,加大企业家创业创新及“二次”创业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注重树立典型,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动全市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着力营造全社会“工业创强”的舆论氛围。
 


附件:

1.2016年工业强市建设县区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

2.2016年县区工业创强重点工作

3.2016年市级部门工业创强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表

4.2016年工业强市建设重大活动安排

5.2016年湖州市百项“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表

6.2016年湖州市百项“机器换人”重点项目计划表

7.2016年湖州市百项“智能制造”重点项目计划表


文件下载:附件.docx

文件下载:附件.doc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81130.html

本文关键词: 湖政办发,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