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政发〔2019〕10号《​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50年)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0-03-16 11:11:55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50年)的通知》








湖政发〔2019〕10号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湖州市“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9-2050年)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湖州市“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5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湖州市人民政府

2019年11月14日




湖州市“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9-2050年)

“四好农村路”是指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农村公路,是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决策部署实施的乡村康庄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深化认识、聚焦问题、创新体制、完善政策,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按照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我市加快赶超、实现“两高”的奋斗目标,推动高水平建成“四好农村路”,现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

我市农村公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历经四个建设阶段:

一是通乡镇公路建设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建设市、县通往乡镇间的公路,至上世纪90年代初,实现了全市乡镇通公路的目标。

二是通村公路建设阶段。从2003年开始,我市全面实施乡村康庄工程,2005年,乡村康庄工程全面完成,提前两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双百”目标。

三是联网公路建设阶段。乡村康庄工程全面完工后,我市开始实施以打通断头路、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为重点的通村联网公路建设。

四是美丽乡村路建设阶段。从2013年开始,我市开始实施美丽乡村路建设行动,围绕构建“农村公路网、养护管理网、安全保障网、运输服务网”四张网目标,在全省率先启动“美丽乡村路”建设。

2017年以来,安吉县、长兴县、德清县先后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安吉县还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7286.427公里,农村公路网密度达到125.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等级公路,村村通公交。

 (一)建设成就

1.构建了四通八达、达村入户的农村公路网络。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7286.427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90.19%。按行政等级划分:县道1630.748公里,乡道1564.682公里,村道4090.997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一级公路214.716公里,二级公路567.904公里,三级公路510.778公里,四级公路5993.029公里(其中准四级公路38.216公里),等外农村公路全面消除。全市农村公路实现乡村全覆盖,实现了行政村及200人以上的自然村通达率、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双百”目标,乡镇基本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4A级以上景区、特色小镇、省级产业集聚区均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精品村、旅游风情小镇、农家乐示范村通达等级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

2.健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体系。自2008年我省实施农村公路体制改革起,我市为规范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行为,出台《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湖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湖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检查考核办法》《湖州市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方案》等文件,理顺了管理体系,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

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其中42个农村公路管理站通过规范化验收;创新建立了路长管理机制,形成了责任明晰、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协同体系,实现对全域农村公路的全范围监管;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管养模式,形成了“一站多组”“四定一包”“三位一体”管养模式;深入开展“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等路域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全面提升了洁化、绿化和美化水平。

3.创立了有路必养、养必见效的养护机制。按照有路必养的要求,全面推进网格化养护管理,实现日常养护全覆盖;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路面维修,实现年度路面维修率5%以上;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开展病、危桥隧提升改造,保障了公路运行安全;深入推进养护精细化,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路况水平稳步提升,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3.1%。

4.率先形成了通镇联村的运输服务网。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探索建立了政府购买公交服务的PPP管理模式,全市城乡公交行政村通达率100%,各区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均达到5A级。形成了以邮政、医药、农产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乡镇级物流网点覆盖率100%。创新了安吉交邮合作、“鲜绿多”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农村物流模式。

(二)存在短板

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公路交通服务水平已明显改善,但对照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还有差距,仍然存在着短板:一是农村公路中长期规划有待制定。农村公路各项工作虽然列入综合交通五年规划,但缺少专项规划,难以科学有效地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发展;二是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仍需优化。路网结构不合理,等级总体偏低,与高质量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三是资金保障机制有待健全。以县级财政保障为主的资金筹措机制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农村公路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基层管理力量亟需加强。基层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设施不足,无法保证高质量、高水平的管养需求;五是运输服务水平仍需提升。城乡公交班次密度不够,物流配送网络深度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的美好需求。

(三)发展形势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契合新型城镇化战略,紧跟农村土地改革,落实“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地适应“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要求。

1.乡村振兴战略为“四好农村路”提供了新机遇。党的十九大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为“四好农村路”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农村交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载体,是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保障,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四好农村路”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在引领城镇发展、优化农村布局、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推进农村公路与产业发展、乡村文明、乡村治理等深度结合,切实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大支撑。

2.践行“两山”理念对农村公路提出了新要求。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节点城市,农村公路是最贴近百姓的发展线,也是最能体现湖州美丽生态的特色走廊。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打造“畅、安、舒、美、绿”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串联起“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创建“美丽交通+”模式,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

3.建设交通强国对“四好农村路”明确了新任务。建设交通强国是党和人民赋予交通运输行业的新使命。农村交通要在基础设施、治理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为决胜全面小康做好服务、当好先行,全力实现世界领先、人民满意,有效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要求,抢抓省委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契机,紧密契合生态旅游、特色产业、乡镇经济、历史文化等发展需求。全面优化路网结构,全面提升路况水平,全面治理安全隐患,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完善“畅、安、舒、美、绿”的农村公路网络,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力支撑交通强市建设,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民致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齐头并进。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协调各方共同参与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力、行业主抓、群众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由各区县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实施方案,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长效机制。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四好农村路”建设规划是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动力之一,必须强化与乡村振兴、交通强国、城市总规等的综合统筹,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发展,更要结合地方农村改革、全域旅游、绿色发展等实际,以健全机制为重点,突出农村公路特点,坚持改革创新开路。

3.坚持服务民生,质量优先。“四好农村路”建设要紧扣国家“以人民为中心、满意为宗旨”的指导主题,精准服务对象,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不断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统筹城乡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城乡交通联系。要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因地制宜地进行等级提升与改造,严把农村公路建设品质,强调运营管理,打造高质量农村公路。

4.坚持安全至上,和谐发展。“四好农村路”建设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必须以群众安全、交通便捷为导则,打通断头路,完善安防工程、消除危险点路段等农村公路安全隐患。以创建美丽公路为抓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沿线景观改造与提升。依法彻底整治公路沿线环境的“脏、乱、差”和“乱、挤、占”,实现沿线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全面提升路域环境,全力助推“四好农村路”绿色、和谐建设。

(三)发展目标

1.中期目标

中期目标分两步走:到2020年,把湖州“四好农村路”打造成为浙江交通的“样板路”,湖州“两山”转换的“联通路”,助推乡村振兴的“富民路”,服务赶超发展的“先行路”。实现农村公路畅通、安全、舒适、美丽水平全国领先,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机制全省领先,与“美丽浙江”建设深度融合全国领先;到2025年,“四好农村路”建设综合水平达到全国一流,为湖州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1)建设目标

至2020年:着力改善路况质量,完善安全设施,提升路域景观,全面消除准四级公路、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完成危桥病隧改造。全市各区县100%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美”目标。

至2025年:农村公路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13%,三级公路占比12.5%,双车道农村公路占比45%,平均技术等级提升至3.57。农村公路路网密度按国土面积达到130公里/百平方公里,按人口达到28公里/万人。农村公路全部达到四级及以上标准,交通与安防设施、排水系统、港湾式停靠站和主体工程实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保持100%,杜绝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表1  建设目标指标表

项目

单位

2018年

2020年

2025年

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

%

10.4

12.4

13.0

通行政村三级路占比

%

4.8

8.1

12.5

公路网密度(国土)

公里/百平方公里

125.02

125

130

公路网密度(人口)

公里/万人

27.28

27.6

28.0

公路技术等级



3.69

3.64

3.57

农村公路双车道占比

%

23

35

45

(2)管理目标

至2020年:实现农村公路“路长制”100%覆盖,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创建率100%,示范乡镇创建率达到45%,重要县道监控覆盖率100%,公路应急处置时间为24小时以内。

至2025年:示范乡镇建设稳中有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由乡镇向村延伸,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村完成公路管理机构的建设。实现重要乡道监控覆盖率100%,公路应急处置时间提升至12小时以内,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专管员、村有护路员”路产路权保护队伍,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100%,乡镇应急队伍建设达到100%。

(3)养护目标

至2020年:实施农村公路路面维修比例达到5%,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3.5%,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不低于80,全面消除四、五类桥梁,标志标线设置率达到70%以上,乡道交通安防设施设置率100%。倡导绿色低碳的养护生产技术,实现农村公路旧料利用率75%以上,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及人员支出纳入财政预算比例100%,农村公路养护责任落实率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

至2025年:养护力度持续加大,农村公路路况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日常养护全面覆盖,路面养护进入良性循环,优、良、中等路的比例达到94%以上,县道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不低于85,乡、村道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不低于75。所有通建制村公路符合农村客运通行条件。标志标线设置率达到75%以上,村道安防设施设置率100%,实现农村公路路旧料利用率85%以上。对所有桥隧实行动态实时管理,四类及以上病害桥隧发现、处置率达到100%。农村公路桥隧定期检查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危险桥隧及时有效处置。

表2  养护目标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2020

2025

1

优、良、中等路率

%

93.5

94

2

路面维修里程比例

%

5

5

3

路面使用性能指数

-

80

85

-

70

75

4

安全设施设置率

%

乡道100

村道100

5

标志标线设置率

%

70

75

6

危桥数量/比例

%

0

0

7

路面旧料利用率

%

75

85

8

危隧数量/比例

%

0

0

(4)运营目标

至2020年:城乡公交线路行政村100%覆盖、较大自然村80%覆盖,线路标识率保持100%;全市新改建区县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不少于5个,培育城乡物流配送示范企业不少于5家,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点覆盖率60%以上。

至2025年:城乡公交线路行政村、较大自然村100%覆盖,线路标识率保持100%;全市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农村物流配送骨干企业不少于10家,村级农村物流网点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长期目标

到2035年,农村公路网建设实现公路密度科学、等级结构合理;管理机制成熟完善,实现智慧型“四好农村路”;公路养护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市场化覆盖率100%;农村公路实现建设、养护、管理、运营一体化,运行安全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具有湖州特色的高水平“四好农村路”,有效支撑交通强市建设,综合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全面实现“联城、联乡、联村、联景、联心,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更美丽、更富民”的目标,基本实现“四好农村路”建设现代化。

远景规划目标到2050年,全面实现“四好农村路”现代化建设,农村交通更加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绿色低碳,充分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保障乡村全面振兴,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好农村公路

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有序推进重要县道新改建,通景区、交通枢纽、建制村等公路提升改造,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公路联网。形成规模适度、结构科学、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美丽畅通的农村交通网络,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助推乡村振兴。

农村公路建设主要任务:按照“先通后扩、通扩并举”的原则,做好农村公路通景区、行政村、一定规模自然村,打通断头路、完善农村路网等工作,支持“美丽公路”和“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至2020年通自然村、断头路建设206公里,改扩建通乡镇、景区等公路172公里,改造提升低等级单车道农村公路425公里;2021年至2025年通自然村、断头路建设385公里,改扩建通乡镇、景区等公路238公里,改造提升低等级单车道农村公路763公里。

(二)管理好农村公路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加大县级公路管理机构技术人员配备,落实乡镇农村公路专职管理员,加强对乡镇基层人员的技术培训。落实管养公示制度,实现农村公路管养公示牌全覆盖,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开展乡镇(街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实现乡镇(街道)农村公路养护站的有效运作。

农村公路管理建设主要任务:持续推进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建设,2019至2020年新建规范化管理站14个,设置重要公路监控点80个,2021至2025年建设高标准专业管理站23个,新增重要公路监控点96个,实现重要公路智慧交通全覆盖。

强化示范引领,2019至2020年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街道)21个,2021至2025继续发挥示范乡镇(街道)引领作用,力争实现“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街道)全覆盖。

完善乡镇应急机制建设,保障群众安全出行,推进乡镇应急队伍建设,2019至2020年建成乡镇应急队伍23个,2021至2025年建成乡镇应急队伍45个。

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完善重要节点、沿线乡村和交叉口指示标志,规范地名标识,构建准确、明晰的农村公路指路体系。美化路域环境,结合美丽乡村整乡整镇全域规划,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停车场地等设施,全面清理公路用地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堆积物和非公路标志,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对农村公路可绿化路段实现绿化全覆盖,保持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洁优美。

(三)养护好农村公路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力度,提升路况水平。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加大农村公路路面维修力度,树立全面养护和养护精细化的观念,实现周期性养护良性循环。逐步开展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定工作,路面技术状况评定采用自动化快速检测设备。提高养护专业化水平,推广农村公路“四新”技术和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建立预灾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立科学的养护决策及管理体系,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养护科学决策水平与投资效益。

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对农村公路路面维修、危桥改造、安防设施完善等专业性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以提高养护专业管养水平。对公路日常保洁、绿化养护等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统一组织实施。

农村公路养护主要任务:2019至2020年实施农村公路路面维修工程1000公里以上,实现县道检测率100%,乡道检测率50%,全市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2%,高质量建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精品示范线434公里;2021至2025年实施农村公路路面维修工程1500公里以上,实现县道检测率100%,乡道检测率100%,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3%,路况水平良好,路域环境优美。

全面消除安全隐患,以临水临崖路段、严重灾毁路段、桥隧路段等为重点,2019至2020年实施安防工程103公里,完成392条乡道安全设施设置,县道、乡道、村道标志标线设置率分别达到90%、70%、60%以上,改造病、危桥隧113座,全面消除4、5类桥(梁)隧;2021至2025年实施安防工程167公里,完成2757条村道安全设施设置,县道、乡道、村道标志标线设置率分别达到95%、75%、65%以上,实现所有桥隧实行动态实时管理,4类及以上病害桥隧当年处置率100%。

倡导绿色低碳的养护生产技术,加大“四新”技术推广力度,至2020年,实现农村公路旧料利用率75%以上,至2025年实现农村公路路面旧料利用率85%以上。

(四)运营好农村公路

建设形成以乡镇运输服务站为中心、农村港湾式停靠站为依托、城乡公交线路为网络的多层次农村客运体系;建设形成以区县物流配送中心,乡、村货运站场为依托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1.农村客运。加强城乡公交客运网络建设,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2018至2020年,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保持5A级,新增更新节能环保车辆340辆,万人公交车拥有率达到7.0标台以上;全市新改建乡镇运输服务站20个、港湾式停靠站1000个;全市新增优化农村公交线路达到50条;全市实现城乡公交纯电动、一票制、移动支付“三个全覆盖”。

2021至2025年,全市新增更新节能环保车辆200辆,万人公交车拥有率达到8.0标台以上;全市新改建乡镇运输服务站8个、港湾式停靠站500个;全市新增优化农村公交线路达到100条。

2.城乡物流。通过“创品牌、扶项目、树示范”,进一步构建完善“安全、高效、便捷、智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2018至2020年,全市新改建区县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不少于5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点不少于500个,城乡物流配送示范企业不少于5家。

2020至2025年,全市新改建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点不少于700个,城乡物流配送示范企业不少于10家。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交邮合作、“移动超市”、城乡货运公交、农村物流班车、农村客运班车小件快运等模式,累计开通16条以上无人机邮路。

(五)至2035年主要任务

“四好农村路”建设全覆盖,全方位助力大花园建设;全市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技术等级达40%,技术路况PQI≥85;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风险Ⅲ类及以上路段,逐年改造较低承载力桥梁,基本完成汽-15以下标准桥梁的改造任务。

“四好农村路”客货运营网络全覆盖,全市行政村公交通达率保持100%,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保持5A级,所有乡镇建成运输服务站,农村客运车辆100%新能源,农村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占比80%以上,乡镇级物流网络覆盖率100%,村级物流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六)至2050年主要任务

全面实现“四好农村路”的现代化建设,有效支撑交通强国建设,保障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市双车道农村公路占比80%,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技术等级达50%;实现农村公路管理的现代化、智能化;全面消除汽-15以下标准低承载力桥梁。

建成流畅的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配送运营模式,全市规模化运营、信息化水平高、服务品质有保障的企业达到8~10家,全市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不少于3~5家,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100%,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物流发展提供湖州经验和湖州模式。

创新优化客运管理模式,保持城乡公交线路100%覆盖行政村,至多一次换乘到达中心城市;城镇(镇镇)公交线路标识率保持100%;所有乡镇均拥有等级客运站。

(七)美丽公路建设

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建设“两美浙江”的决定,明确提出“提升全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美丽公路”,美丽农村公路是美丽乡村顺利建设的重要保障,贯彻“因地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生态环保”的美丽公路理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公路可绿化路段实现路域环境绿化、彩化和美化,实现“建设一条、提升一条、整治一条、见效一条、美丽一条”。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村公路服务站,清理公路用地范围内违章建筑、堆积物和非法公路标志,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创建全域美丽农村公路。

以“修一条路,造一片景,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美丽+模式”,使美丽公路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兼具其它社会功能,发挥美丽公路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活品质。2019至2025年,完成美丽农村公路示范路创建1600公里以上,确保各乡镇都有美丽农村路,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公路示范路,至2035年,实现县道、乡道美丽公路全覆盖,至2050年,力争实现通村等级公路美丽公路全覆盖。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治担当。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各区县政府、市级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指导“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各区县政府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各地实际的实施方案,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落实有力。注重解决好农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公路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区县人民政府是“四好农村路”的创建责任主体,要出台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政策举措,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内容,落实资金、机构、人员和保障措施,为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制度保障。以综合交通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适时启动“四好农村路”体制、机制改革。理顺职责、优化职能机构,建立职能统一、权责明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积极推进“两个纳入”工作,将“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工作纳入各区县政府年度考核范围,将“四好农村路”建养经费纳入市、区(县)、乡镇政府财政预算。加快建立建、养、管、运相协调,事权和责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改革,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公路要素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监督考核机制,各区县交通局及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考核工作,重点对责任落实、建设质量、工作进度、资金到位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强化区县政府和交通运输局对乡镇、村委会等下级责任主体的的督导与考核,建立健全考核结果与投资挂钩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在农村公路发展中的作用。

(三)要素保障。建立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农村公路资金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公路建、养、管、运的资金和政府购买农村客运服务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及养护专项工程的县级补助标准。提高县道、乡道、村道补助金额及比例,强化用地供给,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加强耕地占补平衡保障。

(四)创新支撑。逐步建立、完善创新体系,推动公路交通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制定政策,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合作和科技资源共享的良性机制。依靠技术创新,改造提升既有公路设施技术水平,加大配备高科技含量的公路运输设备,加强交通工具排放控制,积极开展在公路交通节能减排、低碳交通、材料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和装备研发推广。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运输工具进入农村公路运输市场,建成洁净运输和绿色交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转变出行方式与消费观念,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比重。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市监委),

湖州军分区,市法院,市检察院,各群众团体,各民主党派。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1月19日印发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81176.html

本文关键词: 湖州市, 湖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