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政办发〔2019〕108号《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西市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0-03-20 13:35:49

《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西市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定政办发〔2019〕10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定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中央及省属驻定有关单位:


《定西市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实施意见》已经6月17日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2日



  


定西市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实施意见



 

为推动我市中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国家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指导意见》,围绕“集聚资源、便利交易、提升效率,创新发展”思路,结合定西市实际,现就创新发展中药材生产、流通及配套服务高效融合的交易平台新型经济形态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中药材行业供应链平台为核心,以优化升级中药材交易市场为重点,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商贸、质检、仓储、物流、金融、信息等配套服务高效融合,促进全市中医药产业跨越发展,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一是坚持试点先行。依托我市道地药材资源及传统原产地交易市场,鼓励支持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是2016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省唯一的中药材交易平台,是集中药材线上线下交易、仓储、物流、检测、供应链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平台自2018年7月上线运营以来,线上交易已经突破10亿元)率先发展中药材交易市场平台经济,规范交易服务流程,完善仓储物流体系,强化管理运营和质量追溯,为平台经济发展探索经验。二是坚持市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平台建设、交易功能、管理效率的引领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坚持创新驱动。结合全市中药材生产流通现状,紧紧围绕定西市创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创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着力推进政策、制度、科技、信息、服务等体系的创新,以流通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四是坚持扶强扶优。要聚集各方力量,整合政策资金,努力营造有利于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良好环境,支持试点企业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做大做强,以大带小,带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五是坚持上下联动。推进种植、加工、仓储、流通、应用全链条标准化,做到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引导上游药商上平台交易,下游药商向平台聚集,实现上下游客商联动。六是坚持协同发展。全市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围绕中药材产业、平台经济的各个环节,整合政策资源,强化监管服务,全力打造具有定西特色、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线上交易“新洼地”。

(三)发展定位。以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为龙头,以陇西、渭源、岷县三大传统原产地交易市场为依托,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为支撑,推进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进程,着力把定西打造成为集中药材线上线下交易、仓储、物流、检测、追溯、金融、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中药材线上交易中心。

(四)总体目标。发挥定西市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力争到2020年,把定西中药材平台经济培育成为成效较好的100亿级规模的商品市场,2025年成为500亿级规模的商品市场。

二、重点任务

发展中药材交易市场平台经济,一方面需要平台企业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完善硬件设施,更新升级软件,创新交易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完善制度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协调联动,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种植、加工、仓储交易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实现中药材从种子、种苗到原药材、饮片生产流通全程质量可追溯。

(一)推进交易平台功能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平台经济试点企业要用好、用活各级各类政策,按照“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的现代供应链模式,完善软硬件设施,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提升现货交易平台服务功能。发挥试点企业在资质、资源、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建设国内领先、特色鲜明、定位清晰、错位发展的中药材网络现货销售平台,把试点企业打造成为集网上信息、价格发布和交易支付、商品体验展示、物流售后服务、品牌推广及行情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中药材现货交易平台。(平台经济试点企业牵头,市商务局、市中医药产业局、有关县区人民政府配合)

2.完善仓储物流服务体系。试点企业要规范提升现有仓储设施,加快全国物流仓储节点的配套设施布局,逐步构建全国云仓储服务体系。力争每年新增5个中药材仓储点,3年内在道地药材主产区和主要采购企业集中省实现“云”药材供应网的运营。推广运用新型包装材料,实现区域性品牌和资源性品牌在包装材料上的使用。在重要城市和节点区域加强与专业化知名物流企业的合作,力争每年新增1—2家物流合作企业。建设多式联运现代化物流网络,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网络金融等技术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公开透明的供需信息,提升物流资源集约化和物流配置社会化水平。(平台经济试点企业牵头,市商务局、市中医药产业局、有关县区人民政府配合)

3.拓展供应链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中药材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打通供应链上下游金融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突破中药材产地、销地、集散地之间的空间限制,使上下游实现“零成本、零距离、零时差”共享信息,中药材流通实现“一键交易、一键融资、一键溯源”,为上下游种植基地、客商和企业提供集中药材种植管理、融资结算、商检报关等于一体的中药材供应链综合服务。在重点药材产区开展战略合作开发,力争在2019年,道地药材源头供应(采购)试点达到50个,初步建立全国中药材产业链一体化供应模式。(平台经济试点企业牵头,市商务局、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金融办、有关县区人民政府配合)

4.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材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应用,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对接平台。发挥平台大数据优势,做好中药材生产、销售信息的统计分析,形成交易品种、数量、价格和地区分布等产销信息大数据,更好链接上下游客户,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构建长期稳定的中药材平台交易模式。(平台经济试点企业牵头,市商务局、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有关县区人民政府配合)

5.建立平台中药材交易质量管理制度。交易平台企业要建立健全中药材质量管理制度,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确立专门机构和人员,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开展抽样检验,通过自建快检室,或借助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中药材质量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纳入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可随时查询,保障中药材质量,维护市场交易信用。(平台经济试点企业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商务局、有关县区人民政府配合)

(二)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开展提纯选育、种子种苗繁育、无公害农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切实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安全、稳定、可控,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力争到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 150 万亩左右,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120万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10万亩。

6.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等“六化”统一要求,构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一是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依托陇西药圃园,建设具有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二是选育繁育优良品种,积极开展黄芪、党参、当归等甘肃道地品种提纯复壮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和“1+5+100”的模式(即每个企业带动5家合作社,每家合作社建设100亩优质种子繁育基地),确定15家企业,建设优质种子繁育核心基地7500亩,按照原种生产基地每亩3000元,良种生产基地每亩1000元补助,形成原种—良种的扩繁体系,提升定西市中药材种子质量。三是规模化种苗基地建设,全面推行中药材种苗标准化基地建设,面积稳定在10万亩,在陇西县、渭源县、岷县、漳县、通渭县重点打造30个中药材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按每亩800元给予补助。(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中医药产业局、陇西县、渭源县、岷县、漳县、通渭县和相关企业配合实施)

7.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按照“五统一”模式(即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标准要求、统一销售加工),大力推广有机标准化种植技术。一是科学区划规划,建立全市中药材种植基地质量分级台账,分区域重点打造当归、黄芪、党参、柴胡、黄芩、款冬花、金银花、秦艽等品种的标准化种植基地,稳定种植面积。二是建设药源基地,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和利益连接机制,按照GAP种植标准,打造50个中药材标准化药源基地。对建设相对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每亩给予400元补助。三是推广生态种植,要充分利用林地、撂荒地探索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种植主体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奖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中医药产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配合实施)

(三)推进中药材加工标准化。加快GMP认证企业技术改造,扩大中药材标准化加工规模。完善以陇西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主体、定西经济开发区及其他县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为辅助的中药材加工承接体系,引导企业建设中药材标准化加工园,逐步推动中药材加工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年加工转化中药材40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

8.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一是加快开发区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优化各开发区功能,拓展空间布局。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入驻企业道路、供排水、供热、天然气等问题。三是构筑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开发区各类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信息咨询、科研检测、成果转让、法律税务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入驻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完善的要素保障。四是探索创新融资模式。立足开发区中医药产业和物流集聚地等优势,探索金融创新服务,在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各县区人民政府、定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工信局、市政府金融办和相关企业配合实施)

9.规范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一是加快对道地品种产地初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根据国家、省上关于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药材地方标准审定发布工作规范相关规定,制定出台《定西市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管理办法》,抓好已颁布当归、党参、黄芪药材(饮片)鲜制标准的推广执行,修订完善定西道地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确保中药饮片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质量有保障。二是积极争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通过引进标准化烘干、切片、储藏等设备,改善生产条件,降低产地初加工二次污染和中药材有效成分流失,提升中药材品质。三是企业引领,统一初加工技术标准,规范加工过程,推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园区和现有企业的标准车间,通过政府补贴支持家庭作坊式饮片加工户入园发展。另一方面支持、引导制药龙头企业在中药材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和前处理车间,试点推行“龙头企业+扶贫车间”模式,建设中药材产地加工产业园,破解农户分散加工质量监管难题,促进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配合实施)

(四)推进中药材仓储交易标准化。依托全市现有仓储设施和交易市场,按照“统一检测、统一仓储、统一配送”和“线下体验、线上交易”模式,加强检测能力和追溯体系建设,推动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力争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20万吨,交易额达到100亿元。

10.加快中药材仓储基地标准化建设。按照已颁布的中药材仓储行业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仓储设施,推广运用气调储存养护技术与低温养护技术等先进仓储技术和管护标准,提升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仓储能力,承接好南药北储的仓储市场。推广智能云仓,发展数字仓储,把仓储信息与交易平台有效链接。(市商务局牵头,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配合实施)

11.做大做强第三方检测平台。一是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将甘肃数字本草、九州天润、省药检院陇西分院等检验中心建设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检测平台。二是积极推动检测扩项,加强对中药材产地环境动态评价、中药材含量、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土壤、化肥等检测工作。三是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能力建设,各县区要依托现有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人员培训和设备配置,大力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检验检测,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质量。(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中医药产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配合实施)

12.加强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围绕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中药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产品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以商务部建立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平台为基础,整合农业农村、工信、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中药材溯源资源,统一技术标准和平台搭建,实现对市内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全过程追溯。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市开展中药材全链条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完善各环节标准规范,总结出可复制推广的中药材全链条追溯体系经验。(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牵头,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配合实施)

(五)推进中医药产品品牌化

13.做强道地优势品牌。加强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培育、管理、保护及宣传工作,带动区域品牌打造和产业培育,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岷县出口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及“岷县当归”“陇西黄芪”“渭源白条党参”等道地中药材品牌,充分发挥“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的品牌效应,全力打造“西北药市”“天下药仓”区域性品牌和当归、黄芪、党参道地资源性品牌。积极开展“岷县当归”“陇西黄芪”“马德里”商标申请注册,逐步建立中药领域商标品牌培育机制。通过申请商标注册,引导创建自主品牌,积极申报中药材保护品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把全市区域性品牌和资源性品牌的推广使用纳入中药材线上交易平台进行管理,鼓励线上交易企业推广使用标准化、品牌化产品,打造陇药品牌产品,确保道地药材实现优质优价。(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配合实施)

14.打造特色节会品牌。认真总结历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办会长效机制,高水平承办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积极探索“中药材+”融合发展的途径和空间,坚持会内与会外相结合,推动中医药产业博览会论坛、会展、签约等活动常态化,不断扩大会议影响,把中医药博产业览会打造成全国行业内的品牌节会,使中医药产业成为经济、文化、社会等繁荣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将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中药材交易采购大会的举办地点设在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把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打造成为一个知名品牌。(陇西县人民政府牵头,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局和相关企业配合实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税务局、市政府金融办和各县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中医药产业局。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全面推动全市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提供组织保障。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和职能,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推进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完善机制,靠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二)优化政策环境。抢抓建设甘肃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良好机遇,统筹各类政策资金,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全力推进我市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要抓好省上关于支持陇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意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和全市标准化助推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等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兑现各类税收优惠和奖补资金,为平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强化宣传培训。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推进平台经济重大意义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门户网站、新媒体和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宣传平台经济的特色优势。特别是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向药农、药商、合作社和企业全面宣讲平台交易的流程、扶持政策、服务项目、质量管控、融资便捷等方面情况,引导上下游客户主动到平台交易。同时,要充分利用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等节会,全方位宣传和展示我市发展中医药平台经济的比较优势,形成全市上下关注、支持、参与中医药平台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规范市场管理。要紧盯商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围绕加强质量管控、风险防控,平台经营者安全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主体责任落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全面履行好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推动中药材交易市场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五)明确部门职责。有关县区要抽调商务、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业务骨干,组建专门队伍,入驻试点企业,为交易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市县商务部门积极争取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以奖代补”等有关补贴支持政策,对通过交易平台在线交易的货物,按照“以奖代补”方式对交易客户给予一定比例的包装及运费补贴;对平台经济试点企业给予一定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市场培育资金扶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要鼓励产销对接,对以合作社形式参与平台交易的上游客户按一定比例给予农资补贴;要加快推行“两证一标识”管理,对来源可溯、质量可控的平台交易物品,授权交易中心和包装单位附标“原产地准出证”、授权第三方检测平台根据检测结果附标“质量追溯标识”。市县卫健、医保部门要争取省上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省内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在交易平台采购市内中药材原药和中药材饮片,鼓励本地经销企业积极参与招标供应。市县科技部门要争取省级科技创新资金,对交易平台创新项目进行补助。市县政府金融部门要积极协调,鼓励支持交易平台企业探索交易模式和供应链金融创新,稳步推进我市中药材商品标准仓单交易、中药材产能预售、中药材订单交易等模式。市县市场监管、农业综合执法队要定期不定期巡查中药材市场,对进入市场交易的中药材强化质量监管,加强抽样检测,对不符合规定的中药材及时控制处理,保证中药材质量合格。要加大对中药材流通货物是否符合外运包装及质量要求、是否符合农产品“两证一标识”管理要求的执法力度,做到流通中药材质量达标,去向可追,税收可控。市县税务部门要精准施策,用足用好增值税进项税核定扣除、深化增值税改革及减税降费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平台交易。

(六)严格督导考核。要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意见实施情况纳入对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季度督查考评范围,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商务局配合实施,督查考核结果要按照“政府履责管理结果运用体系细则”严格兑现奖惩。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82194.html

本文关键词: 定西市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