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政办发〔2018〕204号《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总体规划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0-03-20 14:06:22

《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总体规划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定政办发〔2018〕20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定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中央及省属驻定各单位:


现将《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总体规划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年)》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1月21日







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总体规划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为了加快全市草牧业发展,扎实推进“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根据市政府制定印发的《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总体规划(2016-2030年)》(定政办发〔2017〕154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作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草牧业实施“粮改饲”政策的有利机遇,以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核心,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扩量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支撑,坚持“立草为业、草畜并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巩固提升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标准化规模经营为重点、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模式,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草牧业转型升级,基本建成中国西部草都雏形。

(二)主要目标。按照“植根定西、立足甘肃、覆盖西部、面向全国、瞄准世界”的基本原则,通过全力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建设总投资80亿元的40个项目,以“三个三分之一”(本市加工销售的饲草、利用省内资源加工销售的饲草、从国外进口及国内收购销售的饲草各占三分之一)为战略目标,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把草牧业建设成全市农村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位产业。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草牧业的有利机遇,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在农业内部大力发展畜牧业,在种植业内部大力发展牧草和青饲玉米,不断提高草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到2020年,全市草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草牧业提供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把草牧业建设成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位产业。

——大力发展牧草和青饲玉米种植,把定西建成西部最大的牧草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基地。积极落实“粮改饲”政策,不断扩大牧草和青饲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提升加工水平,增强仓储物流能力。到2020年,全市人工种草面积达到500万亩,年产鲜草量达到1000万吨;商品饲草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仓储能力达到100万吨。把定西建成西部最大的牧草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基本建成“中国西部草都”的雏形。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把定西建成全省草食畜牧业大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壮大的意见》(定发〔2014〕45号),走“草畜联动、以草带畜”的路子,着力推动草食畜牧业发展壮大。到2020年,全市牛羊饲养量达到500万个羊单位以上,形成草畜一体化发展格局,把定西建成全省草食畜牧大市。

二、主要任务

(一)牧草种植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围绕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三大牧草种植片带和青饲玉米、紫花苜蓿、燕麦、红豆草、岷山红三叶、甜高粱等七大类优质牧草,实施牧草种植基地建设行动计划。三年新增牧草种植面积150万亩,到2020年,全市以苜蓿为主的高产优质多年生牧草面积留床达到350万亩(苜蓿300万亩,红豆草、岷山猫尾草、岷山红三叶50万亩)燕麦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青饲玉米、甜高粱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牧草种植基地达到500万亩,鲜草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

(二)振兴草食畜牧业行动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壮大的意见》(定发〔2014〕45号),坚持“以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为主,以绿色安全发展为主、以优质高效发展为主”的方针,实施振兴草食畜牧业行动计划。全市每年发展以草食畜养殖为主的规模养殖企业(小区)100个、家庭养殖场1000个、规模养殖户1万个。到2020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1500个,家庭养殖场达到1万户,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10万户,牛羊饲养量达500万个羊单位,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

(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计划。围绕7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100家市级以上草牧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计划。草产品加工扶持民祥、天耀、现代、巨盆、华岭农牧、鹿鹿山、方正、洮美、百绿、陇穗等10家市内草加工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裹包青贮玉米、青贮苜蓿、青贮燕麦等系列产品质量,实现牧草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建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力的草产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联合体,形成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市商品牧草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依托规模养殖场、家庭养殖场及养殖户开展全贮玉米、甜高粱和农作物秸秆青贮微贮,依托龙头企业加快饲草配送中心建设,全市饲草窖贮微贮达到300万吨。畜产品加工提升中天、华商、伊兰纯、安贝源、陇原情等5户重点企业加工能力,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消费市场。积极引进省内外大型畜产品加工生产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市肉品加工产能达到10万吨以上。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草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60%以上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畜草产业经营组织。到2020年,全市草牧业专业合作社达到2000个,培育市级示范社100个,省级示范社50个,新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2户。

(四)现代草牧业仓储物流基地建设行动计划。按照建设全国最大的牧草仓储物流基地和西北最大的牛羊活畜交易市场的战略目标,实施现代草牧业仓储物流基地建设行动计划。一是围绕全市牧草种植区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进草产品生产加工储备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渭源县和岷县建成饲草储备能力10万吨以上的牧草仓储基地5个,形成50万吨的草产品仓储能力;在安定区建成5个10万吨的仓储基地,全市牧草仓储能力达到100万吨。二是在安定区宁远镇建成集草牧产品综合交易、应急牧草储备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草牧产业园,包括一园(牧草新品种试验示范园)、五中心(牧草储备物流配送中心、草牧业创新培训示范中心、草牧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草畜产品展览展示中心),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按照“2+5”畜禽交易市场建设要求,在安定区、陇西县建设两个大型综合性活畜交易市场,建成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通渭县五个县级活畜交易市场,规范提升30个重点集镇活畜交易市场,形成纵横交错,覆盖全市的活畜交易市场网络,到2020年,全市活畜市场交易量达到500万个羊单位。

(五)草原生态建设行动计划。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生态立市”战略,抢抓国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机遇,实施草原生态建设行动计划。认真实施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积极争取国家国土绿化行动项目,争取在北部农区草原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积极争取实施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草原资源保护和退耕还草等生态保护与建设利用重点项目。切实加强南部天然草原补播改良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草原征占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强化部门监管,加大对非法征占用草原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依法查处乱开滥垦、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的案件,及时纠正违反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行为,有效保护1000万亩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升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六)决胜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按照“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建设脱贫攻坚首位产业”的要求,实施决胜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立足贫困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对接“一户一策”,大力发展壮大牛、羊、草等特色优势产业,制定贫困户产业增收计划,坚持“所有产业项目向贫困村倾斜,所有扶持资金与贫困户挂钩”的原则,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带动、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提升”的产业扶贫模式,以产业发展助推精准脱贫。全市三年投入草牧产业扶贫资金3亿元,扶持3万户贫困户12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草牧业产业增收脱贫,占全部贫困户的比重达到30%以上,充分发挥草牧产业作为精准扶贫首位产业的作用。

(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围绕把种业建成第四大产业的目标,按照草牧业发展实现良种化的要求,实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行动计划。一是按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围绕全市陇中苜蓿、甘肃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等主要草种,在安定区、通渭县、岷县、渭源县启动建设3000亩以上的4个专业化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到2020年,全市建立牧草种子田6万亩,其中,苜蓿3万亩、红豆草1万亩、特色牧草0.25万亩、燕麦1.75万亩。二是坚持“繁育结合,以繁为主”的原则,加快牛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步伐,到2020年,全市建成5个优质纯种肉羊良种繁育场。每县区建成良种肉羊扩繁场2~3个。全市每年扩繁基础母牛4万头,基础母羊15万只。加大畜禽良种的引进,每年从市外引进基础母牛1万头、基础母羊5万只以上。加大品种资源保护力度,建设优良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库。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生产配套、保障有力的草畜良种繁育体系。

(八)草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坚持以推进科技创新为灵魂的原则,以研发推广草牧业实用技术,强化科技支撑为重点,实施草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一是在牧草种子生产、种植、收割各环节,引进购置土地耕整、播种、收获等先进适用牧草生产设备,到2020年全市推广各类牧草种植、收割、加工成套机械3000套。建立饲草机械区域服务中心100个,切实提升草牧业机械化水平。二是实施玉米青贮、微贮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在北四县建立玉米青贮、微贮产业化等技术集成示范点100个,使全市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三是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大力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对全市已建成规模养殖场全面推广“粪便垫料回用”“污水肥料化利用”“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等技术模式,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到2019年达到100%。四是开发应用定西智慧草牧业大数据平台,建立“1+1+3”架构,即建成一个信息中心,一个数据中心,三个数据应用中心(草牧产业管理中心、金融交易中心、全产业链可追溯平台),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草牧业”,积极推进种植—养殖—屠宰—加工—仓储—营销全产业链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和交易平台建设,实现“互联网+全生产过程营销”。组织和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养殖合作社、家庭牧场开办特色网店,加强线上销售,与国内外主要农畜产品市场网络、全国农业信息网相连,构建快速便捷的信息网络体系。

(九)草畜产品品牌培育行动计划。按照“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要求,依托优质地方品种、独特生态资源、传统加工工艺,实施 “品牌创建”行动计划。在草产品方面,着力把甘肃红豆草、岷山猫尾草两大地方特色牧草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重点提升“黄河源”牌牧草等现有名优品牌效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草产品地理标志和省、市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在畜产品方面,着力打造定西肉羊品牌,注册“定西肉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快定西羊肉系列产品研发,把“定西肉羊”打造成甘肃省著名商标。培育“定西蕨麻猪”“南山放养虫草鸡”“土鸡蛋”等产品品牌,形成陇西腊肉、渭源南山放养虫草鸡、狄道牌冷鲜肉、渭源牦牛肉、岷县蕨麻猪、牦牛、马衔山药草鸡等系列产品品牌。加强对草畜产品品牌的监管。进一步加快名优特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进程,扩大无公害畜产品认定和产地认证规模。

(十)草牧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按照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草牧业人才队伍的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实施草牧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一是建立中国西部草都专业化智库。依托定西市智库联盟建设,发挥牧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作用,聘任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组建中国西部草都建设顾问组,为草都建设提供重大战略、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咨询和论证。顾问组成员由市政府发放聘书,在中国西部草都建设特别是在决策咨询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实施“百千万”人才建设工程。聘请100名国内知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建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智库;提升1000名县乡基层草牧专业队伍的技术服务能力;培训10000名草牧产业从业人员,提高从业主体整体素质,构建高效实用的产业技术队伍。三是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再教育项目。针对全市现有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老化的现状,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畜牧系统100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轮训。四是实施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加速培养一大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队伍。全市培养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1000名,培训规模养殖场饲养人员和种养业农户10000名。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将定西市畜草产业领导小组更名为中国西部草都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中国西部草都建设各项工作。二是明确任务分工。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建立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工作机制。各级发改、扶贫等部门做好畜牧项目争取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落实财政扶持专项资金,各级国土部门落实养殖、加工、流通企业用地优惠政策,各级工信部门做好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各级商务部门做好招商引资和交易市场建设,市县区金融办、各级人行及各金融机构做好信贷政策制定和信贷资金投放,各级科技部门做好科技培训工作,统计和国家调查部门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各级水务、电力、交通等部门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筹建咨询机构。由中国西部草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筹建由专家学者、重点企业负责人所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我市推进产业提供决策咨询。四是加强统计考核。制定产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开展产业发展统计监测,将产业发展成效纳入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年度考核目标。

(二)政策保障。一是合理整合项目资金。结合扶贫攻坚工作,合理整合中央和省级草牧业项目建设资金,重点支持畜草良种、优质饲草基地、动物疫病防控、养殖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建设,集中扶大扶强扶优。二是落实土地扶持相关政策。切实加强土地流转工作,加快牧草规模化连片种植步伐。各级畜牧、国土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牧业用地的政策规定,把规模化养殖用地真正视为农业用地,合理安排规模化养殖用地。三是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财政部国办发〔2017〕48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7〕150号)精神,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切实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入,创新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对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和应用商品有机肥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给予项目倾斜支持。四是创新草牧产业金融信贷担保平台。加快产业诚信体系建设,将草牧产业诚信建设纳入全市社会信用建设,通过信息共享,定期向社会公布生产经营者信用情况。积极推进草牧业金融信贷担保平台的组织形式,对县(区)推荐、有资金需求且符合规定条件的草畜加工龙头企业、草牧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等草牧产业项目予以金融担保支持,通过“畜牧企业+投资担保公司+银行”的联合杠杆,最大限度撬动银行信用。五是扩大草牧业保险范围。加大草牧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力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能繁母畜、饲用玉米等险种试点,逐步实现猪、牛、禽等主要品种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六是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对于草牧业招商引进企业,全面按照《定西市招商引资十条政策》(定办发〔2018〕43号)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三)投入保障。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县区财政要加大草牧业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围绕国家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大粮改饲、草牧业试点、畜禽良种工程、草原生态恢复等项目争取力度,争取国家和省上的各类草牧业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二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抢抓扶贫专项贷款、草食畜发展贷款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家庭适度规模户和家庭农场。全市银行业各金融机构大力开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方式,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加大对中国西部草都建设的信贷支持,探索开展保险业务。争取每年投入草牧业的信贷资金达到20亿元以上。三要加大招商引资。支持社会工商资本投资草牧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方式构建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联合体。力争每年引入草牧业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达到15亿元以上。支持市内养殖企业、加工企业、营销、冷链物流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等各类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到2020年,全市财政、项目、信贷、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投入草牧业的资金达到40亿元以上。四是设立“中国西部草都”建设基金。采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为主的模式,设立中国西部草都建设产业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机构以参股方式共同支持中国西部草都建设,充分发挥基金的放大效应。产业基金主要用于基地建设、良种引进、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精深加工、品牌推广、“互联网+”等销售渠道建设以及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产品流通各环节的全产业链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四)安全保障。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环保法》等涉牧法律法规,走依法兴牧、依法治牧的路子。切实加强草原监测预警、草地病虫害防治、动物疫情防控、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草原生态状况、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预警,确保不发生重大灾害。市县区草原技术力量全力做好草地病虫害的监控、预测预报、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监测、净化、疫情预警预报等方面建设,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不断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资金、技术和物资储备,加强应急预备队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落实外引动物隔离观察制度,提高市县监督执法能力。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认证认定。严格执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行从养殖到屠宰全过程质量监测监管,实现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确保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82213.html

本文关键词: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