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政办发〔2018〕47号《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浏览量:          时间:2020-10-16 03:14:53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盐政办发〔2018〕4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委、办、局,市各有关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8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和富民增收最基本的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省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7〕13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创业行动计划(2017-2020)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42号),省、市富民政策等文件要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现就进一步做好全市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经济发展,拉动更高质量就业

1.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在制定财政、金融、产业、贸易、投资等重大政策时,综合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就业薪酬、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主动服务全市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着力推动人才用工向产业、园区加速汇聚。加强全市就业及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设,预警预判规模性失业风险,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4.0%以内。加大财政政策调整实施力度,促进经济企稳向好,防止城镇新增就业大幅下滑、失业率大幅攀升,确保就业稳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人行、市税务局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2.促进新兴业态发展与支持新就业形态并重。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分享经济等创新发展。将鼓励创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向新兴业态企业全面开放,符合条件的新兴业态企业均可享受相关财政、信贷等优惠政策。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兴办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健康养老、工业旅游、众创空间、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业态的,可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过渡期为5年;过渡期满后需按新用途办理用地手续,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保等制度,从业者与新兴业态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法享受用工、社保等政策和服务;其他从业者可按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人行、市工商局等负责。)

3.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与就业提质同步。大力培育小微企业,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创新发展,发挥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小微企业成长培育,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和“小升规”行动计划,每年培育一批小微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加快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降税减负和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等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国土局等负责。)

二、关注重点群体,推动更高质量就业

4.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继续落实“515”人才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紧缺专业高层次毕业生专项生活补贴、见习补贴、探亲补贴、企业社保补贴、高校推荐人才补贴等各项政策,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联动,促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来盐城就业创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创业就业和到中小微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将求职创业补贴扩展到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的高校毕业生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市级见习基地将奖励资金用于办理见习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进一步完善“三支一扶”招募高校毕业生和期满考核合格人员定向招聘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落实学费资助、助学贷款代偿、优抚安置等政策。(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房产局、市民政局、市人行、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团市委、市残联等负责。)

5.实施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就业。合理确定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本市户籍登记失业人员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特困职工家庭的;残疾的;城镇家庭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贫困户的;女35周岁以上和男45周岁以上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女35周岁以上和男45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夫妻均下岗失业或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优抚家庭人员;军队退役人员。全面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就业服务等相关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依照社会保险隶属关系,按其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不低于1/2,不高于2/3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按企业或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办法缴费的,分别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严格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大力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帮助有部分就业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实现就业,并获得一定收入。(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等负责。)

6.推进农村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完善农民求职登记、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和农民创业服务制度,实施城乡一体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对在城镇无业和在农村无地无业或就业不充分的农村劳动者,可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和普惠性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空间,引导镇村和园区结对共建,设立服务大项目大企业用工基地,鼓励工业园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用工主体优先吸纳本地劳动者。对发展潜力大、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多的产业项目在用地计划安排上给予倾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县域内特色经济、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发展需求。开发适合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岗位,实行相应工时制度,探索建立扶贫车间、“陪读家长”生产线等工作模式,创建一批特殊群体就业示范基地,由市、县参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补贴标准,给予适当资金补助。鼓励各地出台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优惠政策,开展均等化职业技能培训,给予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依托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盐城商会等平台,设立返乡乐业服务专门窗口,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中介机构向本地企业输送返乡人员,符合条件的给予适当奖励。(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委农办、市农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扶贫办等负责。)

7.促进退役军人创业就业。认真做好计划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完善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创业孵化。拓宽退役士兵就业渠道,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落实刚性举措,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安排比例达80%以上;对自主就业的,强化教育培训,落实优惠政策,实施退役士兵“村(社区)干部培养选聘千人计划”,遴选优秀退役士兵到村(社区)任职;对自主创业的,有针对性地提供“一站式”开业指导、注册登记和跟踪服务。(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全民创业,带动更高质量就业

8.培育扶持创业主体。将有创业意向的所有群体纳入到创业政策支持范围,重点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科研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民、退役军人、青年、巾帼等群体创业。切实落实我市全民创业“40条”和“富民增收十条”,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给予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创业项目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相应扶持政策。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起3年内创业失败,企业注销后登记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不含领取失业保险金时间),按实际纳税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用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实施创业精英人才培育计划,打造领军型创业人才集群。每年组织开展“创业之星”大赛,并分别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返乡创业大赛、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科技人才创业大赛、农民创业大赛、青年创业大赛、巾帼创业大赛、退役士兵创业大赛,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和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行、市委农办、市农委、市民政局、市税务局、团市委、市妇联等负责。)

9.加快建设创业载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购置、置换、租赁、收回等形式,推动老旧商业设施、仓储设施、闲置楼宇、过剩商业地产转为创业孵化基地。支持乡镇和有条件的村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纳入创业孵化基地认定范围,享受建设补贴、租金补贴、创业基地运营补贴、创业孵化补贴等相应扶持政策。组织开展县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评估认定工作,建立创业示范基地评估认定和跟踪管理机制。推动省级“创业型街道(乡镇)、社区(村)、园区”创建,对认定为省级创业型街道(乡镇)给予5万元、社区(村)给予2万元、园区给予10万元的奖励,从就业补助资金历年结余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各县(市、区)可根据各地实际合理确定。加快众创社区建设,打造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示范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等负责。)

10.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一窗通办、一网通行”利企便民集成改革工程,推进“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确保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以内、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以内完成。推进实施个体工商户简易开业登记改革试点,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条件。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展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打击各类知识产权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等规范发展,大力招引创投、风投、天使基金等专业科技金融机构,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发展贷款、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捆绑的专利权质押融资新模式,降低创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性。(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科技局、市人行、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负责。)

四、强化教育培训,撬动更高质量就业

11.高水平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创建省重点、国家重点技工学校、省级示范性技工院校和职业训练院。推进技工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落实技工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国有企业举办的技工院校可参照学校所在地公办中职学校标准安排生均拨款。加强职工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组织开发职业培训包,支持优质培训机构开发数字培训课程,支持平台开展网上创业培训,支持培训机构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或开展联合办学,促进培训供需有效对接。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发布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向职业培训基地集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负责。)

12.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全面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活动,每年培训职工10万人以上,进一步改善技术工人结构,壮大“盐城工匠”群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展生产技术型、专业技能型及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举办乡土人才技能大赛,创建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扶持引导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根据全省“百万技能人才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部署要求,广泛开展岗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徒帮教等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综合性技能状元大赛和市级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参加省以上技能大赛,各级财政给予经费保障。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向一线职工、技能人才倾斜。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技能提升补贴。对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能力证书),按规定给予相应职业培训补贴。充分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新产生、新成长的残疾人都有机会得到至少一次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残疾人都有机会得到一次以上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残联等负责。

13.多层面健全职业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推动企业在聘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同等享受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资福利待遇,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同等享受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相关政策和待遇。对参加国际、国内重大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参照省奖励金额给予同等配套奖励。落实政府购买培训相关政策,建立政府资金投入与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培训机构自主开展培训、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机构、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依法监管的职业技能培训运行机制。扩大政府购买高技能人才培训成果范围,紧缺型职业(工种)初中级工补贴每人分别为600元、1000元,实现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紧缺职业(工种)培训补贴全覆盖。(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负责。)

五、优化公共服务,促动更高质量就业

14.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规范化水平。全面落实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的实施方案,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科学确定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项目,功能配置和配置主体。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统筹建设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招人用人制度和职业中介服务,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诚信评比活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推进计划,重点推进人力资源骨干企业培育、领军人才培养和产业园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妇联、市残联等负责。)

15.提升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就业社保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等延伸,扩大服务对象自助服务范围,推广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推动就业创业服务和管理全程信息化,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体系,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镇)”。加强就业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建立统一的市场供求信息采集、传送、分析、发布和共享制度,加快形成广覆盖、全畅通、高效率的城乡一体化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完善统计、税务、工商、人社、商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为高质量服务提供精准支撑。(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税务局、市工商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负责。)

16.提升就业创业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从业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强化人员、工作经费保障,健全基础技能、政策业务、经办能力定期培训制度。创新服务理念和模式,根据不同群体、用人单位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用工指导和就业服务。落实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等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就业服务。(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负责。)

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促进就业责任,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建立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各地把就业创业工作摆上重要突出位置,纳入各级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富民增收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层层抓好落实,推动就业创业富民取得新突破。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推进考核结果运用,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适时予以表彰;对大胆探索、担当尽责、不谋私利,但在依法依规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难以预见因素出现失误或错误的,可容错免责;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

各地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完善政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93568.html

本文关键词: 盐城市, 盐政办发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