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平稳渡过“营改增”阵痛期
“营改增”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对于企业法人或股东来说,伴随着这个不确定性而来的,或许是惊喜,或许是失望,或许是忧虑。因为“营改增”后,企业纳税身份、税控装备、计税方式、纳税申报、合同签订、发票的使用与管理、业务范围的界定与区分、成本结构等都会随之变动。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深入,种种不确定会让企业感受到改革带来的阵痛,比如税负增加,企业管理压力加大,发展前景不明朗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科学谋划,积极应对,才能顺利渡过“营改增”阵痛期。
笔者发现,让企业感到阵痛首要原因,是税制改革的不确定性。财税部门在制定改革试点方案时,已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不同经营周期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但由于改革涉及的企业多、链条长、地区广,实践中企业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加之改革仅在部分行业实施,增值税抵扣链条尚未完全形成,部分行业和个别企业税负上升也就难以完全避免。
增值税制度自身的复杂性,也让部分试点企业感到很不适应。增值税是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最大税种,政策规定多且繁杂。据统计,2010年国家出台的增值税法规有650项,2011年有560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申报纳税时一共要填300多个表格,对企业财务系统和电子化要求极高。但是,“营改增”涉及的交通运输、建筑、文化和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居多,其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会计核算并不够健全,发票管理不够严格,对“营改增”感到不适应在所难免。
企业要顺利渡过“营改增”的阵痛期,首先要认识到“营改增”的总体政策效应是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实践证明,“营改增”为企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对接。从已改革的地区和行业来看,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最终获得的利益大于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低的传统服务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企业在“营改增”政策的积极引导下锐意进取,加快改革步伐,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赢得未来。相反,如果企业经营思维仍停留在拼成本、拼消耗,靠财政补贴等政策扶持过日子,企业的经营很可能将难以持续。
对企业而言,吃透政策也是顺利渡过阵痛期的关键。无论是已经纳入“营改增”的企业,还是与“营改增”企业有合作的企业,管理层和所有员工都应该深入、系统、全面地学习“营改增”政策,企业财务部门尤其要加强政策的跟踪研究,明确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操作流程,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生产组织方式、合同管理等诸方面作出相应的转变,才能最终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制度和机制,从而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比如,某些税负上升的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外包或另外组建下游企业等方式改进企业的组织架构,不仅可以拉长抵扣链条,增加抵扣额度,还可以实现专业化分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只有吃透政策,才能用足政策,进而充分享受到改革红利。在用好政策方面,相关企业应格外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混业经营企业可按行业进行合理拆分,延伸上下游抵扣链条,增加企业进项抵扣。二是企业要分清各个税种的税率,各项业务分开申报,能抵扣的抵扣,能减免的减免,尽可能为企业节省每一笔税款。三是接受和提供试点行业服务的企业,要明确服务的标的在“营改增”后的范围,并注意企业名称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性,清晰明确约定双方在“营改增”后的权利和义务。四是要做好跨期业务税收风险筹划和规避工作,认真分析纳税风险点,依据政策规定提出最佳纳税方案。五是用足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目前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规定,对于原享受营业税免征的项目,改征增值税后仍给予免征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试点前已经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了营业税税收优惠,在剩余税收优惠期限内,按照国家统一规定享受有关增值税优惠。因此,试点企业要知晓这些规定,用足国家给予的所有税收优惠政策。
另外,试点企业还应关注自身所处行业的特点和规律,按照政策规定做好相应资料准备、财务核算、数据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及时依照规定流程和要求申报财政补贴,申请税收返还,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经营伙伴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与一般纳税人合作,以取得正规、合法的增值税票,充分抵扣进项税,减轻税负;要合理调整和安排企业经营规划,适当提前增加设备采购,以增加进项税额,降低企业当期税负。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