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五一营改增该咋办?专家建议只有一个字“等”
房地产五一营改增该咋办?专家建议只有一个字“等”
要营改增了,怎么办?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从5月1日起,要全面实施营改增,这次涉及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其中提到的房地产涉及的人最多,营改增最引人关注。别看一个“改”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值万金。
那你该应该怎么办?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潘明星的建议居然只有一个字——等。
1、营改增和你我都有关系
经济里的每个细胞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房地产、金融等行业马上要营改增,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明星教授说,这次营改增全覆盖,对中国的国民经济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可以说惠及经济的每一个细胞。当然也包括你,不管是你来自哪个行业。
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是,营改增后,试点行业,比如说房地产,企业税负将会有下降。潘明星说,目前各行业的税率等具体的细则尚未公布,但大的方向肯定是整个行业的税负将下降。
当然,不排个别企业的税负会有所上升
一是营改增前,企业大量购进(如购置不动产等);
二是某些企业的材料采购时,来源不是很明确,且对方无法提供发票,企业将无法抵税。
道理是这样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在销售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缴税多少取决于购进的多少。购进多的税负下降,购进少的税负上升。但从全行业的较长时期来看,上升的税负和下降的税负是可以抵消的,整个行业税负是稳中有降的。
除此之外,更值得关注的,这一点得特别提提醒,就是:
营改增后,房地产下游企业税负将降低。简单地说,就是买房子的企业,税负将降低。
道理很简单,营改增后,所有购进不动产或服务的企业,将从销售方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本企业的税款,从而减轻了税负。而且,这种减税,在产业链上是层层传递的,惠及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了营改增税负优化的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2、你该怎么办?——等
建议:该买的不该买的,都先别买
具体到这次最受关注的房地产营改增,应注意“新增”两个字,意义很大了。
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将于5月1日实施的房地产营改增,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这被外界普遍解读为,鼓励企业买房,因为买房的企业将是受益者。
潘明星认可这一解读。企业买房可抵扣大量的税,尤其是年销售额不大的企业,买房后,由于房产的价值较高,且可以抵扣税,很多企业可能好几年不用缴税。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意义还不止于此。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去库存,而房地产去库存又是其中很重要一项。近几年楼市一直低迷,库存严重,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显然将刺激企业买房,进而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去库存。
其实,很多人更关心的是,自己该如何应对?
有关房地产营改增的信息已不是首次披露,所以,之前很多企业又是培训又是准备,以提前应对。因此,给企业的建议只有一个字——“等”,该买的先不买,暂时能不买的就再别买,特别是房产这样的“大件”。
理由很简单,之前购买,营业税是不能抵税的;而营改增实施后再买,可以扣税,就能省下一大笔的税。潘明星估计近期税率等具体细则就会出台,到时企业按照新政策再加强培训不迟。
3、为什么要营改增?
营改增的意义,已为外界所广泛关注,多集中在将降低税负、减少重复征税等方面。在潘明星看来,营改增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是鼓励协作和分工。他认为,这一意义更加重大,且很容易被忽视。举例来说:
甲产品需要A、B、C、D四个企业协作来完成,每个企业增值100元,A把产品以100元的价格卖给B,B加工成新产品后以200元的价格卖给C,C再加工后把产品以300元的价格卖给D,D最后以400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按照现行营业税(全值征税)的计税办法,假设税率是4%,A、B、C、D分别缴纳100*4%=4元、200*4%=8元、300*4%=12元、400*4%=16元的税,甲产品总负税40元,其总价值为400元,税负率为10%(40/400)。
而如果甲产品由某个“大而全”的企业同时完成了4个流程,只需在最后销售环节缴纳一次税为400*4%=16元,税负率只有4%。
那么问题来了,潘明星说,传统流转税的全值计税造成重复征税,导致专业化协作企业税负(10%)重于“全能企业”4%,这与社会生产力分工协作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是背离的。
正是在此背景下,增值税于1954年在法国试行成功,并风靡全球。仍以上例,甲产品如果改为增值税,A、B、C、D企业分别缴纳100*4%=4元、(200-100)*4%=4元、(300-200)*4%=4元、(400-300)*4%=4元的税,甲产品总负税16元,税负率为4%(16/400)。
由此可见,A、B、C、D每个企业各创造了100元的价值,各缴纳了4元的税,税负均衡合理,而且专业化协作企业与全能企业的税负均为4%,消除了专业化协作的税制障碍,促进了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
明白了吗?总之,营改增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千万别以为和你没关系!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